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爹放心,儿子发誓,日后必然扫荡蒙古,为祖父报仇!”
宋兴欣慰的动了下眼皮,算是肯定了儿子的志向。
以大明目前的国力恢复,再等个三年两载,那对北边蒙古女真的优势又得拉开一个距离。
到那个时候,从正统朝阴影中走出来的大明朝就能够对北方进行一次彻底的打击。
宋诚的话,绝对有机会实现。
“二来你成婚多年,始终没有子嗣,这是我担心的事。”
宋兴还有别的儿子,可能够继承家业并且将之发扬光大的,只有一个宋诚。
但宋诚没有孩子。
当今陛下虽说只养大了一个崽,可那个崽的质量有多高,朝野皆知。
所以宋兴非常遗憾,宋诚一个孩子都没有的事。
“大同那边还要警惕蒙古,是放不下的,你不要为我留在京城守孝了”宋兴眯着眼睛,说话越来越无力,“安排我的后事吧,结束之后,带着你的妻妾一起去大同。”
“宋家的嫡系不能断掉。”
宋诚迟迟没有孩子,那会很容易的引起家族内部的权利斗争,等那个时候,只怕宋家的大好形势,也得被这些乱事阻断。
宋诚含泪点头,发誓自己绝对会儿孙满堂,让母亲萧氏抱上嫡长孙的。
宋兴于是彻底放下心中忧虑,双眼一闭不再睁开。
当宋诚带着无尽悲伤走出来的时候,宋家上下都哭泣起来。
次日,西宁侯府对外发布了讣告,皇帝的使者也到来,对宋兴进行追封和恩赏,表示皇帝对宋家的看重。
朱见济为此也哀叹不已。
为了纪念宋兴这位老早就投靠过来的臣子,他把饭量缩减了一半,每顿只吃两碗,连肉也啃的少了。
随后不久,听说早就瘫痪的孙继宗也去了,张輗这个爱搞事的老头也因为长期心情不佳而病倒,让朱见济继续抚额长叹。
虽说这两位都跟自己过不去,但老头子一个个跟着走上黄泉路,他难免是有些想法的。
起码旧人的离去,最能证明时间的流逝。
景泰七年
也快接近年底了。
第138章 :沙不丹进了大宁城
也许是因为宋兴的死,让朱见济起了一些感慨。
在景泰七年最后的几个月里,他又让好爸爸下令,命太医们为朝里的臣子们进行了一次“集体体检”,给他们调理身体。
像于谦、高谷这种上了年岁,偏偏又是辅国之臣的,自然是重中之重。
高谷还好,已经做好了退休的准备,所以近来做事也不抢着了,压力较小。
可于谦大爷这种工作狂则是相反。
此前为了表示皇家恩典,朱见济就让太医隔段时间去给他问个平安脉,他身上的某些老毛病,也被太医叮嘱过多次。
结果这次体检下来,发现这人根本没听进去,还在我行我素,连家中老妻都劝不住这头犟驴。
难怪这一年下来,总有称病之事。
于是景泰帝也被于大爷给气着了,下旨强行让他回去休养,还派太医跟他老妻里应外合,一定要把他身体补点回来。
“廷益是国家柱石,千万不能出差错!”
景泰帝前去看望被迫疗养的于谦时,还拉着对方的小手真诚说道,完了还去看了下太医开的药方,看有哪些自己能贡献一把。
以前于谦生病了,景泰帝也是亲手砍竹子给人熬过竹水喝的。
如此,于少保也只能笑纳天子好意,不情不愿的喝起了各种苦口良药。
除此之外,让人担忧的还有宋诚。
虽然宋兴死前让他不要“守孝三年”,以免耽误了家族事业,但三个月还是要守的。
他留在京城,也被抓去太医署检查了一次。
得出的结果让宋家人大呼走运
因为宋诚常年在外作战,身上的大小伤口是从未停过,自然有隐患在其中。
在大同清扫蒙古的期间,他也是身先士卒,以至于中过箭伤。
匆忙赶回京城,伤口崩裂,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太医都感叹,如果宋诚把这当成小伤不放心上,继续上战场,迟早要把自己耗死。
水桶漏洞了啊!
西宁侯府也担不起老爷子才走,儿子就跟上的刺激,让宋诚赶紧的从亡父的沉重之中走出来,养好身体。
对此,朱见济效仿景泰帝,也亲手跑去给宋诚抓了一回药。
这人可是勋贵集团青年一代中难得的人才,以后也会是自己的肱骨之臣,可不能出事。
宋诚于是得到了跟于谦大爷一样的待遇,至于秉承父亲遗志,跟老婆多生孩子的事,那得再往后面推推了。
大宁城。
沙不丹被来到这里巡视的李秉点名接见。
他本来是不想进城的,想在草原上继续做他狂浪的野马。
可此前说了,兀良哈的生存空间已经被瓦剌、小王子政权和大明三方包裹,除非他们能抛弃祖先留下的地盘,狠心撤去辽东那更加荒凉寒冷的地方开荒,或者一夜之间人人爆种,不然是难以逃脱的。
他逃,
他们追,
到底是插翅难飞。
所以在李秉派遣使者,言明他作为宣府巡抚已经来到了距离兀良哈非常近的大宁城,等待兀良哈首领赴宴时,沙不丹仰天长叹,最终还是决定赴了这场鸿门宴。
虽然以沙不丹的文化水平,根本不知道“鸿门宴”的故事,但这并不代表他无法预知这场宴会中蕴藏的危险性。
“沙首领!”
“久仰久仰!”
在沙不丹进入大宁城后不久,李秉便亲自出来迎接了他,热情的让老沙这位草原猛汉都有些肉麻。
无事不登三宝殿,
这人果然对自己有企图!
沙不丹顿时意识到这一点,随后更加郑重,左右观看,希望别在宴会屏风的后面,藏了几十个刀斧手,就等着“摔杯为号”了。
“李李巡抚好。”
沙不丹初时没反应过来,以为“沙首领”指的是别人,等到李秉再次开口,才记起自己已然有了个汉人名字,姓沙来着,这才急忙回了李秉一句。
“沙首领不必拘束,大宁城好歹是太宗允许兀良哈三卫所居之处,到了这里,就该像到了老家一样嘛!”
你这说的什么屁话?
去年俺们主动向大明讨要大宁城故地,你们准了吗?
现在把大宁城修复了,驻兵了,就拿这句来忽悠俺
除非是脑子坏了,沙不丹哪里会接这句话?
于是他抬起酒杯对李秉敬道,“皇帝只让我们在城外边居住,这里应该是皇帝的城池,不敢随便放肆。”
李秉抚须而笑,“首领当真是客气”
“老夫前几日巡查至大宁城,受了此地百姓的请求,才大胆邀首领前来一会。”
“如此突兀请求,首领千万不要怪罪啊!”
在大宁城修复期间,因为李秉一力主持,水泥路最先连通的也是宣府,于是朝廷决议,让李秉这个宣府巡抚兼职管理大宁城,等以后关外的旧城繁荣起来,再做他算。
所以李秉可以经常跟小太子书信往来,从东宫那里掏钱。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大宁城怎么能迅速的恢复?
前段日子杜新的抱怨被朱见济记到了心里,随后便发书信给了李老头,让他想办法“帮”兀良哈多养一点羊。
天冷了,
大明的子民也是需要毛衣保暖的。
李秉觉得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沙不丹都能意识到双方间的力量差距而选择乖乖接受,那作为一名传统的天朝上国官员,李秉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兀良哈去圈地养羊。
只是想到小太子此前给的手册里,多番叮嘱他一定要“徐徐图之”,温水煮青蛙,动作激烈了,容易引起对方反抗,让大家都爽不了。
李秉便打着巡视大宁城建设的旗号,打算对兀良哈来一场先礼后兵。
“这是?”
沙不丹被李秉客气的敬了几回酒,各种歌舞也让人迷醉,便逐渐的放开了胆子,觉得众目睽睽之下,自己还带着护卫在身旁,大明不会直接动手。
他开始打量起周边的人与物。
沙不丹注意到,旁边的很多大明将士,腰间都配了比起火铳还要精巧的新武器,好奇发问。
“这也是火铳,只是因为星火由燧石点燃,故而被太子赐名燧发枪”
李秉笑容和善的让一名士卒上前,为沙不丹演示了一下什么叫做“真理”。
只见那人完全没有过去使用火铳之前复杂的手段,单纯的将枪拿在手中,瞄准了前方的某个目标后,便是扣动扳机。
百步之外,被他瞄准的小木块应声而碎,看的沙不丹脸色非常不好。
只是一枪,那兀良哈的勇士们也能用弓箭做到这样的程度。
可弓箭要拉要发,射出去后威力还会随之衰弱,本身就比不上火铳。
而火铳
中国老早就使用火器了。
在蒙元攻打南宋的时候,蒙古人就吃了不少火器的亏,蒙元一统天下后,也研制过自己的火器,“火铳”也是元朝时期出现的武器。
更别提永乐时期,朱太宗还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火枪队”神机营。
蒙古人是了解火铳的,毕竟挨打了这么多年。
所以沙不丹知道,当需要起手时间而且瞄准有问题的火铳被换成这种中小型的,可以手持并且速发的新火枪时,能对蒙古勇士造成多大的打击。
而他望去,基本上人人都拿着把燧发枪,足以见得大明此时对于这种火器的研制已经走上了正规,可以量产,配给军队。
排队枪毙不是梦想了!
“沙首领看这燧发枪,感觉如何?”
李秉继续笑眯眯,问的沙不丹坐立不安。
“妙,妙极了!”
老沙局促的又喝了几口酒,感觉此时入口的酒水,远远没有之前那般浓烈美味了。
第139章 :神威将军炮
酒足饭饱,李秉又提议,带着沙不丹看一看他先祖生活的地方。
“大宁城自去年修缮,沙首领应该还没见过它此时的样子吧!”
李秉拉住沙不丹的小手,在对方半推半就之下,走出了舒适圈,来到了仍被太阳笼罩的大宁城城区。
沙不丹进城的时候就有见识过市区规划,并没有被大宁城内的水泥路吓到
连通关外各卫所的水泥路早就修好了,要惊讶也不至于放在这时候惊讶。
沙不丹只是配合着李秉,夸赞他作为这里的巡抚,一年之内把荒废已久的大宁城建设成这样,实在是大大滴能臣。
李秉谦虚的接受了,不过也表示这是朝廷关注,一年到头都打钱过来,方才撑起了城池的重建。
钱财并不是万能的,
但做事情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沙不丹听了心寒。
作为一名统治者,年幼时还在大宁城里住过,他知道建立起一座位于边境的雄城需要花费多少精力。
听到大明朝廷时刻对这边表示着关切,那它对兀良哈乃至于其他蒙古部落的态度,已经彻底显露了。
但李秉还在继续凡尔赛。
他带着沙不丹来到了城墙附近,带他参观了下大宁城的防卫措施。
沙不丹呼吸有些急促。
因为继燧发枪之后,他又在城墙上面看到了类似的东西,就像放大了很多的火铳。
这是大铳。
他以前骚扰大明边关去打秋风,见识过这玩意儿。
“这个看上去,与以前我见过的大铳不同啊!”
沙不丹迫切想知道那东西是不是和燧发枪一样,威力增加了。
“此乃陛下赐名的神威将军炮,听说发射起来,能轰炸到两百丈远的地方不过这也只是工部那边发来的数据,具体的嘛”
李秉拢袖笑道,“九边也没有尝试过呢。”
当然,如果有机会,李秉也想体会一下这些新式大铳的厉害。
可惜持续一年的“打草谷”行动见效良好,近来也没有胆大的蒙古部落犯边,让李秉只能失望了。
可亲眼见证了这玩意儿诞生的朱见济则是能够肯定,它绝对会给企图攻城的敌军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这种大炮,是后世著名武器“红夷大炮”的仿制品。
毕竟大炮的结构比起燧发枪来说有些复杂,制造它的材料也更加挑剔,这给一向自豪于自己知识储备量的小太子带来不少麻烦。
不过他有几百年的眼界加持,即便无法像燧发枪那样熟悉炮体结构,却也知道后世流行的大炮长什么样子
无数电视剧上的火炮,基本都是前长后粗的模样。
在燧发枪成功研制出来以后,朱见济便召集了工部的工匠,继续琢磨如何制造出大炮来。
以此时的大明情况,他们把大炮称之为“大铳”,后世影视剧里,那种固定在城墙上对人攻击的炮还没有出现,并且形制也不一样,炮体是直来直去的那种。
不过太宗皇帝对于研制“大型火铳”很有想法,还特意组织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