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明世祖-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为何中原王朝对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多实行羁縻政策和土司自治管理的原因。
  大好河山基本都成汉人地盘了,少数民族的同胞早在千百年前就被挤到了崎岖地带,不仅“穷山恶水出刁民”,还很难与外界交流。
  朝廷实在是掏不出那么大的本钱去那些地方修路。
  到了大明,南方的经济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很多地方已经有了修路的基础,再加上水泥,还有镇压过南方叛乱多次的数万精军在,朱见济觉得,到了给南方带去新时代风潮的时候。
  老朱家的光辉,
  需要普照到大明所有的角落里!


第146章 :大明的宗室们
  景泰八年的初春,
  在历史宣布完全脱离轨道,走上一条不曾被记载的时间线时,中央朝廷除了展开了今年春闱的相关工作,还对外宣布了清查宗室资产的政令。
  皇帝提出要求,为了庆祝新年新气象,老朱家的所有人都要洗心革面,为时代做好榜样。
  所以如果有宗室私下侵占田地,掠夺财物,以及做了其他恶事,破坏了皇家形象的话,那就必须严惩。
  同时,要重新检查一下家谱,按照“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古老规矩,繁衍超过五代的宗室,将不再享受特殊待遇,皇家不会再给他发放禄米,免费养猪。
  也就是说,自奉国将军以下,除了能够继承爵位的嫡长子,他们的子孙除了仍旧姓朱之外,不会再有任何“啃老”的机会,也脱离了皇亲这一身份。
  这在臣子中引起了一些小小波澜,毕竟皇帝如此行事,那是真的在违背祖宗成法了。
  按照太祖皇帝的安排,宗室可以从亲王一直排到奉国中尉的位置,从头到尾足足有八代人。
  而等宗室繁衍到奉国中尉后,爵位不再递降,奉国中尉的世代的子孙皆封为奉国中尉,所有爵位世袭,永远有别于老百姓。
  这就非常美妙了。
  要知道,大明开国至今也差不多有九十年了,按照亲王二十岁就藩的规矩,也足够他们生到第四代人了。
  更何况以古代的生育年龄,当爹娘根本不用等到二十岁!
  所以可想而知,如今老朱家的“将军、中尉”们有多少。
  而自亲王以下,宗室们也不再食租税而领取岁支禄米。
  按照洪武二十八年的规定,岁支禄米数额为:亲王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
  为子孙后代考虑到这样的程度,也难怪老朱家的人会被说成是在养猪了。
  朝臣嘀嘀咕咕的交流了一下,随后表示同意皇帝的安排。
  还是此前的原因
  景泰朝的整体国势是在上升的,延续了永乐、仁宣以来的步调,同时还在纠正正统时期的各种错误。
  这是在做好事。
  而想要把事情办好,过程通常是很吃力的。
  为了达到各种各样的目标,朝廷是需要掏人掏钱的。
  别看这一年多来对北方没有什么大动作,可大明其他地方也是要花钱的啊!
  作为有良心的统治者,景泰帝跟朱见济听到哪里受灾了,或是爆发动乱了,都要想办法去解决它。
  小冰河期天灾年年都有,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地方叛乱也时常发生,中央的财政总是在大收入和大支出这两种情况中左右横跳着,哪儿还拿的出足够的钱粮发放给宗室?
  更别说等农会在直隶的乡村扎根后,还要往其他地区推广,北方的卫所自给自足的程度还不够高,仍然需要朝廷对其输血支援。
  景泰帝起初还有几个工程在搞,想给自己修座漂亮宫殿和游园,现在也都放弃了,省钱下来办正事。
  国家如此,宗室王爷们如何不能牺牲一下?
  如果省下来给宗室发放的禄米,那官员的待遇也能进一步提升了啊!
  言官和御史们的绩效考核过后,年终奖金都很高的,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弹劾揭发同僚的不法行为来换钱,同时给自己挣个清流刚正的名声。
  可是普通官员就不行了。
  奖金就那么一点点,如果某天迟到了还得被扣工资。
  更离谱的是,朝廷虽然在逐渐放弃差不多沦为废纸的大明宝钞,可发工资的时候偶尔也能看到这东西的身影。
  毕竟宝钞是大明法定的货币,有时候朝廷缺钱,就拿它出来凑合一下。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小太子参政后大方的薪资待遇,是不能再忍受被大明宝钞统治的阴影了。
  听阁臣李贤传出的风声,一旦宗室待遇缩减,朝廷省下了一笔支出,那么以后官员的俸禄都能够被换成正经的银钱。
  钱财的指引也是让臣子们同意皇帝对宗室下手的动力之一。
  “可我不同意!”
  消息传到各地的宗室中,有人闹了起来。
  “太祖皇帝优待子孙,这是规矩!怎么能够说断就断?”
  没玩!
  “我要进京,找皇帝说道说道!”
  宗室震动,德高望重的襄王朱瞻墡自然也坐不住,预备上疏跟皇帝说些“祖宗成法不可变”之类的废话。
  结果没等他想好措辞上奏天子,皇帝就派人把他和其他几位颇有名望的王爷找了过去。
  像秦王朱公锡、晋王朱钟铉、周王朱子埅等等,都被召入京城。
  而这些人,都是太祖时期定下的亲王,世系是目前大明王爷中最长的。
  朱瞻墡知道进京城要讲什么事,干脆的放弃了写到一半的奏疏,登上马车奉诏而去。
  “今日要说的是家事,所以大家行家礼便可,无需多虑!”
  景泰帝坐在主位上对着各位王爷说道,可自己跟儿子的屁股一点都没动,显然是另一个意思。
  如果行家礼,那他应该带着儿子跟王爷们行一下叔侄或者兄弟之礼。
  好在这群王爷们都颇有眼力,假装听不懂皇帝的话,坚持行君臣之礼后,才敷衍的转达了下亲戚问候。
  话题随后进去正轨。
  “我家子孙众多,一旦不能受爵,还如何活下去啊!”
  朱瞻墡首先发言。
  毕竟在列座之中,只有他跟皇家的关系最亲密,经常过年的时候进京拜访。
  景泰帝跟儿子对视一眼,后者笑着说道,“朱家都是好儿郎,怎么离了禄米,就不能活呢?”
  “我等宗室,不事生产,没了供养,便是走上死路了!”老襄王泫然欲泣。
  朱见济一扣腰带,摸上最近养回来的小肚子,笑得更开心了,“既然如此,那准那些除爵的宗室读书科考,自谋生路,如何?”
  朱瞻墡噎住了。
  他没想到天家如此果断,一改还改两个。
  本意是想卖卖惨,阻止皇帝推行这个政令的。
  不过朱瞻墡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子孙谋福利,毕竟他的襄王世系才到第一代,距离不再拥有爵位的镇国中尉还很遥远。
  他只是先拿某些求上门的亲戚当最开始的借口罢了。
  “可是清查田亩”
  朱瞻墡摆出一副扭捏姿态,“此前没有过这样的例子,一旦也要定额缴税,臣恐怕无法再供养自己了。”
  说着说着,他还泪目起来,“臣就藩襄阳府,天高地远,只能靠着名下田土生活,哪里有多余钱财交税呢?”
  这种话说的,
  朱见济都脸红了。
  秦王,晋王他们也跟着附和,表示他们好穷,穷到交不起税,只能躺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上面等死。
  而且除了田地,宗室名下的各种生意也得被查。
  这让他们如何舍得?
  那都是钱啊!
  景泰帝哀叹一声,忽然对儿子说道,“看来还是青哥儿有见地,还是按你的意思来吧!”
  这群人果然会死皮赖脸的不肯交钱。
  自己还是想的太美,没有跟儿子一样,早就看穿他们的德行。
  朱瞻墡等人一头雾水。
  直到穿着甲胄的朱仪大步上前,手里拿着一份名单。


第147章 :热爱医学的周王
  作为一名善用大数据来搞事的太子,朱见济从来不会放弃对信息的收集。
  早在想着干掉大明米虫的时候,他就命锦衣卫去地方查明了当地宗室的动向,主要针对的,就是他们的作风问题。
  这是一个经常被官员举报弹劾,并且可以给皇帝借口处理宗室的东西。
  在太宗削藩之后,宗室除了享受优待,政治权力是一点没有,跟养殖场里的猪崽就两个差别
  一个是朱,一个是猪。
  前者卖不出去,后者可以卖身换钱。
  所以朱见济决定在某人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后,直接摊牌,丝毫不用考虑太多方面的事情。
  “这里是一些王爷、郡王、辅国将军们的好东西,你们瞧瞧吧!”
  “别说父皇和孤苛待了宗室手足,现在只是定点规矩,算给大家体面了!”
  朱瞻墡和其他王爷们拿起一看,只是几眼下去,就觉得不堪入目。
  大明宗室的放飞自我,那是从太祖时代就有的,像潭王朱梓就曾在老朱的眼皮底下,跟他的宫女们玩多人运动,在南京皇宫传播体操,最后因为牵扯进胡惟庸案中而**身亡。
  如今几十年过去,某些人做的比前辈还要过分。
  包括且不限于“我女儿的女儿还是我的女儿”,“我爹的老婆也是我的老婆”等等让人怀疑自己身处欧洲的行为。
  恶心!
  不会去嫖吗?
  看到这些东西,老王爷们都生出了和当初徐永宁一样的感慨。
  此外,名单中还记录了在宗室中非常常见的侵占田亩行为。
  以及一些因为被世系最顶端的王爷克扣,从而混不下去的宗室情况。
  正如军户被军官掌控一般,世系之下的郡王、将军,都得听该系王爷的话。
  一旦物资被扣,又不能让人去自谋生路,一些小宗室是真的要被逼死的。
  根据原历史记载,在财政愈发困难,世道愈发险恶的大明后期,还有不少底层宗室拿不到禄米,被迫去要饭。
  如此,还算有点节操的朱瞻墡说不出话了。
  这样的罪名只要被放出去,皇帝完全可以将之利用起来,把整个王系都狠狠收拾一遍。
  宣德皇帝都派人去烧死过两位亲王呢!
  难道大明的米虫宗室还真能翻天了?
  “所以那些五代后不再受爵的规矩,也是为了各位好。”
  “大家也不想子孙不成器,做出些类似的事吧?”
  “更不想惹祸上身,殃及池鱼吧?”
  对方呐呐。
  景泰帝憋不住,笑出了声。
  “你们也别觉得这是在威逼,其实朕和太子,起初想做的还不止于向宗室征税!”
  “汉武帝的推恩令和酬金夺爵之事,想来各位也听过。”
  “好生想想,反正各位的王位是保住的,甚至于子孙也不用担忧前程,何必为早出了五服的远房亲戚考虑?”
  朱仪在旁边抖抖肩膀,甲胄咯咯作响,貌似在驱赶苍蝇。
  可宫殿里怎么会有苍蝇呢?
  本来还想着找皇帝念叨下的王爷们立马安静了下来,看看手里的小黄书,又想着只是交点田税而以,忽然能够接受了。
  总比当不成人上人,莫名其妙的死在京城里好啊!
  于是短暂的气氛凝结后,大家都开心的笑了。
  朱见济以储君的高贵身段,礼送几位长辈出门。
  走到某个小路口的时候,朱见济忽然叫住了周王朱子埅。
  “孤听说周王秉承祖业,也在研究医术?”
  长相和祖父朱橚颇为相似的朱子埅一身学者气息,微微弯腰对着小太子说道,“只是日常无事,为自己找些兴趣罢了”
  “这样的兴趣,孤觉得很好嘛!”
  朱见济在调查过后,惊讶发现印象中堕落的大明宗室里,竟然存在着周王这一股清流,不由得多做了些关注。
  首任周王朱橚好学,能词赋,曾作元宫词百章,又组织编著有救荒本草保生余录袖珍方和普济方等医学作品,对大明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更加让小太子上心了
  他在景泰帝病重期间,曾深刻反思了一下自己对于医疗发展方面的不重视,以至于好爸爸病倒一个多月。
  他现在想要亡羊补牢一把,以免再出现什么意外。
  “先定王的几本药书,孤打算命人刊印,安排一些人学习起来,同时传告民间,让百姓知道救荒本草里的东西”
  大明天灾频繁,朝廷顾不过来,有的时候还真得让老百姓自己努力努力。
  当初朱橚编修这本书,目的也是想让走投无路没有获得支援的百姓能够依靠知识的力量来挽救下自己的命运。
  只可惜这样的好书,虽然在永乐时期得以刊印,但目前流传并不广泛,存在感只在周王封地开封很强烈。
  另外,朱子埅本人在开封也有过一番作为。
  他是老爹周简王的庶子,在大哥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