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向西南方面的官员,以及曾在西南有过长时间工作经历的方瑛求证了多项信息之后,内阁中,商辂明确提出了对“改土归流”的正确态度。
其实对于此时的大明朝而言,对土司制度进行改正,换为流官制,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一来,在永乐年间,太宗皇帝虽然因为要征讨越南交趾,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从而对西南各地的土司大加恩赏,但后面由于思州、思南两个宣慰司的叛乱,从而将之镇压革除,换成了贵州布政使司。
这是有先例在的!
二来,经过西南此前的几次叛乱,又被朝廷铁血浇灭的事,西南方面的土司势力实际上也被削弱了一部分。
很多原本属于土司管辖的地方空了出来,也出现了很多因为战事而被迫走出大山的苗人、彝人等等。
他们属于没有另外土司接纳的流民,正好能够被朝廷招收过去,作为普通农民一样,在西南那边推广农耕种植。
有缝隙,那朝廷的势力就能够挤进去。
蒙能之乱,以及此前的思机发之祸,也给了朝廷废除土司,设立地方政府的理由。
大明对着土司进行征讨改革,是有大义在的!
于是景泰八年的下半年,已经被考成法折磨了几年,练出来一身本事的朝廷官员在皇帝的一纸诏书之下,疯狂的运作起来。
土司的长官们对于自己手中的权利,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他们甚至还痛骂朝廷出尔反尔,当初朱太宗征安南,是亲口许诺了他们种种特权的。
是双方签订的契约!
现在景泰朝的君臣要推翻这个契约,那就是对方的错!
他们要反抗!
可惜由于之前几次叛乱牵扯过深,正如朱见济他们判定的那样,西南土司在刚刚遭受重大打击,又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并没有能力在段短时间内组建出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出来。
只强的一支,在联合了周边大小势力后,也就数万人。
这在刚刚平定了蒙能叛乱的大明官兵面前根本不算什么事。
西南方面给大明带来的最大阻力,是它的地形!
支离破碎的地形地貌,以及南方的十万大山,给行军带来的巨大的困难。
不过没关系,只要后勤到位,问题是不大的。
“给我放火烧了这片林子!”
徐永宁穿着铁丝甲,对着手下的官兵们说道。
是的,
伟大勇敢且忠诚的定国公又回到了他曾经征战过的土地上,并且企图再建立起新的功勋。
他因为出身良好,又在东宫跟着六率们一块训练过,胆略是很超群的。
所以此前一战,便从一个有爵无官的少年,成为了大明朝正六品的昭信校尉。
这还是他因为初次上战场,过分莽撞而犯过错误,将功折罪后获得的成果。
以他的年纪,加上徐永宁多次对着审核功劳的官员强调的“千万不要因为我是定国公而怜惜我”,能够成为诺大帝国的六品带兵武官,已经是很出色了。
毕竟在朝政的各种改革之后,官员的升迁的事被严格管理着。
像景泰朝前期,那种为了拉拢朝臣宣示自己权力地位,从而对官员升任过分优容,使得不少人跨级升官的行为,在现在已经消失不见了。
要有功,才能升迁。
“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在他的旁边,柳承庆忍不住念叨一句。
他今年也有十六了,作为勋贵三代,没人指望他读书考科举,所以在这个古代能算成年的年纪,柳承庆也被家人放了出来,参与实战。
他跟着徐永宁一块,被朱仪带着,目前已经亲手杀了两个人,拿燧发枪枪毙了十来个。
在东宫待的那些年,伴读三小伙也不是闲着的。
柳承庆的父亲柳溥长期担任神机营长官,在枪斗术一事上,柳承庆既有家学,又有天赋。
目前除了张懋因为年纪还不够,徐柳二人已经走上自己的路了。
“坐个屁的牢!”
“谁敢抓老子!”
徐永宁让人在箭矢上面绑上渗了火油的布条,点燃后扔到了林子中。
秋日里干燥的草木迅速蔓延出火焰。
“咱们再把这片地方提前围上,把那群家伙逼出来!”
徐永宁又下令,让跟随自己的几百人尽量把这个山头裹住,守株待兔。
等到大火烧掉山头上的大半草木时,躲在其中的人终于逃了出来。
他们身上都带着纹身,头发也不像中原人那样束起来,看上去非常野蛮。
这是一个反叛寨子的残余分子。
徐永宁已经追他们很久了。
“都抓起来,砍了!”
徐永宁手一挥,杀气腾腾的说道。
两个加起来才三十出头的少年面对哀嚎的俘虏,一点动容都没有。
对于公然违抗朝廷政令,并且杀了不少大明天兵的家伙,有什么好仁慈的?
除了徐永宁在努力赚军功之外,还有一个人在默默崛起。
四川巡按御史王越也参与这次地方上的平叛。
他景泰二年的进士,三年的时候,奉命巡按四川,在工作岗位上非常出色。
可惜在第二年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王越心里悲切至极,加上四川地远,于是他没等到接任的官员到来,就自己跑回家守孝去了。
这件事引来其他御史的弹劾,但景泰帝感念王越的孝心,特地原谅了他。
之后考成法推出,朱见济发现王越这人虽然正式任职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不管是弹劾还是罢免官员的数量与质量都很亮眼,于是没等人守孝满三年就给他“夺情”了。
景泰六年,王越就被迫官复原职,仍然在四川发光发热。
他赴任后,也许是感念蜀地民风彪悍,代代都有“边害”,于是命人缮修器甲,精简兵卒,减课劝商,颇立功绩。
到现在,王越已经剿灭了近十个反叛的地方寨子,将之废寨设县。
在本就富有武力的大明军队配备上燧发枪以及其他先进兵器后,这些土著的反抗根本不值一提。
即便是一些负隅顽抗的寨子,也都在将军炮的威力之下,被轰炸的遍地都是。
除了武力镇压,王越还采取利诱、讲理等等方式,让部分首领带着村寨拱手来降。
毕竟大炮一响,他们居住了那么多年的寨子直接被灭了,让人何其胆寒!
在四川地方的平叛上,王越已然成了令当地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想王越以文官身份,取得如此成果,已经非常出色了,再参与几次战争,只怕这人会跟王骥一样,成为以军功封爵的文官第二人。
但只是打仗,王越并不满足。
随着战事进入后半段,土司势力被清扫的差不多后,如何治理这些新空出来的地方又成了问题。
没有足够的人手来管理,那这一波土司被灭,还是会有新的土司出现。
于是王越写了一封奏疏,上承天子。
建议在西南地方采取驻军、屯兵、修边、筑卡等强硬军事措施的同时,大力推动湘西社会的“儒化”。
其中主要包括通过设置官学、书院、义学等构建儒家教育体系、给与少数民族士子资助及科举名额优惠、颁令禁止苗民诸多宗教祭祀活动及风俗习惯、推行三纲五常及忠孝节义观念等等。
这封奏疏让朱见济见之心喜,特意传给内阁的诸位大臣观看。
“此人有大才啊!”
再过几十年,这人必然会成为大明朝堂的中流砥柱!
“可是规则虽好,但如何找来这么多人理事呢?”
“依照大宁旧例,抽调国子监生,各地社学成绩优秀的学子,以及地方吏员过去”
两三年过去,朱见济提出的“尊孔复古”行动也取得了良好成果。
起码在社学老师的棍棒教育,以及在科举中重新焕发生机的明算、明法等科目诱惑下,大明的学子们比过去显得强健了许多。
过去也的确有读书人死活不肯学什么体育和理科,但为了科举,为了当官,他们到底是低了头。
这些人,在理论知识丰富起来后,正好放到地方实践实践。
而当朝廷签发政令,让监生、学子、小吏和因罪被贬的官员为大明去开发西南边疆之时,时间已经到了景泰十年底。
一年时间,在改土归流的前步骤“制夷”阶段,倏忽而过。
第152章 :景泰十年
景泰十年,
时间过得非常快。
因为忙于改土归流最重要的“制夷”步骤,朱见济放在其他事情上的心思也少了。
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再关注某些东西。
于是在年底大家都有空的时候,作为领导的朱见济将自己的手下班底召集到了东宫,举行了一次“年终总结大会”。
由于锦衣卫和东厂这种机构做事比较隐蔽,所以在这次大会上,他们不需要发言。
不过朱见济知道,以卢忠和阮伯山此前呈递的报表,虽然没有双方组织正式出面,但他的周围肯定会有他们的人手。
特务,
无处不在。
东宫员工之中,第一位站起来的代表是仝寅。
他为德云社代言。
作为一名身残志坚的有为人士,仝寅也算是走在了神棍界的前沿。
无数神算子梦寐以求,就想吊上一条身家富贵的大鱼,偏偏求而不得。可仝寅却在东宫暗中支持下,成功出入京城各大富贵家中。
甚至连景泰帝都听说过他的名声,召见过这位双眼迷离的神算。
仝寅当然不敢忽悠老板他爹,可还需要维护自己人设,以免传出去失去一些客户,只能摆出一副玄之又玄的样子,加上小太子此前透露的一些事情,一开口,便点出了皇帝肾虚的特点。
随后,又奉上了一些养生之法和房中术,以供天子“强身健体”。
景泰帝对此大呼神奇,对仝寅赐金而还。
有了皇帝的肯定,仝寅游走在富人间更有底气,也更容易打探到别人家里的**。
朱见济在去年接见他时,曾经用好了不少的书法,为他写下“妇女之友”四个字,以做表彰。
在民间,德云社越做越大,在舆论场上发挥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杀伤力。
不过出乎朱见济意料的是,在他没有大肆扩张人手的情况下,有老百姓自发的加入了德云社,据说是要拜师学艺。
而那些人中,从天津卫来的占了大多数。
目前已经“相声”这种新的口活已经在那里流传兴盛了,不少人通过三寸不烂之舌给自己赚了个养家糊口的本事,靠说相声获取听众的打赏,也算是增加了就业率?刺激了消费?
果然,等吃饭的问题在景泰十年时慢慢变得容易,人对精神上的追求就多了起来。
要知道,天津卫作为京城边上的卫所,早就得到了来自朝廷的改革和恩泽
募兵制在这里得到推广,让士卒从土地上脱离,成为了全职官兵,同时下旨恩赐一些有功之家不受户籍束缚,可以自由从业。
还清点了卫所的田地,抓了几个害虫后重新分配,同时鼓励家中女性出来工作,男性也加入水泥厂和玻璃厂等等,基本上提高了天津卫人的生活水平,顺便悄咪咪的又在大明固化的户籍制度上打了一个窟窿。
也难怪他们能最先跟上潮流,自发的当上了德云社外围成员。
除此之外,德云社还建立起了自己的话社,以组织的名义日常出一些话本,写点小故事之类的,尽量做到语言朴素和情节易懂,通过各种手段,向老百姓普及一些常识和朝廷政策,实现信息流通。
要让上下的声音汇聚在一起!
毕竟它主攻的市场,一直都是范围广阔但人均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百姓。
不过没关系,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提升,有条件的家长基本都会把家里有天赋的孩子送到学馆里面写点东西,争取实现阶级跃迁。
人的文化水平,也是在提高的。
总的来说,德云社整体发展良好,一直牢牢占据着民间的舆论市场,朱见济利用这群鹦鹉们,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开启民智”的效果。
仝寅在最后,提出队伍大了,人心带起来更不容易,是不是需要对德云社进行一些改变,建立起更严格的管理秩序。
谁让最开始发展人手,条件比较宽松呢?
而且德云社有些人也反应过,他们对于地位、奖金的追求。
朱见济想了想,点头同意了,让仝寅根据具体情况,找些社团优秀分子交流一下,理清需要什么,做一个具体的文案给他。
仝寅称是,然后由瓘玉局的代表陈研发言。
陈老五在皇家玻璃厂工作出色,加上研制出望远镜的功劳在,早在景泰八年,朱见济就实现了自己的一半诺言
为陈老五请封了一个工部员外郎的官职,赐名“研”,并且让他们全家脱离匠籍。
当然,其他有能力的匠人也受到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