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和帝现在都能忍得住,没有把他给直接流放了,那也算得上真把他当成心腹看待了。
  而南宫忌也的确是一个老狐狸。
  哪怕是说到的钱,有三分之一都是自己的,他都没有半点心痛和不爽。
  这份气度,还是很让曹仪赞赏的。
  “钱倒是不少了,可……”曹仪斟酌了一番,问道:“林镇远的漕运总督府,数额是多少?”
  “七百五十万两。”南宫忌张口就报出了数字。
  “只有这么多?”曹仪皱眉道。
  南宫忌笑了,“曹相您的意思,是他们还隐藏了?”
  “林镇远可不是老实人,他掌管着大运河上下这么多年,这点家财,简直是不可思议。”曹仪径直的说道。
  反正漕运总督林镇远是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了,他也不怕得罪此人。
  况且林镇远平日里做人太过强硬,跟朝廷也有多种不对付,但皇上偏偏还护着他,这就让曹仪很是不爽。
  现在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他是一点儿都不想放过。
  南宫忌点点头:“我也这么想。不过负责搜查的是刘仁怀和李南渊,他们两个应该都靠得住,哪怕是下面有点手脚,大致的数目还是对了的。”
  “我不是说抄家过程中有隐瞒,而是说他早就有所提防,所以提前就转移了财产。”曹仪道,“他不是还有一个儿子吗?就是在漕运上面做生意的那个,现在抓住了吗?”
  “早就跑了。”南宫忌苦笑道。
  “那就对了!”
  曹仪冷哼了一声,“当我们是傻子吗?明显就是在他这个儿子身上留了后路!真不知道绣衣卫是干什么吃的!蠢货!”
  敢这么骂绣衣卫的,也只有文渊阁的丞相们了。
  南宫忌倒是没有插话。
  他的性格不是那种“我倒霉了你也要跟着倒霉”的,林镇远有本事逃脱掉,那是他自己的能耐。
  况且南宫忌他自己这边,不也是劳皇帝开恩,才给他留下了那么一大栋的超级豪华宅院?
  虽然等几年后,一定会收回去,但这几年不还是能用嘛,这就是一个恩惠!
  要是严厉追查每一个人,他南宫家剩余的那些家底,也得全部都给掏空呀!
  ……
  两人正在谈论钱粮的问题时,景和帝也在和钟昶讨论此事。
  钟昶是皇帝的铁杆心腹,这一次代表皇帝四处坐镇的就是他。
  现在好不容易黄河和长江泛滥的事情已经告了个段落,但宫廷里面发生的惨案,却还是让钟昶有点不寒而栗。
  同时钟昶也在深深的同情皇帝,并且还很担心他的身体。
  幸好这几天经过了好好的调养,景和帝似乎恢复得很不错,还有闲心拉着钟昶在御花园闲逛。
  “总共有四千六百万两呀!”景和帝轻笑着道,“这倒是一笔很好的收入,有了这么多的钱,我们收集民间粮食,用来充实仓库,应该也是绰绰有余了吧?”
  “现在还不是时候。”钟昶摇头,“陛下,如今粮食价格飞涨,连同麸糠的价格也在上涨。倘若我们把这笔银子投入进去,那也只是肥了那些粮食商人而已。”
  “江南那边今年不也是一个大丰收吗?”景和帝道,“山东和江苏也积极的收割了粮食,损失比四川、两湖和江西好多了。难道粮食价格还打压不下去?”
  “没有。”
  钟昶叹气道:“臣也不明白,为什么大家手里都有那么多粮食,今年却除了粮食税赋之外,其余的粮食半点都收不起来?难道他们不觉得趁着这个时候卖出来,会赚得盆满钵满吗?”
  景和帝微微皱眉,“是不是因为中部需求太多,导致了供需失衡?”
  “也不完全是这样吧!”钟昶道:“陛下您看,我们京畿地区今年获得了比往年更大的丰收,但我们京畿地区的粮食价格,不也一样没有下降?
  十大粮食商人,几乎全都是只收粮,不卖粮。我也不明白他们在搞什么!难道不怕苗太升再一次的治他们?”
  景和帝笑了笑:“这倒不会,毕竟今年京畿地区的民众们都有吃的,而且那些逃难的灾民们也同样手里有钱,粮食商人让他们的粮食也得到了保证,所以苗太升没办法发火,找不到理由发火!”
  钟昶无可奈何的笑了。
  要说这些粮食商人今年可比去年聪明多了。
  去年他们面对京城老百姓的嗷嗷待哺,居然还敢惜粮不售,最后被苗炎抓着机会一阵“暴打”,才乖乖的出货。
  今年不一样,因为粮食大丰收,所以京城本身不缺粮,不但不缺粮,价格还不高。
  寻常在市场上卖的一升大米或者小麦,价格才二十文一升,仅次于去年灾难来临之前的十五文一升了。
  而且他们还是每次一斛之下不限量的供应,这就大大的缓解了人们的恐慌心理,自然不会引起抢购。
  许多有条件的人家,现在基本上根本不吃掺杂了麸糠的米粥或者馒头。
  今年在市场上的麸糠,已经从去年的十五文左右一升,直接暴降到了五文,甚至是量大还能再商量。
  所以朝廷才能以那么便宜的价格,大幅度的收购麸糠,前去调集给两湖和四川的受灾民众们。
  但是面对朝廷的收购,他们却是推三阻四起来。
  从这一点来说,只要保障了基础需要,那么朝廷收购也不是强制性的。
  大康一直尊重商业规则。
  你要愿意卖,朝廷才能买。
  不能说我规定多少价格,你必须要卖给我。
  这就是破坏规则了。
  多弄这么两次,大家干脆不要去做粮食买卖了,不然辛辛苦苦一阵根本赚不到钱,被朝廷弄得血亏,这样的生意谁愿意做?
  去年苗炎搞得那么大,也只是逼迫粮食商人们保障民众所需,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朝廷收购。
  甚至于连粮食商人们弄虚作假,用石头掺杂入粮食之中,想要蒙混过关,也只能是抓住了典型后处理。
  景和帝和钟昶都明白这一点。
  然而想要商人这么白白的“损失”和“就范”,又谈何容易。
  忽然之间,走着走着,景和帝就停了下来。
  抬头往远处看去。
  只见熊大宝的硕大的身躯,飞一样的朝着这边跑过来。
  不妙!
  皇帝和副相两人心中齐齐的喊了一声。
  连熊大宝都表现得如此紧急,肯定又有事儿发生了!
  ……


第420章 无信不以为立
  下午的时候,景和帝再一次招柳铭淇入宫。
  来接少年的是老熟人赵寿赵公公。
  柳铭淇和他是很熟悉的了,可一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
  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柳铭淇也晓得,赵寿不可能回答自己的问题。
  仁王和熊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直萦绕在柳铭淇心中的这句话,直到下车都没问出口。
  景和帝已经从养心殿搬了出来,回到了御书房处理公务。
  柳铭淇还是这么十来天以来,第一次见到他。
  乍一看,皇帝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之前是有些微胖,还有双下巴。
  现在他却脸上苍白,身形急剧的瘦削下去,起码瘦了二三十斤的样子。
  只有巨大的打击,才能造成人这样啊。
  “怎么。不认识了?”景和帝看着少年愣然的样子,想要打趣几句,却显得干巴巴的,脸上的笑意也很是牵强。
  “没有。”
  柳铭淇赶紧露出了笑容,“陛下,您找我有事儿?”
  少年不怎么懂心理学,但是知道现在自己最好不要去提及宫中剧变,就当于没发生的一样,这样才能让皇帝不去回想,慢慢的开始新的起点。
  景和帝对柳铭淇的第一句话有定惊讶。
  旋即他还是点点头,示意赵寿把桌上的一份文书递给了柳铭淇:“来,你先看看。”
  少年接了过来。
  一看抬头,却是江南总督刘仁怀写给景和帝的奏章。
  来了这个世界这么久,柳铭淇对于这种写得很文言文的东西,看得已经比较熟悉了。
  刘仁怀也的确是一个干臣。
  他在奏章中主要跟景和帝谈及了今年的粮食收购问题。
  说来也是老天垂怜。
  虽然长江和黄河几十年来第一次一起肆虐,足足糟蹋了沿途七八个省份,但是江南的核心地带——浙江、江苏和安徽,却没有受到什么波折,仍旧是大丰收。
  江苏虽然有长江经过,但到来的时候已经抢先收割了粮食,所以哪怕也淹没了好多地方,但至少今年的收成是保住了。
  江南三省的总体税赋也出来了。
  单是粮食的入库,便达到了三千五百万石,比去年还多了五百万石。
  这里面有江南前几年搞的水利措施,今年得到了成效的缘故。
  刘仁怀是功不可没。
  重点却不是这三千五百万石粮食,而是今年因为中部和西南遭受了大洪水灾害,所以景和帝早早的就命令刘仁怀收购粮食备用。
  毕竟江南的粮食是最多的,通常粮食都会过剩,在这里收购也最是容易。
  刘仁怀之前负责了西南三省兼山东的钦差大臣,专门负责抗洪救灾,顺带着监控漕运衙门和北方水师。
  等到事情差不多告了一段落,剩下的善后工作交给了吏部尚书李秀泰和工部尚书巫愚,刘仁怀立刻赶回江南,开始主持收粮工作。
  最初他还是用去年的一千万石旧粮换了五千万石麸糠,这一点没问题,大家都很给面子。
  但接下来他想要收购士绅土豪手里的粮食,却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江南这边粮食产量丰富,供应普通老百姓的食用粮食,不过是九文一升。
  比起前几年时是有了上涨,但比起去年又下降了不少。
  因为连续两年的大丰收,让粮食商人们想要在本地提高粮食价格都不可能。
  可是刘仁怀想要收购粮食,为朝廷各大仓库补充库存,他们就不愿意了。
  也不是说不愿意卖,而是愿意卖出小部分的粮食,大批量的粮食却是不行的。
  刘仁怀给的价格不算低,按照前几年的标准,他还特意涨了两文钱,变成了七文钱一升。
  这个涨幅已经是超过三成了,可谓是非常的高。
  这也是因为刘仁怀手里现在有钱。
  不仅仅掌握着今年的钱赋,更有之前江南的勋贵们“加恩令”捐献的一千万两银子,景和帝让他拿在手里,以备所用。
  如今就是用钱的大好时机。
  但偏偏这个钱用不出去。
  究其原因,还是粮食商人们待价而沽,觉得今年到处都受灾,也就是江南地区和京畿地区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其余的不是和往几年持平,就是遭遇了重大灾害,粮食基本上是绝收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我粮食卖七文一升,那就显得太欺负我不懂行情了。
  按照刘仁怀的摸底,粮食商人们的心理价位是十文一升。
  如果七文一升,大概可以收购到一百到三百万石粮食。
  涨到了十文,那就可以收到至少三千万石粮食,甚至是更多。
  乍一算,只用花三百六十万两银子就能收购三千万石粮食,还没有用到一千万两的一半,那也是非常划算的嘛!
  但你要考虑到,这一千万两银子并不仅仅是拿来买粮食的。
  还有买粮食之后的运输。
  漕运衙门现在遭遇了大清洗,各种事务都有点陷于混乱之中。
  没有了林镇远的强力施压,这批粮食想要运到受灾的各个省份,必然要花比之前更多的力气,全程运输费用怕都要花差不多一两百万两银子。
  更重要的是,江南这一次虽然大丰收,但安徽和江苏却被洪水破坏得很严重。
  倘若你想要明年再次获得丰收,必然要积极的排水排涝,修复堤坝,资助民众们修缮屋子等等,避免意外的再次发生。
  这些难道不用钱?
  江南因为民间富裕,用人成本大大高于京城。
  剩下的几百万两银子,用来做灾后重建恐怕都不够用。
  所以哪怕是几十万两、一两百万两银子,刘仁怀都想要节约。
  他写奏折给皇帝,是诉说自己想要用强硬一点的手段,希望景和帝能批准。
  ……
  见到柳铭淇把文书放下,景和帝问道:“铭淇,你觉得刘少龄会用什么强硬的手段?”
  “还能怎么样?杀鸡儆猴呗!”柳铭淇毫不犹豫的道,“就跟去年我们用在京城粮食商人身上的一样。”
  “可是他们并没有让老百姓吃不起饭,价格还算适中,你这个怎么破?”景和帝道,“别说江南了,今年京畿地区的粮食商人也一样,弄得我们也很被动。”
  “属于是想要发火,都找不到理由,对吧?”柳铭淇反问道。
  景和帝点点头。
  一个朝廷想要长治久安,那么一定要树立一种信用。
  在后世这个就叫做国家信用。
  老美正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