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属下知错了。”
  高敬面不改色的低头认错。
  实际上心中却已经松了一口气。
  德王啊德王,我能帮你的,就是这一步了!
  没错!
  高敬是故意这么说的。
  之前和属下们商量着,暂时不把没有确定的情报给景和帝讲,但是高敬后来琢磨着,这事儿不能隐瞒久了。
  否则即便是没有什么问题,也会被认为有问题。
  他从内心深处明白,柳铭淇根本不是杀害仁王的幕后主使,可这个嫌疑要怎么洗脱,要怎么才能让皇帝相信,他是耗费了大量的心神。
  最后才专门找了这个机会说出来。
  特别是把巫夜霜也绑进来,只要皇帝还有一点点的理智,都不会相信。
  如此即便是以后有人翻旧账,高敬也可以名正言顺的讲,我之前给皇上禀报过的,皇上让我不要胡乱怀疑人。
  这样又把高敬自己给摘了出去。
  所以说,能够爬到高位的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
  两人走着走着,等到皇帝平复了一下心情,高敬才又开始汇报:“陛下,关于李帆的事情,李尚书说了,自从李帆成年搬出去住之后,两父子之间的关系就很淡漠,他根本不知道李帆做了什么。
  卑职以为,现在李尚书还在安徽和江西赈灾,所以预备着等他回来,再详细的盘问他,希望能发现一些细节。”
  景和帝再次不耐烦起来,“好了,李允帧这个性格,难道你还能问出别的来?他这个人是好权了一点,但不至于牵涉到这种事情来……之前有发现过仁王和他有交集吗?”
  “没有。”
  “那不就得了?在没有抓住李帆,没有确认李帆参与谋划了对铭浩和铭安的阴谋中去,就不要去找李允帧。”景和帝道,“说下一个!”
  “是!”
  高敬转而说道:“关于前豹骑卫大将军朱坤……他的三儿子朱文准,原为帝京府平县的主簿,结果我们查到,他暗地里控制了一个犯罪的团伙,欺行霸市,屡有暗地里杀人的行为。
  苗大人已经把他给抓了起来,按苗大人的意思,要把朱文准给斩了。”
  “证据确凿?”景和帝悠悠的道。
  “是的。”
  “那就斩了吧。”景和帝淡淡的道,“呵呵!朱友法啊朱友法,不但自己差点腐烂了整个豹骑卫,几个儿子也都不是东西,这样的人,不杀了怎么能正国法?”
  高敬的头皮有点发麻。
  虽然他晓得,朱坤大概率不会被杀头,但就冲着景和帝的这种恨之入骨的态度,恐怕他的结果也不会很好。
  要不是大康朝没有杀高官的惯例,要不是这一次还牵扯到了南宫忌、张翔、王飞腾和林镇远,恐怕景和帝真有可能痛下杀手。
  毕竟像是朱坤这样,几乎腐化了大半个豹骑卫,使得豹骑卫战斗力大减,品质极其败坏的情况,在整个大康朝都没有见过。
  要是禁军九卫都学习他,大康朝还能存在吗?
  景和帝虽然平日里宽厚仁慈,可遇到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他还是有魄力的。
  可偏偏还有四个重臣牵涉在其中,倘若要杀朱坤,那么首先户部一系的副相南宫忌和户部尚书王飞腾,一样该杀。
  还有已经成了一个筛子的内务府,还有在漕运上大捞特捞的林镇远,哪个不该死?
  景和帝愿意杀一个人威慑天下,但没办法连杀五个从二品以上大臣,哪怕是最近御史中丞王智耿和苗炎连连上书,他也只是留中不发。
  所以朱坤真是逃过一劫。
  但即便是朱坤不会死,对他这个胡作非为的儿子,景和帝就没有什么怜惜的了,该杀就杀。
  想到此处,高敬拱手道:“皇上圣明,像是这样的贼子,死不足惜!您看看王尚书的大儿子王良信,在大理寺不就干得好好的嘛!连苗大人都很欣赏他。”
  “嗯!”
  提起了王良信,景和帝脸色稍微好了一些,“王邵仪这个人,糊涂昏庸,但为人心地不坏,教儿子也还行……不说王良信,还有那个王志如,顶多就和南宫相爷的孙子一样,喜欢吃喝玩乐嘛!这能有什么大的害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家人的习性。”
  顿了顿,景和帝忽然冷哼了一声,“林守语也是深负朕之恩德,教出来的儿子也不是东西!竟然敢行刺铭淇!!”
  他语气中有着咬牙切齿的恨意。
  自从知道大儿子很有可能是被刺杀的之后,景和帝对于“行刺”这个词非常的敏感,或者说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心魔。
  故而听到林耀居然狗胆包天,用实际行动来刺杀了自家最喜欢的侄儿柳铭淇时,他心中顿时泛起了不可阻挡的怒意。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更别说区区一个臣子的儿子了,那是死不足惜!
  高敬明白景和帝的心思,他也知道景和帝骂的可不仅仅林耀,而是那个也已经失踪了的林镇远二儿子林浩。
  林耀已经招供了,当初是他和林浩一起设计,在京城官道上设伏,想要杀掉柳铭淇,从而掠夺白糖工坊的秘密的。
  那些找不到的黑衣人,也是被林浩通过大运河运送过来的,所以陆地上才没有得到任何的信息,所以这群黑衣人才像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这也能解释到,为什么黑衣人会有军中强弩,会有这么高的战斗力。
  至此,这个悬案也得到了侦破,景和帝也是明白了真相。
  顺便林耀还招供了李帆向他索贿一百万两银子,替他隐瞒的事情,倒没有什么人在意。
  说到了这个事情,景和帝淡然的道,“你们一方面要加紧追捕林浩,然后林耀的话……斩了吧,和朱文准一起,一起上路也不孤单。”
  “遵旨!”
  高敬俯首领命。
  其实这事儿也轮不到他来做。
  皇帝下旨之后,还是要由大理寺来宣判,然后刑部行刑。
  作为审讯的绣衣卫,不会参与其中。
  但提前能知道这些人的结局,也代表着皇帝对高敬的信任。
  他心中不觉感叹了一声,现在可还不是结束呢。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恐怕还有更多的人遭殃。
  不说别的,单讲内务府、户部的人,被斩杀的就恐怕会超过百人吧?
  这还是在许多人拼命还债的情况下,不然上千人都不是不可能!
  皇帝也是表现出来了难得的坚决,连十年之前的旧账都要清理,都要追溯那些致仕的官吏们!
  景和三十一年,可真是一个血流成河的年头啊!


第430章 焦灼的重臣人选(上)
  高敬离开之后,景和帝便回到了御书房。
  只是来得及在后面的榻上歇了一会儿,他便被赵寿叫醒了来,洗漱一番后,出现在了前面的三位丞相等大臣面前。
  现在许多朝廷的大事儿,南宫忌都没有参加了,他最主要还是做好户部的重建工作,丞相的职责基本上已经被剥夺了。
  取而代之的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
  冯玉强以前只是经常出现在景和帝私人征询的场合,一般他不喜欢公开讨论朝政。
  只不过现在实在是缺人,景和帝便不得不把他给叫来。
  这一次他们要商谈的事情很多,也很重要。
  “上次我说的事情,你们商讨得怎么样了?”景和帝询问道。
  曹仪看了看马浩秋和钟昶,缓缓的道:“陛下,老臣觉得这并不是最好的时机。现在天下需要稳,而不是再有法家的杀伐之利,这样会造成人心的更加动荡。”
  “都到这一步了,还考虑动荡干什么?”景和帝皱眉道:“况且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压制宵小和重塑朝廷尊严,朕担心未来几年会非常的难过!”
  曹仪听着默然不语了。
  马浩秋也是不说话。
  冯玉强同样不说话。
  只有钟昶,在皇帝的眼神下缓缓点头,“臣以为可行,葛鸿廉忠贞为国,精明干练,正是副相的最佳人选之一!除非是江南总督刘仁怀入朝,否则臣也支持他升为副丞相!”
  几人在谈论的,便是取代南宫忌的人选。
  其实论资历论能力,刘仁怀当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谁都不可能反对。
  但问题在于朝廷刚刚这么巨大的震动后,又连续几年遭遇大灾害,江南的重要性无比的突出了来。
  一旦江南有什么闪失,必然天下震动。
  只有江南稳住了,民心才能安稳。
  所以江南总督刘仁怀不能动。
  除非是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两湖恢复了活力,重新成为帝国中部和西北的粮仓,江南才不会扛着整个帝国前进,他刘仁怀才能入京。
  既然刘仁怀不能入京,就必须得另外选人。
  人选其实并不少,除了西南总督葛松道之外,吏部尚书李秀泰是一个,东北总督王浩也是一个,御史大夫屠谋忠也是一个,甚至是站在旁边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也是一个。
  嗯,苗炎没有份儿。
  他至少还得担当一个尚书级别的官职,才有资格升任副相。
  不过选苗炎和选葛松道,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两人都是法家的大佬,行事风格都差不多。
  景和帝最近是深感朝廷吏治败坏,所以想要来一帖猛药,所以下定了决定,就选西南总督葛松道入朝为相。
  当然不是取代南宫忌的位置。
  取代南宫忌位置的人是钟昶,葛松道到了内阁,就做钟昶之前的工作,这也是一个熬资历的问题。
  但葛松道今年才四十一岁,哪怕是熬十年的时间,他也才五十一岁,根本不用担心能不能熬到成为丞相。
  曹仪担心的就是这个。
  葛松道才四十一岁,苗炎才四十二岁,他们两个入阁太早的话,无疑会形成极大的势力集团,从而大大的压制儒家子弟。
  等到法家执掌内阁二十年,那儒家的势力岂不是大大的消退?
  这可不行!
  曹仪还是觉得,整个天下由儒家为主,法家和墨家为辅好一点。
  所以他不赞成。
  马浩秋和冯玉强和他想的差不多。
  葛松道可以入阁,但不用这么早,哪怕是把他放到江南去,也比入阁为相的好。
  可没想到钟昶还是背叛了这个默契。
  毕竟钟昶是景和帝数一数二的心腹,皇上这么强烈的想法,他很难不去附和。
  钟昶说出来赞成的话语,皇帝果然很开心。
  他正想讲话,旁边的马浩秋忽然说道:“臣以为兵部尚书周习光性度恢弘,气干刚毅,才经文武,可为相矣。”
  景和帝眉头顿时一皱。
  兵部尚书周之孝的确是一个大才,这么多年掌控兵部,调令四方,维护安宁,是景和帝非常信任的臣子之一。
  但周之孝有一个缺点,他已经五十八岁了,比丞相曹仪还大一岁,而且因为年轻的时候四处征战拼杀,身子骨有些不好。
  这样的丞相入阁,最多三五年就得换人,你说有什么意思?
  还不如让他继续呆在兵部尚书位置上,然后过两年荣誉致仕养老,让九大禁军的将军之一来接班呢!
  冯玉强在旁边摇摇头,正当景和帝觉得他会帮忙自己的时候,这位翰林院掌院学士却道:“臣以为吏部尚书李秀泰为人方正,勤修德操,不务俗好,也很适合入阁为相!”
  景和帝瞪了他一眼。
  意思是好哇,你都在和我作对吗?
  冯玉强却是一本正经,并不理会皇帝的哀怨。
  钟昶开始了辩驳:“周公年长,恐怕不能终日伏于案牍之间;而李允帧过于强势,且有其子李帆失踪未归,恐怕不适合此时为相。”
  他的理由也很中规中矩。
  特别是李秀泰的儿子李帆这个事情,明显的是景和帝心头一根刺,不查明清楚,很难再让李秀泰升官。
  顿了顿,钟昶在大家开口之前,大声的道:“唯独西南总督葛松道,无论从考核,还是从个人品德,以及民间威望来说,才是仅次于刘少龄的第一人选!不然大家选的任何一人,都不能服众!”
  曹仪心头本想说,其实熊文庆也不比葛松道差。
  但奈何熊文庆也有缺陷,他管辖范围内的考县和丘县仓库出了那么大的问题,虽然和他无关,可怎么都脱不了干系,一个“失察”和“不力”的罪过是逃不掉的。
  因此熊文庆恐怕也得在京畿总督的位置上多呆几年了。
  想来想去,他们三个想出来的人选,还真的没办法和葛松道比。
  法家的这些大佬们,统统的在私德和行事方面,都没有什么让人诟病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皇帝们一定会重用两三个法家重臣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法家和儒家相抗衡的依仗。
  没有办法的曹仪,只能轻咳一声:“陛下,目前内阁还有老臣和马相、钟相在,一时半刻出不了事情。如今老臣觉得,确认漕运总督的人选,还有豹骑卫大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