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真没有想到,景和帝会把皇位给自己。
虽然景和帝一直很喜欢自己,把自己当成最亲的侄子,柳铭淇也是最有才的皇室子弟,但从一个皇帝的标准来说,柳铭淇绝对不合格。
他这个人生性散漫,很不喜欢一本正经的处理事务。
当了皇帝之后,那么人生一大半的时间都会在皇宫的政务场所度过,这就需要很耐得住性格,有很沉稳的气度,以及不辞辛劳的精神。
在这一点,柳铭淇拍马都比不上肃王。
而且肃王今年四十四岁,成熟稳重,又严于律己,严于律人,做事情一丝不苟,向来为朝廷上下所敬重。
肃王当皇帝,是立刻就能拥有皇帝的威严,文武百官大部分都会服气他,他施展政务就会更加平和顺畅。
柳铭淇呢?
今年才满二十岁,在许多人眼里就是毛孩子一个,根本没有什么威严的。
哪怕柳铭淇拥有圣人、百年难得一见的诗神、天下第一聪明人……等等的称号,但这些在朝廷上面都没有太大的用处。
所以柳铭淇来接管朝廷,上手起码要比肃王慢上两三年。
这其中如果有什么天灾人祸,那得心应手掌控朝局的进程,就更加的缓慢。
但即便是如此,皇帝也肯定知道这一点,可他就是坚定不移的选择了柳铭淇。
这让少年颇有些受宠若惊,也很是感动。
虽然景和帝没有跟柳铭淇说过,但柳铭淇也心中明白,景和帝选中自己,绝对不仅仅因为和自己关系好、自己深受他的信赖。
更大的原因,在于景和帝相信,柳铭淇能把这个皇帝当好,至少比他当得好。
然后景和帝也相信,柳铭淇一定可以把大康带出一个新的高度——比肃王更好!
否则的话,景和帝一定会选择更适合的肃王,而不是柳铭淇。
这是一份沉重的信任,更是一份无形的期待和鞭策。
柳铭淇心中还颇有点压力。
否则他也不会在这登基为皇之后的第二天,就一个人过来金銮殿独坐了。
……
作为皇帝,最重要的是管理天下吗?
对。
也不对。
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管辖的,可皇帝根本管不了那么大的地方。
所以必须要让丞相等文武百官帮忙治理,他们就是柳铭淇的手臂延伸,他们就会带着柳铭淇的意志去做事儿。
但这又不是简单的事情。
不是说我皇帝叫他们怎么做,他们就会乖乖的怎么做。
就如同和大人说过那样,我不把他们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喂饱,哪有人为我做事儿,为我卖命啊?
柳铭淇肯定不会像和大人那么做。
他只是在其中寻找道理,然后谋求怎么来一个平衡。
你不能说给钱多就是坏事儿。
历朝历代,薪水给得最多的宋朝,出的乱子最少。
历朝历代,薪水给得最少的明朝,出的乱子最多。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具体的情况,但大致上来说,高薪养廉并没有什么坏处。
哪怕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老百姓绝对是好过一些。
朝廷的势力分布,柳铭淇这几年也看得很清楚。
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清洗,如今的朝廷总体来说还是两大派别。
第一个就是儒家,这是最大的势力。
朝廷五个丞相,四个都是儒家子弟,在六部、军方、地方上来说,儒家子弟也是占据了六成。
第二个自然便是法家了。
他们现在除了一个副相葛松道之外,还有一个未来副相苗炎在地方上,未来肯定是两个副相同时在内阁办事儿的。
这便是几十年以来,法家最为强大的时候了。
至于说剩下的墨家、农家等等,这些小势力充其量只能影响一个方面,大局上面他们是无能为力的。
就比如说墨家掌控的工部,也就那么一回事儿。
你说势力很大吧,工部在六部之中最多排在并列第三,和兵部一起,后面只有一个万年老六——礼部。
你要说势力很小吧,工部掌控的各种工具机械打造、各种河流山川治理等等,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轻视。
在朝廷上面,太祖告诉我,团结大多数,打击小部分的策略,总体上来说是没错的。
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大康也有自己的实际情况。
比如说,柳铭淇现在就打算,稍微打压一下儒家子弟,大大的扶持法家、墨家和农家子弟。
只有他们的势力达到一定的平衡,皇帝才好在中间坐收其利。
毕竟我大明血淋淋的例子还犹在眼前,放任儒家独家坐大,简直是自寻死路啊!
第1011章 朝廷内外人事(上)
朝廷派别是儒家、法家居大。
其余几家加起来也就是法家的实力,而法家和他们加起来,都比不上儒家一家的。
可你认为儒家就是亲如一家人了吗?
错了。
太祖告诉我们,x内无派,千奇百怪。
哪怕大家都是学儒家的,也能分出公羊派、谷梁派等派别,而且大家打得你死我活的。
这还算是道义之争。
如果是利益之争的话,那才叫一个超乎你的想象,刷低你的下线。
最著名的都不用我说了吧?
我大明的东林党。
臭名昭著到了极点,哪怕是千年之后都没办法翻身的东林党,简直是儒家的最大耻辱。
当然你也可以看成这是华夏的资本。。主义对国家政权和政策的一次操控实验。
如果这是发生在太平年间,说不定还能让他们玩出一点花样来。
但是在明末那种小冰河时期,那种炼狱一样的环境中,你玩这一套就纯粹是找死。
我大明亡,那是无可挽留。
可东林党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我大明亡了之后,这群“斗士”们的表现,那真是刷新了我华夏五千年之三观底线。
好了,不说这么丧气的东西。
大康的儒家,比起大明的儒家,那可是好得太多了。
至少你没有看到大康的儒家拉帮结派,打压一切和他们不同政见的人。
而且大康的儒家之中,不乏有许多实干派。
比如说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正丞相的刘仁怀。
比如说京畿总督熊文庆。
比如说江南总督苏凤。
比如说四川巡抚张子哲。
……
等等。
柳铭淇非常感谢景和帝。
他在去年就把刘仁怀招入了京城,提拔成了副相。
这就不用柳铭淇从一开始就招刘仁怀入京。
他只要好好的重用、提拔刘仁怀就行。
内阁五位丞相,正丞相曹仪柳铭淇是不准备再用了。
曹仪为人稳重却又不贪权,是拿来平衡各方势力的最好人选。
但柳铭淇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要的是突飞猛进、锐意进取,那么就不需要这么一个和稀泥的存在。
况且说句老实话,曹仪根本没有实干的才能,他还不如因为贪腐下台的南宫忌呢,这样的人在丞相的位置上,是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的。
柳铭淇中意的当然是刘仁怀当正丞相。
可一来刘仁怀今年才任副相,要是马上就任正丞相,成为百官之首,那么未免太不讲规矩了——他前面还有三位副相呢。
哪怕是轮,也得先轮到马浩秋和钟昶担任正丞相之后,才能轮到他。
至于葛松道却也不急,他今年才四十四岁,小了刘仁怀五岁,完全能等得及在刘仁怀后面上位。
正是因为等着成为正丞相的人这么多,所以柳铭淇更不能让曹仪呆得久了。
可任凭你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曹仪没有大方向的错误之前,你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一位正丞相致仕。
天子也需要给人以体面。
所以明年属于柳铭淇的正式第一年,让曹仪卸任,让马浩秋或者钟昶上位,才是顺理成章的。
是了。
现在是四月中旬,柳铭淇虽然已经继承皇位,但是按照规矩来说,因为是途中继位,所以这一年仍旧是景和三十四年。
柳铭淇现在仍旧是属于没有年号的皇帝。
要到明年,他才能拥有自己的第一个年号,才是正儿八经的名正言顺的大统皇帝。
所以明年的大年初一更换丞相,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很恰当的时机。
当然了,曹仪虽然在朝廷没有什么用处了,可他回到了家乡,还是能发挥余热的。
这位江南土生土长的丞相,还有余热可以发挥,继续为大康朝效力。
实际上,下一任的丞相,柳铭淇还是要倾向于马浩秋一点。
倒不是说钟昶的能力逊色于马浩秋,或者说钟昶是景和帝的铁杆,柳铭淇要防着他。
都不是。
这是有着现实的需求的。
马浩秋在升任副相之前是吏部尚书,号称吏部天官,掌控着吏部的上上下下。
等到他成为副相之后,还是兼管着吏部。
一旦他升任为正丞相了,那就是整个心思放在全天下的所有大小事务上面,根本没有心思独抓一门。
然后呢,柳铭淇就想再顺势增加一位副相。
这个人选很明确,就是现任吏部尚书李秀泰。
李秀泰的儿子李帆,涉嫌和仁王一起,谋害前太子铭浩,但后来却不知所踪。
按理来说,李秀泰应该是引咎辞职,致仕回家的。
可朝廷没有多少人谈起此事,就是因为李秀泰在吏部干得非常好,在他的调度之下,吏部这么十几年几乎没有什么大毛病出现,整体运作非常正常,很是为朝廷提拔了一批青年俊才。
所以景和帝也根本没有追究他的事情。
不过呢,李秀泰自己却也很冷酷,他早在前年仁王府事件爆发之后,就断绝了和李帆的关系,算得上是一个狠人。
这样的人才,柳铭淇自然也要提拔他上来的。
况且吏部天官成为副相也是大康的惯例。
再则说了,李秀泰不离开,柳铭淇怎么安排自己的人进去,一步步的掌控吏部呢?
太祖告诉我们,身为一个皇帝,你可以平日里不怎么管事儿,但你一定要牢牢的掌握住权力。
否则一个没有权力的皇帝,简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完全不能施展抱负。
古往今来所有的朝代,钱粮和官位都是排名前两位的重要部门。
户部由于之前漕粮案件,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但因为之前没有合适的人选当户部尚书,所以由被卸任的副相南宫忌代管。
既然是代管,那么柳铭淇就好操作了。
事实上如果不出这么一档子事情的话,景和帝本来就要在今年认命新的户部尚书,人选都选好了,就是之前户部独善其身的户部郎中、现任户部左侍郎的罗南靖。
也幸好景和帝没有任命他,不然柳铭淇找不到任何办法来重新考虑人选,也不可能两三年内动这个职务。
吏部就如同上面所说,只要李秀泰高升了,柳铭淇就能安插人手进去。
哪怕三两年不能掌控吏部,五六年的时间之后,总是可以的。
柳铭淇才二十岁,他等得起。
像是这样的关键职务,根本不能急,否则底下的事务一定会乱成一团。
身为皇帝,你更加要讲究规矩。
不然的话,你都带头破坏规矩了,又怎么期待别人能遵守规矩呢?
……
朝廷之内,柳铭淇是打算先掌控户部和吏部,同时把刘仁怀给慢慢的推上去。
在朝廷之外的地方上,少年也不是没有想法。
用现代的话来说,必须要注重梯队建设。
不能指着眼前的这班臣子们猛用,结果等到他们老了之后忽然才发现,后继无人,再也没有足够厉害的人物接替他们,这就会造成朝廷掌控力的削弱。
历来中枢和地方的合作与对抗,都是精彩绝伦的战争。
要是你中枢不够强硬,那么地方上的阳奉阴违是很常见的事情,一点儿都不稀奇。
我大明最后落得那个下场,不就是因为中枢赢弱,导致了地方上全都不拿朝廷当回事儿,该当军阀的当军阀,该当奸商的当奸商,该当卖国贼的当卖国贼么?
但凡是江南的商税能收上来,我大明都不至于落得那么凄惨的地步。
但凡还是一个强有力的中枢政权,哪怕是到了江南之后,也绝对过得比南宋要好——就我大清那种自我腐败的速度,你都不用像是等大辽、大金那样等一百年,直接五十年就能看到他们自我崩溃了。
这就是保持中枢强权的重要性。
这也就需要不断的补充人才。
你得提前去储备和培养人才。
这些人不一定能成功,但你广撒网之下,十个能成一个,都算是挺好的了。
托景和帝的福。
现在在地方上,有一大批优秀人才等着柳铭淇去培养、重用、测试。
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首当其冲是漕运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