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学家闯汉末-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波军的首领郭太一挥手,数个军士扛着两口大箱子走了进来,一打开,整个屋内都充满了珠光宝气。

    就是这珠光宝气之中,又似乎掺杂了一点点的血腥味。

    用脚指头想都能猜到,这些珠宝都是怎么来的。

    但许攸不在乎啊,他看着这些珠宝,满意的摸着胡子笑道“郭渠帅,不!郭太守,从今日起,你我可就是同殿为臣了!”

    “能为袁大将军效力,是吾等的福气,只是董贼”

    许攸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用上党郡守、河东郡守两个职位换来了白波军最大两个头领郭太和杨奉的投靠。

    而白波军的另外几个军头,如韩暹、李乐、胡才,也都拿到了杂号将军的职位。

    反正是白板官位,袁绍一点也不在乎。

    白波军的投靠使得袁绍终于能将从冀州带来的百姓安置各地,同时整备兵马,准备明年春耕之后开始对冀州用兵。

    好消息总是接二连三,南匈奴的于夫罗再三考虑之后,开出了上郡、西河、朔方三郡的条件,袁绍也爽快答应了下来,分三郡给南匈奴寄身,算是正式承认了南匈奴在三郡的统治地位。

    得到了好处的于夫罗也顺利的说服了匈奴各部,各部准备联合出骑兵三万给袁绍调遣。

    一时间,袁绍的局势一片大好。

 第四百八十九章 王允小分队

    长安

    李儒坐在尚书房内,不时的咳嗽一声。

    他太累了,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

    董卓已经懈怠到十日才到长安一日,就这样还时而不来,一直在郿邬中醉生梦死,朝廷内外的一切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关中今年的秋收还不错,总算的能喂饱所有人,李儒甚至还可以拨付一些钱粮给李傕让他继续向河东用兵。

    “这是?”李儒拿着一本表文,沉思了起来。

    汉代没有奏折,那东西是清朝才有的,汉代的臣子上文按照内容分为章、奏、表、议四种。其中章用于对皇帝的感谢恩典,奏用于弹劾揭发,表用于陈述下情,议用于讨论不同意见。

    这本表文是王允写的,写的内容是说袁术如今东遁扬州,南阳乃司隶门户,应当尽快收为朝廷所有,举荐执金吾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

    这本表文上面已经有了董卓的签书印章,等于是同意了。

    这样的大事自然是要董卓的许可的。

    事情说的很有道理,但李儒对王允却怎么也放不下心来。

    说起来,王允现在是李儒的副手。

    当年王允是和董卓、桥瑁等人一样,是被召集到洛阳的外军统领,结果洛阳火并,董卓威天子,令天下,统收兵权,控制朝廷,当董卓的诏令到了王允军中,王允立刻交出了兵权,还主动帮助董卓维持朝廷秩序,在迁都时更是立下不少功劳,因此得到了董卓的信任。

    王允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虽然比不上杨袁两家,但也是紧随其后的一等大士族,董卓看到这样的人投奔自己,还忠心耿耿,自然是大方的一逼,让他代替了杨彪,为司徒,甚至还封其为温侯。

    对,温侯并不是吕布,而是王允,吕布的温侯是在杀董卓之后,王允给封的,这也是为何民间传说吕布又拜王允为父的原因。

    但董卓越是对王允信任有加,李儒心中对王允就越是忌惮。

    原因嘛很简单。

    李儒是真的不相信王允这样的名门士族会效忠董卓这样的君主,自己这个岳父啊当真是一言难尽。

    这也是为何李儒会每隔几天就秘密调出王允的公文查阅。

    “南阳当日袁术逃到南阳,就聚集了那么多兵马,差点打到关中来,这个士孙瑞也是个知兵的,这是王允第几次推荐人掌握兵权了不行,要和太师商议一下,决不能放此人离长安!”

    李儒想罢就走出房门说道“准备车马!去郿邬!另外让田主薄到尚书台来,我不在,大小事务由他决断。”

    李儒也只相信田景这样的老人了。

    李儒离开长安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王允的耳中。

    不仅仅是李儒忌惮王允,王允更加忌惮李儒。

    在王允心里,董卓就是一无脑匹夫,要不是有李儒,哪里轮得到他来做太师掌控朝廷。

    “君荣啊,我看李儒此去必然是为了你,你还是立刻领兵走武关出南阳吧,荆州刘表乃汉室宗亲,名列八骏,他必然会相助你的!”

    士孙瑞知道事不宜迟,立刻告辞离去,王允等他走了,再对边上坐着的另外几人说道“如果李儒阻止君荣离去,吾等该如何是好?”

    在这房内,坐着的都是被王允信任之人。

    有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护羌校尉杨瓒、黄门侍郎钟繇、荀攸等人。

    其中荀攸当年参与了伍孚刺杀董卓之事,后被王允秘密救下,藏在府内,不被外人所知。

    如果李儒来自后世,再看一下自己的对手名单,一定会一个脑袋两个大,这么多人算计自己一个,自己实在太难了。

    “无碍,董贼乃好面之人,如今李儒手无凭据,董贼必然对公心中有愧,公可举荐君荣为仆射,以分李儒之权。”黄琬抚须笑着说道,又看向杨瓒道“之前王公举荐杨将军便被李儒阻挠,可以借此机会让杨将军为尚书,如此一来,只要李儒不在,我们就可以掌握尚书台了。”

    汉代的尚书台中有尚书五人,一人为尚书令,一人为仆射,也就是正副手,另外三个是尚书。

    “可李儒如何能不在呢?何况即使他不在,尚书台尚有田景等人坐镇,何况还有吕布等悍将,难也!”

    “可李儒机智百出,乃董贼谋主,如不去了他,想灭董贼,难也!”郑公业摇头叹道。

    钟繇突然说道“我这几日看那李儒,见他面色灰暗,即使不是命不久矣,也已经是油尽灯枯,难以维持了。

    今年虽然关中收成不错,但我夜观天象,明年春天当有大雨,董贼不理朝政,大小事务都交给李儒打理,只要到时诸位尚书想些办法,让他在尚书台几日几夜休息不得,必然会大病一场,到那时,我们就有机会了!”

    “可还有吕布啊,董贼也在郿邬,如何下手呢?”杨瓒看向钟繇问道。

    钟繇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主意来。

    “此事易也!”荀攸突然笑着说道。

    “哦?公达有何良策?”王允眼睛一亮的问道。

    曹操的诸多谋臣中,如果说荀彧是萧何,那么张良应该就是荀攸了,在历史上他隐藏幕后,设奇策十二计,曹操败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官渡鏖战的大都奇策都出自于他。

    荀攸起身来到中间,边走边说道“吕布,虎狼也!畏威而不怀德!昔日投靠董卓,为的就是名利,结果到了董卓账下,官不过中郎将,爵不过都亭侯,虽名为父子,实为主仆,凉州军又对并州军多有欺压,吕布心中必然早有不满,只需一个契机,便可说其背主!”

    “契机”王允一边喃喃自语,一边陷入了沉思。

    郿邬

    “啊呀,文优,就这件小事,你还特地跑来一趟做什么。”董卓一边享受着几个美人的服务,一边毫不在乎的说道。

    “太师,南阳乃大郡,近日王允频繁举荐士人掌握兵权,不得不防啊!”李儒看着董卓比前些日子更加虚胖的身子,心中是愈加担心了。

 第四百九十章 曹操也想清田了

    “不会吧,子师对本太师可是忠心耿耿啊,你看,就这几个美人,还是他花钱买来的羌女呢。”董卓摸着身边一个美人的小手,怎么也不觉得王允是个坏人。

    有这样贴心的坏人吗?请再给本太师上十个!

    “即使王司徒对太师忠心,可那士孙瑞呢!”李儒再劝道“太师莫要忘记袁绍等人的故事!当日他们也是这样劝太师放袁绍等人去关东的,结果却使得关东大乱,吾等也被迫迁都至此啊!”

    董卓看着一脸坚定的李儒,又想到关东的事情,不由心中烦躁,挥手道“那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去去去,别来烦我了。”

    李儒看着这样的董卓,心中哀叹一声,赵火等人一去就音讯全无,想来是折了,朝廷对关东的掌控力越来越差,也不知道这个朝廷自己还能维持多久。

    李儒走出房门,看到在外面守卫的吕布一脸谄笑的等着自己。

    “奉先啊,可是找我有事?”

    “先生,还是为军饷一事,听说李傕部不但发了全饷,还赏了酒食,我并州将士心中颇有不平啊。”

    李儒吸了口气,解释道“这是因为李傕在河东大败了白波军,故而嘉奖,奉先莫要误会。至于粮饷一事容我十日,十日后必然拨付!”

    吕布顿时大喜,拱手道“奉先明白先生的不易,就全仰仗先生了!”

    李儒看着吕布那宽阔的背影,缓缓点头,这只狼要饿着,但也不能饿死,否则怕是会噬主啊,也罢,年后让牛辅去南阳收刮一些钱粮吧,只靠关中,实在难以养活这么多军士。

    大汉的各路诸侯几乎都在为粮食少而头疼,战乱进一步降低了大汉粮食产出,而这样的饥荒年代,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兖州鄄城

    “文若啊,枣祗送东西过来了,说是青州的农具,他可是在信里把这些东西吹得天花乱坠,说青州就是有了此物才能在一年之内积攒出供十万大军出战的军粮啊,走走走,一起去看看。”

    曹操一脚闯进了荀彧的房间,就把正在看公文的荀彧抓了起来,一把牵着他的手,就往外走。

    “明公,如今天寒地冻,什么农具也不能在这个时候用啊。”荀彧苦笑了一下,此时时近年关,兖州刚刚下了一场雪,田地早已被冻上,根本不是试验农具的时候。

    “哎哎呀,我已经让乐进去烧地了,我们去的时候刚好可以用,马镇北以前和我说过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很有道理啊,如果这农具真的好用,我们就乘着冬天多打造或向青州买一些,等到了明年,我们兖州也就不会缺粮了。”

    由于之前一直没有地盘,曹操也是被粮食问题搞得头疼不已,当真是听到粮食眼睛就发亮。

    来到城外的一片田地,可以看到田地上铺了一层烟灰,甚至还可以看到点点火星。

    “拜见明公!荀司马!”乐进走来对二人拱手拜道。

    “准备的如何了?”曹操问道。

    “田地已经烧化,附近的老农也招来了,只是老农说这新式农具还不太会用,怕是会影响效果。”

    “无碍,枣祗特地让人在青州学了使用方法,准备开始吧!”曹操一边说,一边拉着荀彧坐到边上。

    “说起来早就听说马镇北在幽州和平原使用了新农具,叫什么铧犁,想来就是此物了。”荀彧博闻广记,倒是听说过铧犁。

    曹操点头道“没错,当年在济南,我还想向他学此物打造运用之法,只是后来被调任他地,也就不了了之了。”

    和后世科技信息大爆炸时代不一样,古代的科技传播是很缓慢的,除非有官府干预,否则花个几十年一项技术也难以走出一地。

    因此马强的铧犁虽然已经造出来不知道多少年了,但到现在也只是幽州和青州在用,至于其他邻近州郡,如冀州、兖州也不是没人想过来学,冀州渤海就有大族却学了铧犁,结果因为铧犁效率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使得不需要那么多佃户,最后导致佃户围攻邬堡,差点出了大事。

    这就和后世的机器效率变高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工人的矛盾是一样的,佃户又没有田地,如果只是单纯提高耕种效率,结果就是地主豪强驱赶无用的佃户,导致暴乱的发生。

    随着乐进一声大喝,铧犁和汉朝传统的直辕犁同时开始了耕种,一开始,由于老农对直辕犁的熟练,还小占优势,看的曹操眉头都皱起来了,但很快,被枣祗派来的军士就赶了上来,接着,铧犁的速度越来越快,当铧犁将一亩田耕完的时候,直辕犁还没耕完一半。

    “好!好犁啊!”曹操兴奋的都要跳起来了,但边上的荀彧却是眉头紧张,并没有那么开心。

    “文若为何面带愁色?”

    “铧犁虽好,但对佃户不利,听闻当日冀州便有大族用此物导致民乱,幽州地广人稀,青州的田地则是被重新清分,故而百姓乐之,但我兖州如果直接推广此物,恐怕反而会有乱事,但细思其策才行。”

    曹操听罢,抚须点头道“之前子脩也送来书信,说冀州清田编户之事,马镇北和子脩说,待他清田编户完成,便可集合两州全部的力量于己用,我在想,如果真的如此,他马镇北能编练多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