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旅明-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进加晚操。
  于是当李大人带着随从走下将楼后,看到的就是一个个围绕着将楼正在训练的士兵方阵。
  时值盛夏,正在训练的士兵们上身统一穿着军绿色棉布体恤,下身是浓浓土共风格的军绿大衩。
  顶着日头的年轻人们,此刻汗流浃背。他们以班排为单位,大声嘶吼动作整齐。有些方阵在走军姿,有些在练持枪,当然,也少不了练刀的冷兵器方阵。
  春雷营这次算是坐享其成。要知道如今的士兵训练大纲,那可是穿越者在这几年时间里,结合现有工业生产能力和明代作战环境,一点一点总结摸索出来的,和后世完全不同。
  所以春雷营士兵,平时不但要训练射击,还要训练刀矛等冷兵器。当然了,作为北方军队最重要的技能:骑兵训练科目,那更是重中之重。
  事实上,春雷营在总参最初的建军计划中,原本就是一支纯骑兵部队。
  检阅状态下的李参将,迈着缓步,陆续走过训练方阵,目光不时在某个士兵身上停留。这期间,他偶尔会停下脚,和前来汇报的班排长互相敬礼,然后提出要求和命令。
  参将大人此时的态度是严肃的,气势是足够的,一切依足了规矩。要不是身上军服怪异,不知道的还以为后世首长视察呢。
  就这样走走看看,轮到最后一个方阵时,恰巧到了正午下操时分。这时候,参将大人一改严肃面貌,脸上瞬间挂起了笑容。他不但拍着肩膀夸奖了一个满头大汗的年轻士兵,还应景给大伙讲了个饭前黄段子,在嘻嘻哈哈中结束了操场之行。
  顶着热辣的日头,目送这些浑身上下充满了朝气的青壮嗷嗷叫冲向饭堂。站在操场上的李继春,之前脸上隐隐的阴郁仿佛也融化了许多:“如是雄兵,老子今趟出关,大约能靠得住!”
  貌似今天的李参将大人,对手下“雄兵”是充满了信心的。
  可是在这之前,李参将是不这么认为的。
  当日于京城面圣完毕后,官复原职的李继春,带着曹大人临走前“支援”给他的一个参谋团队,回到永平城,开始了重建春雷营的进程。
  新组建的春雷营与往日不同,招募的新兵全部是粉嫩新人,以周边无田的年轻农人和城市良家子为主。
  在这个过程中,身为老派将领的李继春,自然是不太理解的。毕竟在这个年代,士兵战时逃跑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员将领带千人上战场,接敌时队伍里能剩八百人就算是带兵有方了。
  于是李参将好心提出意见:之前的永平营,其实好多士兵在鞑子来时“跑散”了。现在这些人中,有不少又打算回来效力,不妨收下这些老兵,以便迅速形成战斗力?
  然后大人的意见就被参谋团队无情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一张白纸好作画。
  当时的情况,所有重建营头的资源,全部都在曹伯爵派来的参谋团队手中。李继春这个空头营官,其实严格来说,是没有半分发言权的。
  所以意见遭到拒绝的李大人,之后便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再啰嗦。
  李大人是懂行情的。
  逢遭大变,在鬼门关前转悠来去的中年男李继春,当然再明白事理不过。他很清楚,自己能活命到今天,甚至官复原职,没有像几位永平同僚一样被朝廷乱剑砍死,这全是拜曹大人所赐。
  还想要啥自行车?
  李参将甚至敏锐的猜到,自家之所以还能回头来做这个营官,大约是“深谋远虑”的曹大人欲待在北方安插眼目之举,并不是自家英雄无双……别人都晓得硕托的人头是李继春砍的,可实际情况咋样,李继春心里最清楚。
  有了以上的心态,李继春当时就已经十分小心了。于是就征兵问题稍稍试探过后,他便下了决定……既然不愿意让他多插手,那就安心做这个傀儡营官便是,也算是报答曹大人的恩典于万一了。
  然而在之后的日子里,李继春发现,事情貌似还没有那么简单:参谋团队在组建新营头这个过程中,不但任何事都没有瞒他,甚至还借口“曹大人的期望”,对他进行了一些“培训”。
  培训内容很广泛。其中像各式热兵器的使用都算是小儿科,最重要的,是针对李继春这个参将进行的“军官培训科目”。
  接下来,李参将这个旧式军官开始融入体系,见识新兵器和新战术,领会新军事思想,学习新式军队指挥方式。
  到这个时候,李参将手捧《论持久战》……错,是《多兵种协同战役战术指挥(中级军官培训教材)》终于明白过来了:这是要拿他做那一块千金马骨啊!
  这一刻,迷茫中的中年男,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时至今日,李大人不但融合进了某军事体系,并且在其中如鱼得水。
  随着他指挥能力的提高,参谋团队也逐渐交出了部队的军事指挥权——只要李大人一颗红心向着党,那么参谋团队就永远是参谋团队,李大人作为军事主官下达的每一条命令,都会得到认真执行。
  ……
  打发走了饥肠辘辘的操场兵后,爱兵如子的李参将也随之去饭厅里和士兵一起刨了几口土豆炖咸肉。
  这之后他又去了大营门前,迎接拉练归来的骑兵部队,顺便迎接给营中运送给养的商队……今天正好是约定送给养的日子。
  说到骑兵,之前建军时,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凡是营中在册士兵,包括后勤人员在内,必须要娴熟掌握所有马上训练科目,优先级第一。所以骑兵是春雷营的重头戏。
  这也是令参将大人咂舌的地方。
  要知道,一个骑兵的花费远远超过了步兵。何况这一次在参将大人麾下的骑兵,那几乎是得闲就训练,这个花费就更不得了。
  最恐怖的是,按照训练大纲要求,春雷营正规士兵必须配备一人三马,后勤人员一人双马。
  然后,当宣府和天津的马贩子赶着大群的骏马从地平线走来时,李继春就被彻底击倒了:这是要养整整一个营头的亲兵啊!开销得起吗?
  事实证明,曹爸爸开销得起。
  建军仅仅两个月后,营中存栏的战马就已经超过了1500匹。注意,这些都是体型和性格均达到要求的战马,其价格远远超过了拉车的驽马。
  这之后,过惯了穷鬼日子的某人,又开始替后勤物资操心了。毕竟现如今的春雷营,每月的开销已经远超之前的老营,各种军需饷银的花费在李继春算来,那真是天文数字。
  要知道,不管春雷营实际花费多少,朝廷每月可是只按照之前的既定数额拨给米银的,那点数字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
  所以每次商队前来送补给,都是李大参将最在意的事情。
  今天也不例外。
  站在大营门前,挥舞着手中马鞭,和鱼贯入营的骑兵队打了招呼。随后,李参将便带着亲卫,一直候在原地,直到长长的商队由远及近来到面前。
  这次的商队,带来的物资貌似比平日里多了不少。李大人查验过单据后,发现多出来的十车物资,都是炒至半熟的黑豆——上等马料。
  于是参将大人就笑了起来。
  走到马料车旁,参将大人热情地和几位送货商攀谈起来。从天津的气候扯到天津的粮价,再从天津的新港扯到天津收罗的流民大队,总之,气氛很热烈。
  下一刻,李大人猛然一伸手,掀开装着黑豆的筐盖,然后狠狠将手臂插进筐里。
  搅合几下后,李大人从筐底抓出来了一把黑豆。
  握着手中黑豆,参将大人似笑非笑地看着面前这位富态商人:“许老爷,你这,该不会和永平县衙发来的粮秣一样,虫吃鼠咬,霉烂不堪食吧?这可是老子白花花的银子买来的!”
  “大人,您尽管查验。这可是天津姚大人订发的马料,小人怎敢掺假?”
  “哼,谅你也不敢!莫要拿自家头颅来试本将的刀!”
  李继春闻言伸开手掌,用指头拨拉了掌心的黑豆,仔细查验。
  半晌后,大人貌似查验完毕,最后顺手往自家嘴里扔了几颗,香甜地嚼来嚼去:“马料不错,是好货。”


第582节 大凌河之战(一)
  从收到第一批物资开始,接下来的8月下旬到9月上旬这段日子里,永平李继春部开始连续接收战略物资。
  源源不断的私人商队从天津出发,带来了大批粮秣、被服、武器和战马。
  截止目前,春雷营实际在册士兵人数是1200人,这其中包含300名训练时间不足3个月的新兵。也就是说,训练时间超过半年,有资格上阵的士兵人数是900人。
  然而现如今储存在卫城里的军备,却能武装3000人。其中储备的粮食,可以支撑3000人马作战半年,守城10个月。
  以上这些,是按照某本后勤条例规定的新军消耗额度来计算的。如果照着李参将私下里计算的旧军队作战模式,那么这些物资足可以让1万大明叫花子守城1年半还有富裕。
  于是有点神经质的李大人,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在仓库里流连忘返。
  一排排火枪,一筒筒铁皮压缩饼干,一包包军服,一柄柄刀矛,还有那一匹匹膘肥体壮的良驹……老李自打从军以来,就没见过如此奢豪的物资储备。
  再一次亲手点验完库房里堆积如山的军需,李参将志得意满,背手大笑。
  从这一刻起,永平卫城,乃至盘踞在其中的春雷营,就已经脱胎换骨,正式成为了穿越势力在明国北方的重要军事支点之一。
  有些事情,以李参将的级别现在不会知道。按照规划,永平卫城将会持续修建仓储,暗中存储军备物资。在未来,这里最低限度要能支持军一级部队的高强度作战需要。
  所以眼下这些物资储备,其实在穿越者辛勤耕耘的南方工业区,已经唬不到人了……也就能震精一下李继春这类没见过市面的北方穷鬼。
  除了常规补给之外,考虑到关外的狭窄地形和非水网特性,在9月初,天津站还专门派遣独立骑兵营的骑兵,给春雷营押运来一批特殊作战物资:地雷。
  对于工艺简单的铸铁地雷,以穿越者现今的工业能力,想造自然就造出来了。
  之所以这玩意没有在南方大规模使用,主要还是对手弱鸡的缘故——地雷是一种防御性武器,在南边,目前还没什么势力能把曹大帅的部曲打到埋地雷防守的地步,光看见穿越众天天四处欺负别人了。
  再加上南方潮湿,地雷这东西保管起来费时费力,一不小心受潮,就和矿山哑炮一样变成不定时大杀器了,所以一直以来没有推广开。
  也就是这次为了应对关外之事,再加上总参要提前测试各种新兵器在北方的作战能力,所以才下令兵工厂专门生产了一批铸铁地雷,万里迢迢送到了李继春部。
  送来李继春部的地雷款式很少,只有两款,“温暖一型”和“温暖二型”。
  两款地雷大小外观威力几乎一样,区别只是引爆方式:一款压发,一款拉发。
  总得来说,温暖牌地雷的制作工艺是相当高端的……由于有着后世工业理论以及正规工业生产线的支撑,所以哪怕是老式铸铁地雷,也足以超过当年土八路那些粗糙的边区货七八条街。
  温暖牌地雷,外壳是用不均匀铸造模式生产的铸铁片。在爆炸时,厚薄不一的铸铁破片可以更加轻松地飞散,给敌人造成更大伤害。
  考虑到这个年代的敌人都是密集队形,外带对地雷作战模式不熟悉,所以温暖系列个头普遍偏大。小孩脑袋大的黑坨坨里,塞满了专用黑火药——这个和需要稳定燃烧的枪炮药硝硫比例不同,这个专一追求猛烈的瞬间爆发效果,所谓的猛火药是也。
  一颗地雷中,科技含量最高的零件,是引信。
  温暖牌系列的引信,都是最简单的着发引信。这个对于已经生产了无数火帽的穿越军工系统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真正需要考验工业能力的,反倒是防潮、防误爆这方面。毕竟穿越体系目前的化学生产能力还很薄弱,某些用处不广的化学品还没有排在生产名单上。
  基于此,这次随着几百颗地雷前来的,是足足一个班的教官小队。教官除了要训练李继春部的士兵安全使用地雷外,还要随军出征关外,以便收集新武器在北方地区的使用资料。
  ……
  军需物资是一场战争的根本。当李继春部准备到差不多的时候,时间也已经来到了10月。而就在10月10日这一天,永平卫参将李继春,正式接到了大学士孙承宗从山海关发来的征调令。
  接到这份调令的同时,来自总参的电报也到了李继春案头。中年人再一次尝到了信息化的巨大优势,他瞬间明白了孙承宗发调令的前因后果。
  自从9月初后金大军围城后,祖大寿部便龟缩在大凌河堡内,和后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