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简是皇权的体现,廷推则是将权力下放给了臣子。
如果廷推形成惯例的话,特简慢慢的就会被取代,到了明后期,这内阁大臣要是没有经过廷推的话,是天子特简任命的内阁大臣的话,其他大臣甚至于还会看不起你,不配合你的工作,让你难堪,这就会削弱皇权,权力就会由天子转移到朝臣手中。
一旦到了这种地步的话,到时候天子纵然是对阁臣不断,换了一批又一批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推荐的名单始终就是掌握在那些人的手中。
像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他换了几十个阁臣,依然没有任何的作用,换来换去,还是那伙人,因为廷推上来的名单都是他们的人。
这权力等于是彻底的由皇帝转移到了朝臣的手中,官员都是他们的人,你是用也要用,不用也得用。
大家都在等待,等待弘治皇帝这边的会怎么操作。
众人并没有等待太久,几天之后,弘治皇帝直接就用特简的方式,直接下中旨任命吏部尚书刘晋为新的内阁大臣,同时升为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并且还让刘晋兼任吏部尚书。
当然,这个兼任也只是挂吏部尚书的头衔,真正吏部尚书换成原先户部尚书佀钟来担任,一般内阁阁臣都会兼任六部的某个尚书衔,但兼任吏部尚书就不一样了,吏部号称天官,掌管天下官员的任命、考核、升迁,权柄非常大,排名靠后的内阁阁臣还不一定有吏部尚书权力大、影响力大。
弘治皇帝的这一番操作,很显然是对刘晋信任无比,当内阁大臣了,这吏部还是由刘晋来官,佀钟汇报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刘晋了。
第1568章 六十岁我都准备退休
京城刘晋府邸。
徐婉儿和李贞两人正在亲自给刘晋穿戴官府和官帽,绯红色衣袍上面绣着仙鹤,一品官员才能够穿戴的官服。
刘晋本身就长的英俊不凡,尽管已经三十多了,但看起来依然和二十多一样,身上还多了一股成熟的韵味。
正所谓男人三十一枝花,说的正是如此,人依然年轻却有了真正的男人味。
两人一边给刘晋穿衣服也是一边看着,越看就越是喜欢,小脸泛红。
“相公穿这身是真好看。”
徐婉儿微微整理下刘晋的衣服,眼里都满心欢喜。
她出身豪门贵胄,太清楚刘晋身上这一身一品官员服是何等的荣耀了。
武将一生的追求就是封狼居胥,而文官,官居一品、出将为相,辅助君王就是他们最高的理想和追求了。
刘晋入阁,晋升为从一品的官员,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做到了文官的极致,放在以往的朝代,那就是宰相了,这已经是文官的最巅峰了。
刘晋三十多岁的年纪就已经做到了,满朝不知道多少文官的眼睛都是红的。
三十多岁的年纪,很多人可能连进士都还没有考上,更别说官居一品、成为内阁阁老了。
刘晋升官速度之快简直可以用坐火箭来形容,年纪轻轻,位高权重,国之柱石,天子之肱骨,虽然和历史上那些妖孽相比可能还稍逊一些,但也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明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内阁大臣了。
当然历史上在三十多岁入内阁的人也有,像大名鼎鼎的张居正以及明末的周延儒,都是三十多岁就成为了内阁大臣,并且很快就成为了内阁首辅,可以说都是真正的牛人。
两人都是十几岁的时候就中举,二十岁左右中进士,在翰林院里面修书编书什么的,干上一些年就提拔为六部侍郎、尚书,再接着就入内阁。
说到底其实还是因为他们中举、中进士的时候非常的年轻,二十岁左右就中进士了,在翰林院里面工作。
其他人一般中举可能都二十多岁,中进士都三十、四十了,这进了翰林院,待上一些年就已经五六十的老头子了,再入内阁的时候都已经年纪比较大了。
提升速度其实都差不多,关键是他们中进士的时候太年轻了,所以三十多岁就入内阁,成为了内阁大臣。
刘晋也是一样,十九岁高中状元,在翰林院修过书,又去五军都督府带过兵,去户部管过国库,在吏部又做了好几年,入内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是啊,让我想起了他中状元游街的时候呢。”
李贞也是满眼的崇拜,她爷爷李蕙做了一辈子的官都还没有刘晋的官职大呢,她也是很清楚这入了内阁当了内阁大臣意味着什么。
“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回忆起来,这时间过的可真快,一晃十多年的时间就过去了,想当初自己不过是一介书生,一转眼现在都已经内阁大臣,官居一品了。
“相公,你现在才三十多就已经内阁大臣了,这以后可就有的累了,要是像首辅那样,七十多了还在做官的话,你这可是要做几十年呢。”
徐婉儿看着刘晋,想了想说道。
“我才不会干到七老八十呢,到六十岁,甚至于五十多岁我就退休,到时候带上我两位美娇妻走遍我大明的大好山河,到处看看,到处走走,游山玩水多好。”
“我可不会将我的一生都放在工作上面。”
刘晋一听,顿时就直摇头。
这七老八十了,不回去好好养老,难道要死在工作上不成?
虽然说手握大权的滋味确实是不错,但像刘健这样,都已经七十多将近八十的人,还在拼命工作的话,这严重不符合刘晋自己对人生的规划。
来自后世的刘晋可不想一直工作到六七十岁,五十多,最多六十,刘晋就会退休,到时候带着自己的两个美娇妻到处游山玩水,天南海北的游玩难道不好吗?
非要死磕在工作上面,有意义吗?
“还美娇妻,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都人老珠黄了,你肯定会变心,不喜欢我们两了。”
徐婉儿一听,顿时心里面就美滋滋的,想了想却是又伤感的说道。
“哪里会啊,在我的眼里面,你们永远都是最美的,无论是海枯石烂,还是沧海桑田,你们永远都是我的最爱。”
“来,亲一个~”
刘晋一手抱住一个,嘴巴就亲了过去。
“有下人在呢~”
徐婉儿和李贞半推半就,嘴上说有下人在,可是却又不躲开,心里面不知道有多甜,看看刘晋,再看看京城那些大户人家的,谁家不是三妻四妾的,也就刘晋如此痴情,只有她们两个。
“哈哈,等我下朝回来~”
亲完自己的美娇妻,刘晋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出了门、坐上四轮马车往皇宫而去。
“刘公~”
“刘公~”
“刘公~”
来到皇城外,距离早朝还有点时间,看到刘晋穿着崭新的一品官府走来,沿途遇到的官员也是纷纷向刘晋问好。
“李公早~”
“王公早~”
刘晋也是一一笑着回应。
以前的时候,刘晋虽然是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不过因为刘晋年轻,所以很多官员都不愿意称刘晋刘公,而是叫刘大人,现在入了内阁了,地位又高了,一个个也是喊起刘公来。
“臭小子,这当内阁阁老的感觉如何?”
和往常一样,刘晋也是来到了最前面的位置,张懋凑了过来问道。
“咳咳,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刘晋笑了笑回道。
再看看张懋,他也是已经一把年纪了,头发斑白,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
“还是年轻好啊,年纪轻轻,三十多就已经是内阁阁老了,真是让人羡慕啊。”
张懋看看刘晋,年轻、英俊潇洒、自信,再看看自己,都已经老了,自己也就是靠着祖上的福荫才能够成为这个英国公。
要是让自己去考科举做官的话,一辈子都休息做到刘晋这个位置来。
“话说,当时我怎么就没有将孙女嫁给你,白白便宜了老徐。”
张懋想到了给刘晋做媒的事情,当时就觉得刘晋这小子未来不可限量,谁知道这才过去多少年,他就已经成为内阁阁老了。
“张公,现在也不迟的。”
刘晋知道老张是在和自己开玩笑,也是厚着老脸说道。
“去,去~”
张懋一听,顿时就连连挥手。
“哈哈~”
刘晋笑着来到刘健、李东阳、佀钟、韩文等人身边。
刘晋入内阁了,佀钟由户部尚书变成了吏部尚书,品级虽然没变,但这管户部和吏部差别还是很大的,吏部尚书号称天官,位高权重,户部也就是现在,放以前,户部尚书的日子是最难过的,穷啊,到处都要钱,可是国库都能够饿死老鼠。
韩文以前是户部侍郎,现在也是生了一级,成为了户部尚书,现在也是满脸笑容,毕竟升官了嘛。
“刘公、李公、佀公、韩公~”
“刘公~”
几人见面,互相打了声招呼。
几人看了看眼前的刘晋,年轻又长的好,关键是三十多岁就已经是内阁大臣了,这以后,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几十年的漫长时间,大明的局势都要受到刘晋的左右。
再想想自己,三十多岁的时候也就刚刚中进士开始踏入仕途,感到五十多岁的时候才算是慢慢的熬出头,这到了六十岁的时候才有现在的身份和地位。
几人当中,也就是李东阳能够和刘晋稍微比一比,李东阳十七岁就高中进士,还是二甲第一名,也就总四名,进了翰林院修书。
按理说,李东阳其实也可以早早的就入内阁的,但是李东阳又运气不是很好,自从进了翰林院之后,原配妻子刘晋病卒,第二年岳父又病卒了,再过两年三弟又病死了,再过几年续弦的岳氏又病死了。
再过一年李东阳的二弟又病亡了,好不容易消停几年,他父亲又病死了,不得不回乡守制了几年,又耽误了升迁。
后来等到弘治八年的时候,李东阳的次子又病死了,过上几年,他自己又生了一场大病,到了弘治十四年的时候,长子又病死了,他白发人送黑发人,悲伤之下,自己还亲自去房山给自己挑选墓地。
可以说李东阳虽然和刘晋差不多,年少多才,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还考的名列前茅,可是他这一路走来,不是病就是家里有人病死,可谓是身心俱疲,又耽误了仕途。
但即便是这样李东阳在四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内阁大臣了,也是非常的年轻了。
所以说啊,这当官啊,运气也是很重要的。
“还是年轻好啊~”
李东阳和刘健看着刘晋,都忍不住发出了感叹。
三十多岁的年纪就已经是内阁阁老,真是让人羡慕,各自想想自己的人生,这差距真的不是一般的大,虽然自己也是内阁大臣,可是年纪已经大了,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未来终究还是这些年轻人的。
第1569章 修长江大桥?
金銮殿内,弘治皇帝高坐龙椅之上,俯看着下放的群臣,目光很自然的就看到了处在最前面的刘晋。
直接通过特简的方式任命刘晋为内阁大臣,弘治皇帝自然是有自己的考虑。
他想要刘晋这个能臣来替自己继续改革大明,引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朝中大臣,刘健已经老了,快八十岁的人了,身体纵然是还算不错,但毕竟是耄耋老人,也干不了几年了。
李东阳身体一直都不好,家里面还总出事,已经多次向自己辞官了,自己之所以没有同意,一方面是因为确实是需要李东阳来辅佐自己,另外一个方面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接替。
现在刘晋入了内阁,这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关键是刘晋还非常的年轻,才三十多岁,可以替自己干很多年。
再过上几年,到时候再将王守仁给提拔上来,王守仁也是非常的年轻,现在也才四十出头,有他们两个一左一右的辅佐,这大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都可以非常的稳定。
刘晋和王守仁,他是非常的重视,也经过了多年的详细调查,是可以绝对放心的大臣,能力强,又不是什么野心家,还是维新派的官员,确定他们的地位就等于是确定了未来几十年大明的发展方向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已经七十的萧敬,声音都已经变的苍老了,也不复几年前的洪亮、尖锐了。
“内廷这边看来也是要准备换一批新人了,只是心性好又无野心的人可真不好找,关键是还要能力也强。”
听着萧敬的声音,弘治皇帝心里面也是忍不住一阵感叹,时光荏苒。
一转眼的功夫,自己当皇帝都已经二十三年了,萧敬跟着自己多年,这也是一天天的变老了。
“陛下,南直隶布政使王守仁奏报,准备在南京修建一座跨越长江的长江大桥,需要用银五千万两,请求天子恩准,并且给予拨款。”
工部尚书曾鉴站出来向弘治皇帝汇报起南直隶这边准备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