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油。
“家乡这边的变化还真是挺大的,人少了很多、很多,大量的黄土地无人耕种了; 长满了草木,萧瑟无比啊!”
邱开文人并不是很大,仅仅20出头的样子,但是再次回到自己的故乡,看看曾经养育自己的黄土地,也是感叹不已。
时间过的真快,自己也不过才离开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已,黄土高原这边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的时候,黄土高原这边可是非常热闹,人很多,随处可见的村落,鸡犬相闻,然而现在; 这一路走来,大量的村庄荒芜、破败; 再也看不到任何的炊烟,曾经人们争相耕种的黄土地也荒芜下来,长满了草木。
以前很少能够见到的飞鸟走兽,现在竟然随处都能够看得见,拿着望远镜到处看看,竟然还能够看到成群的黄羊。
变化实在太大了。
这里的人几乎都已经迁移的干干净净了。
辽东、西域、河中、西北、南云这几个地方是主要的迁入地区,大量的鹿延人、榆林人迁移出去,告别了穷苦的黄土地,拥抱更加富裕的新家园。
“这里的人也太少了,我们想要找个地方歇息、喝口茶水都找不到啊。”
邱开文的身边,副队房铭很是无奈的说道。
车队从陕西西安这边下了火车之后一直往北走,越走人就越少,越走越荒凉,到了现在,连找個地方歇脚、喝口水都找不到了。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下子走进了荒无人烟的区域一般,几乎是十里内都看不到几乎人家。
“都迁移出去了。”
“我老家就在这里,当初我们那个村子有几百户人,现在都已经迁移出去了。”
邱开文笑了笑说道。
“都迁出去了?”
“这故土难离的,好端端的迁出去做什么。”
房铭一听,顿时就想不通了; 他是天津人; 当然是不会明白黄土高原的穷苦。
“因为这里穷啊; 连喝口水都难啊。”
邱开文笑了笑说道:“再往前走10里就可以到一个小镇了; 估计着哪里应该是可以歇息、吃饭。”
“蟠龙镇嘛,我知道!”
“这地方看起来也不差啊,草木茂盛的,而且这野羊、野鸡什么之类的也很多啊,这里会很穷吗?”
房铭打开地图,很快就在地图上面找到了蟠龙镇的位置,再看看眼前的一切,这里似乎好像还是很可以的样子啊。
“到了蟠龙镇你就知道穷不穷了。”
邱开文微微摇头。
没有在黄土高原上待过的人是根本无法体会到这里的穷苦。
黄土高原上的穷苦远不是一般地方的穷苦可以相比的。
或许为了一担可以喝的清水,你都需要走上半个小时的道路去跳水,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非常严重的,非常的缺水。
别的地方可能只是穷,但至少来说喝的水还是有的,但是这里的穷是穷到连喝的水都需要走很远的路去挑的地步。
在邱开文儿时的记忆里面,自己的母亲每天一早都要去挑水,走很远的路挑一担水回来,自己十岁的时候,去挑过一次,整个人都要崩溃掉。
好在后来伴随着移民,全家都移民去了辽东,在辽东这边再也不用为水发愁,而且辽东的土地非常肥沃,家家户户的土地又非常多,故而邱开文家也是迅速的富裕起来。
正因为小时候是在黄土高原上长大的,故而他对这里的记忆依然非常的深,记忆中的苦,即便是现在想一想都让人觉得可怕。
车队继续前进,这里的道路也还是原始的黄泥路,好在没有下雨,故而道路也还好走。
走了半个小时,终于抵达了蟠龙镇。
邱开文仔细的看着眼前的蟠龙镇,记忆中小时候跟随父亲来过几次蟠龙镇,每一次来蟠龙镇,蟠龙镇都是热闹非凡,人非常的多。
然而现在,看看眼前的蟠龙镇,非常的萧瑟,人都看不到几个,只有一些老人坐在一起,互相唠嗑,见到邱开文他们这支庞大的车队抵达这里,顿时也是好奇的看了过来。
“后生,你们来这里做什么呀?”
张老汉看看眼前的邱开文、房铭等人,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一个个衣着很不错,再看看这庞大的车队,带了很多的东西,还人人都骑马,一看就不知道不是鹿延本地人。
“老人家,我们是四海商行的石油勘探队,前来鹿延这边勘探石油的。”
“我老家也是这蟠龙镇的,后来移民到辽东去了。”
邱开文连忙用陕西黄土高原的强调回道。
“唉哟,竟然还是我们黄土高原的土娃娃啊。”
张老汉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笑起来,连忙对着一旁的众多老人说道。
“后生啊,你是我们蟠龙镇哪里人啊?”
“你们移民到辽东之后过的怎么样啊?”
“这次有没有给我们带书信回来?”
听到有移民出去的土娃娃回来了,旁边的老人们顿时就非常高兴,有人是连忙奔走相告,还有老人啊,也是赶紧高兴的围上来问东问西的。
“我叫邱开文,是邱家沟的人呢。”
邱开文能够感受到这些老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是笑着问道。
“邱家沟啊,我知道,我知道,我家就是旁边的王家庄的。”
一旁有个老汉一听,也是连忙说道。
“王家庄和我们邱家沟可是很近啊,我小时候可是经常去王家庄这边偷枣子吃呢。”
邱开文一听,也是笑着说道。
“是嘛,是嘛~”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王老汉一听,顿时就笑了起来。
以前的时候,对偷枣子的孩子自然是气的要死,现在人都迁移出去了,家里面的几颗枣树是年年硕果累累,但是再也不见有人来摘了,只能够任由其掉到地上。
“我们王家村的人和你们邱家沟的人听说移民到辽东还离的挺近的,伱知道我们王家村的王大锤吗?”
王老汉想了想又连忙问起了。
“知道,知道,就是那个打铁的王大锤王叔叔嘛,我家和他家离的不远,也就是十几里的样子,我父亲叫邱老三,老人家你应该知道,我们家还经常去找王叔给我们打东西呢。”
“原来你是邱老三的孩子啊,你小名是不是叫水娃啊?”
“对,对,小名是叫水娃。”
“哎呦,我想起来,我想起来,这一下子竟然长怎么大了,我都认不出来了。”
王老汉一听,顿时就再次仔细的打量起邱开文了。
“来,来,喝口水,吃点枣子,这枣子啊还是我们黄土地上面的枣子好吃。”
这边,有老人家也是热情的招待起邱开文来,又是水,又是枣子,还拿出了糕点,而收到消息,聚过来的老人也是越来越多,大家都很好奇呢。
这平时根本就看不到几个外人,这一下子来了怎么多人,还都年轻人,也是让镇上的老人们高兴的很。
“嗯~”
邱开文点点头,在黄土高原上招待客人,这一杯水是绝对少不了的,没办法,以前喝水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王大锤就是我的儿子啊,他们家现在过得怎么样啊?”
王老汉等邱开文喝完水,也是连忙问道。
“过得好的很呢~”
“我们移民出去的人啊,都过的很不错呢。”
“王叔啊因为是铁匠,所以懂点机器的东西,是最早买了收割机和耕地机的,家里面啊有几千亩地呢,一年收的粮食啊都要卖几百两银子呢,还自己搞了个养猪场,每年都要养出几十头猪来呢。”
“而且王叔还纳妾了,纳了一个朝鲜小妾,又买两个欧洲来的女奴当小妾,现在孩子都十几个嘞。”
邱开文一听,也是连忙说道。
“哎呦,几千亩地呢,卖粮食都可以有几百两银子啊,还养几十头猪啊。”
“我滴乖乖,这可了不得啊。”
“还纳妾呢,这不是地主老财了嘛,王老头,你家祖坟冒青烟了。”
“可不是嘛,我们这世世代代都是农民的,到了王大锤这里竟然都已经地主老财了。”
旁边的众老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说道。
“这小子,写信给我的时候,我就让他不要纳妾,要对得起他老婆,他还是不听,真是气死人呢。”
王老汉听完,和自己收到的书信差不多,顿时就骂骂咧咧的说道,但大家都看得出来,他这是高兴。
第1736章 人少了,环境好了
“水娃,水娃~”
“你知道李家村的李二娃、李三娃两兄弟吗?”
“知道,知道,我们离的也不远,他们兄弟两个现在也是很不错呢,有几千亩地,而且还会进山狩猎采参呢。”
“是吧; 他们是我儿子,我孙子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李亮、李明、李光、李正他们啊,现在都很不错呢,李正在京城读书呢,李明、李亮都已经娶媳妇了,还生儿子了,李光好像去黑龙江出海口那边的造船厂做事了呢。”
“哈哈,是吧,来,来,尝尝我家的枣子,可甜呢。”
李老头一听,也是赶紧从自己老婆子哪里抓来大把、大把的新鲜枣子塞到邱开文的手里面去。
“辽东那边怎么样啊?”
“书信上面啊,大家说的都不清楚呢,你跟我们大家伙说说呗。”
众多的老太太老爷爷将邱开文给围住,问东问西问个不停。
“辽东啊,是个好地方。”
“哪里的土地非常的平,看过去的时候,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不像我们这里千沟万壑的,路都不好走。”
“而且哪里的土地非常的肥沃,都是黑土地呢,种什么都长的很好,种麦子播种下去都可以不用管了,收获的时候用收割机收就可以了。”
“还有啊; 哪里到处都是水,不用为喝水而烦恼。”
“大家移民过去了;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差不多,日子好过的很,家家户户都有上千亩的地呢,这种出来的粮食啊,敞开肚皮来吃都吃不完,每年卖粮都要卖不少的银子的呢。”
“不过哪里的冬天确实是很冷,大家冬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猫在家里面呢。”
邱开文也是详细的和大家讲一讲辽东这边的情况,这让很多有子女移民去了辽东的那是听的津津有味。
尽管啊书信上面早就已经讲过了,但是听邱开文讲一讲,依然还是很有味道。
“过得好就行,过得好就好。”
周围的老太太老爷爷们听完,也是纷纷点头。
“我们这里啊,就是太穷、太苦了,连喝水都成问题。”
“以前啊,种点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年忙到尾都吃不上几顿饱饭; 日子那是真的难啊。”
“可不是嘛; 以前的时候啊; 家家户户一到冬天的时候都是饿的亮眼发昏呢,苦的很。”
“这移民出去了好啊,移民出去了好啊。”
“吃得饱、穿得暖,小孩子还有书读,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大家一边听,也是一边纷纷点头。
以前要是说移民出去,那是故土难离啊,纵然是苦都要苦在这黄土高原的土地里面。
但是后来,随着移民的人越来越多,移民出去的人迅速的过上了好日子,带动出去的人越来越多,整个黄土高原上只要能够走的,基本上都走光了,也就留下了这些上年纪的老人,实在是走不动,也不想走的留在了这里。
“老人家,大家在老家过的怎么样啊?”
邱开文看着桌子上面一桌子的枣子、糕点、番薯干、花生、豆子什么的,能够感受到大家的热情,也是问起家乡的情况来。
“现在日子好过啊~”
张老汉一听,也是连忙说道:“年轻人能够走的基本上都走了,这里的土地也是没人种了,我们这些留下来的人,日子也是好过多了。”
“随便种点好地,玉米、番薯、麦子什么的,吃的是不用愁了。”
“可不是嘛,哪里能够吃的完嘛,我家里面一屋子的玉米和番薯都没人吃呢。”
“是啊,是啊,现在的日子是好过了。”
“以前的地大家争着抢着种,地主老财就拼命的提高佃租,现在给我们种,我们也不种了,大家都种不动了,重点玉米、番薯什么的,够吃就行了,都快入土的人了。”
“前几天我回了趟王家庄,唉,整个王家庄都荒废了,房子里面都长满草了。”
“我们李家村也是一样,就剩下我跟几个老人在,聊天都没人了。”
“生活是不愁了,就是有点想孩子们,想我的孙子。”
“想有什么用,太远了,看不到,知道他们过的好就可以了,我们这一把老骨头了,还是埋在这黄土地上算了。”
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讲述起家乡的事情来。
邱开文仔细的听着,也是从老人们的话中听出了很多落寞。
这些老人都是不愿意离开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