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镇海王-第1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每年要吃掉的牛羊猪的数量都超过1500万头,还要消耗大量的海洋产品,而这些全部都是需要从外面输入。
  全球范围产出的大量商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到了京津地区这里,变成了工厂的原材料又或者是变成了京津地区老少爷们餐桌上的饭菜。
  京津两座城市就如同是超级的巨兽,吞吐着海量的货物和商品,而眼前的港口就是承载着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运输进出口任务。
  “天下第一港果然名不虚传啊!”
  “当年还仅仅只是一个小鱼港,一转眼的功夫,这里就变成了大明最大的港口了。”
  “这来来往往的船只都已经看不到小船了,一艘艘船只,一艘比一艘大。”
  弘治皇帝看着繁华、忙碌的天津港也是感叹万千啊,变化太大了。


第1827章 新时代的地主
  阳光明媚、蓝天白云。
  笔直的水泥道路上,几十辆汽车不急不慢的行驶着,而道路的两旁,广袤的田野一直绵延到视野的尽头,此时马上就要入秋了,麦田逐渐翻出金色的麦浪,远远看过去的时候;  仿佛一片无边无际的金色海洋。
  “停车!”
  弘治皇帝看着车外的大片麦田,果断的选择了准备下车去看看。
  很快,车队靠边缓缓的停泊下来,一辆辆汽车上面下来便衣的宫廷禁卫和厂卫的番子,迅速的在周围进行警戒,太监们则是迅速的撑起了遮阳的大伞,开始用炉子烧水准备茶水;  更是从后面的大货车上面搬下了茶几、座椅之类的;  以便等下弘治皇帝休息一二。
  虽然说是一切从简,但毕竟是天子,该有的还是一样要有,后面跟着的几辆大货车里面就装满了弘治皇帝随时都要用到的各种物品。
  弘治皇帝直接来到田野之间,拔下一株麦穗,仔细的看一看,也是忍不住直点头对刘晋说道:“这麦子好啊,颗粒饱满,麦穗沉甸甸的,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是啊,这山东啊,自古以来都是产粮大省,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啊,以前啊,这山东的麦子可是救活了不知道多少人。”
  刘晋也是仔细的查看,看完之后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嗯~”
  “山东是个好地方啊!”
  弘治皇帝直点头;  一直以来北方几省当中最容易出问题是河南和陕西这两省;  河南和陕西最容易出现旱灾;  河南还特别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因为黄河在河南境内都是悬着的,比两侧的田野都要更高,非常容易就决堤,一决堤就会泛滥成灾。
  陕西,因为黄土高原的缘故,极容易出现饥荒,随便来点灾害就要闹起来。
  当然,这是以前的老历史了,现在这两省的人口迁移出去的是最多的,黄土高原这边几乎是迁移光了。
  纵然是出现一些问题,也已经影响不大了。
  河南和陕西最容易出现问题,北直隶和山西则是最容易闹雪灾,一闹雪灾来年就会出现饥荒,也是让人不省心。
  真正比较省心的就是山东了,齐鲁大地,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仿佛有神明保佑一般;  很少出现旱灾、洪涝或者是雪灾之类的;  也是一直以来大明最为重要的粮仓。
  德州仓就是大明的四大粮仓之一;  设置在山东德州,就是因为山东这边每年缴纳的粮食特别多,在以前可是稳定北方的核心。
  其它地方乱都没有关系,只要山东不乱,山东的粮食能够运出来,其它地方也都可以稳定住,但是如果山东也跟着乱了起来的话,那北方就真的要乱成一锅粥了。
  就在弘治皇帝刘晋讨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的时候,眼前这片麦田的主人开着收割机慢慢悠悠的朝着这边走了过来,被随行的侍卫们给拦了下来。
  弘治皇帝一看也是摆摆手,示意不必太过紧张,还吩咐着太监们准备茶水招待这人。
  “两位先生~”
  高成林看了看眼前这些在自己田野间看来看去的人,再看看如此多的人,还有如此的多的汽车,又摆开了架势之类的,一看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也是笑着向弘治皇帝刘晋行礼道。
  “这片麦田是你的吧?”
  弘治皇帝笑着点头,随即指着眼前的麦田问道。
  “是我的,这一大片的几千亩地都是我家的。”
  高成林点点头说道,他家是地主家庭,这片田地也是世代相传下来的。
  “这样说来,你还是个大地主咯。”
  弘治皇帝看看对方,看对方的穿衣打扮似乎好像还是一个读书人的样子。
  “唉,什么地主啊,那都是老黄历了。”
  高成林一听,顿时就笑着摇摇头说道:“现在即便是家里面有田地,也已经没有人会给你种田了,我家这几千亩地啊,还不是我自己种的。”
  “哦,都是你自己的种的地,我看你似乎好像还是读书人的样子。”
  弘治皇帝一听,又笑着问道。
  “不满先生,我的确是有功名在身,是個秀才。”
  “但时代变了,以前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人给我们家种田,但是最近这些年来就再也没有人来给我们种地了。”
  “大家都去城里面打工了,现在去京津地区打工很方便,收入又高,谁还来给地主种地啊。”
  “但是呢,这田地啊是祖上传下来的,我总不能将它给一直荒废着,所以没办法,我也就只能够自己来种了,所以也是买了不少的机器,这不,我就在检修下我的收割机,再过段时间,这麦子差不多就可以收割了。”
  高成林无奈的说道。
  耕读传家的时代已经变了。
  以前的时候,靠着几千亩地,他们高家是这周围方圆十里有名有姓的地主之家,家里面的人从来都不用做什么事情,一心读书考功名就可以了。
  但是时代说变就变,慢慢的没人给高家种地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去京津地区打工,或者是选择移民到辽东地区去。
  原本坐着就可以过上悠闲耕读传家的生活,现在却是不得不亲自来耕种田地了。
  几千亩地,不耕种的话就荒废着,太过浪费了,这耕种嘛,自己就真的成了耕读传家了,就需要和农民一样辛辛苦苦的自己种田了。
  好在是地主之家,家里面有积蓄,可以买得起各种各样的机械,这耕种起来倒是可以忙的过来,要是以前的耕种方式,这几千亩地,他累死了也不可能耕种过来。
  耕读传家,估计着也就只剩下耕了,没时间去读书了。
  “你这耕地还有空读书考科举吗?”
  弘治皇帝微微的点头,时代确实是变的很快,这连地主都不得不自己拿起锄头来干活了,老百姓不给你种地了,纵然是有千亩良田又如何,还不是要自己来耕种了。
  “时间自然是没办法和以前相比的,这不,我都已经三十多了,连个举人都还考不上。”
  高成林无奈的摇摇头。
  一个人耕种几千亩田地,尽管有机械的帮助,但依然还是很忙的,读书的时间自然是少了很多、很多。
  “五十少进士,三十也不晚嘛。”
  弘治皇帝看看身边的刘晋,别人三十多都已经是内阁首辅了,你这连个举人都还没有考上,这个差距就有点远了。
  “现在种地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少了?”
  随即,弘治皇帝又问道。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手中有粮,心中才不会慌,虽然大明连年增产,粮食年年大丰收,但弘治皇帝对农业依然是非常关心的,因为他太清楚粮食的重要性了。
  “是啊,现在几乎都已经没人种地了。”
  “大家基本上都选择去京津地区打工,又或者是移民去辽东、南洋、海外等地,现在种地的也就是剩下我们这些地主了。”
  “家里面的地实在是舍不得荒了,也就只能够自己种。”
  “现在不仅仅是地没人种了,人也少了,以前的时候给我家种地的佃户就有几百户,聚集在好几个大村子,现在这些个村子人是越来越少了。”
  “移民的移民,进城的进城,现在农村地区剩下的人,也就是剩下我们这些有着田地的人了。”
  高成林点点头说道。
  说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忍不住一阵心酸,以前的时候,地主多风光啊。
  佃户们求爷爷告奶奶的只为地主能够多将一些田地给自己耕种,一到收获的季节,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上好的粮食送到地主家去,这样地主来年才会继续将田地租给你。
  这逢年过节的时候,佃户们也是少不了要对地主家问候一声,他们家走到哪里也都是要受人礼待的。
  但是现在,农民翻身了。
  一个个在城里面工作的很顺心,很多人都还买了房,进城去住了,偶尔回来,一个个衣着打扮时尚,看起来比他这个地主都要更有钱的样子。
  至于那些移民出去的,那更是牛气的不行,不少人移民去了辽东,据说家家户户都有几千亩田地,年年收获的粮食比自己还多,偶尔有人回来了,那是相当的受欢迎,见到自己这个地主也是不再那么恭敬了。
  还有一些农民进城打工之后,慢慢的就开始发了,自己开起了工厂,当起了老板,还有一些出海的,自己买了船,成了船长,走南闯北,海外到处走,见多识广了,看自己这个地主的时候,眼神之中都是满满的鄙视。
  总之,现在大家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不会比自己这个地主差,又不用求着自己这个地主,对自己也是缺少了以前的敬畏和恭敬了。
  “这不是挺好的嘛,大家都过的更好了,我大明才能够更加富裕、更加强大。”
  刘晋看着高成林的样子,看着它眼神之中对以往辉煌岁月的回忆,刘晋都想笑,这地主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连田地都要自己耕种了,但这才是真正的好时代。


第1828章 不孝子孙朱佑樘
  凤阳。
  自从过来淮河之后就进入了南方,天气也是变的阴雨多变起来,明明一个多小时前的时候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就下起了阴雨,夹杂着一丝丝的秋天的寒气。
  刘晋陪着弘治皇帝来到了老朱家的祖地凤阳,在这里,弘治皇帝准备去祭拜下自己的祖上。
  刘晋看着眼前庞大且奢华的亩地;  再看看上面所写的明仁祖淳皇帝朱世珍之墓,很显然,这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给自己的父亲重新修建起来的皇陵。
  其实是,这个朱世珍在世的时候哪里有一点皇帝的日子,都是饿死的,名字也叫朱五四;  朱元璋的爷爷叫朱初一。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真正底层的家庭;  最终却是出了一个朱皇帝,有了朱家的辉煌。
  历史真的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任谁也不会想到,这样的家庭能够出一个皇帝。
  再想想后世,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负能量,什么自己活的太累了,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来累,所以不生。
  还有的人说想要实现阶层的跨越实在是太难了,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也跟自己一样去打工,所以还是不要生了。
  类似于这样的言论非常的盛行,关键是还能够得到无数人的点赞支持。
  如果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同学也看到了这些毒鸡汤,不选择一直生,一直生到朱重八的话,估计着也就没有大明朝什么事情了。
  后世之人;  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享乐主义盛行;  越来越缺乏担当和责任感;  只想着自己过的舒服。
  事实上后世的生活,远比起朱元璋那個时代要好的太多、太多了,但是人们却是总说这个苦、那个累的。
  好日子才过几天啊;  就说苦啊累啊,才刚刚吃饱没多久,却是已经逐渐的失去了希望和未来,连孩子都没有,注定了是没有未来的。
  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始终屹立不倒,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坚持生育,重视生育,重视传承,所以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总是能够一次次的崛起和重新站立起来。
  可是想想后世都让人非常的担忧未来。
  弘治皇帝亲自给自己的老祖宗上了贡品,然后再凤阳这边赚了一圈,随即也是直奔南京而去。
  凤阳的老祖宗对于弘治皇帝来说并无太大的意义,过来祭祀一番也是顺路,他真正要去的还是南京,去南京这边的孝陵,亲自祭拜自己的老祖宗朱元璋同志。
  明孝陵,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墓,自然而然也是大明看护最为严格的陵墓;  占地面积很大;  青山绿水;  种植的树木都已经非常的高大。
  整个陵墓除了少数守墓的太监之外,任何外人都不得随意入内,只有得到了太子允许的大臣或者是老朱家的子孙才能够进来祭祀,目的呢,自然是防止有人打扰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安息。
  弘治皇帝进入孝陵的时候呢,也是仅仅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