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镇海王-第1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敞开肚皮来吃饭,李木匠家里面都已经在吃肉、吃饺子、吃包子了,小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了。
  李木匠也是时常向大家吹嘘,什么自己家大儿子有2000多亩地,一年粮食都收了上百万,自己的二儿子也有上千亩的土地,仅仅只是给人收割麦子就赚了几百两银子。
  还说什么他大儿子和二儿子几乎是一天三顿,顿顿吃肉,小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了。
  起初大家对于李木匠的吹嘘是嗤之以鼻,甚至于还觉得根本就不可能。
  但是去年的时候,村里面有几个年轻人跟着李二一起移民去了黑土省,他们也是写信回来了,向大家描述起黑土省的点点滴滴了。
  大家这才相信了李木匠的话,知道他并不是在吹牛而是这一切都是真的。
  黑土省那边的人竟然真的一天吃三顿,还顿顿都敞开了肚皮吃,黑土省那边的土地真的多到一望无际,随即开采。
  黑土省那边的土地真的非常肥沃,都是黑土地,种啥长啥,粮食大丰收,移民出去的人,即便是混的再差的,现在也是已经有几十亩良田,家里面有着吃不完的粮食。
  至于李大、李二兄弟两个,那更是混的风生水起,土地众多,粮食多,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了。
  一边是迁移到黑土省过上家有千亩良田,一日三餐顿顿有肉的生活,一边是继续留在这个大山之中种着几亩薄田,一日只能两餐还吃不饱的苦日子。
  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去选。
  整个上坪村的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准备移民去黑土省,所有几乎每家每户都能够听到有人在哭泣。
  这一旦移民出去了,以后想要见一面就真的难了,可能这一走,一辈子都见不到面了。
  很多人都舍不得父母,很多父母也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
  然而纵然是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但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大家还是要移民出去。
  “老大啊,你这出去了要多跟李大、李二他们学,早点把家业给建起来,这样才可以帮帮你的弟弟。”
  “这出门在外啊,人要多一个心眼,不要单纯的随意相信人的话。”
  “外面的人不像我们大山里面的人淳朴,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
  “你就一直跟着大家伙,不要走散了,也不要分开了,到了黑土省这边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去找李大、李二帮忙,你们以前好歹也是从小玩到大的。”
  陈老头正在唠唠叨叨的给自己的大儿子陈大叮嘱一些事情。
  陈老头是大山里面最反对移民出去的人,觉得哪里都比不上这大山里面舒服。
  当初李大移民出去的时候,甚至于还被陈老头笑话了一番,觉得是李木匠家里面人太多了,这不移民出去都是不行的了。
  李二移民出去的时候,陈老头也是觉得黑土省或许还不错,但也肯定没办法和大山里面相比,这山里面多好啊,什么都有。
  这移民出去了,背井离乡的,能有什么好日子过啊,更何况这黑土省还不知道在那个角落呢。
  然而到了现在,他也是不得不支持自己的儿子陈大移民出去了。
  看着李木匠过年的时候吃香喝辣的,小日子过的舒舒服服,再看看自己家,过年的时候连点荤腥都不舍得,差距太大了。
  这人嘛就怕比较,就怕人比人。
  这一比之下,他也不再反对自己的儿子移民出去了,移民出去了也好,给老二、老三腾出了空间,老大要是去黑土省过好了,也还可以让老二和老三跟着一起出去。
  “知道了,知道了!”
  “这一次移民出去的人都很多,身边还都是熟人,怕什么啊。”
  陈大有些不耐烦了,陈老头就是事情多,逼逼叨叨的说个不停,再看看自己的母亲在哪里一直抹眼泪。
  “妈,别哭了,等我在黑土省这边站稳脚跟了,到时候全家都移民出去,你们也跟着一起移民出去,到时候我们还不是又可以一家人在一起了。”
  “话虽然是这样说,可是想到你这出去之后再也回不来了,这心里面就难受的很。”
  “好了,好了~我要走了,村里面都在催了。”
  陈大带着自己的媳妇背上了行囊走了出去。
  上坪村村口的一处空地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这一次足足有上百人决定迁移去黑土省了,现在大家要走了,家里人也是过来相送。
  还有一些其它村子的人也是早早的就已经过来,准备着跟随上坪村的人一起移民到黑土省去。
  上坪村现在在大山里面可是已经相当的有名了,主要是因为上坪村这里移民出去的李大、李二的事情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也是让很多人都知道了。
  这想着移民出去的人就更多了,其它村的人那是早早的就来到了上坪村这里,准备跟随着上坪村的移民队伍一起移民去黑土省。
  “老二啊,到了黑土省之后啊,记得去看看老大,有什么事情啊,也可以找老大,我都已经写信给老大了,告诉他你也移民去黑土省的事情。”
  赵老汉正对着自己的二儿子叮嘱起来。
  他家老大去年跟着李二一起移民出去,现在小日子也是过的不错,家有几十亩的良田,吃不完的粮食,口袋里面也还存了几十两银子。
  天天一日三餐,敞开肚皮吃,吃肉也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那边的肉便宜,隔几天也能够来上一顿。
  老大过上了好日子,赵老汉也是赶紧将老二也是送出去,至于说身边留儿子养老什么的,那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了,只要儿子过的好,自己老了的事情就无所谓了。
  甚至于要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赵老汉都打算着自己也是跟着一起移民出去了。
  “知道了,知道了!”
  赵二心不在焉的回道,此时此刻,他的脑海中都已经是在憧憬着外面的世界,移民之后的生活了,哪里还有心思听自己父母在这里唠叨不停。
  “儿啊,这出门在外了,人可要本分啊,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去做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
  “听说那边土地多,只要勤快点,家家户户有几十亩良田都不是什么难事,人啊要多勤快一些,这样才能过上好日子,有田了,有粮食了,这吃的就不愁了。”
  “知道,知道~”
  “到了黑土省之后啊,记得写信回来,和李大、李二一样,寄到镇上林家盐铺哪里,我定期会去镇上看看,不会写信就找会写信的人帮忙代写哈。”
  “晓得、晓得~”
  “……”
  一个个即将离开这里踏上移民道路的人和自己的亲人不断的告别,女人们摸着眼泪,年轻人则是憧憬着外面的世界,憧憬着移民之后的幸福生活。
  “差不多了,差不多了。”
  “要赶紧启程了,早点启程,早点到县城去,不然晚了的话,到时候可就麻烦的很。”
  这时,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声,顿时哭声就更大了,很多人都依依不舍,但也只能够看着自己的孩子跟随着队伍朝着大山之外走去。
  “启程了,启程了!”
  伴随着声音的响起,上百年轻人告别自己的父母和加入,背着行囊,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依然决然的走出了这片时代生活的大山。
  山路很长,很难走,上百人的队伍一直绵延着,渐渐的消失在视野之中,人们站在高处不断的张望着,有人更是不断的走路相送,走一段、送一段。
  “回去吧,回去吧!”
  “不要送了,不要送了!”
  这样的声音不断的响起,再回头看看上坪村,伴随着众多年轻人的离去,整个上坪村似乎一下子就变的无比冷清起来。


第1861章 蓬莱城的元宵节
  黄金洲蓬莱城。
  弘治皇帝和刘晋在田二牛的家中一直住到了元宵节,准备见识一番蓬莱城的元宵节。
  蓬莱城这里的元宵节非常热闹,也是办的非常隆重。
  这里因为远离大明本土,故而本地的大明官府还承担着弘扬大明文化,传承汉家精神的重要使命,故而在重要的节假日都是要高度重视,举办各种活动来进行庆祝。
  官府重视,老百姓们也是积极的参与,因为基本上都是居住在城市里面或者是移民的城镇,人口集中,各种活动也好举办,大家也都方便参与。
  另外本地还有大量的殷商后裔,他们对大明人和大明文化都是非常崇拜,因为在他们看来大明人就是太阳神的后裔,他们虽然也是太阳神的后裔,但犯了错所以被放逐到这里。
  所以必须要好好学习大明的一切,这样才能够融入到大明,逐渐回归到神的怀抱,故而对大明的各种各样节日也是非常重视,积极参与。
  此时此刻,整个蓬莱城装扮一心,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庆幸的灯笼,很多的商店更是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进行庆祝。
  有的商店出了字谜,谁要是可以猜出答案来,可以去商店里面免费获得一些奖品,比如买粮油的,可以得到一些粮食或者油。
  再比如茶楼、饭店什么的,进去消费可以免费为你送上一壶上好的茶或者酒什么的;有些客栈、酒店,你还可以免费去住上几晚。
  商行自然也是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日子,也都纷纷跟着推出了诸多的活动,比如出一些难出的对子,对上了直接奖励几十两、上百两银子,这可就直接上真金白银了。
  还有的商行会重金求诗词什么的,一些蓬莱城有名的大酒楼为了出名,那可是不惜血本,几百两、上千两银子的砸下去就为了给自己的酒楼增加一些文人气息,将好的诗词留下来以供后人欣赏。
  当然了,最重要的就是增加自己的名气和逼格了,毕竟自古以来文人骚客莫不如此,跟诗词挂钩了,这酒楼自然就可以跟着上档次了。
  滕王阁如果不是有王勃的《滕王阁序》绝对不会有那么大的名气,排到了四大楼之首,全靠的就是这篇千古名作。
  在古代想要炒作一个地方,一个酒楼、阁楼什么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诗词了,越是精彩的诗词越是可以迅速的出名。
  这也是古代的诗人词人吃香的缘故了,一方面是因为读书人的地位高,能够写诗词的都是读书人,写得好的自然也都读的不差。
  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因为很多时候无论是人想出名还是地方、建筑要出名都少不了这文人雅士们来写词、写诗什么的。
  李白在唐朝的时候为什么可以到处游走?
  要知道穷家富路的,自古没钱就别出门,更何况古代盗匪多如牛毛,这出门就更不容易了,但是李白就可以到处游山玩水,走遍大江南北,到处留下他的诗篇。
  他靠的是什么?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李白诗词写得好,名气大,走到哪里都是人人追捧的对象,等于是唐朝版的当红明星,大家都喜欢结交一番。
  李白自己又喜欢交朋友,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名流雅士玩的来,他写词又厉害,随随便便写一写都可以让人高兴的很。
  像汪伦就是李白的超级粉丝,得知李白去叔父李冰阳的家里做客,自己就屁颠、屁颠的去邀请李白到自己家里面去做客,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临走还送李白大礼,价值不菲的八匹良马和十段官锦,还亲自给李白跳了一段‘踏舞’送行。
  大家想想,这古代的马放到现在来,你至少也是高档车了吧,怎么也得要用百万的豪车才能够比得上吧,这一送就是八匹马,何等的豪气。
  还有官锦,这东西在古代也是非常贵的,只有真正的有钱人才用得起,可以当真金白银的去用,出手就是十段官锦,金银之类的没提及,估计着肯定是没少送的。
  放到现在来说的话,等于是汪伦一次性就送了李白价值上千万的东西,大家想想,这李白是何等受欢迎。
  所以李白感动了,就有了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这首诗了,汪伦本来是个默默无名之人,靠着给李白送大礼包,这名字就流传千古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李白在唐朝是何等的受欢迎,粉丝不知道有多少,他走到哪里都有粉丝,热情招待李白的人肯定不止是汪伦一个。
  李白周游各地,完全就可以靠脸吃饭,基本自己不花钱。
  另外李白名气大,娶的老婆都不简单,第一任老婆许氏,孟浩然牵线的,是唐朝前宰相徐宰相的孙女。
  第二任老婆刘氏,当时李白落魄贫穷,她老婆不欣赏李白的才华,还时常羞辱李白,李白一怒之下离婚了,还写了一首《南陵别儿童》将她称为愚妇,但其实这个刘氏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
  第三任老婆某氏,是山东的才女,古代能够读书的女子,家里面也都是有钱人,她家也是如此,而且她还是理财高手,很会打理产业,广置田产,又会经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