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镇海王-第1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纱帽来之不易,谁都不想就这样轻易的丢了。
  其实下去历练、历练也好,不就是走个过程嘛,反正大家其实都已经默认了现在的规矩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无非就是去地方历练一番,走个过程,该升职还是要升职的,不管如何,都是要比其他官员要更快很多的。
  没必要为了这个事情跟弘治皇帝死杠,这弘治皇帝难得提一件事情,也不是什么特别过分的事情。
  不就是改下翰林们以后的发展道路嘛,总归来说,这大明朝廷的重臣以后还是出自他们这些翰林院的翰林。
  “陛下所言有理!”
  “这一次的疫情确实是暴露了很多的问题,适当的去历练也是好的,多知晓百姓疾苦,对于官员来说也是好事。”
  “更何况连太子都是从知县、知府、布政使一步步的在历练,大家也都该学习、学习。”
  杨一清自然是聪明人。
  “嗯!”
  “说得好,太子原先是什么样的,大家相比也都知道。”
  “但是现在太子经过了历练,已经成熟了很多,翰林院的翰林们,作为我们大明的重要储备人才,自然也是要多加历练,不仅仅要有才华,而且还要有治国安邦之能力才行。”
  弘治皇帝笑着点点头,然后看了看杨廷和说道:“杨廷和,你说说看。”
  “陛下和诸公所言有理。”
  “臣也以为应该进行历练,知晓地方的情况,体察百姓的疾苦。”
  杨廷和心里面一千万个反对,但是嘴上却是不能反对。
  他熬了十多年前才重新来到朝堂,得到了天子的重用,他可不想就这样回家养老啊。
  所以即便是不支持,但也要表示支持。
  他的心里面很清楚守旧派的大本营就是翰林院,这些翰林们不需要什么太多的考核,升迁都是可以非常快速的。
  可是一旦下放到地方去历练的话,他们就要和地方的官员一样参与考核了,每年的税收增长情况、人口增长情况、道路修建了多少等等。
  这些都硬性的指标,如果想要升迁那就必须要干出一些业绩来,这自然而然的也就慢慢的变成了实干派的人了。
  这对于守旧派来说,肯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了。
  但天子的意思就是这样,他也没有办法,更何况群臣们还不是一条心,还有实干派的官员在支持,没办法说像以前一样,群臣齐声反对,纵然是天子也要收回自己的旨意。
  “嗯,那此事就这样定了。”
  “从今以后,翰林院的翰林都必须要去地方进行历练,只有表现优异者才可以成为朝廷重臣。”
  弘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随即扫视一圈将此事给定下来。
  群臣有人反对也没有用,朝中的主要大臣都没有意见,少数人有意见也是毫无作用的,惹毛了,直接让你回家养老去。
  “现在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礼部左侍郎、山东布政使、南直隶布政使等诸多重要的职务都已经空缺出来,必须尽快补上才行。”
  “韩文~”
  弘治皇帝看着群臣,想了想又说道。
  “臣在!”
  听到弘治皇帝喊自己,韩文连忙站立出来。
  “现在吏部尚书的位置空着,暂时由你来兼任,这一次就由你来拟定相关的人选名单。”
  “臣遵旨!”
  韩文一听,连忙恭敬的领命了。
  “退朝!”
  随即弘治皇帝大手一挥,也是懒得在这里浪费时间了,直接退朝闪人。
  群臣见弘治皇帝离开,这才缓缓的推出金銮殿,一个个面色凝重,皱着眉头。
  等出了金銮殿之后,有很多的大臣都纷纷的赶紧去巴结起韩文来。
  当然,韩文本身就是内阁首辅,平时就有很多的大臣巴结,但现在巴结的人更多了一些。
  因为这一次的人事变动非常大,空出了几个重要的关键性位置。
  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礼部左侍郎这三个位置可都是尚书侍郎的位置,尤为关键和重要,一旦可以做到尚书侍郎的位置上面,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有很多人都去巴结着韩文,想要让韩文帮忙把自己给推到这个位置上面去。
  此外,山东布政使和南直隶布政使,以及两省的按察使、俭事、知府、知州等位置,也是空出了一大把。
  这以后翰林院的翰林们又都要到地方去历练了,这两省可都是好地方啊,都是大明本土的身份,并且还都是富庶、平原之地,很容易都干出业绩来的。
  可比黄金洲、澳洲、黑土省这些地方好太多、太多了,能够到这些地方去历练的话,那也是很不错的。
  所以也是有一大批的翰林们围着韩文在哪里巴结着,希望韩文能够赏识自己,派自己到这些地方去历练。
  “真是一群墙头草!”
  梁储看着那些围着韩文转的翰林们,都忍不住鄙视道。
  “都不容易啊,几十载寒窗苦读才中了进士,进了翰林,这自然是希望能够步步高升,位极人臣了。”
  “现在制度改了,风骨也就丢了。”
  杨廷和笑了笑感叹道。
  以前翰林院的翰林,那可以说是大明最牛的存在了,天大地大,翰林院的翰林们最大,连天子都不怕,也都干顶撞,恨不得喷天子一脸唾沫,这样才显得自己铁骨铮铮。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没办法吐天子一脸唾沫不说,这以后还要看着吏部的脸色了,想要升迁可没以前那么容易了。
  “杨公,你还笑得出来。”
  “这以后我们守旧派怕是要势力大减了,这实干派又要压过我们了。”
  梁储无奈的摇摇头,这个杨廷和,这个时候竟然还笑得出来。
  “这样其实也挺好的。”
  “国家大事也不能真的由一群只会写文章的人来决定,有时候也还是需用那么一些人去做一些实事的,否则我大明也不会有今日之强盛局面了。”
  杨廷和笑了笑说道。
  梁储听着他的话,再看看他一眼,这杨廷和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另外一边,众多的翰林们聚在一起,一个个愁眉苦脸的讨论着以后下地方历练的事情。
  “这每一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在我们大明本土的十三省,这自然是更容易干出业绩的,以同样的修路来说。”
  “这北直隶和贵州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北直隶要修条水泥公路是很简单的事情,都是一马平川的,修起来简单、资金也少,关键是北直隶这边富庶,随随便便都能够筹集到足够的银两来修路。”
  “但是在贵州就不一样了,贵州这边道路崎区,山地险要,修建道路就非常的难,而且耗费的资金还非常巨大,很难筹集到足够的银两,只能够靠朝廷的拨款。”
  “所以啊,这去地方历练的话,最好的自然是还是本土附属的省份。”
  “听说去河中、黑土、南云、西域这些省份也是很不错的,这些身份的人口增长非常快速,这一块可以拿不错的业绩。”
  “唉,这好好的,我等清贵的翰林竟然要去地方历练,我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去了地方要做些什么呢。”
  “其实也就是那样,无非就是要抓税收、人口和基建这三块,多收税、多鼓励生育、多修路和水库什么的就不会错了。”
  “那个童瑞知道吧?”
  “知道,河南布政使嘛。”
  “他就是靠着修河提干出业绩,河南境内的黄河两岸都让给全修了新的河提,这一次北方干旱,他有趁机去清理黄河河道的淤泥、河沙,直接将黄河的河道都给挖低了好几米。”
  “因为修河提修出了成绩,以前的时候就很得刘晋赏识,所以一步步的做到了布政使的位置,估计这一次可能要当尚书了。”
  “这修河道也可以?”
  “是啊,这修河道和治国安邦有什么关系,自古以来治国安邦都是要靠读书才行啊,这修河道也只是一时、一地有作用而已。”
  有翰林很是疑惑的说道,在他们看来,这治国之道嘛都在圣贤书里面,按照书里面所说的去做就可以了,修个河提、河道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
  “这就实干派的人观念和思维了,他们觉得一个人所能够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当一个个人都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合起来的时候整个社会和国家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童瑞在河南修河提、疏通河道,可能只是那一段黄河,但如果各地的官员都能够如此的去做的话,整个大明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以后啊,大明的道路更多、更宽敞、这河提也不容易决堤、黄河不容易泛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无数件小事汇聚起来的时候,,整个大明就发生了巨大改变了。”
  “他们的信条是实干才有前途!”
  “原来如此,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向他们学习、学习了。”


第2061章 天子赐婚
  “嗯,不错,不错。”
  “这有功劳者就该提拔重用,碌碌无为、尸位素餐者就该早点回家去养老。”
  “就按照这份名单去任命吧。”
  尚书房乾清宫内,弘治皇帝看着韩文提交上来的名单,满意的直点头。
  根据这份名单,河南布政使童瑞直接升为礼部尚书,陕西布政使方永良升为工部尚书,同时原工部尚书钟藩为吏部尚书。
  这工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自然是有着巨大差距的,其实也算是重用、升迁了,毕竟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员,被成为天官,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天下官员三品以下可以直接任免、调动,都无需经过内阁天子。
  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也都是吏部尚书这边为主导,要由吏部尚书提名,内阁审核、天子批准这条流程。
  同时山东和南直隶这边空缺出来的大量位置,也都被韩文安排了实干派的官员给补上了,同时这一次,也是按照弘治皇帝的意思,将一批翰林院的翰林们给下放地方去历练。
  翰林院的翰林和一般科举考试的官员下放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般科举考试的时候,排名中后的进士,一般都是下放到地方去做官,基本上是从七品的知县、县丞做起。
  这以后嘛,能够做到知府、知州就算是非常不错了,大部分都是很难有什么升迁的。
  除非是得到了某位大老的赏识,或者是有比较深的背景,这才能够升迁上去,接着升迁上去之后,还要想办法进翰林院,成为了翰林院的庶吉士才真正的有前途,能够有希望成为大明的高级官员。
  现在翰林院的翰林们下放到地方去历练,这自然是不能和他们一样了,他们属于是从朝廷中枢到地方的。
  这起步嘛自然都是从知府、知州这个级别来干起的,知府知州再大明朝那都是四品的官员了,有些像顺天府、应天府这样的地方,那都是三品大员了。
  起步高,升迁也肯定是要更快一些的,这个就是翰林院翰林们的待遇了,没办法,这能够进翰林院的人那都是科举考试当中的佼佼者,待遇自然不一样。
  “是!”
  韩文连忙称是。
  这一次实干派的算是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了,狠狠的重创了守旧派的官员一番。
  原先的时候,这内阁和六部尚书当中,守旧派的官员占多少,现在嘛,实干派的官员一下子就多了守旧派的了。
  韩文是内阁首辅、钟藩是吏部尚书、李昆是户部尚书、方永良是工部尚书、童瑞是吏部尚书,人数一下子就盖过了守旧派的杨一清、杨廷和、梁储、王琼、乔宇等守旧派了。
  相比起韩文、钟藩、李昆等实干派官员们一个个笑容满面的,杨一清和杨廷和等人却是面无表情,这一次守旧派的官员是没捞到什么位置。
  也就是有不少翰林院的翰林们下放下去了。
  但是到了地方的话,这些韩林们很快就可能会变成实干派的官员,没办法,当初刘晋制定的考核制度就是如此,靠数据和指标来说话,别的不好使。
  这些年来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并且也是已经影响深远,一大片的实干派官员不断的崛起,现在更是直接到了朝廷的中枢了。
  钟藩、李昆、方永良、童瑞这些都是如此,地方的封疆大吏当中就更多了。
  尚书房的小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大臣们纷纷离开,他们还要去办公,现在事情还是很多的,疫情善后的事情,还有干旱所带来的诸多方面的影响等等,算算这些年来少数需用操心的年份之一了。
  弘治皇帝等他们走了之后,也是开始批阅起奏疏了,现在的奏疏量比以前多很多,每天需用花更多的时间看奏疏。
  “陛下!”
  等快到了中午的时候,张皇后带着南洋公主来到了尚书房。
  “父皇~”
  “哈哈,是南洋啊!”
  看到南洋公主和张皇后,弘治皇帝是直接忽略了张皇后,赶紧放下自己手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