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其中,懂技术,会识字的技术工,师傅之类的,收入就更高了。
以天津造船厂为例,天津造船厂的师傅分了很多级,即便是最低级的造船师傅,月响也是超过十两银子,算上绩效、奖励之类的,年收入超过两百两银子。
如此高的收入,在这个时代来说妥妥绝对的高薪,至于管理和高级师傅,那收入就更加的可观了。
造船厂的员工都知道,也都清楚,他们的亲朋好友等自然也知道,所以想要进天津造船厂附属小学的人很多。
原本仅仅只是计划招生五百人的天津造船厂附属小学硬是招收了一千多名学生,为此也是不得不扩建学校,申请更多的经费。
不过好在刘晋对此非常的大方,基本上愿意来读书的孩子,刘晋都说了,尽量都收下来,预算不够可以追加,教师不够可以再建,老师不够可以再请。
总之只要愿意来读书,都要收下来,这个时代的人,想要读书实在是太难了,刘晋有的是银子,没地方花,用在教育上面比用在什么地方都强。
为此不单单是麾下产业有附属小学,刘晋也在京城、天津、淞沪、琉球等各个地方建立了很多的免费学校,每年光是花在这上面的银子都要上百万两银子。
如此大笔的开支,全部都是刘晋在承担,并且还乐此不彼,还在大明各地新建更多的小学、中学。
这一点上面,让很多原本要指着刘晋鼻子骂人的腐儒也是不得不闭上自己的嘴巴,不管怎么说,刘晋这也是在教书育人,尽管这四书五经的内容实在是太少了,让他们非常的不爽。
但不爽归不爽,有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们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向刘晋这边建议,应该加强传统的四书五经教育,不要教授太多的旁门左道之类的。
但刘晋鸟都不鸟他们,我自己花钱建的学校,想要教什么就教什么,没看到弘治皇帝对此都是大加赞赏吗?
我办出来的学校教出来的学生又不参加科举考试,不会抢你们儒家子弟的饭碗,还哔哔个锤子。
儒家、儒家,都已经腐朽到根子里面去了,严重束缚思想和创新的东西,自己都想要打破它,你竟然还说要我的学校当中加强四书五经的教育。
这念四书五经有个锤子用,是能够炼出更好的钢出来呢,还是能够造更好的船出来,或者是对治国安邦有什么大用?
几本书而已,一代又一代人念了又念,钻了又钻,也没见钻研出什么经天纬地的人才或者成果出来,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所以刘晋懒得鸟他们。
要是以往,这些腐儒肯定要把刘晋给喷死,不过刘晋在对外方面又大力推广儒家的一切,比如让藩属国、新纳入大明版图的省份这些地方强制性的推广儒家的一切。
这又让儒家的人非常的满意,觉得刘晋还是可以的,这是让儒家思想传播的更广,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去。
所以大明的这些腐儒们对刘晋也是很矛盾,说他好吧,他自己建的小学又不重视儒家的教育,说他不好吧,对外方面,他又极力的推行儒家思想和教育。
总之很矛盾,对于刘晋在大明半小学,进行另类教育的事情也只能够睁一眼闭一眼,反正又不会成主流,只要科举考试还是考四书五经,就没有人能够撼动他们儒家的地位。
至于刘晋办的这些小学、中学之类的,用刘晋的话来说,都是用来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比如这造船厂,如果将船造的更好、更快、造出更多的船、更多种类的船,这些用四书五经肯定是不行的。
这需要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等相关的领域,没有这些的储备,这造船肯定是不行的。
再比如这修桥铺路,靠四书五经还是不行,还是要他们口中所谓的旁门左道。
只要不撼动儒家的地位,其它的都好说,只要朝廷的官员还是通过传统科举考试取士就可以了,别的就不用管太多。
大明能够越来越强,这些旁门左道还是很有用的。
占地面积极广的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这里,小升初的考试正在进行,小学升中学,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点。
和后世不同,刘晋压缩了这个时代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只有小学和中学,小学基础性的东西,中学更深入一些东西,但相比起后世的教育来,都是基础性的东西。
可是刘晋觉得,这基础性的东西只要能够学好、运用好,也足够大明在这个时代不断变强了,反正很多东西也是还没有研究出来,拿出来也不太好,让这个时代人自己去慢慢的研究反而更好一些。
第841章 旁门左道?
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这里,整个校园一片安静,一个个教室内正在进行考试,小升中的升学考试,考试合格者可以进入刘晋所举办的中学继续深造。
考试不合格则是可以开始进入到刘晋麾下的产业当中从学徒开始进行学习和打磨,等到了一定的年龄和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之后才可以逐渐的从学徒升为师傅。
这样的一条路线规划,也是刘晋参考后世的教育制度来进行实行的。
搞研究类的人不需要太多,只需要真正的天才就可以,大部分的人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一门技术,专门专研一个领域,反而更好。
所以小学毕业的走技术路线,进入中学的则是慢慢的要走研究路线。
或许很多人就会想笑了,小学、中学,在后世那都还是孩子,但这是大明,一个科技都还没有启蒙的时代,后世小学、中学的知识拿到这个时代来说都是非常、非常的先进了。
所以中学毕业之后搞搞研究并没有什么毛病,基础性的东西有了,等于是有了一个树干,后面就看能不能开枝散叶了。
“听说这样的小学刘晋单单是在京津地区就建了三十多所,在整个大明更是建了将近上百所。”
校园内,几个人正在非常悠闲的漫步着。
弘治皇帝一片饶有兴趣的仔细看看这个新式学校的样子,新式学校和传统的私塾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的教室楼有几栋,全部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教室的窗户也都很大,全部用玻璃窗户,非常的明亮,能够看清楚里面正在奋笔疾书的考生们。
同时在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写着很多标语。
像没有大明朝就没有华夏衣冠。
没有太祖皇帝就没有大明。
弘治皇帝高瞻远瞩指引大明前行。
弘治皇帝爱民如子~
华夏乃天下第一。
炎黄子孙当自强不息!
忠君、爱国、自强、自爱!
等等这类的标语,其实也就是和后世校园内所看到的一些标语差不多,无非就是宣扬爱国的精神,给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看到这些标语,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嗯,没错宣扬的很好,深得朕心。
没有自己的祖宗老朱同志,这华夏大地岂不是还在蒙古人的暴虐统治之下?
正是因为有了老朱同学率领华夏儿女揭竿而起,推翻了暴元的统治,恢复了华夏衣冠,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只有弘治皇帝自己被歌功颂德,他还是觉得老脸一红的,自己似乎好像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样好,上面对弘治皇帝伟岸形象的刻画,嗯,基本好像也是符合自己的。
这忠君、爱国、自强、自爱的宣传也是很不错的,在大明嘛,忠君自然是要摆在第一位的,其次就是热爱大明嘛。
可以,可以,让朕很喜欢,也是很放心。
“是的,陛下,刘晋喜欢建学校,每年都有很多他出资修建起来的学校,这些学校招收的学校都是贫寒家庭的孩子,只要愿意来这里读书,都是免费,外加中午的时候可以吃一顿饭。”
“据说,每年这些学校的开支,刘晋就要花费上百万两白银。”
跟随弘治皇帝一起出来的刘健也是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刘晋喜欢办学校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刘晋所办之学校和传统私塾相差太大,为此也是遭到儒门的强烈反对,有很多大儒都写书信给刘晋,希望他能够在所办的学校当中加强四书五经的教育。
因为这事,他这个内阁首辅也是没少收到来自大明各地的书信,要求他向刘晋这边施压。希望刘晋能够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刘健特定了解过此事,也是很清楚。
“上百万两银子!”
弘治皇帝一听,也是忍不住微微咋舌,如此巨额的花费,刘晋竟然也是舍得。
“刘晋说自己以前家境贫寒,为了供自己读书,他的母亲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所以他有能力了就要帮助更多家境贫寒的子弟读书。”
“他还说了,读书是改变一个人命运最有效的方式,他希望有一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去学校读书。”
刘健微微点头继续说道。
对于刘晋这样的人,他其实是相当佩服的。
年纪轻轻,有才能,有能力,但却是并不骄奢淫逸,反而非常热衷于教育,有银子了喜欢建学校、喜欢免费供人读书。
这样的人,绝对是有着崇高精神的人,也是最让人佩服的人。
刘健觉得自己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别说一年拿出一百万两银子了,就是每年拿出一千两银子来办学,刘健都觉得自己做不到。
“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去学校读书?”
“他真这样说?”
弘治皇帝听了,眼睛都微微睁大了。
“是的,他这样说过。”
“他还说,不仅仅男孩子要读书,其实女孩子更应该读书,因为读书了才能够明事理,懂是非,而一个女人往往能够影响三代人,所以女孩子读书也是非常重要的。”
刘健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刘晋有时候的言行非常的奇怪,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仿佛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有时候刘晋所说的话非常直白,一点都不文绉绉的,不像是一个读书人说话的方式。
但刘晋所说的话都蕴含了很深的大道理,而且更让人能够理解和读懂,比起孔老夫子的之乎者也、孔曰成仁之类的更加的易懂。
“刘晋热爱办学是真的,但是他所建的学校所教授的都是旁门左道,孔孟之道的内容非常少,这旁门左道都是微末之道,哪里有孔孟之道字字珠玑、蕴含大道这般。”
“陛下,臣以为,应该向刘晋这边施压,让他在这些学校当中加强孔孟之道的内容,多传授四书五经才是,大量的减少旁门左道的传授。”
这时吏部尚书王鏊站了出来说道,他对这事也是很清楚,而且一直以来他都在向刘晋这边建议,要多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少学一些旁门左道,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深明大义,懂是非、尊孔孟。
“旁门左道?”
“这学校里面都教一些什么东西啊?”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来兴趣了,连忙说道:“去取一些他们的书本过来。”
“是~”
旁边的萧敬一听,也是连忙对着身边的小黄门吩咐道。
“陛下,刘晋所创办的这些学校教学和传统的私塾有很大不同,他们不读四书五经,而是将所有的内容分为国语、历史、数学、化学、物理、生物、体育、地理八门课程。”
“其中只有在国语课当中有少数一些四书五经的内容,其它的课程当中都没有任何关于四书五经的内容。”
“这体育课更是有辱斯文,竟然教授这些孩子武术,舞刀弄枪、弯弓射箭,这不是有辱斯文是什么?”
“还有这化学课,上面所授之内容都是一些江湖术士之类的知识和内容,生物课竟然讲一些男女大防之事,还有这地理课所传授之内容竟然有些风水先生之学说。”
“这些不是旁门左道又是什么?”
“读这样的书,不仅仅没有任何的作用,而且还会将孩子们给带偏、带歪,远离我孔孟之道,岂能知大意?懂君臣之道?”
王鏊有些痛心疾首的说道,说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人的胡子都气的飘了起来。
为了这事情,他可是没少去和刘晋聊一聊,想要让刘晋改变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来,教这些东西,哪里是在帮这些孩子,简直就是在害这些孩子。
不读四书五经,不识孔孟之道,不尊教化,不识礼教,都是旁门左道,书本所写之内容都没有任何深明大义的东西,这样的学校竟然还越办越多,吸引越来越多的孩子去读书,这样下去,岂不是误人子弟?
“王公,言之过甚了~”
听到王鏊的话,李东阳实在是忍不住站出来说道。
这把刘晋所办学校给说的一无是处,尽管李东阳也是觉得这四书五经的内容太少了,不利于孔孟之道的传授,但是刘晋所办的这些学校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王鏊如此全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