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镇海王-第6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从早忙到晚的话,十几天就可以了,这效率还是可以的,等收完了自家的麦子,到时候还可以去帮人收麦子,又能够赚不少钱。”
  “两千亩麦子,如果没有这个收割机的话,我自己一家老小,就是一天到晚不休息,累死在田地里面也是收不完的。”
  细细的算了一笔账,李大毛顿时就忍不住高兴的笑了起来。
  “还是机器好啊!”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麦田在慢慢的减少,一包包麦子隔着一段距离放在田里面,非常的好看。
  忙碌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就到了傍晚的时候。
  李大毛将机器停在田边,看了看今天的成果,一大片的麦田已经收割完毕,整个人都非常有成就感。
  “和我计算的差不多,一天能够收五十亩地左右的麦子。”
  李大毛再次确认了一遍,没有算错。
  然而李大毛并没有高兴太久,很快,他又开始愁眉苦脸起来。
  不为别的事情,因为家里面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根本就没有地方放了。
  不仅仅自己家里里外外都堆满了粮食,甚至于连李大毛今年建起来的粮仓很快就堆满,都找不到地方来堆放粮食了。
  李大毛家的粮食大丰收。
  经过李大毛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称重,李大毛家的麦田,一亩地收麦子差不多有将近两石的产量,这两千亩麦子算下来差不多有四千石的产量。
  (注:根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四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这里记载的河间府的麦田产量,辽东地区这边的情况有所特殊,首先是辽东地区的土地更加的肥沃,这里是黑土地,其次辽东地区麦子的时间更久,产量更好,所以算下来差不多有两石一亩,嗯差不多就这样吧,一石为120斤,明朝的一斤为十六两,算下来,差不多有将近200斤,但这是带壳的。)
  如此多的粮食,让种了一辈子地的李大毛第一次有一种暴发富的感觉,粮食多到都没有地方来放了。
  以前没有移民来辽东的时候,一年忙到尾,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是一家老小一年到尾也吃不到几顿饱饭。
  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一大半都要上交给地主,剩下的那点粮食,哪里够一家人吃的。
  现在好了,自己不仅仅有大量的土地,现在粮食大丰收,再加上辽东地区又被皇帝免了几年的税,也就是说所有的粮食都是自己的。
  一下子四千多石的粮食,李大毛敞开了肚皮去吃,都足够李大毛一家吃上很多、很多年了。
  “都没地方放了!”
  李大毛看着田野之中的一袋袋麦子,脸上洋溢着笑容,又愁眉苦脸的,第一次感觉到了粮食太多的苦处了。
  “愁什么,先在田里面堆放着,下面用麦秆垫着,上面用麦秆挡着,等忙完之后再将这些粮食给卖了。”
  “几千石的粮食,我们家哪里吃的完啊。”
  李大毛的媳妇倒是干脆利落的说道。
  “行,按你说的去办。”
  李大毛点点头,迅速的忙碌起来。
  整个辽东地区,家家户户都和李大毛的情况差不多。
  弘治十五年,辽东粮食大丰收。
  整个辽东地区都沉浸在忙碌之中,同时也是沉浸在粮食的丰收喜悦之中。
  家家户户少的也种了上百亩的田地,平均算下来都是种了几百亩地,如此多的田地,又迎来了大丰收之年。
  到处都飘着麦香,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堆满了粮食,一个个粮仓都已经装不下了,很多人都不得不和李大毛一样,将一部分的粮食堆放在麦田之中,实在是没有地方去放这些粮食了。
  ……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农耕,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大明朝廷同样如此。
  辽东布政使陈信此时穿着便衣行走在一处麦田之中,看着眼前大片、大片的麦田,再看看火热的收割场面,整个人都露出了笑容。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今年我辽东大丰收啊,想必大人很快就可以高升了。”
  陈信的身边,有官员见陈信满脸笑容,顿时就赶紧拍马屁的说道。
  “哈哈,高升未必,但上面一番口头上的嘉奖肯定是少不了的。”
  陈信高兴的笑了笑摇摇头。
  “大人,今时不同往日啊~”
  “当今吏部尚书是刘晋刘公,我听闻刘公做事一向非常的公正,他这一上任就制定了详细的考成制度,考成制度当中,对于大人这样的地方布政使最重要的几个指标,人丁、税收、粮食产量、基础建设这几项,大人无论是那一项都做的非常好,高升肯定有望。”
  胡本惠想了想又继续说道。
  “今年我辽东的人口增长了两百多万,税收超过五百万两,现在粮食又大丰收,大人这业绩可是非常亮眼的。”
  “大人即便是今年没有高升,这政绩上面肯定也是有亮眼的一笔,再积累一下,高升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哈哈,希望如你所言吧。”
  陈信笑了笑回道。
  刘晋当上了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这个位置,权力非常大,掌管天下官员的考核和升迁,号称天官。
  这一上任,刘晋就立即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完善的考成制度,经过了内阁的审议和弘治皇帝的肯定之后,迅速的颁布下去。
  对于新的考成制度,尸位素餐的官员自然是叫苦连天,弹劾刘晋的奏疏犹如雪花一般飞到了弘治皇帝的书桌上面。
  但是对于有作为,认认真真做事的官员来说,这考成制度也是意味着他们升迁有望,因为制度上面明确的写清楚了将考成结果与升迁制度相结合。
  想要升官就必须要拿出亮眼的政绩出来,如果没有任何政绩,绝对没有升迁的可能。
  陈信作为辽东布政使,是地方大员,算是重点考核对象,根据刘晋这边制定的新政策,到了年底的时候,他还要去京城这边述职,向天子、内阁、六部这边汇报今年的工作情况,然后结合政绩,来决定是奖励还惩罚。
  辽东这边,人口增长快,税收增长也快,今年粮食又大丰收,再加上今年也修建了不少的道路和水库,他陈信年底去京城述职的时候就更有底气了。
  陈信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官员,所以他还是比较喜欢刘晋这样的做事风格,制定详细的考成制度,做的好升官,做的不好不仅仅没有官做,还要追究责任。
  如果是以前,他陈信才不会穿着便服来这乡间田野,在自己的府衙里面看看报纸、喝喝茶,混混日子就可以了。
  想要升官发财啊,还是要靠银子去走动、去疏通才行,而他陈信还比较清廉,并没有太多的银子去送礼、疏通,做到现在的位置,他也已经很满意了。
  “走吧,找几个农人问问今年的情况,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官府能够解决的就尽量帮着解决。”


第922章 大明的秋收之辽东篇田种多了的烦恼
  陈信、胡本惠带着几个官差,一个个身穿便衣来到一处正在收割的麦田这里。
  这一处麦田非常的热闹,足足有几十个人在麦田里面热火朝天的忙着收麦子。
  “这位小哥~”
  陈信笑着对人喊道。
  “先生是在叫我吗?”
  董二起身看了看陈信和胡本惠等人,有些疑惑的问道。
  他看陈信、胡本惠等人虽然穿着便衣,但是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的老百姓,所以也是称陈信为先生。
  “今年麦子收成还行吧?”
  陈信微微点头,扯下一个麦穗,仔细的看了看问道。
  “收成很好,这辽东的土地啊,都是黑土地,非常的肥沃,这一亩地,能够收差不多两石的麦子。”
  董二点点头回道。
  “两石的产量?”
  陈信一听,顿时微微点头,和自己前面做过的实验差不多,一亩地能够收两石的麦子。
  “这产量可是相当可以啊,据我所知,在关内,一亩地可是很难达到两石的产量。”
  陈信想了想又说道。
  “可不,俺是山东人,从山东移民过来的,在山东这边,即便是最好的田也很难达到两石的产量,但是在这辽东,随便都可以。”
  董二郑重的点点头。
  “小哥家种了多少田啊?”
  陈信微微点头,再起身看了看眼前这一大片庞大的麦田问道。
  “不多,我家就种了不到四百亩麦田。”
  “粮食不仅仅够吃,而且今年收的粮食,足够吃很多年了。”
  董二指了指眼前的这些麦田说道。
  “四百亩麦田还不多啊?”
  “你一家人能够忙的过来吗?”
  旁边的胡本惠一听,顿时就咋舌道,四百亩田竟然还说不多,以前自己在河南这边当官的时候,如果有四百亩田那都算是地主老爷了。
  “不多,不多,在这辽东,谁家还没个几百亩地?”
  “今年家里面添丁,内人没有办法做事,我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所以才只种了四百亩地,其他家家户户,随随便便也是比我的多的。”
  董二笑了笑摇摇头,接着又道:“虽然只是四百亩地,不过我一个人确实是忙不过来,这不,我都雇了几十个朝鲜人来帮我收麦子,价格虽然贵一些,不过好在是可以及时的将麦子给收完。”
  “听你这样一说,这家家户户都有几百亩麦田,那岂不是很难在入冬前收完?”
  陈信听完,仔细的想了想,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顿时就连忙问道。
  “可不是嘛,现在大家都很急呢。”
  “这家家户户几百亩地,就是一天到晚累死在地里面也收不完啊。”
  “我也是咬着牙齿,花了大价钱才雇佣到了这些朝鲜人,一人干一天的话,我要给一百二十斤的麦子呢,还要管三餐饭呢。”
  “但即便是这样,这些朝鲜人都忙不过来,有的是人要雇佣他们。”
  “这价钱虽然贵,但是这麦子如果不能按时收割完毕的话,到时候就要烂在地里面了。”
  董二连连点头的说道。
  说到这事情啊,董二都不得不感叹。
  这年初开春耕种的时候,一个个都怕吃亏,你开垦一百亩,我就要开垦一百五十亩,家家户户都在拼命的开垦田地。
  现在好了,田地上开垦出来了,一下子种了几百亩田地,收麦子的时候都傻眼了,累死在田地里面也收不完啊。
  “多好的麦子啊,这烂在地里的话,岂不是太可惜了。”
  陈信看了看手中的麦穗,上面的麦子颗粒爆满,麦穗非常的重,麦子很好。
  “可不是嘛,但是收不完,烂在地里面也是没有办法了。”
  董二也是点头道:“听说来我们辽东收麦子打短工的朝鲜人都有几十万人,他们今年可是赚大了,收一天麦子就有一百多斤麦子带回去,在我们辽东干上一个月都能带几千斤麦子回去呢。”
  “不过也该他们赚,没办法啊,我们种的地太多了,这麦子不收了,烂在地里面也是可惜了,给他们赚,我们还能够将麦子给全部收起来。”
  听到董二的话,陈信和胡本惠等人再次看了看田里面忙碌的几十号人,仔细的看了看,这些人果然和大明人有些不一样,穿的衣服带有明显的朝鲜国风格。
  “那这样说来,我们辽东今年岂不是有很多麦子要烂在田地里面了?”
  陈信皱起了眉头,这粮食大丰收,本来是一件好事,今年述职的时候,他也可以重点来说一说这方面的事情。
  可是如果这要是有大量粮食因为没有及时收割烂在了天地里面,情况就又会有所不同了,到时候如果事情传到了京城这边,少不了要影响自己的政绩了。
  “肯定有很多麦子要烂在田里面了,一个人即便是一天到晚不休息,在田里面累死了,顶了天也就是收两亩地的麦子,这家家户户都有几百亩地,哪里能够在入冬前收完啊。”
  “这也是这些朝鲜人敢要价如此贵的原因了,去年的时候,雇佣他们收一天的麦子也仅仅只需要五十斤麦子,今年就要一百多了。”
  董二直点头回道。
  “那也太可惜了,就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快速的收完这些麦子了?”
  一听有大量的麦子要烂在田里面,没有办法在入冬前收割完毕,陈信顿时就着急了,这可是关系到自己政绩的大事情。
  “有是有,听说京城机械厂这边出了一种收麦子的机器,叫什么蒸汽收割机,这蒸汽收割机啊,非常的厉害,只是在田里面走来走去,一天就能够收割五十亩的麦田,如果能够有个几千、上万台这样的机器,我们辽东的麦子就差不多能够在入冬前收割完毕了。”
  “但是这机器很少,我也就听人说过,都没见过。”
  董二想了想也是说道。
  “蒸汽收割机?”
  “这个我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