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宝船的制作工艺早就被文臣们一把火烧掉,可大明的造船技术并不差。

    华夏很早的时候就通过竹子的启发得到了水密隔舱的技术,而这项技术西方到现在都还没有掌握。

    重新设计调整之后,大明造的船并不比西方的差。却的只是威力强大射程远的火炮。

    时间来到崇祯二年的时候,汤若望终于是回来了。

    汤若望在澳门待了一年多,为大明招募了众多雇佣军以及工匠。从欧洲买来了生产机器与技术,而委托船队从南美洲带来了大量的农作物种子。

    “你做的很好。”王霄接待了汤若望,对他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

    风尘仆仆的汤若望行礼“这都是微臣该做的。”

    “你们想要传教的事情允了。不过绝对不可枉法,教案的事情绝不许再现。”王霄并非过河拆桥的人,立下功勋自然就会给奖励。

    对于汤若望来说,他个人的追求并不多,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传播天主教。

    听到王霄的许诺,汤若望眼泪都快下来了。多少先辈们苦苦追求的目标,终于是在他的手里得以实现。

    至于教案,已经吃过一次大亏的他们是绝对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等到感激涕零的汤若望离开,王霄嘱咐王承恩“这些种子都拿到各处皇庄里种植,要用最快的速度普及起来。”

    比起军火来说,王霄更加看重这些农作物的种子。

    虽然没有化肥也没有育种改良,可这些高产作物依旧是有着难以企及的用处。

    而且土化肥厂的技术并不困难,育种也可以一代代的培育起来。

    历史上康麻子吹嘘的盛世就是个笑话,不过其中却有一项是真实的,那就是甘薯。

    这玩意吃多了让人反胃,可确实在缓解粮食缺乏方面起到了用处。因为不挑地,产量又非常高。

    欧洲历史上多次爆发土豆危机,原因就在于当时土豆的产量极大属于平民百姓的重要食物来源。现在王霄拿到了大量的土豆种子,对于这种高产成熟期又快的农作物也是极为看重。

    除此之外还有玉米,除了可以人吃之外还能作为牲畜饲料提高肉食奶类供应。

    辣椒番茄什么的,就算是调味剂种类,重视程度就远没有那么高。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有与没有的问题。

    解决外患可以依靠火枪火炮,可解决内忧必须用粮食才行。

    哪怕是把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全都干掉。可只要粮食供应问题不解决,吃不上饭的人还是会接踵而来。

    汤若望带回来的这些高产种子,以及众多的土化肥厂就是解决内忧的大杀器。

    “沈炼他们到了没?”

    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一脸轻松的王霄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另外一件大事上面。

    “锦衣卫的兵马已经到了张家口,估摸着今夜就会动手。”

    明末叛徒很多,可要说最无耻的自然就是所谓晋商八大家。

    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这几个大商人操纵张家口的贸易活动。并以经商为名,暗中为满清输送军需物资和情报。

    他们在满清最困难的时候给满清提供粮食帮助满清渡过难关,是有名的汉奸家族。

    满清入关之后,为了奖赏他们的功劳。破格允许抬旗从汉人抬成了汉军旗,并且封了皇商。

    他们世代的荣华富贵都是用无数汉民的鲜血生命,田地财富所换来的。

    对于这种人,王霄的态度一向都很明确。

    之前因为手中实力不足,所以一直隐忍不发,仅仅是作着暗中调查。

    等到现在已经超过两万的纯火器化新军编练完成,王霄就不再忍耐了。

    要说这段时间里变化最快的地方,肯定是火器厂。

    不但规模上一再扩充,生产效率也是坐了火箭一样一飞冲天。

    在严厉的质量管控以及高额的奖赏激励下,燧发枪的产量从一开始的每天三支近乎于工艺品,一步步提高到了如今的日产近百支之多。

    与此同时火炮的产量也是跑的飞快。

    不但第一批的新军已经完全被打造为纯火器化部队,甚至还有余力为锦衣卫和东厂提供。

    孙传庭已经开始编练第二批新军,这次的数量更多。基本上都是京城附近农庄里的良家子。

    做到这所有的一切的前提就在于,王霄能一直持续不断的提供财政支持。

    之前以查抄阉党名义抄家抄来了一千多万两银子,几乎全都砸进了这里面。

    此时此刻,无论是为了断绝满清的物资来源通道,还是为了惩处叛国汉奸,又或者是为了填补已经干瘪的荷包。张家口的晋商八大家都是最好的选择。

    张家口外,已然沉稳许多的沈炼与卢剑星带着大队锦衣卫将整个集镇都给包围起来。

    至于陆文昭,则是带着另外一批人去了八大家的老家。

    看着一路赶过来的明军,沈炼冷笑不止“大哥,果然是和情报上的一样,宣府的兵马过来了。”

    卢剑星点了点头“既然他们自己找死,那就成全他们。”

    八大家有钱,而且他们走私的生意不可能瞒得过边军。所以他们的选择很简单,就是直接用钱把这些边军给喂饱。

    现在锦衣卫突然围住了这里,心中有鬼的八大家急忙联络那些被喂饱的边军来救命。

    “下官宣府总兵王承允,见过大人。”带队前来的王承允上前想要寒暄。最起码得先了解这些锦衣卫突然到这里来是干什么的。

    卢剑星沉声询问“王大人来此何事。”

    王承允咽了口唾沫“下官接报说有马贼袭扰张家口,特来此查看。”

    “马贼?”旁边的沈炼嘿嘿笑了起来,从马背盒子里拿出了一封明黄色的圣旨“陛下有旨,谁人敢于救援八大家,皆为叛逆!王总兵,你要不要接这份旨意?”

    王承允神色急速变化,片刻之后目露凶光做出了决断。

    皇帝既然已经知道了八大家的事情还派了锦衣卫来,那他参与其中的事情迟早会被清算。既然如此,那就现在反了。大不了去投靠满清!

    王承允策马后退,招呼手下兵马准备冲锋。

    这次跟着他过来的都是他的家将亲兵。骑骏马,披重铠,武艺娴熟。对付这些连甲胄都没有的锦衣卫番子完全不在话下。

    王承允带着数百家丁蜂拥而来的时候,锦衣卫们排列出整齐队列向着他们举起了手中的火枪。

    对于锦衣卫的火枪,王承允表示嗤之以鼻。

    宣府这里就有很多的火枪兵,那质量和射程他清楚的很。不过是看着热闹,其实用处不大的玩意。

    面对那些老弱病残或许有用,可面对他手下的精锐骑兵毫无用处。

    然后,王承允就看到那些锦衣卫远远的就开火了。

    王承允心头耻笑,这么远就开火,一根毛都打不到。

    可下一秒,他就感觉胸口如遭重击直接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没等他多想什么,一只镶嵌着马蹄铁的蹄子就直接踩了下来。

    密集不断的火枪声响震撼了张家口内的八大家,等到枪声终于停歇,外面传来的消息让他们如坠冰窟。

    王承允带来的几百家丁全军覆没!

    “完了完了。”这些喝着大明百姓血过上好日子的汉奸们,此时一个个犹如天塌地陷。

    以他们做过的罪行来说,落在锦衣卫的手里绝对是生不如死。

    只是,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早已经没有了自尽的勇气。

    八大家向满清输送兵器甲胄粮食布帛等重要物资,换来的是则是满清从汉人手中抢走的染血首饰与金银。

    这样的人,让他们继续活着会招天谴。

    锦衣卫冲入张家口,生俘了八大家。相信他们在锦衣卫传承几百年的审讯手艺面前很快就会把所有的财富都贡献出来。

    相似的一幕在八大家的老家里同样发生。他们享用了染血的富贵,就应当为此付出代价。

    干瘪的荷包终于又鼓了起来,王霄大手一挥推广新型农作物,大规模生产火枪火炮,扩编新军,建造新式战船,救济灾民。

    一直到当年十月二十七,满清三路扣关的消息传来,王霄一跃而起。他等到已久的时机终于到来。

 第二十一章 任务结束

    “皇上,不可啊!”

    “土木之变警兆不远矣。”

    “王承恩,你这奸佞!”

    “求陛下三思。”

    正阳门外,红红绿绿的众多官吏拜倒在大军之前哭泣哀嚎,死死拦着王霄不让他出京。

    自从皇太极入关的消息传来,早就等待多时的王霄安排孙承宗监管政务,张维贤掌控城防。而他自己则是带着新军出城去迎战。

    得到消息的文臣们都被吓坏了,急匆匆的赶过来试图劝说王霄不要冒险。

    他们引用的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土木堡之变。

    文臣们表示,可以下诏天下各地勤王。只要大军一到,满清兵马自然不战而退。

    对于这种说法,王霄嗤之以鼻。

    什么不战而退,还不是人家抢够了,抢饱了自己走。别没事就给自己脸上贴金。

    对于王霄来说,现在的满清还没有几年之后那样强大。现在是打垮他们的最好时机。

    此时朝鲜还没有被满清征服,东江镇还在牵扯满清的力量,蒙古的林丹汗还没有死依旧是在锲而不舍的与皇太极作对,他的老婆们也没有争先恐后的带着部落牛羊投奔皇太极。

    这是最好的时机,王霄不愿意错过。

    “锦衣卫上前,全部架开。”王霄没心情和这些大头巾们玩这些把戏,让锦衣卫清理道路之后当即策马冲了出去。

    孙传庭的新军有三万人,除了火枪兵之外还有足足二百多门火炮。

    此外还有曹文诏叔侄,赵率教,满桂等人的兵马随行。总兵力接近五万之众。

    这是大明此时最强大的一支军团,在御驾亲征的王霄率领下直扑遵化而去。

    满清入关之后行动速度很快,不到十天的功夫就已经兵临遵化城下。

    历史上赵率教领兵前来救援,却在遵化城下全军覆没。城内众多文武官员据城死守,城破皆亡。王霄计划的决战地点就在遵化城下。

    得到消息的皇太极召集众人商议。众多贝勒与蒙古台吉们都赞同打这一仗,因为他们也同样知道土木堡之变。

    此时皇太极登基没多久,满清还是四大贝勒同坐的时代。

    虽然他疑心王霄为何有胆量出战,可此时刚刚入关无论是满清还是蒙古人都没抢到什么好东西,就此退走的话他也控制不了局面。

    一番商议之后,皇太极召集各路兵马齐聚遵化城下准备与王霄决战。

    满清与蒙古联军信心十足,因为浑河之战后他们与明军野战从来没有败过。

    别说五万人,更多的兵马都打垮过。

    满清方面兵力不少,加起来有七八万人马。两边在遵化城外列下阵势,从城头看过去乌压压一片铺满了视野。

    清兵的作战思维很简单,先是用炮灰去消耗掉明军火枪火炮的药子,接着就是强兵冲阵打开缺口击溃明军,最后就是骑兵跟上冲锋收割战果。

    战术并不复杂,但是与明军野战的时候确是屡战屡胜。遵化城下的后金兵马也是这么做的。

    以往这种炮灰都是四下里抓人来做,只是他们现在刚刚入关没多久而且还是这个时节,根本就没能抓多少人。炮灰只好由蒙古人与那些包衣奴才来出任。

    嘴巴上说是盟友,可实际上在满清方面看来蒙古人和包衣们也没什么区别。

    成千上万的炮灰们排列着松散的队形缓缓走向明军大阵,他们的身后跟着披甲精锐准备冲阵。

    看到对面明军远远的就放炮,身躯臃肿的皇太极笑着挥舞马鞭“不过如此。”

    眼前的一切和以往与明军对战的时候没什么区别,都是远远的就开始把火器打出去,等到真正近身的时候就成了无用的废材。之前还有些紧张的皇太极终于是把心落在了肚子里。

    然后,那颗心又再次提了起来。

    采用新式工艺与全新的监管体制后,明军使用的火器质量飙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或许还比不上秦时那么可怕,但是质量方面绝对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新式火炮不但打的远,而且身管寿命也是大幅度提高。哪怕没有开花弹,可二百门火炮一轮轮的射击下来,炮灰们的伤亡也是急速攀升。

    后方观战的皇太极目光沉了下来,片刻之后看到炮灰队列即将崩溃,再也忍不住的挥舞马鞭大喊突击。

    督战队用利刃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