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雉也是冷冷开口“若是因为有贼人贪财就心怀不安,那天下人干脆就连耕种也别做了。反正只要有点钱粮不是引来贼寇,就是引来朝廷税赋。”
她这是在讽刺萧何。
萧何身为衙门里的人,贼寇没抓到没扫清,反倒是催收赋税用心的很。
而且之前刘季走的时候,把刘家人托付给萧何照看。可照看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是王霄突然出现。那她肯定是已经被强行吃了大米,再被割了喉咙。
王霄对于她来说,那就是救命之恩。
当然了,以古时候的传统来说。如果是英俊少年郎如王霄这般,那就是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愿意以身相许。
若是面容丑陋如武大郎那样,自然就是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来世结草衔环以报恩情。
吕雉做个最简单的对比。
王霄年轻英俊,身材魁梧有力。
而刘季则是年过四旬,又黑又土。
古时因为医疗食物习惯等等方面的原因,寿命没有现代的长。
四十多岁的年纪,在现代正是锐意进取,想要出人头地的好时机。可在这里,那真的是小老头了。
王霄出手阔绰,豪气无双。
一出手就是黄金,说话又好听对不对。
刘季的话,那真的是一个穷呐。而且你能指望一个地痞二流子能有什么气概可言。
最后说能力和名声。
王霄刺王杀驾,天下为之震动。或许此时天下不少地方的人还不知道新的皇帝是谁,可绝对是知道王霄的大名。
至于刘季,一辈子到头了就是个小小的亭长,送个民夫还把自己给送上了芒砀山去。名声什么的,出了这沛县谁知道刘小四啊。
用这个时代女人最直观的观念来说,王霄就是年轻的顶级高富帅,而刘季就是个老痞子。
对于吕雉来说,她现在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我听说你有大才。”王霄接过吕雉倒满酒水的平底碗“咱们聊聊?”
萧何楞了下,随即失笑“我只是一区区县衙主吏掾,何来大才一说。不过一小吏尔。”
“有才无才,聊一聊便知。你说说你对法家的看法。”
大秦一直用的法家,也是凭借着法家的耕战之策积蓄国力,最终成功打垮了六国一统天下。
所以此时此刻,诸子百家之中,法家的声势是最为显赫的。
虽然嘴里说着不要,可实际上能被王霄这样名满天下的豪杰称为大才,萧何心中还是暗喜的。
他推辞了一二,就与王霄不停的攀谈起来。
从诸子百家到军略谋划,从民政户籍到军功授田。
两人聊的话题很多,时间也很长。
生生的从午饭一直聊到了晚饭。
“都这么晚了。”王霄看了眼外面的天色,晃着脖子伸展懒腰。
“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了。”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皇后,更加没想过自己会权倾天下的吕雉,小声的过来告知。
“哦。”
王霄点点头说“我还有事情,得先走了。萧大人倒是可以留下用饭。”
萧何深吸口气,摇头起身“衙门里公务繁忙,在下先行告辞了。”
走出刘家的院子,萧何回头深深的看了眼身后的屋子。
下午聊天的时候,王霄问他“若是天下群雄并起,以抗暴秦的话,他是否愿意为大秦殉葬?”
萧何的回答很简单“不会。”
之后王霄再问“当此乱世,萧大人是自己起事呢,还是择一明君辅助?”
萧何回应“自然是择一明君辅佐。”
之后王霄不在说这方面的事情,转而谈起了民生。
至于这番对话的意义,萧何自然是很清楚的。
可他也是有些疑惑,以王霄此时名满天下的威望。为何会看重小小的泗水亭长刘季,看重自己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沛县小吏。
一旦群雄并起,王霄打出旗号的话,愿意投奔他的天下英才必然是数不胜数。
这让他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
当然了,还有一种一看就就知道绝对不可能的可能,那就是王霄是为了刘季家的婆娘来的。
不过萧何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毕竟王霄的名气如此之大,说是当世第一豪杰也不为过。
那刘季的婆娘虽然有些姿色,可王霄身边难道会缺少绝色不成?
所以这个念头只是在他脑海之中闪了一下,就消失不见。
摇了摇头,萧何转身离开。
而屋子里,坐在王霄身边的吕雉,却是在刘家人都在外忙活的时候,神色激动的一把握住了王霄的手。
“带我一起走,好不好。”
王霄大惊失色,奋力挣扎想要挣脱双手“嫂嫂,不可如此,不可如此啊。”
眼看着自己无论如何挣扎都没能挣脱,而忙碌着的刘家人随时会进来。
王霄也是急切了,急忙压低声音小声的说“嫂嫂,你听我说。现在真的不合适,再等等,等等好吗?”
吕雉之前是一时激动,现在回过神来发现的确是不合适。
别的不说,这里是刘家。王霄又总是说自己和刘季是兄弟。哪怕只是为了名声,也不好从刘家把嫂嫂带走吧。
吕雉平缓了一下心神“那你说,等到什么时候。”
“不用多久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原本是被握着双手的王霄,此时已经反过来握着吕雉的双手“等我荡平天下,再来接你回家。”
现在的吕雉还不是久经考验的吕后,面对着王霄的霸气,心神为之一颤,缓缓靠近了王霄的怀中。
“嫂嫂。”王霄叹息一声,面露悲苦之色“我们这样是不对的。”
“我不管,我只仰慕英雄。”
王霄终究还是没在刘家吃晚饭。
有了这次的救援,再加上萧何必然的多加看护,刘家的安危自然是有了更多的保障。
王霄骑上乌骓马,连夜赶往了韩信他们所在之处。
半夜回家,没惊醒众人,只是在虞姬的房间门上轻轻的敲了三下。
至于虞姬会不会三更时分去王霄的房间相会,学习道家法术什么的,那就不知道了。
反正王霄被吕雉撩拨起来的火气,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已经是消散无踪。
之后的路程就没什么可说的,一路顺风顺水的回到了吴中。
而此时的吴中,与王霄离开之前已经是截然不同。
大街上佩剑执戈的门客私兵到处都是,而城内的守军却是视而不见。
街道上的人都在谈论着皇帝已死,楚国当复国的话题。
等他来到会馆这里,项梁亲自出迎,满是褶皱的老脸上全是无法掩饰的笑容。
“羽儿,做的太好了!楚国的仇,父亲的仇终于报了。”
王霄倒是挺平静的,缓缓点头,就在四周众多门客炽热的仰慕目光下走入会馆。
“羽儿。”刚刚坐下,项梁就急不可耐的说“我已经把事情都准备妥当了,就等着你回来。”
“什么事情。”
“你与我一起去见郡守,然后杀了他夺取全郡作为根基,光复楚国。”
项梁的确是非常兴奋。
因为吴中这里,距离沙丘那边早已经超过了一千里的路程。
按照流言距离越远,内容也就愈发夸张的惯性来说。王霄在吴中城内已经是被神化了。
城内都在流传他脚踏七彩祥云,身披金甲,手持擎天之柱,一棍子就把沙丘行宫给砸进了地底下去了。
虽然知道这不可能,但是项梁却明白,王霄的威望与名声实在是太有用了。
而且王霄的武勇无需多说,去解决郡守夺取权利自然也是易如反掌。
不过这个时候,王霄并没有像是项梁想象之中的那样当即点头答应。而是不紧不慢的喝着酒水。
“羽儿,你在等什么呢。”
面对项梁的催促,王霄平静的看着他“等秦二世自己作孽,等全天下烽火燎原。”
“你”项梁当即不满的站起身来,抬手就准备呵斥王霄。
王霄放下酒碗,默不作声的抬头看了他一眼。
就这一眼,就让项梁把自己的话全都给咽了回去。
历经众多世界,什么样的身份都有过。各式各样的战场与杀场,经历过的甚至比在座众人听过的还要多。
他的气势收敛起来的时候自然没什么。可一旦宣泄而出,哪怕是项梁这样上过战场的,也是下意识的被惊到。
项梁慢慢的坐了回去,压低了声量“羽儿,如此大好机会,不能错过啊。”
“大好机会。”王霄微微一笑“哪里来的什么大好机会。百万秦军锐士还在,能征善战的勋贵还在。这个时候起事,你能拉起来多少人,可否挡住大秦军团狂暴一击?”
“这些人。”王霄指着众多的门客“他们操练不足,也没怎么上过战场。你凭什么指望他们能打赢百万大秦虎狼。”
项梁面色阵红阵白“那什么时候才能复国。”
“等。”
“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大秦自己瓦解,等到秦二世自己玩崩的时候。”
第五百六十六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项梁才是楚国反秦的核心人物,而年轻的项羽甚至连项梁的弟弟项伯的地位都不如,只能是排在第三位。
做惯了发号施令的首脑人物,可此时却是被王霄这个小年轻给压制住。
虽然知道小年轻的王霄是小老虎,可项梁依旧是难以接受自己被其逼迫的狼狈不堪。
项梁本想把王霄撵走,最起码眼不见为净。
可刺秦之后,王霄的名望实在是太大了。吴中这里聚集的门客甲士,人人都认王霄。
若是翻脸,结果自然是这边众人彻底决裂。
左思右想之后,项梁还是放不下,最后干脆一跺脚,自己带着人走了。
“主公。”张良不在,韩信就承担起了身边谋臣的角色“他们去了郡中,想要行大事。”
王霄依旧是在日常喝酒“我知道。”
这时代没有阔乐喝,也没有这牛那牛的。日常饮用,除了喝水就是喝酒。
对于王霄来说,酒水的度数很低,跟饮料也是差不多。
当然了,他这种把酒水当作饮料的事情,在外人看来就是豪气干云了。
“不会成功的。”韩信从军事角度上分析“他们虽然有千余人马,可郡治守军人数更多。正面冲突绝无取胜可能。”
项梁带走的人不少,千余人马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一支不可小瞧的力量了。
但是他们选择的目标很强,郡守那里兵马数千,而且有许多甲士。正面冲突根本打不赢。
“如果是突袭呢。”王霄想了想问韩信“直接用某种名义去突袭郡守。”
“机会是有的。”韩信回应说“如果是主公亲去,必当成功。”
韩信也是难得的说话只说了一半。
他没说王霄这次没去会怎么样,因为不看好项梁的行动。
韩信认为项梁若是妄动,必然以失败告终。
不过项梁毕竟是王霄的叔父,哪怕情商不高的韩信,这个时候也是会含蓄一些。
“不用管他。”王霄对于项梁光复楚国什么的,一直都是很不屑的。
这根本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嘛。
王霄知道始皇帝都集权了,天下设置郡县,彻底取消了分封制度。这是代表着进步的,而分封则是代表着倒退。
话说历史上的项羽,未必是真的想要分封天下,他或许也是想要学始皇帝集权的。
不过问题在于,当时项羽的头上还顶着一个楚王,强行学始皇帝的话,那就是为他人坐嫁衣裳,便宜了楚王。
就算是个傀儡,可一旦成了既定事实,再动手那就是谋反了。
还不如后面自己分封各国,把最好的地方留给自己积蓄力量。
而且当时项羽手中实力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样多,真正的核心兵马不过数万。
天下义军那么多,百十万总是要有的。
想要集权就要打平这百十万大军,哪怕是西楚霸王也需要时间积蓄力量。
不过这种事情,王霄肯定不会让其重演。
这次与项梁的决裂,根本上的原因就在于,王霄想要的是学始皇帝,而项梁却是想着复楚国。
这就是根本性的矛盾所在了,甚至可以说,项梁是在给日后埋下祸根。
“有些人,不到黄河是不会死心的。”
王霄也想过救助项梁,只可惜这人就像是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他心中的理念根深蒂固,绝对不是言语能够讲清楚的。
这种情况下,王霄也是别无选择。
为了避免日后各地义军蜂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