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宋朝的时候开创性的弄出了纸钞交子,可却是被那些丝毫不懂什么叫做货币政策的昏君庸臣当做是可以无限透支的提款机,死命的刷交子当钱用,最终导致信誉破产一起完蛋。
中原王朝一直都是缺少货币,拥有的金属货币与其本身经济体量并不相衬。不少地方还在用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式做交易。
有了从扶桑开采来的金银,王霄可以有效调动大明的物资去做事。
像是建造更多的战船与商船,生产更多的火枪与火炮,编组训练更多的军队,建立学堂,赈济灾民,转运灾民去南洋去印度等等。
可以说,是扶桑人用他们的辛勤与汗水,为大明的腾飞添砖加瓦。
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友谊,万金不换的那种。
宣德四年,王霄正式建立了大明海军,深化了对海洋的追求。
之前的大明船队是水师,而将水师改为海军,则是意味着从近海走向远海的转变。
一支支的船队开始驶向大海。
夷洲,香料群岛,关岛,乃至于澳洲大陆等地都被接连发现。
王霄对这些探索者的奖励就是,依照发现土地的面积给予田地奖励。而且在这些地方发现的奇珍异宝,他们也拥有优先获取发卖的权力。
探索船队满载着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大量物资返回大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这些可都是能卖钱的。
而且王霄还授予那些发现海外领土,将大明日月金龙旗插在海外领地上的人爵位。并且命人为他们树碑立传,大肆宣传。
很快,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民间的各种船队也快速扩充。
一支接一支的民间船队驶入大海,满世界的去插旗子。
虽然航海很危险,许多人都是一去不回。可更多的人,却是带着财富与荣耀荣归故里。
海运的逐渐兴起,改变了大明的生活状态。
从安南与暹罗运来的粮食,从苏门答腊运来的香料,从缅甸运来的木材宝石翡翠矿,以及从其他各地运回大明的新奇物资从来都不缺少购买者。
勇于探险的人都发了财,刺激到了更多的人投身大航海时代之中。
属于大明的大航海时代,终于是真正的开启了。
“陛下,近期各地学堂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这份教化之功,古今未有。”
御书房内,坐在王霄怀中的孙若微正在代笔批阅奏章。
她说的是礼部上的一份有关学堂学生越来越多的报告。
王霄很是慵懒,大部分的公务奏章都是交给了孙若微去批阅。至于外界议论后宫干政什么的,王霄可不会在乎这个。
“这都是聪明人,知道以后学四书五经没用了。全都开始去学数理化了。”
王霄在各地开设的学堂终于到了大规模招生的阶段,可以为大明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想要出海,拿着四书五经可没用。想要懂得天,懂得看海况,懂得引航,懂得用测距仪,懂得和外面的人讨价还价做生意必须要学会数理化。四书五经不会教人如何辨别什么商品是有用的,是可以卖钱的。但是学堂里面可以学到这些。”
靠在椅子上的王霄捏着孙若微的手说“学堂里可以教学生们知道出海要备什么样的药品,要带柠檬橙子种豆芽。知道青蒿可以入药治疗疟疾。你得知道南洋那边天气炎热,到处都是森林闷热潮湿,蚊子都是成群结队的出没,非常容易得疟疾。”
王霄的声音有些感慨“咱们华夏的百姓是最聪明的,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用的。我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展现自身的机会。”
“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后世史书必将铭记。”孙若微不着痕迹的送上个香pi。
王霄好奇的打量着怀中美人“你这是有话跟我说?”
孙若微放下奏章靠在王霄怀里“臣妾有两件事情想与陛下说道。第一件是陛下前些年借钱给那些靖难遗孤们购买木材。现在大明上下到处都是想要买船出海的,他们都大赚了一笔。这份恩情,臣妾铭感于心。”
造船用的木料可不是砍下来就能用的。
木材之中富含水分,必须要阴干数年之后才能使用。
靖难遗孤们提前几年就开始大量准备造船用的木材,等到大明的航海热情被激发起来之后,他们囤积的这些木材就成了走俏物资。那可真是狠狠的大赚了一笔。
王霄云淡风轻的摆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还有什么事情?”
孙若微垂下眼睑,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句让王霄差点跳起来的话。
“朴妃有了。”
第七十八章 仁宣盛世
朴妃的年纪不算大,可身份却很高。
王霄和她们打牌的时候一向都是很注意这方面的,这次怎么会出现事故?
“胡尚仪已经查过了。”
孙若微叹了口气“是安贵妃收买了负责煎药的人。”
因为安贵妃与朴妃身份的原因,王霄和她们斗地主之后都会有专人给她们喝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只是没有想到,她们的胆子居然这么大。
“这事若是传了出去,那可就是真的是颜面无光。若是被儒家抓住把柄大肆攻击,或许会有难以预料的后果。”
已经从震惊之中恢复过来的王霄笑了起来“你想的太多了,多大点的事情。和脏汉臭唐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李隆基都不值一提。至于儒家,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耍嘴皮子。只要军权财权在手,他们也就只能是耍嘴皮子。”
“那这事要怎么办才好?”孙若微也是头疼的厉害,事情传出去的话,那皇家的脸面可真是丢尽了。百姓们最喜欢传的就是皇家的八卦。
王霄却是满不在乎的说“要不就不要了?”
孙若微直接站了起来,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看着他“这可是皇家血脉!”
“那就让她们去死。”
孙若微整个人都有些恍惚,她是真没想到自己钟情一生的男人居然如此绝情绝义!
王霄起身将她揽入怀中,下巴搁在秀发上“想什么呢?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的意思是说,安贵妃和朴妃病逝了。”
以孙若微的聪明劲来说,她立刻就反应过来。
王霄这是让身为太妃的这两个女人病逝,之后再用别的身份活过来。像是朝鲜送来的宫人秀女什么的。
这么一来,换个身份,所有的麻烦也就迎刃而解。
孙若微幽幽的看着王霄“都是我们姐妹不好,霸占着你。身为皇帝,你应该广选天下秀女才对。”
王霄抬手捏了捏孙若微的脸颊,亲昵的顶着她的额头“别说傻话了。今生今世,能有你相伴在身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女人智商几乎为负数。满心都被幸福包围的孙若微下意识的忘却了之前她本该非常生气的事情。
忙完了公务,孙若微就回去照顾上了一整天学堂的朱祁镇。
至于王霄,则是开始翻找东西准备去找安贵妃她们,好好惩罚一番。
“蜡烛呢?这个皮鞭太短,没有长一点的?绳子放哪去了?”
大明的仁宣盛世还在继续,而且越来越好。
大量海外领地的发现,使得物资供应极为充足。
尤其是在印度战略展开之后,海量的粮食与棉花被运送回本土,极大的丰盛了大明百姓对基础生活物资的需求。
大明百姓的需求无外乎衣食住行四个字。
房子不用说了,大明百姓自己就能动手搭建。
出行什么的,百姓们一辈子都难得出行几趟远门。唯有衣服和食物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大明的粮食永远都不够吃,因为人太多而且缺乏足够的副食品。
现代世界的人一顿饭能吃一碗米饭算是正常,还是那种小碗的。
可在缺乏油脂肉类副食品的时代里,一顿吃个三大海碗吃上一两斤的那是常态。
肚子里缺少油水,只能是用碳水化合物来补充。否则的话被那种饥饿感所折磨,绝对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
郑和的舰队在印度大陆上立足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收刮金银珠宝,而是将当地土邦仓库内那堆的满满的粮食装上大船,运回国内。
这个时代里,也唯有印度这边如此广袤的耕地面积才能提供海量的粮食供应。
除了粮食之外,印度还有一个让人艳羡的农作物,那就是棉花。
棉花的原产地就是在印度。这里种植棉花已经有了长达千年的历史。
而在华夏,棉花的真正推广却是在朱元璋时代才开始强制进行。
时间太短,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乃至纺织技术都远远不够。而且大明的土地,更多的是用来种植粮食。
印度大陆的富饶,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棉花不但丰富了大明的衣裳,更加促进了大明的经济发展。
许多农户人家的女人走进原始的纺织作坊,用自己的双手加工印度运来的棉花,挣到了资金补贴家庭生活。
亲眼可见的好处,让无数人为之心动眼红。
尤其是那些手中有钱有地的士绅们,更是一边骂niang一边全心全意的买船出海,开设大型纺织作坊享受海外领带来的红利。
随着越来越多的粮食与棉花从印度被运送回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那块陆地将会成为彻底解决大明基础生产物资不足,流民无处安置的最终解决地。
华夏土地贫瘠的地方在于陕甘一带。
原本那里是水草丰美,林木茂盛的富庶之地。
可持续数千年的开发下来,大量林地因为开荒与烧柴而损失殆尽,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生产出来的粮食已经不足以养活那里的人。
百姓们吃不上饭,那可是天大的事情。
历朝历代都是为之头疼。
现在,解决这个巨大隐患的机会出现了。
年纪轻轻却是王霄心腹重臣的于谦,在大朝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迁移陕甘一带无地或少地的民众移民前往印度开封设衙,正式成为大明的疆土。
王霄爽快的接受了于谦的建议,并且任命他为第一任印度总督洪武年间行高官官称承宣布政使,宣德年间设总督,巡抚。并非跟着英国人学,任期五年。
用王霄的话来说就是,让我看看你在这五年里能做成什么样。
想要吸引民众漂洋过海去未知的海外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好处他们宁愿讨饭求生。
王霄开出的移民好处就是,每户人家免费分得二百亩田地,用贷款的方式免息提供农具,同时免税五年。
不是说王霄不想给更多的土地,也不是说印度那里没有那么多的耕地。
原因在于,人力资源就这么多,一家一户能干活的劳动力就这些。就算是给他们两千亩地,在没有拖拉机的时代里,他们也耕种不过来。
天公作美,一连几年都是风调雨顺。
内部流民隐患被解决,阻碍社会发展的士绅被打压。
外部天威浩荡,越来越多的海外领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与工作岗位。
整个大明在这段时间里,都是真正的盛世。
时光如水,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宣德十年。
郑和还在印度,不停的攻打德里王朝。几年的大战小战下来,德里王朝几乎已经到了覆灭的边缘。就连德里城都已经被明军攻陷。
整个印度北方的土地,几乎都落入了大明的手中。
等到德里王朝覆灭,接下来就该南下收拾那些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公了。
英国人是海洋民族,打印度的时候可以拉拢分化那些土邦,给他们半dui的身份继续在领地内作威作福。
但是大明不能这么做。
大明是农耕民族,他们要的是土地。当然不可能留下这些土邦王公。
前两年安南叛乱,朝中有人提议干脆退出安南就是。那里除了能产些粮食也没什么好东西。每年还要花费二百多万两的驻军费用,太过浪费了。
王霄把提议的人扔到了太平洋上的小岛去,到那里给穿着草裙的土著人做教化。
他在朝廷上立下了一个规矩,胆敢言弃华夏自古以来不可分割领土的,全都名入汉奸录,以叛国论处。
这下好了,原本还准备上书建议放弃奴儿干都司的人全都回家把奏章给烧了。
对于安南的叛乱,王霄的应对方式就是直接出兵。
二十万大军蜂拥而下,带着大批火枪与药品补给,从安南的北边一路杀到了南边的尽头。
这一路上安南的叛乱分子几乎被斩尽杀绝,土地都被鲜血所浸泡。
而他们遗留下来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