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不赢就要俯首称臣,割地赔款,因此众人对这一条也没什么可商讨的。
“第三条,我军占领的逻些城和匹播城,需要众位拿钱来赎,谁出的钱多,这城就归谁,想来这也没什么意义吧?”
匹播城和逻些城对于在座的众人来说,意义很大,而且这两处城池吐蕃民众是最多的,因此一众使者都在摩拳擦掌,想着该如何拿下这两座城池,或者拥有一座也是不错的。
“第四条,在座的众部族,每一部每年将向我大宋提供一千名最强壮吐蕃勇士,这一千名吐蕃勇士将会被编入我大宋军中,服役十年。。。。。”
“这不可能!别的条件都能答应,唯独这一条不行!”
夏竦的话还未说完,一名吐蕃使者就站起来反对道。
“是的!我族精锐之士都去了宋朝,何人保护我们的牛羊和财产?”
“钦差大人,这个条件让我等甚是为难啊?”
一众吐蕃使者纷纷朝着夏竦吐槽道。
每个势力每年向宋朝提供一千名勇士,一年就是一万八千名,吐蕃勇士的素质是无可置疑的,因此若是将这一万八千名勇士都训练好,那么大宋的武力将会更上一层楼。再者说了,想要这一万八千名吐蕃勇士心归大宋,赵祯有上百种计策,所以即便服役十年后,只怕最终也是留在大宋境内。
夏竦当初来的时候,赵祯同其商谈了好几个时辰,其余的可以让一让,唯独这一条一定要达成,因为这一条决定大宋能否长期统治吐蕃。
夏竦见众使者争吵不休,因此猛的拍了一下桌子,而后说道:“我朝陛下有令,这一条众位务必答应,若不然就请种将军率铁骑攻入不肯服从的部族,而后将一众贵族全部押解至今,并且废除农奴制!”
夏竦不但扬言要武力威胁,而且还声称着要废除奴隶制,这一点恰好戳中了在场众人的死穴,因此在场众人纷纷闭口不言,毕竟进入逻些和匹播城的宋朝军队已经达到了八万余人,而且这些使者来逻些城的时候,夏竦为了壮威,还让种世衡下令举行军事演练,用来震慑各部族代表。
种世衡收到赵祯的旨意,让他配合夏竦,因此种世衡不但举行了军事演练,而且还让后续赶来的火炮营参加了,于是乎,十几发炮弹之后,一众代表腿都吓软了。
赵祯深谙恩威并施之道,而夏竦也是明白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的道理。
因此夏竦又说道:“每部每年出一千勇士至我朝服兵役,同时,我朝将册封在座的众部族为世袭子爵,并且各部族可以将其掌控的领地报给我朝,若有其它部族攻打占领在座的城池或者领地,一律都可以向我朝发出求援信,届时我朝将派大军为各位主持公道,众位若是诚心依附依附我朝,那么总该为我朝的江山社稷出一点力才对,不是吗?更何况每年仅仅一千人而言,对各位来说也算不上是什么难事?”
“当然了一些小矛盾也就没必要惊动我朝了,你们说是吗?”
吐蕃势力此起彼伏,土皇帝也是轮流做,今年是赞普,说不定明年就被手下的人造了反。而宋朝开出的条件无疑可以保证他们家族长久的荣华富贵。
在座的十八个吐蕃部族,比较大的几个已经被宋朝军队给征服了,实力也是大不如前,因此剩下的都是一些中小部落,在以往,这些中小部落经常受到大部落的欺压、掠夺、甚至是灭族,而宋朝开出的条件无疑保证了他们的权力和财富,因此在座的众人一经商议之后,都答应了宋朝的请求。
见众人同意了议和条件,夏竦当即设宴款待各使臣,一面命人将快马加鞭将和谈结果送给赵祯,赵祯好起草册封吐蕃十八家土司的圣旨。
众吐蕃使臣以及夏竦都是会享受的人,因此酒宴正酣之际,自有吐蕃美女相伴,而众土司使者早就习以为常,毕竟在他们眼里,这些女人都是卑贱的女奴而已。
夏竦对着怀里的吐蕃美女正在上下起手,陡然想起当今官家对收集不同的美女很有兴趣,因此便假意说道:“我朝陛下英明神武,正值壮年,虽有皇子,但却一直未立太子,诸位若是族中若是有相貌出众,身材袅娜者,不妨献给我朝陛下。一旦入了宫,若是入了陛下的法眼得了宠,在生下个一男半女,那么能给众位带来不少好处!”
众使者都听明白了夏竦的意思,因此开始在脑海中思索着族中谁家有漂亮女儿,等到朝贡的时候献给大宋陛下,说不定将来还能给自己带来福报。
当然了献给赵祯的美女和眼下的美女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最起码长得漂亮是必须的,而且还必须出身高贵,且是处子之身才行。
。。。。。。
开封,皇宫内,赵祯刚散朝之后,就收到了夏竦派人传来的奏报,看到夏竦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赵祯甚是满意,心想夏竦虽然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但是能力还是有的,而且他但当礼部尚书一职是最为合适的,因为有这样一个人去负责谈判,大宋终归是不会吃什么亏得。
赵祯不是不想收复吐蕃全境,但是眼下还不是时候,宋朝北方的威胁一直都没有解决,再者吐蕃之地实在是太穷了,除了兵员的质量不错之外,没什么太大的油水。
若要开发吐蕃,宋朝付出的人力和物力物力将是巨大的,而且还有些得不偿失,所以在没有解决北方契丹民族的威胁之前,赵祯打算对吐蕃实行类似明朝的土司制度,但不同的是,赵祯每年都从吐蕃征兆一批最勇猛的士卒,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削弱各部族的势力。
天圣九年七月,赵祯下旨册封了吐蕃十八家土司,并且征召了第一批吐蕃士卒。
同年八月,夏竦成功的将逻些城和匹播城卖出,所得的钱财刚好够赵祯犒赏三军以及安抚阵亡将士家属。
同年九月,宋军带领着大批缴获的金银珠宝,以及牛羊等撤离了逻些城。
经过这一战之后,赵祯明白若想训练出一只能征善战的骑兵,唯有广袤的草原才是最适合的训练基地,因此赵祯下令青龙军团、麒麟军团骑兵分别开付青唐、凉州等地。
开封则是留了两军共计六万余名骑兵,且每两年一轮调,轮流戍卫京师。
。。。。。。
第221章 赏公主
狄青第一次挂帅,就击破吐蕃十五万大军,不可谓功高震主,最重要的是狄青才24岁。因此引得朝臣极为忌惮,纷纷上书弹劾狄青,有的说狄青出身不好,有的说狄青对不肯臣服的吐蕃俘虏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还有人说狄青贪权不妨,欲行不轨。
赵祯是相信狄青为人的,若不然不会让狄青挂帅,而且还没有派参谋,朝廷大臣们之所以如此弹劾狄青,为的就是封赏一事,狄青本身已经是子爵,若是论军功,就算是封个国公,似乎也并不为过,但大宋朝除了皇亲国戚之外,哪有这么年轻的国公,因此大臣们才没事找事,各种弹劾,为的就是拉低狄青的功劳。
崇政殿内,兵部尚书李迪奏道:“陛下!朝廷众臣对兵部拟定狄青的赏赐多有看法,还望官家决断!”
赵祯看了一眼刚回来的夏竦,而后说道:“夏卿,你亲自去过前线,狄青有何功劳,是否如朝中大臣劄子所说的那样是一个滥杀无辜、草菅人命的将领?”
夏竦抱拳道:“回陛下!狄青忠勇有嘉,足智多谋,有霍去病、孙武之才,我大宋能有狄青这样能征善战的武将实乃上天之庇佑,臣认为陛下当厚赏狄青!”
宰相王曾出言道:“陛下!狄青虽立数功,但年不过二十四,若照兵部所拟定的赏赐,按军功狄青当封一等侯爷,如此年轻的侯爷只怕木秀于林,风必吹之,还望陛下三思!”
赵祯见此说道:“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
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
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
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
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
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
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
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
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狄青虽年轻,但一不专权,凡事都同众将商议而定,二不贪功,若不然他大可直接率军进攻逻些。狄青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刚愎自用,不仅有勇武,而且足智多谋,我大宋自齐郡王曹玮去世之后,终又有一武曲星下凡,实乃我朝之福也,朕之福也,大宋江山社稷之福也。”
“有功之将,若不按军功赏赐,甚至因为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就将功劳大打折扣,那自问日后战场上,还有谁肯奋勇杀敌,为我大宋开疆辟土?”
吕夷简见此拜道:“陛下自登基以来,重用武将,各地总督及总兵不但有练兵之权,甚至还有调兵之权,臣认为如此以来,恐藩镇之祸再起,还望陛下取消众总督及总兵的调兵之权,且每逢大战派文官监军!”
赵祯见此说道:“所谓兵权,是军队的生机要,是掌握全军最高权力的统帅发号施令时表现出的不可侵犯的威严和权势。将帅只有掌握兵权,才能更好的指挥部下,就会如虎添翼,翱翔于天下,能随心所欲地应付各种机遇。我朝自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遇战时,文官掌兵,每每措失战机,以致于一败涂地,众卿莫不是还想回到过去不成?”
王曾又道:“陛下,唐末藩镇之乱尤如昨日之事,历历在目,陛下重用武将不是不可,但也应注意防范武将专权!”
赵祯其实倒不怕倒不怕武将造反,因为新编的大宋军团都有着严格的军纪军规,自从赵祯整编军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再给他们灌输着崇高的军人思想,那就是忠于大宋,忠于百姓。当然到了眼下,实际上军队已经演变成了个人崇拜,而士兵们崇拜的人无疑是赵祯。
当然这只是种种因素加在一起才造成的结果。
兵部拟定狄青晋升一等青海候、正二品征西将军,赏银万两。其中正二品征西将军是虚职,赏银万两也不算为过,最主要的是这个一等青海候让朝廷的文官们不能接受,要知道当朝宰相王曾也不过只是一等伯爵而已,所以这也是文官集团不惜构陷狄青的最主要原因。
人言可畏,舌箭难防,尤其是遇到这样一群偏执成性的神经质大臣,赵祯也很是无奈,文和武似乎是注定不能够和平共处的。
狄青其实一点过错都没有,如果有,那就是错在人格上过于完美了,须知道大唐军神李靖在灭了突厥之后,都不得不自黑以免引起唐太宗李世民的猜忌。
想到此,赵祯便问道:“若是众卿以为兵部的赏赐不合适,那么又当如何赏赐?”
王曾见此出言道:“回禀陛下,狄青此前不过是秦州总兵,上个月,海南路总督去世,一直空缺,不若掉狄青去海南路担任总督。”
好家伙,竟然想把狄青调到海岛上去,赵祯也是真服了这帮文臣了,忙说道:“那爵位呢?”
王曾又道:“爵加一等,封三等琼州伯即可,若官家以为不妥,赏赐可以封盛一点,不如赏银十万两!”
赵祯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刚想发火,但突然想起什么,而后说道:“狄青先前守卫秦州有功,当晋升爵位一等,其后指挥大军击破吐蕃十五万大军,并且平定了吐蕃,朕就是封其为国公都不为过!”
说到此,赵祯看了几人一眼,又道:“但念其年轻,资历不深,恐重赏之后升骄奢之心,因此晋升狄青为二等熙州伯,正三品镇西将军,赏银十万两,众卿可有意义?”
几人见此相视一眼,心想陛下最终还是妥协了,因此忙拜道:“陛下英明!臣无异议!”
见众人都同意了,赵祯方才说道:“朕记得狄青尚未婚配?不知几位相公家中,是否有合适的女儿可嫁给狄青?”
几人家中却有待字闺中的儿女,但没人愿意将其嫁给出身卑微的狄青,王曾出言道:“陛下,臣的孙女知书达理,仰慕的是向陛下这样英明神武的君王,又岂肯嫁给武将这等粗痞之人。”
见此赵祯方才笑道:“朕的妹妹卫国长公主赵敏儿双十年华,在朕面前不止一次提起狄青,言语之间多仰慕之情,狄青立此大功,光靠这点这点赏赐不足以慰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