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绝不当仁宗-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陈州为官,最终郁郁而终,享年不过五十岁。

    正所谓挂帅平南建奇功,一代武曲难尽忠。

    想起狄青光明磊落的一生,以及最后惨淡落幕,赵祯也是唏嘘不已,好在他已经不是历史上那个狐疑不定的宋仁宗赵祯,他相信在他的英明领导之下,狄青这颗百年一遇的武曲星将冉冉升起,照亮大宋帝国的万里江山。

    天圣元年十月初一,年仅十七岁的狄青救驾有功,被赵祯授予殿前司骁骑军都指挥使,狄青可以说是瞬间升了N级,一跃成为大宋最年轻的骑兵将领。

    狄青擅长训练骑兵和用骑兵作战,所以把狄青提拔到殿前司骁骑军只是第一步,训练一只能征善战的骑兵才是赵祯的最终目的。

    烟花若殇:这章补昨天!

    本书部分情节,以及文臣武将,及妃子的年龄都遵循正史,本人也是尽量避免过于雷人的情节出现,太后刘娥的称呼一般是吾,而哀家这种称呼正史上无任何记载,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当然本书也是文学作品,而且本人也蛮喜欢这种称呼的,所以各位书迷朋友就不要再拿此事较真了。

 0062章 发火

    福宁殿内,赵祯正在殿外看着工匠们给其它宫殿加装避雷针,而他此时却在思索着组建一支骑兵所需要的钱财、装备等等。

    一上来就组建一两万人的骑兵队伍,大宋眼下的财政不一定能负担的起,毕竟他要组建的是精锐骑兵,甚至还想把重骑兵给组建出来,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种东西,那就是钱。

    他虽是大宋的官家,但由于尚未加冠,没有亲政,所以花钱这种事都需要的道刘娥的认可才行,而一支强大的骑兵绝对是氪金的存在。

    万事开头难,他眼下要做的首先就是说服刘娥。

    崇明殿内,刘娥正在同几位朝臣再商议政事,朝会的时候,赵祯会参加,但响这样偶然发生的政事之类的,赵祯就不会参加了,而是由刘娥和宰辅们决定,而赵祯最终也只是在诏书上面加盖玉玺而已。

    “大娘娘!”

    赵祯来至崇明殿朝着刘娥行了一礼。

    “官家!”

    几位大臣见状赶忙朝着赵祯行了一礼。

    “官家既然来了,就入座了!正好,哀家这里有不决的事情想要听听官家的意思!”

    刘娥自然知道赵祯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但她并没有急着问赵祯找他是何事,而是让他先落座,商量几件政事。

    赵祯入座后,方才向帘子后面的刘娥问道:“不知大娘娘有何不决之事,朕洗耳恭听!”

    刘娥见此方才说道:“王相,兹事体大,你向官家说说吧!”

    王钦若这才将连刘娥都犹豫不决的事情娓娓道来。

    宋承唐制,针对田税,实行两税法,但收税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人会少交或者拖欠朝廷的赋税,久而久之拖欠的数额越来越大,已经到了偿还不起的地步,于是乎,宰值班子,王曾和鲁宗道以及吕夷简三人都认为应该在大赦天下之际免除天下百姓所拖欠的赋税,并且形成定制。

    而王钦若认为,此举有欠妥当,如果真的实行了,那天下间的百姓都会想方设法的欠税,反正到了大赦之年,摇身一变,什么债务都没了,这样的话,朝廷的税收势必会减少,朝政将无法维持下去。

    王钦若话刚落之后,王曾出言道:“官家!免除天下百姓拖欠的赋税,既可以施恩于天下百姓,姓,得万民之心,又能达到藏富于民的目的,此乃一举两得之事,臣不知王相存的到底是何心思,这等利国利民的事情也要从中百般阻挠!”

    王曾发了一肚子牢骚之后,赵祯的眉头一皱,并没有直接回话,而是转而朝着刘娥问道:“不知大娘娘是何意思?”

    刘娥见此说道:“依哀家看来,这税免却是好事一件,但眼下朝中财政拮据,前些日子,两浙路转运使上书说:苏州太湖堤岸踏坏以及傍海支渠埋没废弃,水侵民田,请求朝廷予以拨款修缮,但朝廷并无银钱可拨,最终还是调拨了内藏库五十万贯钱财,哀家想说,眼下朝政拮据如此,却还要免除天下百姓所欠的赋税,是不是有些不妥?”

    “臣之所以反对,也是出于和太后同样的担忧!”

    王钦若忙说道,他在中书一直被三人孤立在外,所以他一直唯刘娥马首是瞻,他知道他之所以能够担任宰相,完全是刘娥的原因,所以任何事情,他都是顺着刘娥的意思来。

    鲁宗道直言不讳的说道:“眼下朝廷财政是拮据了一点,但总会过去的!万不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得罪天下万民,那样将得不偿失。”

    赵祯此时方才说道:“敢问在座的卿家,可曾做过调查,拖欠田税的都是那些人?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是穷苦百姓,多少是地主豪族?”

    宋朝租田给天下百姓种是不假,但朝廷直接掌控在手里的土地不及十之一二,更多的土地则是掌握在地主和豪族手里,他们也把田租给百姓种,但这税收就要比朝廷的税收要高上许多,上缴完朝廷的税收之后,剩下的都是他们的,说白了相当于中间商赚差价。

    人的贪欲是永远没法满足的,就这样这些地主豪强们还总是以各种理由拖欠朝廷的田税。

    “这臣等倒是未曾调查,但臣认为无论是地主豪族还是穷苦百姓都是大宋子民,既然是大宋子民,官家就该一视同仁!”

    吕夷简朝着赵祯说道。

    “诚如卿所言,朕一视同仁,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地主豪强,一律免除拖欠的田税,普通百姓自然是感恩戴德,民心安定,但在场的谁能够向朕保证,那些地主豪强会免除其下佃农们的田税呢?王相能保证吗?”

    “这。。。。。。”

    王曾吞吞吐吐说不出话来。

    “又或者吕参政能够担保?”

    赵祯转而瞪着吕夷简。

    “兹事体大,臣不敢担保!”

    吕夷简见此也是怂了。

    鲁宗道出言道:“即便如此,天下的地主和豪强也会因此而感谢官家的,他们势必将更加拥护朝廷的统治!”

    “笑话!卿难道忘了唐朝是怎么亡的吗?”

    赵祯顿时怒道。

    鲁宗道性子耿直,硬着脖子说道:“唐朝亡于党锢之祸,亡于国君贪图享乐,奸臣祸国,不思进取,官家还需引以为鉴!”

    鲁宗道似乎话里有话,赵祯不是听不出来,他的矛头还是对准了王钦若。

    赵祯看了几位朝臣一眼,方才说道:“鲁卿所说得只是主观原因而已,唐朝之所以灭亡,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朕认为是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被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不断的煎饼,天下普通的百姓全都沦为了佃农,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几至活不下去,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众卿都是饱读诗书之士,可是说都是德才兼备,聪慧之人,不妨回去好好深思一下,纵观历朝历代,之所以灭亡,是不是皆因土地兼并而引起的。”

    在场的众臣没有想到赵祯竟然看得如此透彻,但天下间的豪强和地主尤岂是能够轻易得罪的。

    王曾见此脑门上全是汗,忙谨慎的说道:“官家请慎言!”

 0063章 钦差大臣的人选

    崇明殿里,刘娥这是第一次见到赵祯冲着大臣发火,不得不说,她虽然感到有点意外,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身为一名君王,光是做到仁是不够的,关键的时候,你还要让天下臣民看到龙威才行,若不然,终究不过是龙椅上的一具傀儡而已。

    王曾的话落之后,赵祯丝毫没有就此罢休的打算,而是直接说道:“王相刚才所言,免天下百姓欠税以达到藏富于民的目的,不得不说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呢?今岁黄河决堤,冲垮农田,毁坏房屋,流民过万,可曾见那些地主富豪捐出一粒米粟出来?最终不还是从内藏库拨出了200万贯钱财用来赈灾。”

    “朕到想问问,藏富于民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国家有难之时,这些人可以向灾民伸出援助之手吗?可是你们瞪大眼睛给朕好好看看,肯伸出援手的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囤积居奇,大肆敛财的地主和豪强,还有一点,朕不知道卿们有没有算过,每年从内藏库中拨出多少钱来维持朝廷的运转,在场的有谁想过该如何来归还朝廷借内藏库的钱没?”

    对于宋朝这帮满嘴仁义道德的大臣,赵祯也很是无奈,照这种花法,内藏库支撑不了多久了,这也是为什么后边宋神宗要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之一,因为不但朝廷没钱了,皇家也没钱了。

    赵祯又道:“太祖时期,天下刚刚恢复安定,但每年朝廷财政结余至少也有五百万贯,太宗时期,尽管两次对辽国用兵,但每年国库依旧有所结余,再看看现在,宋辽议和,兵休民境,天下安康,经济繁荣,但朝廷呢?每年的财政却屡屡捉襟见肘,众卿身为两府重臣,难道不该反思吗?是什么导致了现在这种地步,我大宋至今立国还不足百年,就面临如此财政亏空,尔等不想着开源节流,反而还大言不惭的张口闭口免税,尔等几十年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吧!”

    “咳咳咳!官家慎言!毕竟太祖曾有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官家还要仰仗众卿家才行!”

    刘娥看着众位大臣被怼的说不出话来,心里自然是高兴的,毕竟刚才这些大臣们没少逼迫她,但赵祯居然当众爆粗口了,她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将内心想说的话说出来,真的很爽,但赵祯并不是只是为了爽而爽。

    “大娘娘!朕失言了!”

    赵祯忙起身朝着刘娥行了一礼,而后正襟危坐道:“太祖曾有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确实不假,但太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太祖相信大宋江山社稷在天下读书人的治理之下将变得更加辽阔,四海升平,万民归心。但看看如今,各地灾荒不断,起义时有发生,北方辽国虎视眈眈,西部党项蠢蠢欲动,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在看看士大夫们呢?都在干什么?纸醉金迷,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宋辽议和是不假,但众位莫忘记了,那是拿我大宋百姓的血汗钱换来的和约,是不平等条约,是耻辱的!”

    赵祯的声音陡然提高,龙威高吟,响彻崇明殿。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开创了宋辽两国一百余年的和平,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同时也为宋朝节省了一大笔军费开支。

    这些都是檀渊之盟带来的好处,赵祯是肯定的,但澶渊之盟打断了宋朝人的脊梁,太祖太宗虽然重视文臣不假,但对武将依旧是十分看重,注重维持文武平衡,而澶渊之盟签订以后,宋朝文武失去了平衡,文臣掌权,自此之后,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什么难事,而军备渐渐松弛,最终被金国的铁蹄横扫,葬送了大好河山。

    坦然来讲,檀渊之盟也算得上是大宋文臣们一个长远的计谋,这个计谋就是温水煮青蛙,宋辽和议之后,辽国军备渐渐松弛,最终被不足万人的女真给亡了国,但北方的游牧民族每每倒下一个,就会有另一个站起来。

    两宋三百年,宋朝士大夫熬亡了辽国,熬亡了金人,但最终自身也没能逃脱被灭亡的命运,这也向世人证明了,打铁还需自身硬,任何阴谋诡计如果没有强大的本尊在的话,终将是害人害己。

    崇明殿内,除了王钦若趾高气昂之外,其余几位大臣都是低着头,承受着赵祯的厉声痛喝。

    一顿吐槽加怒骂,赵祯的心情好了很多,转而说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誓言,朕一生都会遵循,但朕有言在先,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为了让天下百姓流离失所,也不是为了让国库入不敷出,更不是为了让地主豪强们富的流油。”

    赵祯又道:“唐太宗曾有言: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深以为然,我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百姓依然是水,朕仍旧是舟,而士大夫们则是划舟前行的桨,如果桨断了或者被虫给蛀了,朕会毫不犹豫地更换船桨。”

    “好了!好了!官家这又是舟又是水的,哀家学识浅薄听不懂,就事论事,依哀家看来这天下百姓所欠的税啊,有些该免,有些非但不该免,反而应该加收罚息,众卿以为呢?”

    “太后英明!”

    众臣忙异口同声的拜道,心想再让官家堆下去,他们还有何颜面去面对群臣。

    “既然如此,朝廷就该派一官员查清所欠田税之人的真实情况,王相,你看派何人前往合适啊?”

    刘娥朝着王钦若问道。

    “这。。。。。。太后容臣再想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