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毒害后世儒生的程朱理学在宋朝从未真正兴盛过,而此时的宋朝人的观念和唐朝无甚差别,都是相对开放和包容的,所以想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画眉!你此话就错了!读书人非但不会骂,反而会趋之若鹜。”
赵祯笑道。
“为什么?”
画眉不解的问道。
“你想想!大宋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来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这些读书人身边自幼就有贴身侍女,等到少爷长大成人之后,这些贴身侍女大多成了妾,你还不明白吗?”
赵祯若有深意地看着画眉。
“画眉!你是什么时候入宫的!”
赵祯忽然问道。
“官家出生那年,奴家入了宫,那时候奴家才12岁,在官家身边一直呆到现在,到如今有17个年头了!”
画眉不知道赵祯为何这么问,但依旧如实的回答道。
“奥!那这么说来,你就是朕身边第一个贴身侍女了!”
赵祯继续说道。
“是官家!画眉入宫十六年,官家身边的侍女每两年都会换,唯独画眉不从被换过!”
画眉小声的回道。
赵祯忽然起身来到画眉身边,看着她那精致的脸庞,以及散发着成熟气息的丰腴娇躯,不由得蠢蠢欲动。
“朕现在已经成年了,你既然是朕身边的贴身侍女,有些事情早就该做了,但由于朕先前对你的身份有所误解,所以一直留你到现在,而如今,朕知道,你同朕的母亲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你只是朕身边的一名贴身侍女而已。”
赵祯双手放在撑在书桌上,看着站在自己胸前局促不安的画眉说道。
“官家!画眉都快三十了,人老色衰,岂能入了官家的法眼!”
画眉忙躲躲闪闪地说道。
“朕喜欢的是你的人,不是你的年龄!”
赵祯说着,在画眉的惊呼声中,将她一把抱起,朝着不远处的床榻走去。
赵祯刚把画眉放至床榻处,想要宽衣解带之时,却听到画眉的哭泣声传来,赵祯顿时不乐意了。
“你这是干什么?难道你不愿意?”
赵祯皱着眉头问道。
“官家!画眉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官家能不能别强求人家?”
画眉看着赵祯说道。
“那你告诉朕,朕让如何做,才能让你把身心全都教给朕,你说?”
赵祯焦急的说道。
“我~我不知道,我心里乱得很!”
画眉看着赵祯炽热的眼神心中一片凌乱中。
“朕让你说,你又说不出来,真是气死朕了,依朕看,不如日后再说!”
赵祯说完,朝着李画眉诱人的双唇吻了上去。。。。。。。
福宁殿外,皇后曹丹姝在宫女们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走下了轿子,天寒地冻的,她让人炖了一锅碗青龙参汤,特地前来送给赵祯喝。
“臣张茂则拜见皇后!”
内侍张茂则赶忙出来迎接道。
“张副都知请起,官家呢?可在寝宫内?”
曹丹姝出言问道。
“回皇后娘娘!官家在书房看书!”
张茂则恭敬地回道。
“尔等都在这等着,官家书房不喜人乱进,本宫自己拿参汤进去!”
曹丹姝朝着身后的宫女们吩咐了一声,而后拎着装有参汤的食盒朝着寝宫内的书房走去。
福宁殿是赵祯的寝宫,本来是没有书房的,但赵祯让人布置了一个简易的书房,书房内除了藤椅之外,还有一张雕花大床,赵祯偶尔会在这批阅奏折,但却不让外人伺候,有的时候会让后妃作陪,曹丹姝也作陪过两次,所以直到赵祯的一些习惯。
曹丹姝拎着食盒未到书房时,就听到里面传吱呀吱呀的声音,乍一听,就好像床摩擦地板的声音,她很是好奇,便快步走到门前,刚举起手想要敲门,便听到一阵阵靡靡之音传来。
曹丹姝心下好奇,原本想要敲门的手也落了下来,她屏住呼吸,透过门缝看到门只是虚掩着的,她忽然大着胆子轻轻地将门往前推了一点,待看清里面正在巫山云雨的二人时,她的俏脸刷的一下红了。
她忙将门给掩好,而后红着脸,喘着粗气离开了,直到她登上銮驾之候,丝毫也没有想起参汤被她落在书房门外了。
“曾经以后!你就是朕的女人了!”
赵祯搂着只穿了一件白色肚兜的画眉说道。
“官家耍赖!明明说日后再说的呢!”
李画眉小声地埋怨道。
“朕是说了,日后再说啊!现在到了日后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
赵祯奸笑道。
“官家~”
画眉顿时明白了赵祯方才所谓的日后再说是怎么一回事了。
“画眉!你放心,朕明日就下诏封你为淑妃!你看可好?”
赵祯温柔的说道。
“官家的好意奴家心领了!但一来,奴家只不过是一个贴身侍女而已,再加上年龄又那么大了,哪有一上来就封妃子的道理,当今太后不也是从御侍一点点做到皇后的吗?画眉不想当官家的妃子,只想当官家身边的一名贴身侍女,好照料着官家的起居生活!”
李画眉想了一下方才说道,她并不想成为妃子,再者说了成了妃子受宠还好,不受宠的话,一年半载都未必能见到官家一面,还不如在官家身边当一名贴身侍女比较好,再者她也是心思伶俐之人,她知道赵祯所有的隐私,若一旦成了妃子,生下皇子,她同官家之间估计就很难再像现在一样亲密了。
“朕觉得有点委屈你!”
赵祯忽然说道。
“官家!只要能在你身边!奴家不觉得委屈!”
李画眉依偎在赵祯的怀里说道。
“你好好休息吧!朕待会让人送碗参汤来!给你好好补一补!”
赵祯在画眉的侍候之下,穿好衣服,打开书房的门,忽然看到有一个熟悉的食盒放在门口,他顿时有些愣住了,心想方才那番场景该不会让皇后那丫头都看了去吧!这可该如何是好?
当晚,坤宁殿内灯火通明,曹丹姝一个人愣神地坐在炉子面前,不知道在想什么,只是脸上是时不时会浮现一抹红晕。
她之所以去给赵祯送参汤,是知道今儿个赵祯出宫去了,而且知道没有其她妃子去福宁殿,所以她才去了,但没想到还是撞见了赵祯在。。。。。。
想起那令人面羞耳臊的场景,她的一颗懵懂的少女心就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娘娘!夜深了!早点就寝吧!”
赵祯的奶娘许氏走进来说道。
是夜,十二岁的曹丹姝做了一个梦,她梦到官家留宿坤宁殿,同她耳鬓厮磨,当她再次醒来之后,香汗淋漓,气喘吁吁,陡然发现床单上一朵鲜艳的玫瑰花悄然绽放。
新书《赘婿盈门》发布,本人出品,必属后宫,希望大家去收藏投资一下!谢谢!
第134章 皇后病了
天圣四年春季,正月奎未,宣政殿朝会。
礼部尚书贾昌朝出言道:“官家!辽国使者萧迪里已入大名府内,预计再过十余日便可抵达开封城内,但辽国皇帝忽又派人携带酒果送与萧迪里,辽国送酒果的使者有三十多人,已经到了莫州,臣请问官家,是否让他们来?”
赵祯问道:“众卿有何意见?”
次相王曾出言道:“官家!臣认为应该阻止他们来,我们用船只代替运送,将酒果转交给萧迪里就可以了!”
吕夷简见此忙出言道:“官家!此前,辽国将五万匹良马卖于我国,且价格还算公道,双方边境又依约定相互裁撤驻军,我朝在边境又增开了五六处榷场,如今宋辽边境安定,没有战事起,实乃两国交好造成的,先前辽国派使者贺正旦,如今又遣人送酒果,如此诚意,若是我方将人据之门外,恐怕不妥,望官家三思!”
参知政事鲁宗道出言道:“官家,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辽国虽是好意,但也应遵守我方的规矩。”
赵祯琢磨了一下,若直接拒绝辽国使者,只怕会引起辽圣宗的猜忌之心,到时候两国重新在边境囤驻重兵,那未免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思忖良久,方才回道:“让前来送果酒的辽国人马选一个代表前来就行了,至于其他人,让莫州知州好好招待一番,打发回去就成了!”
“官家英明!”
底下的朝臣们立即拜道。
户部尚书晏殊出言道:“官家!先前朝廷派遣户部官员前往忠州处理井盐一事,近日臣收消息说,忠州的盐田多在豪族富商之手,朝廷增税,这些富商不愿意多缴纳盐税,因此鼓动盐农罢工,闹事等等,臣认为对于这些不法商人,朝廷应予以严惩!”
赵祯回道:“对于这些地方豪族所犯的罪行,朕会派专人去查,如果确有其事,定会严惩不待,但井盐一事,必须解决,忠州乃至蜀地不少盐商都对朝廷的盐税多有看法,既然如此,朕决定将井盐交由皇家商会独家买卖,蜀地的盐商可加入商会,届时将会制定相对合适的盐税政策!”
晏殊出言道:“官家!蜀地井盐分为大井和小井,大井由官府垄断,小井则允许当地百姓自由交易,但却命令禁止出川销售,官家之意是将小井交由皇家商会大理吗?只怕当地的盐商不一定会同意吧!”
赵祯回道:“朕的意思是将蜀地的井盐全都交给皇家商会打理,不分大井还是小井。”
赵祯的话刚落,王曾就出言道:“官家!自齐国管仲制定由官方垄断经营山海之利以来,历朝历代盐课便成为至关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而我朝,盐税也是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源,若将井盐将由皇家商会打理,臣认为此举极为不妥,且井盐流向内地,势必会对其它诸如海盐和解盐造成一定的冲击,继而影响朝廷的税收,望官家三思!”
张知白出言道:“官家!蜀地大部分井盐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忠州的盐商即便再怎么闹也不过是一州的小事罢了,若忠州缺盐,由其它州掉派过去就行了,完全不会影响当地的百姓生活,若有商人违法,自有大宋律法去严惩他,臣认为眼下理应解决的不是蜀地井盐的问题,而是解盐的问题!”
王曾见此忙出言道:“张副枢,盐税是我中书门下和户部的事情,尔身为枢密副使,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事就行了,何必操这闲心呢!”
赵祯笑道:“王相此言差异,朝廷政事,不分文武,只要是朝廷的一名官员,对朝廷的任何决议或者政事有看法有意见,皆可直言相告,朕必洗耳恭听,若是说得对了,朕依旧会采纳并且嘉奖!张卿,你继续说!”
张知白见此继续说道:“。。。。。。”
半个时辰过后,朝廷大臣们的腿站的都有些麻了,张知白才将心中的想法说完,且仍然有些意犹未尽。
赵祯也是听明白了。
自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对盐、铁、酒实行官营以来,盐课便成为历朝历代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汉至唐,盐都是官府垄断买卖的,但到了宋朝却有了稍许的改变。
宋朝的盐根据来源和产地主要分为三类,而且经营制度也不同。
第一类是海盐,即从海水中提取,主要产自东南沿海地区,海盐实行一定程度上的通商制度,允许民间自由交易,官府只收取盐税。
第二类是井盐,即从井下卤水中提取,主要产自蜀地,井盐又分大井和小井,大井由朝廷管控,实行官榷,小井则允许当地百姓自由交易,官府也只收取盐税,但命令禁止出蜀销售,否则按走私罪论处。
第三类是池盐,产自陕西路一个叫解州的地方,又称解盐,解盐采取类似茶官榷的制度,右官府征用当地民夫到盐池劳作,服役时间是五年,每年都要按照官府的定额完成种盐任务,每户大约是2300石。
张知白的讲述中,赵祯也是知晓了解盐和先前的茶官榷有着大同小异的弊端,运输不利、民夫种盐只是为了交差,没有积极性,所以时常掺杂泥沙、硝石,质量低劣,但由于是官府垄断,掌控定价权,因此价格长期居高不下。
“张卿的意思想让朕推行解盐通商?”
赵祯出言问道。
张知白应声道:“回官家!井盐关系蜀地民生以及朝廷盐课,若贸然交由皇家商会打理,不合适,如果皇家商会经营失败,朝廷的损失极大,而解盐只是一州之盐,官家可将解盐交由皇家商会经营,若每年所获取的盈利比往年要多,且百姓们能够吃上好盐,届时再将井盐交由皇家商会全权打理也不迟!”
吕夷简看了一眼沉默不言的王曾,又看了一眼侃侃而谈的张知白,心想这宰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