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我是刘皇叔-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矿山上的刘俨,亲眼见到哪条长深藏地底,足有三丈长的金矿石时,安奈着心中的欣喜的他。

    “张田,矿山的工人,都进行保密了没有?”

    “大人放心,矿山一百五十人,加上三十名士卒,我已经严令他们不许下山,消息未曾走漏。”

    张田这几个月,一直在城外各处矿山,负责监督监察采矿事宜。

    “甘述,现在带上你的人,在外围布防,建立营寨。”

    “诺!”甘述看着面前金矿带,在烈阳照射下,发出的刺眼金光,精神一震的拱手退了下去。

    “大锤,金矿冶炼,我就交给你的铁匠队,就按我教你的冶炼之法,进行冶炼即可。”

    鲁大锤这段时间,在刘俨的安排下,已经组建起了一支五十人铁匠队。

    刘俨原本的目的,是让鲁大锤的铁匠队,研究打造兵器的。

    虽然兵器的研究制造很重要,但目前夏口的水师人马,兵器甲胄并不缺,打造也只是为了储备。

    相反因为刘俨筑成计划,现在夏口的资金严重不足。

    这条金矿的发现,将会大大缓解刘俨的压力。

    “诺!”身形高大粗犷的鲁大锤,为人忠厚,现在他一家人能够过上好日子。

    那都是刘俨给予的,还有他老父亲的病,在刘家的帮助下,如今也治好了。

    现在对于鲁大锤来说,效忠刘俨,报答刘俨,就是他唯一的使命。

    刘俨拿着一个铁锤和铁杵,走在金矿之上,敲打了一下一块下来。

    再用铁锤敲碎石块之后,发现这条铁矿夹层金矿,含金量竟然出奇的高。

    “可惜不是富矿啊,不然这条矿脉,怕是可以产出千万金饼。”

    一旁的徐盛,看着被敲碎的石块粒中的金沙,多少有些惋惜之色。

    “文向兄,这金矿可是可遇不可求,这片金矿,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恩赐了。”

    刘俨倒是很满足,虽然只是一条夹层金矿,俗称的伴生矿脉。

    但目测开采下来,只怕也有十万金,这笔钱足以刘俨把夏口城,铸造成当今天下的第一城。

    “玄之,世事洞明,吾不及也。”徐盛现在已经与刘鱼完婚,成为刘俨的姐夫,自是一心都扑在了协助刘俨的事业之上。

    刘俨摆手一笑,再次对张田道。

    “张田,从今日开始,金矿开采完之前,你要给我钉在矿山,确保金矿全部开采完毕,铁矿石可以暂缓开采。”

    “还有告诉矿山的工匠,从今日起,到金矿采掘完毕,每人月钱,提高两倍。”

    “大人,增加两倍会不会太多了?”张田迟疑,现在矿山有一百五十个工匠,增加两倍的工钱可不少。

    “无妨,你可以安排提高效率,以效率进行奖赏嘛,具体怎么操作,由你这个盐铁司司马说了算。”

    刘俨向来只提大方案,具体执行自然需要他们这些负责人推动。
     奇_书_网 _w_w_w_。_q i_s_u_w_a_n_g_。_c_c

    “诺!”张田心领神会。

    从矿山下来,刘俨身边只剩下徐盛,以及数名随从护卫。

    “文向兄,接下来你这个县尉,需要负责的事情会更多。”

    两人走在下山的路上,刘俨笑着打趣道:“要不要我帮你给阿姊解释解释?”

    “不用,鱼儿她是个知书达礼的贤惠之人。”

    说起妻子刘鱼,徐盛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笑意,可见他对于刘鱼很满意。

    下了乌泉山,二人骑上马,与几名随从,来到临近山麓另一边。

    这一片山脉靠近夏水湖,同样这里正事矿盐所在之地。

    夏水湖盐矿位于地底三十米的深层,临近山脚之下,紧靠着夏水湖。

    显然这片盐矿是亿万年前江海沉淀地底所形成的。

    目前,负责这片盐矿挖掘之人,正是夏口士族张肃。

    这老家伙,颇具眼光,自从刘俨清查田亩、人口之后,他不但主动交出了五百亩土地。

    还再次拿出一百万钱,做为隐匿人口土地的罚款。

    而且是坚定站在了刘俨这边,为此刘俨派徐盛,暗自调查了张肃家族,结果发现张家竟然口碑还不错。

    在证实了这个情况之后,刘俨为了拉拢张家,当即任命了张肃的孙子,张同为县衙的门下掾吏。

    现在张同这个掾吏,主要负责的就是负责盐矿挖掘。

    并且刘俨把销售一事,也交给了张肃负责。

    刘俨之所以把这么一条生财之路,交给张肃,也是迫不得已。

    眼下刘俨没有商业门路,而私盐又不能公开售卖。

    而张肃家里本来就有商业渠道,让他们负责,刘俨即可以省心,又可以规避风险。

    只要严格把控账目,防止对方大肆捞钱就行。

    深井盐矿石中充满杂质,而且还有有毒矿物质,采掘上来之后,同样需要精加工。

    比如加上木炭灰或者一些其它物质,加入清水搅拌沉淀,再过滤烧煮,再进行晒干或者烘干,方才可以食用。

    虽然工序繁琐,但这样制造出来的盐巴,却是精盐。

    白如雪、细如沙,这就是限制盐矿制造出来的精盐品质。

    刚到盐矿外,一股扑鼻的咸盐味道,便扑鼻而来。

    这实际上,已经是刘俨第三次来到盐矿上视察。

    第一次是探矿,第二次是教导工匠,如何制造出精盐的工序。

    这次是第三次。

    徐盛则是第一次到矿上,刘俨带徐盛来,就是让他来认路,以后每个月的对账,视察就要交给他和甘瑰负责。

    “老朽拜见县令大人,徐县尉。”张肃过了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如此精盐,这也是他醉心于此的原因。

    现在他已经把家安在了盐矿上,这老家伙儿子早逝,就张同一个孙子,妻妾倒是不少,不过到了他这个年纪,自然也是有心无力。

    张同长得有些肥胖,笑起来却是十分和善,倒是有商人的潜质。

    二十多岁的张同,个头不高,长相也很普通,但这人能言会道,确实是个天生的商贾之人。

    “张翁不必多礼。”刘俨和徐盛下马,一行人进入盐矿,只见偌大山谷,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两百名多工人分工明确。

    “大人,这是第一个月的账册,请您过目。”前期制作,销售费时了几个月,四月份才正式销售。

    刘俨之前也只是听说,精盐销售情况还不错。

    “干的不错,这是一个长期生意。”刘俨翻看了一下简牍,第一个月净利润,虽然只有五万钱,但这仅仅是开始。

    以精盐的成份,销售并不难,真正困难是生产量,因为全靠人工挖掘、制作,效率相对低下。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事,不过一旦销售开来,自然可以增加人工。

    “大人说的是,我们的精盐一进入江夏和江陵,立即就被抢购一空,一斤一百钱,这价格比之市面上的粗盐,虽然高出三成,但已经供不应求。”

    张同笑着说道:“下官以为,今后我们的市场推广到荆南四郡,一旦稳定下来,月入二十万钱不成问题。”

    “张掾吏,你有干劲,是个做大事的人,盐铁司主薄一职,我给你预留着。”刘俨欣然点头,对其做出了许诺。

    “谢大人提携,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张同大喜拜道。



    第39章 大获丰收的秋天

    

秋来夏往,夏口城外,一眼望不到头的稻田,黄澄澄的稻谷,远远望去,犹如遍地黄金。

    艳阳高照,秋高气爽。

    今日一大早,夏口的百姓,不约而同来到城外的官田处。

    还是这片田间,芒种时分,刘俨亲自操作犁耙,翻土犁田,把这一亩土地,伺候平平整整。

    如今半年过去,刘俨亲自耕种的这一亩田地,也迎来了晚稻的丰收。

    早稻收割是七月上旬,这一季收割的是晚稻。

    当初刘俨在田间,对夏口百姓亲口承诺,今年他这一亩土地,亩产五石。

    虽然事实证明,刘俨并没有夸口,因为七月早稻收割时,称重所得一共获得两石七斗稻谷。

    而早稻的产量,比之晚稻向来要低三成。

    也就说早稻收割完的时候,刘俨宣扬的亩产五石,已经可以确认完成。

    可即便如此,收粮这一天,全城的百姓,都还是兴致勃勃来到田间。

    城内城外数千围观的百姓,顶着烈日,兴高采烈的讨论着,接下来这一亩地,究竟会有多少收成。

    “县令大人怕不是神农转世吧?”

    围观的百姓之中,有人惊叹着刘俨派人制造的打谷机。

    还有改进后的曲辕犁,犁耙等农具,无不是束起大拇指。

    夸赞着刘俨的神奇,现在刘俨在夏口百姓眼中,可不就是神农化身嘛。

    “稻谷打完了。”

    随着田间的打谷机的声响落下,围观的百姓,纷纷闭嘴,拭目以待的张望着田间,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六石二斗……”激动的县丞李季,高举起手掌,在万众瞩目之下,喊出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收成结果。

    身穿短褂,卷着裤腿的刘俨,头戴着草帽,在一片片欢呼声中,站到田埂之上。

    “乡亲们,乡亲们听我讲一句。”

    摘下头上的草帽,用脖子上的毛巾,擦拭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刘俨的手举着草帽挥手大喊道,示意欢呼的人群安静了下来。

    “亩产五石,事实证明不是痴人说梦,只要大家今后,奉行科学种田,我相信,亩产十石,也是有可能的。”

    刘俨这话一出,顿时迎来如雷般的掌声和叫好之声。

    “大人威武!”

    “大人威武!”

    ……

    这一刻,举城百姓沸腾,亩产六石收成,这在夏口绝对历史性的突破。

    刘俨这半年来,亲力亲为,隔三差五都要在田间忙碌一阵。

    施肥,除草,翻土、灌溉、利用石灰、草药水进行防虫。

    这种言传身教,远比说大话,空话更让人信服。

    而且每次早上或者傍晚时分,他一到田间劳作,就有大批百姓向他学习和请教。

    刘俨提出的煮熟肥之法,起初就有很多百姓抗拒。

    但当有人尝试,并用到田亩之中,立马便带动了耕地的百姓。

    煮熟费,就是用人工之法,加快(粉fen)便腐烂的过程,提高肥料的养分。

    比如在其中加入草木泥土灰尘,以及一定量的石灰粉,不但能够提高效率,还有杀虫效果。

    其次是翻新土地之前,放干田中积水,铺上一层草木,进行燃烧。

    这样既可以增加土地肥料,也可以烧死田间的病虫虫卵,还有一些杂草的种子。

    刘俨亲自种植的一亩官田,虽然是上田,但早晚两季稻,收成六石稻谷,这个事实,很快便传到了鄂城。

    以及夏口周边的下羡、嘉鱼等县城。

    入冬之后,苏飞都亲自来了一趟夏口,带着鄂城县丞和主薄,说是来学习耕种之法。

    亩产六石稻谷,这个成果要是能够推而广之,这绝对促进人口的爆发式增长。

    历史上明清两朝,人口突然暴增,就是因为长江流域,水稻收成提高,从而减少了饥荒,这才让华夏人口迎来了暴涨。

    这才有了后来的江南富甲天下,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秋收结束,刘俨在县衙听取了秋收成果。

    “启禀大人,今年我县粮食丰收,百姓家家有余粮,百姓们都在询问收粮价格。”

    “敢问大人,按多少价格收购为宜呢?”

    往年百姓都只能勉强度日,可没有余粮出售。

    所以官方的价格都是三百五十钱一石,用来收购豪族手中的余粮。

    刘俨听完县丞李季之言,遂看向门下掾吏张同。

    “张掾吏,今年荆州粮价如何?”

    张同负责对外销售精盐,手握荆州八郡销售路线,还有与庐江、豫章、许昌方向,他现在也开拓出了一定的销售路线。

    因为夏口出产的精盐,在上层世家贵族眼中,那可是奢侈用品。

    现在夏口出去的雪花精盐,因为产量有限,价格已经炒到三百钱一斤。

    而普通的粗盐,则仅仅只有六十钱一斤。

    “回禀明公,今年江陵、襄阳风调雨顺,粮价趋于稳定,市场上价格维持在四百钱以内一石。”

    张同拱手一拜,恭敬的说道:“今年荆南四郡,频发暴雨,很多地方颗粒无收。”

    “市场上的粮价已经涨到六百钱一石,预计到年底应该会涨到七百钱一石。”

    “你可有把握?”刘俨立即嗅到里面的商机,沉声询问道。

    “八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