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仆妇自然都是黄月英的陪嫁妇女,都是黄月英多年收留的帮手。
“奴婢见过公子。”直到阿鱼招呼行礼,黄月英这才一脸笑容的抬起了头。
“夫君,你不是在招待使者吗?”刘俨刚才在前厅,招待荆州来的使者,家里人自是都知道。
“三杯酒下肚,客人沉醉不醒,我只好回来,陪我的小美人一起工作咯。”刘俨笑着走到一旁的水盆旁,拿着一块湿毛巾,走到黄月英面前,帮她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
“夫君,姐姐她们都看着呢。”面对刘俨的亲昵,黄月英见走廊下抚琴的大乔,和阿鱼她们娇笑的表情,一脸娇羞的低头呢喃道。
“嘿嘿,那要不咱们回房间去?”刘俨低声在她耳边打趣道。
“讨厌,人家才不要呢。”黄月英娇羞嗔怪一声,抢过刘俨手中的毛巾。
在脸上胡乱擦拭了一下,那粗犷作风,看得刘俨脑壳痛一阵疼。
……奇@ 书#网¥q i & &s u& # w a n g &。 c c……
“好啦,你去姐姐那坐着,别给妾身捣乱,现在妾身已经有思路了,相信这单人搅车,用不了几天,我定可做起来。”
黄月英的眼中透着自信的光芒,这个时代的纺织搅车,工作效率低下,一个织布的妇人拼死拼活,也要半个月才能织出一匹布。
但是根据刘俨设计,黄月英发明制造出来的搅车,一旦制作出来,一个织布妇人,最多十天,就可以织出一匹布,甚至可能还会更快。
而刘俨提出来的搅车技术,除了单人的,还有三人的,以及水利纺车,也就是利用水来做动力的大型纺车。
不说水利纺车,就是三人的中型纺车做好,都可以大大提高纺织效率,完全可以做到三天生产一匹布。
到时候只要原材料供应得上,刘俨完全可以成立一家纺织厂,进行大量的生存布匹。
而布匹可是硬通货,不但士大夫喜欢,老百姓更喜欢。
面对热爱工作的黄月英,刘俨也不忍心打扰她,只得苦笑着来到大乔身旁。
“玄之,你怎么又满身酒味,赶紧洗洗,散散酒味。”面对满身刺鼻酒味的刘俨,大乔秀眉微皱,嗔怪的把刘俨推了开来。
倒不是嫌弃,只是大乔不想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与刘俨搂搂抱抱,虽然黄月英与她,早已经结成姐妹关系。
可家中的仆人并不了解详情,难免会嚼舌根,说些不中听的话。
“一个个嫌弃我,就不怕我家法伺候吗?”刘俨笑嘻嘻的问道。
“玄之,别闹了,大不了晚上妾身让你打屁股就是啦。”
大乔掩嘴偷笑,刘俨的家法就是晚上打屁股,而且每次都跟挠痒痒似的,不但不算惩罚,倒是让人心痒难耐。
第71章 前往襄阳访贤才
接下来几天,刘俨带着伊籍,在夏口各处,转悠了起来。
夏口的城防和水寨,以及士卒鼎盛的军容,兵器甲胄的整齐,无不让伊籍动容。
“明公帐下的士卒,以某看来,无论是刘荆州帐下的士卒,还是刘玄德的人马,怕是都要稍逊一筹啊。”
伊籍在看过夏口水寨士卒的训练之后,由衷的发出了一声惊叹。
“机伯先生谬赞了。”刘俨驱马与伊籍并辔而行,却没有因为伊籍的夸赞而高兴。
反而叹了口气,道:“近几年江东孙权,实力日益壮大,图谋荆州之心,已是昭然若缺。”
“江夏首当其冲,若没有一支百战精兵,江夏迟早要落入孙权之手,由不得半点懈怠啊。”
“再说如今汉室垂危,我刘俨身为汉室宗亲,世代受汉室俸禄,若不能强兵护国,又有何面目面对先人呢?”
伊籍久居荆州,又岂会不知道荆州情况。
眼见刘俨有此心志,肃然起敬的道:“明公所言甚是,吾之前就常听刘玄德所言,曹操有篡汉之心,如今北方一统,荆州必然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如今襄阳一众荆州士族,个个安于享受,不思进取,刘景升已经年迈,一旦出现意外,荆州必然四分五裂。”
“到时候能够挽救荆州,阻挡曹操南下之人,绝对不是襄阳的那些高门大族。”
“我一直认为刘玄德有匡扶天下之志,不想明公也有如此心志。”
“明公身为荆襄士族出身,如今有黄家支持,只要牢牢握紧手中的兵权,假以时日,必然会有一番作为。”
“这是在下的肺腑之言,吾已经老迈,今后还需仰仗明公,多多照顾啊。”
伊籍这人或许不是惊才绝艳的谋士,也没有经天纬地的韬略,但这个人务实,在内政、律令、后勤方面,绝对是一把手。
最重要的是这个人,还颇具眼光。
依附刘表只是他生存的本能,这些年他在襄阳虽然无所事事,但生活却是无忧。
虽然没有得到襄阳士族的认可,但伊籍与北方流亡的名士,比如王粲、王凯兄弟,以及傅巽等人,皆有往来。
“机伯先生若是愿意屈就,夏口的大门随时为你躺开。”刘俨郑重的拱手说道,对于伊籍这样的人才,那真是来多少,他也愿意供养啊。
“有明公这句话,吾这一趟夏口,总算是没有白来啊。”伊籍朗声一笑,正色的道。
“吾现在虽然不被重用,但好歹也是刘使君帐下的宾客书佐,怕是帮不上公什么忙。”
“不过,若是明公不嫌弃,我倒是可以推荐两名大儒为明公效力。”
“机伯先生推荐的大儒,必然是贤才,我求之不得,岂有嫌弃的道理?”刘俨欣喜的连忙答应了下来。
伊籍对于刘俨的态度,表现的十分满意。
遂开口道:“此二人一人叫隗禧,现居于南漳城外,靠采稆砍樵为生,另一人叫司马芝,住在中卢城,紧靠种地养活老母,生活皆十分凄苦。”
“不过二人素来有大节,虽然贫苦,却手不释卷,故颇有些名声。”
“明公若想招揽此二人,除非亲自跑一趟,亦或者让黄公(黄承彦)出面,此事当可成也。”
刘俨点头之余,沉声道:“下个月军师将军蔡公四十岁寿辰,我与妻子正好要去一趟襄阳。”
“不知机伯先生,可愿意多盘桓几日,待我安排好手中之事,一同同行如何?”
“求之不得矣。”伊籍这个人性情温和,与谁都能够聊得来。
也正因为秉性和善,才让他在荆州得以有个落脚之处。
刘俨与伊籍虽然谈不上一见如故,但因为知道伊籍有能力,所以诚心结交。
这让客居荆州多年,始终无法获得认同的伊籍,对刘俨大生好感。
几日相处下来,伊籍发现刘俨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善于听取直言,是他在荆州这么多年来,仅见能够与刘备相提并论的豪杰之士。
六月的江夏,同样酷暑难耐,好在荆州水利交通便利,湖泊四通八达,从汉水乘船出发,可直达襄阳。
蔡瑁的生日是六月下旬,四十岁的蔡瑁,身为荆襄第一大族族长,又是荆州仅次于刘表的实权人物。
他过四十岁寿辰,就算不操办,也是大批士族子弟前往贺寿送礼,这就是上位者的权势。
刘俨一直想要去一趟襄阳,虽然现在与诸葛亮结下了梁子,但襄阳可还是有大批的名士存在。
比如凤雏的庞统,颍川的徐庶,那都是个顶个的贤才,只要招揽到一个,那也是大有裨益。
就算无法招揽,也可以混个脸熟,认识一二,对彼此有个了解,等将来那天遇上,也能够做到知己知彼。
打着为蔡瑁贺寿的幌子,刘俨带着娇妻黄月英,乘坐船只,从夏口出发,沿汉水而上,第一站便是南漳。
得知刘俨要去襄阳,甘宁派了甘述和丁奉,领着十名精锐士卒,扮作随从一路同行。
此番同行的还有伊籍,一行人乘坐两艘快船,白天大家坐在船头谈古论今,晚上船只靠岸,品茶下棋,亦或者垂钓汉水,倒也是怡然自得。
钓鱼自然是黄月英的喜好,每日夜里,她都会坐在船头,拿着她的碧玉竹竿钓鱼,一边垂钓,一边看着刘俨与伊籍的对弈。
好动的甘述,从小就在水边长大,每到夜里就拉着丁奉下河,下网捞鱼,这倒让众人每日都能够吃上新鲜的鱼类。
这日傍晚,刘俨一行人来到南漳境内。
在船上待了数日,难免烦闷,刘俨遂带着黄月英,来到城中闲逛,领略南漳的风土民情。
伊籍、甘述、丁奉众人自是随同而行,不过大家为了不打扰刘俨,分成几个小队伍,各自走在街面上。
这次来襄阳,刘俨本意是想带大乔同行的,但大乔这个人好静,不喜欢凑热闹,加上她知道刘俨来襄阳,是为了访贤。
所以便拒绝了刘俨,选择留在夏口。
黄月英的侍女阿鱼,也留了下来,因为黄月英发明改良的单人搅车纺织机,现在已经做出来了。
黄月英便让阿鱼,带着家中的仆妇,召集工匠,开始大批生产,然后无偿捐献给夏口的百姓。
以后夏口的百姓,家家户户都可以拥有一台搅车,这样那些在家的妇女,之后在家里就可以织布纺纱。
如此一来,就可以大力促进手工业生产,也可以促进经济效益,如此一来,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
南漳是仅次于襄阳的大城,人口数万,夏天的街面上,到处都是纳凉的人群,好不热闹。
刘俨牵着黄月英的手,穿过长街,来到一座天桥底下,看着不远处街面凉茶铺子前,昏暗的灯笼底下,聚集着一群嬉闹的孩童。
隐隐还传来一阵读书人,从身边走过的行人口中,刘俨听到这么一句。
“这隗子牙,四十岁的人了,还食不果腹,还梦想做那姜子牙,还真是痴人说梦呢。”
“可不是……”
随着行人远去,刘俨却饶有兴趣看向了桥下的人群。
“夫君,我们去看看,说不定此中真有你要找的贤才呢。”黄月英一眼便看出刘俨心思,主动迈步朝着那凉茶铺走去。
“店家,给我们来一壶凉茶。”刘俨与黄月英在凉茶铺子坐了下来,这铺子是一对中年夫妇开设的。
那男店家负责煮茶,女店家负责招待客人,在听到刘俨的喊声时,手脚麻利的女店家,热情的便把一壶凉茶端了上来。
“仓颉作书,以教後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
刘俨提起茶壶,给黄月英倒茶之时,便听到一旁的人群中,传来稀稀朗朗的读书声。
“夫君,这是《仓颉篇》,看来这是一位教书的夫子呢?”黄月英接过刘俨的茶碗,脸上带着笑意。
《仓颉篇》是汉代的孩童启蒙篇章,刘俨小时候读的的第一篇书简就是这个。
“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致力教书育人,这份精神确实值得称颂。”刘俨由衷的表示称赞之意。
【作者题外话】:求银票,求银票,求收藏,求收藏!
感谢!感谢!
第72章 惩治街市的恶徒
“夫子,为何你读了这么多书,却是连饭都吃不起呢?”
当第一章仓颉篇读完,人群之中一个孩童稚嫩的声音,打破了眼前读书声的氛围。
“一帮卑贱的佃户,就算读了书,最后还不是像这腐儒一般,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连饭都吃不起吗?”
这会一名头戴冠帽,身穿短褂长衫,长得倒是晨红齿白的,手持羽毛扇的他,此刻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一脸嘲讽看着席地而坐的隗禧。
“大家都赶紧把自个家的孩子领回去吧,这人就是个穷酸竖儒,根本就是误人子弟,可别学成他这落魄样,一把年纪了,别说娶妻生子,连饭都吃不起。”
手持竹简的隗禧,形象确实有些邋遢,身穿补丁大褂,看起来虽然落魄,但却目光坚定,表情从容淡定。
面对围观人群的嘲笑,他也只是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拱手作揖朝着那些自发跟他学习的孩童一拜,扬声道:“孩子们,读书的作用,并非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教会人,做人的道理。”
“这就好比一条狗咬了你,我们总不能学狗一样再咬回去,如此与禽兽又有何异?”
“夫子我固然穷困,但这并不是因为读书使我穷困,而是因为我的学问和品性,还不够好啊!”
“所以你们要记住,穷困不是我们放弃读书的理由,因为只有读书,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命运。”
“夫子说的好,啪啪啪……”隗禧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立马引得围观人群的掌声。
老百姓淳朴,并不代表愚笨,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