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我是刘皇叔-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小的宅子,虽然不算富裕,却也温馨,充满生活气。

    “阿叶,有人敲门,你去开一下。”抱着孩子的马氏,虽然容貌一般,但气质不错,一身长裙的她,听到屋外的敲门声时,连忙朝厨房的小妾喊道。

    “好的夫人。”阿叶做为小妾,实际在这个家里,就是一个丫鬟,小家碧玉的阿叶,皮肤白皙,面容姣好,倒有几分姿色。

    急匆匆打开院门的阿叶,看到的一群人,正是从鄂城赶来的刘俨、徐庶、廖化和步练师,还有护卫的随从。

    以及作陪而来的县令向圣传之子向宠,刘俨是昨日傍晚抵达江陵城的。

    昨夜便拜访了向圣传,见到刘俨来访,向圣传自是十分欢喜,热情的把刘俨安置在县衙驿馆入住。

    今天中午更是安排了宴会,为刘俨一行人接风洗尘。

    这不吃过午饭,向圣传得知刘俨想要拜会庞统,便让儿子向宠,引领着刘俨一行人,来到了庞家。

    向家虽然没有名列荆州一等世家,但也属于二等世家。

    对于庞家的庞统,加上又是同县为官,他自是不陌生。

    二人上下级关系,虽然算不上亲热,但也没少接触。

    平日里庞统话不多,也从不大包大揽,能推脱的事情,他绝不招揽,属于那种得过且过之人。

    对于庞统的做派,向圣传并没有感到稀奇,因为县衙的小吏,为人处世之法,基本都是这样的做派。

    “颍川徐庶,前来拜访士元先生,还请通禀一声。”徐庶与庞统虽然没有深交,但二人还是颇为熟悉的。

    见到大门打开的徐庶,上前拱手说了来意。

    “客人稍后,容我问问我家主人。”阿叶也不敢做主,连忙掩上门,匆匆向庞统汇报了一声。

    “徐元直来此作甚?”庞统得知徐庶来访,放下手中的书简,拿起桌案上的麈尾扇,自语一声道:“打开院门,有请客人。”

    庞统为人性格狂傲,与徐庶的关系,其实远没有徐庶与诸葛亮的好。

    诸葛亮是个阳光先生,在荆州士族圈子里的名声,远比庞统的大,人缘也更好。

    所以庞统对于徐庶,突然来家拜访,他还是很好奇的,不知对方是何意。

    “元俭,你和侍卫在外等候。”当院门再次打开之时,刘俨吩咐廖化一声,与徐庶一道迎了上去。

    “士元兄,冒昧来访,还望海涵。”徐庶见到庞统,连忙上前拱手作揖行礼。

    “元直兄来访,是我庞统的荣幸,请!”庞统手持麈尾扇,拱手还礼之余,目光不由打量了一下刘俨。

    “士元兄稍后,容我介绍一下。”徐庶侧身一让,对庞统道:“这是我主刘玄之,现任江夏东部都尉。”

    “汉室宗亲刘俨,特来拜会士元先生。”刘俨上前一步,拱手一拜,态度温和有礼。

    “刘玄之?莫非就是在黄家,为争夺黄阿丑,与诸葛亮大打出手哪位?”

    手执麈尾扇的庞统,束发而冠,身穿一袭长袍襦衫,七尺不到的个头,略显肥胖,长着一个大脑袋,圆脸黑面。

    浓眉掀鼻,小眼短髯的庞统,长相着实古怪,

    说话之时,嗓门还带着破锣声,一双小眯眼,斜视着看人的眼神,分明透着三分轻视。

    看到这幅形象的庞统,刘俨终于明白,为何这人在历史上,会多次碰壁的原因了。

    就算刘俨早有准备,面对庞统这形象,还有那眼神语气,都差点没扭头而走。

    也难怪庞统在孙权哪里,直接被孙权嫌弃,投奔刘备也被轻视,直至张飞出面,再三举荐之下,刘备才认识到庞统的才华,并真正重用庞统。

    “士元先生,你讥讽我刘俨,那说明是我刘俨私德有亏,但要是背后枉议我家夫人,则非君子所为。”

    刘俨强忍着怒意,淡淡的注视着庞统,激将道:“我曾听水镜先生赞誉凤雏先生,乃是南州士子之冠,可要只是一个徒增口舌之徒,那我也只能说,水镜先生真是老眼昏花了。”



    第107章 游说庞统效力

    

“果真是个不服输的主,难怪会对诸葛亮痛下杀手,哈哈……”

    庞统轻摇着手中的麈尾扇,发出有些渗人的笑容,注视着刘俨道:“公既然见过水镜先生,想来有些本事,难怪徐元直肯认你为主。”

    “既然不嫌弃我庞统粗鄙,就入内一叙又何妨?”

    庞统说罢,转身便往屋内走去。

    门口的廖化见此,愤愤道:“此人好生无礼。”

    “凤雏为人倨傲狂狷,不足为奇。”站在他身旁的向宠,如今不过十五岁。

    虽然出身向家这样的世族之家,但向宠却从小就有大志,他认为乱世来临,光读书不足以平天下。

    为此从小开始,他除了读书外,还学习弓马射术,并研习兵法韬略,立志要做一个安天下的将军。

    向宠虽然刻苦,但却没有遇到名师,文化知识虽有小成,但武艺方面则仅仅刚刚入门,勉强拥有三流的实力。

    不过昨日见到刘俨之后,这小子便起了心思,想要跟着廖化学习武艺。

    可廖化现在都处在学习之中,自是不可能教导他。

    但向宠却并没有放弃,反而看到了希望,自认找到了可以拜师的名师。

    这会刘俨和徐庶,也已经跟着庞统进入了大厅。

    俏生生的步练师,身穿儒服,头戴冠帽的她,充当着刘俨的随从,也连忙跟在了刘俨身后走进了大厅。

    “公今日所来何为?”庞统就是这么直白,刚入厅堂坐定,气定神闲的庞统,连茶水都还没有端上来,便看向刘俨问了一句。

    “听闻先生有安邦定国的才能,某不才特来聘请先生,前往江夏共谋大事。”刘俨见状也没有藏着,直言相告对庞统说道。

    “哈哈……”庞统朗声大笑,手执麈尾扇指着刘俨,道:“明公好大的胆子,竟敢说出如此谋逆之话。”

    “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匡护汉室天下,何来谋逆之言?”

    刘俨争锋相对的注视着庞统,冷笑道:“莫如如凤雏先生一般,只能蜗居在此,仰人鼻息而活?”

    “豪言壮语谁不会说,如今天下虽乱,然我荆州承平多年,刘荆州父子坐镇荆州,拥兵二十万,岂是轻易可以撼动?”

    庞统这会心中热血也被点燃,有意考验刘俨的他,看向刘俨朗声问道。

    “江东孙氏父子三代,皆一带英豪,文臣武将归心,又有长江天险,足以制霸偏安一隅。”

    “北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统北方,拥兵百万,让人生畏。”

    “明公难道只凭借一腔热血,以江夏弹丸之地,就想抗衡刘表,孙权,乃至曹操乎?”

    “都说凤雏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岂不识天数否?”刘俨见庞统开了话头,便知道他已经上钩。

    “我如何不识天数了?明公不妨赐教。”庞统虽然也知道,荆州的变局就在刘表身上,但他还是想听听刘俨的高见。

    “那么我问你,可知道刘荆州身体已经抱恙多时,命不久矣之事?”

    “刘荆州虽有两个公子,但无论是大公子刘琦,还是小公子刘琮,都缺乏进取之心,一旦刘荆州病逝,荆州必然四分五裂。”

    “我料到时候,曹操必然南下,江东孙权也必将窥视荆州,如此荆州八郡,也断然难以保存。”

    刘俨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道:“荆州的变局,虽然是灾难,但也是转机,我愿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匡护汉室天下,立足荆州,会猎天下英雄。”

    “江夏地处三江口,有长江天险,民丰富足,我可以积攒三年所需的粮草,以夏口、鄂城为起点,联合江东孙权,共抗曹操。”

    “以荆州八郡做为诱饵,以孙权约定,共分荆州之地,联合抵抗曹操,到时出于自保,孙权必然会与我军联合,不知凤雏先生,以为所言可有道理?”

    庞统精于决断之策,短于战略部署,可以说他与诸葛亮,属于两种人才。

    相比起来,诸葛亮的战略部署,大局观显然更强,但在决断行事之上,庞统却更强。

    这也是历史上诸葛亮能够提出隆中对,而庞统虽然与诸葛亮齐名,又多次往返江东,却始终未能获得孙权和刘备赏识的原因。

    反倒是江东的周瑜、陆绩、顾劭等人,对于庞统推崇备至。

    认为他才识人品皆为上乘。

    “看来,明公也认可诸葛亮提出立足荆州,三分天下的战略。”庞统微微皱眉,因为在他看来,诸葛亮提出的占据荆州,图谋益州,两路并进关中、中原的战略规划,始终有些过于理想。

    “可明公有没有想过,益州山高路险,偏安一隅尚可,想出关中,又谈何容易?”

    “其次荆州乃四战之地,与江东、中原相接,一旦三足鼎立,荆州势必成为犬牙交错的战场。”

    “从此再无休养生息的可能,不但与国无利,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放弃的话,又更不可能。”

    庞统叹了口气,以他看来,三足鼎立不难,可一旦荆州被三方划分,荆州的价值就会大降。

    其次益州并没有帝王之基,坐拥益州,只能是偏安一隅,再难像汉初韩信一般,东进关中,成就不世功业。

    “先生说的都没有错,但如果我告诉你,我们夏口的新稻种,能够亩产六石,而且我的目标,是独吞荆南四郡,再把南郡收入囊中呢?”

    刘俨说罢,从衣袖之中,掏出一张准备好的地形图。

    对庞统说道:“一旦曹操南下,我会以江夏郡作为交换,获得孙权的支持,双方合作打败曹操。”

    “曹操的北方健儿,不善水战,我们可以利用水上优势,在长江之上,寻找到战机,一举击溃曹操。”

    “打败曹操之后,我军迅速占领荆南四郡,以江陵为跳板,控制南郡,在割让江夏郡给孙权,稳住孙权,再以六安、章陵郡尉诱饵,牵制孙权的注意力。”

    “我军这沿江而上,进驻巴郡,谋取益州各郡,奠定大业的基础。”

    “如此,不出十年,待天下有变,我南郡可聚十万大军,汉中可聚十万大军,两军齐出,会师长安城下,尽取关陇之地。”

    “不知凤雏先生,以为大业可成否?”

    “布局上说的通,但执行起来,依旧困难重重。”庞统点头之余,沉声说道。

    “战争的关键,在于粮食与人口,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这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兵源。”

    “明公所说的亩产六石粮食一事,是否真能够全面推广种植呢?”

    “凤雏先生不必担心,夏口的新稻种,我已经试种三年,今年在江夏七县试种,一年两季水稻,亩产都可以达到六石。”

    刘俨对于自己培育的科技一号稻种,有充足的信心。

    若不是受限与肥料,以及虫害问题,以科技一号稻种的成长力,就算亩产八石也不是问题。

    “士元兄,亩产六石之事,确实如我主所言,绝无夸大其词。”徐庶见刘俨与庞统,一番辩论之下,关注点都回到耕种的粮食问题上,这才插口回了一句。

    战争一旦开始,打到最后都是粮食和钱财的问题。

    有充足的粮食和钱财,就可以保证战争的推进,也能保证人口的增长。

    动容的庞统,沉吟之下,说:“荆南四郡和南郡之地,有大片的良田,云梦泽横跨各郡,形成了便利的灌溉水系,确实可以提供充足的粮食。”

    “明公思虑周详,能够第一步考虑到粮食的问题,某佩服至极。”

    “不过,荆州的大变,曹操的南下,现在都不可估计,还是得静观其变。”

    “江陵乃是荆州府库所在,光粮草器械就够大军三年所需,这笔重要的资源,可以做好布局,在关键时刻,可以为明公所用。”

    刘俨眼前一亮,起身向庞统拱手,说道:“还请凤雏先生出马,助我一臂之力。”

    【作者题外话】:求收藏,求银票求银票!



    第108章 江陵城的布局

    

“明公盛情,仆愿效犬马之劳。”庞统连忙起身,躬身一拜。

    “哈哈,今得士元襄助,如虎添翼,大事可成也。”刘俨上前一步,执其手面向徐庶朗声笑道。

    “士元、元直今后,就是吾之左膀右臂,还望二位通力合作,共谋大事。”

    庞统、徐庶对视一眼,欣然应道:“能为主公厚待,乃我等荣幸。”

    “今日高兴,理当浮酒一盅。”刘俨见状,大笑一声,对步练师道:“去跟元俭说一声,立即准备酒菜,送来府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