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命蔡瑁为江夏太守,派赵戬为使者,前往江夏,传达陛下旨意,让其归降朝廷,可封其为侯。”
“任命张允为章陵太守,与蔡瑁共同执掌水师人马,在军前效力。”
一同升官封赏的人,还有很多,韩嵩为大鸿胪,来敏为光禄勋,刘先为尚书,邓羲为侍中。
曹操不愧为老谋深算之人,一番连消带打之下,荆州最大的两大士族,蔡家和蒯家,直接土崩瓦解。
荆州的十几万大军,也尽数落入他的手中。
襄阳的八万人马,荆南四郡的四万余人马,一共十二万人马,尽数被曹操收编。
唯有金陵城的一万五千人马,以及水师船只,这个时候,由庞统统率,在江陵县令向圣传,别部司马吕常,县尉冯习,军司马张南、傅彤的等人的安排下。
与前来接应的文聘、丁奉一道,把江陵城中够十万大军,三年所需的军需物资,以及城中的一万五千人马,三万口百姓,尽数搬运到了夏口。
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曹仁先锋大军抵达江陵,方才得知江陵城被焚毁殆尽。
但曹仁在查看焚毁的府库之后,发现并没有粮食烧毁的痕迹,再询问了当地的百姓之后,才得知半个月前,江夏的水师船只,把江陵的守军和数百万石粮草,以及军需物资尽数带走了。
预感到事情不妙的曹仁,立即把消息连夜送到了襄阳,向曹操进行了汇报。
此刻手握四十万大军的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只是微微皱眉,便大笑道:“江夏弹丸之地,吾四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吐沫,也能够将至淹死。”
“传我军令,三军开拔,直驱江陵,沿江南下,攻占江夏,横扫江东。”这一刻的曹操,意气风发,已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了。
袁绍、袁术兄弟,四世三公,何等英雄,刘备仁义无双,天下知名,无双猛将吕布,天下莫敌,可如今不都化作了一杯黄土,成为他脚下的一块块垫脚石了。
江夏刘琦,一个病弱的懦弱之辈,江东孙权,对于曹操来说,也不过是一个黄口小儿,今日正好一块收拾了。
至于益州的刘璋,汉中张鲁,曹操更是没有放在眼里,他坚信只要这次灭了孙权,横扫江东,其余之辈,足以传檄而定。
八月下旬,刘俨率领兵马,以及帐下将领徐盛,与赵云、张飞等刘备旧部,护送刘备尸体,回到夏口。
以大汉皇叔、故汉左将军,豫州刺史的名号,为刘备在江夏山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葬礼结束之后,赵云、张飞哀伤过度,表示要在江夏山守孝一些时日。
对此刘俨也能理解,当即派出士兵,在山涧搭建了草庐,为二人遮风避雨。
刘琦这个时候,也拖着病体,一道来到了夏口养病,江夏郡城的守卫任务,则交给了太史慈与其子太史亨负责镇守。
之前刘俨与刘琦已经达成共同进退的盟约,之所以对外没有公布,主要是为了麻痹曹操,拖延时间。
直到曹操四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大军,奔赴江陵,即将南下江夏,兵锋直指江东的消息传来。
刘俨和刘琦随即同时发声,刘俨向外公布,推举刘琦继任荆州牧,并把蔡红玉带来的荆州牧印绶印玺,交到了刘琦手中。
刘琦也上表朝廷,承认刘俨宗室身份,公开宣扬刘俨乃是其父刘表,皇叔刘备承认的汉室宗亲,按辈分论,乃是陛下的叔叔。
在表文之中,刘琦请求皇帝封刘俨为皇叔,接替刘备左将军职务,兼任江夏太守之职。
刘琦继任荆州牧,表奏名不见经传的刘俨,接替刘备身份,请求皇帝封其皇叔,担任左将军,兼任江夏太守。
两条消息在成奇率领的暗探队伍,有意宣扬下,很快便在荆州传了开来。
与此同时,刘琦的表奏,也提前一步,呈送到许昌。
担任尚书令的荀彧,虽然是曹操谓之萧何的存在,但荀彧的心中,却始终对汉室,心存着一份忠诚。
对于刘琦的这一份奏报,他并没拦截,而是直接呈送到了皇帝刘协的面前。
刘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献帝,年仅九岁便被董卓扶持继位,成为傀儡皇帝,好不容易熬到董卓被杀,狼狈逃回洛阳,却又成为曹操手中的傀儡。
虽然是大汉名义上的皇帝,但终其一生,都是傀儡,直至后来被废。
做为一代帝王,他的一生也是充满坎坷,可悲可叹。
“荀令君,朕的诏书,还能出的了皇宫吗?”刘协虽然是个傀儡,但他不是蠢货,更不是昏君,只是无可奈何罢了。
荀彧叹了口气,拱手道:“刘琦继任荆州牧,刘俨继任左将军一事,臣做不了主,还需丞相与众臣商议。”
“但是,承认刘俨为大汉皇叔,乃是陛下家事,臣无法干预。”
荀彧的忠诚是对于汉室的,而不是坐在皇位上的皇帝,因为他深知,皇帝刘协,根本不可能有所作为,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丞相曹操手中的傀儡。
面对皇帝的自嘲,荀彧虽然同情,但却不会心软,让皇帝把任命刘琦为荆州牧,刘俨任左将军的诏书发出去,那他这个尚书令就是失职。
就算他同意皇帝下诏,其余留守的大臣也不会同意的,比如留守的丞相府从事陈群,钟繇、王朗、司马朗等人,那都是曹操铁杆心腹。
皇帝刘协自嘲一笑,扬声道:“来人啊,下诏承认刘俨皇叔身份,就说朕希望,皇叔能够有空进京探望。”
刘协虽然明知道皇叔的身份,对于如今的大汉来说,实际上根本没有半点作用。
但他还是倔强的下达了尊奉刘俨为皇叔的诏书,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他还是这大汉的天子。
刘琦上表天子,与刘俨互尊名号,也不是为了得到皇帝的认可,只不过一种表态,那就是他们还是汉臣,是尊奉大汉天子的臣子。
九月初一,夏口都尉府迎来了江东的使者,孙权帐下的参军主薄鲁肃,鲁子敬。
进入都尉府,双方见礼之后,鲁肃一副诚恳的表情,说:“刘都尉,江夏已经危如累卵,我主表示,若你愿意的话,他将向天子表奏你出任庐江太守,这样你就可以率领江夏的百姓,撤往庐江避难了。”
“哈哈……”鲁肃的话语刚落下,手执麈尾扇,身穿短衣长衫的庞统,在刘俨的示意下,朗声发出了一声大笑。
“久闻鲁子敬乃是江东大贤,今日看来,何其大谬也。”鲁肃并不认识庞统,见庞统面容古怪,形象丑陋,出言便是讽刺,顿时一脸不快的皱眉看向刘俨。
“子敬先生,这位是我刚刚任命的左军师,人称凤雏的庞士元。”刘俨最近露出淡淡的笑容,抬手介绍了一下庞统的身份。
“凤雏庞统?”鲁肃心头一惊,近年来他与诸葛亮相处密切,对于荆州的士人,早已经了如指掌。
对于诸葛亮推崇备至的凤雏,他自是不敢丝毫轻视。
“原来是凤雏先生,请恕肃眼拙,未能识得尊颜。”鲁肃这才双手抱着羽毛扇,看向庞统见礼之余,不动声色的笑问道:“听闻凤雏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不知对曹操八十万大军南下一事,有何见教?”
第116章 共同选择的战场
面对鲁肃的挑衅,庞统一摇手中的麈尾扇,淡然笑道:“我视曹贼八十万大军如草芥,有何惧哉?”
“退一步来讲,我主就算归顺那曹阿瞒,也不失封候拜将,位列九卿之位。再不济,我们也可以护送大公子,前往交州投奔苍梧太守吴巨。”
“毕竟吴巨乃是刘荆州故交,又是刘荆州昔日举荐任命的太守。”
“反倒是你们吴候,父兄三代,与曹操矛盾由来已久,如今曹贼八十万大军南征,荆州已经没有敌手,那么他的下一步,明眼人都知道,就是你们江东了。”
“鲁子敬,不知我所言有没有道理呢?”
表对庞统的咄咄逼人,鲁肃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接话。
但是他今天来,可不是逼迫刘俨投降曹操,或者劝说刘俨逃跑的。
要知道江夏与江东比邻而居,江夏一旦沦陷,江东的庐江、豫章就暴露在曹操大军之下。
以现在江东的实力,要单独抗曹,同样也是力有未逮。
江夏虽然实力不强,但至少可以拖住曹操一阵,这样江东也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和财力,与曹操决一死战不是。
倘若刘俨和刘琦不战而降,江东不但失去江夏这块战略要地,还会对江东的军心士气,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到了这个时候,鲁肃也不敢再试探刘俨心意,只得拱手向刘俨拜道:“明公,士元先生之言差矣。”
“这个时候无论是投降,还是去投奔吴巨,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你想想刘琮已经代表荆州投降,以明公现在的身份地位,去投奔曹操,不过是形势所迫而已,又岂会获得曹操的认可呢?”
“但有一点,士元先生说的没错,我主确实不能投降曹操,为此我才匆匆而来,就是希望明公,能够与我主联合抗曹。”
“实不瞒明公,我主在鄱阳湖有三万水师精兵,吴郡也有五万强兵,加上各郡驻军,兵力不下十五万。”
“虽然要防备合淝的曹军,但抽调八万大军,进驻寻阳,与明公共抗曹操,还是能行的。”
“再说,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但据我们的探子所报,曹操从许昌出发之时,各军人马不过三十万,即便收拢了荆州刘表的军队,也绝对不会超过四十万。”
“而据我所知,明公手中的兵马不下三万人马,加上我主八万大军,两军十一万大军,对阵曹操四十万大军。”
“虽然兵力依旧有些悬殊,但却未尝不可一战,曹操北军多是马步骑兵,不善于水战,而你我两军,皆是水师为主,大江之上,如履平地。”
“只要扬长避短,采取水战之法,定可一战而胜之。”
“哈哈……”主位之上的刘俨,朗声大笑而起,对看向庞统和徐庶问道:“士元、元直,你们以为子敬所言如何?”
“鲁子敬智略超群,阳光独到,真大才也。”徐庶由衷的敬服道。
庞统也拱手道:“子敬先生忠烈,思度弘远,实有过人之处。”
“既然吴候有会盟之意,我愿亲自走一趟江东,替主公表明态度,双方共结盟好。”
“子敬先生,不知你以为如此安排,是否妥当?”刘俨看向鲁肃,和蔼的询问道。
“如此自是再好不过。”鲁肃点头之余,迟疑的问道:“只是,曹操大军正在备战东侵,不知道明公以为,你我两军在哪里驻军为宜,亦或者说在哪里拦截敌军为好。”
“我大军不日将移驻樊口,樊口乃长江口,水面开阔平稳,利于水师列阵移动。”
“吴候大军可驻扎寻阳江口,两军南北呼应,声势一起,曹操必然会有警惕。”
“我这就派一军,屯驻三江口,曹操大军从江陵顺江而下,为破我三江口屯兵,必然只能屯兵赤壁西北。”
“决战之地,就设在长江的赤壁一地,子敬以为可行否?”
鲁肃这会起身,看着刘俨桌案前的地域图,连连点头道:“明公雄才大略,某不及也。”
“不知明公,可否把一份地域图,与我带回江东,面呈我主呢?”
看着眼前精美的地域图,鲁肃也是颇为心动,这份地域图,把江陵至江夏、豫章、庐江交汇的长江沿岸地点,勾画的清楚明了,绝对是当世头一份。
刘俨这个时候,既然能够把这份地图拿出来给鲁肃看,自然就不会吝啬给他一份。
这份地域图,是刘俨前年前往江陵,拜访招揽庞统,通过实地走访观察,画下的地域图,可以说精确度十足。
每一座山峰、江河、溪流,都具体展现了出来。
尤其是有关赤壁,立冬时节,是否会有东南风一事,刘俨特意在江面之上,请教过当地老渔民。
虽然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事,但在走访之中,刘俨还是找到几个老渔夫,获悉每年立冬的赤壁,确实有东南风吹来。
究其原因,还是地理因素造成的,原来赤壁这一段在长江流域,处于一个回弯之处,每年隆冬来临,东北风吹起来的时候,因为特殊的地理原因。
风向经过这回弯的江面,就会由东北风,转向成东南风。
这其实就是一种奇怪的地理现象,加上特殊的气候原因造成的。
而绝不是像三国演义里写的,是诸葛亮站在七星坛上,借来的东风。
但在古代祭祀借东风,是个很好激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