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嵩本来打算取道泰山郡,经济阴郡返回陈留郡。
应邵说:“老太爷,主公与七郎,正在进行暗战。”
万一兴汉侯以孝道为名,强留曹府家资,又该怎么办呢?
曹嵩只得让应邵自己拿主意。
应邵这才决定走捷径,经过砀山返回陈留郡。
张超正带着三千人在砀山一带落草。
得到了曹嵩一行人的消息之后,大赞苍天有眼。
当天夜里,天空下起了大暴雨。
由于避雨器材的不足,应邵提议:
冒雨赶路,等到雨过天亮之后再择地安营扎寨,休整队伍。
毕竟雨中止步,会让更多的军士失去体力。
倒不如用运动的办法,让随行军士不至于病倒。
曹嵩养尊处优多年,冒雨赶路那么辛苦的事情,当然不愿意做。
再加上车队庞大,雨中赶路的辛苦也令人闻之色变。
曹嵩说:“大雨滂沱,强行赶路,要是粮草有什么闪失,就没脸去见吉利了。”
应邵问:“老太爷,雨具不足,咱们应该怎么办呢?”
曹嵩认为,粮车事关重大,必须要优先满足。
应邵点头同意了,随后出去让众人先把粮车保护好。
弄好粮车的保护工作之后,只剩下少量的雨具了。
应邵只能先给曹嵩等人搭建避雨的帐篷。
剩下的一千护粮队,包括应邵,都只能在大雨中瑟瑟发抖。
由于大雨一直不停,暴露在雨中的军士又有守护粮车的重任,一时之间动弹不得。
其实要是曹嵩与众军士同甘共苦,倒也不至于军心溃散。
然而曹嵩却丝毫没有顾及雨中军士的感受,居然在帐篷之中饮酒作乐。
应邵冒雨巡视的时候,听到了曹嵩等人行酒令的声音。
甚至有军士淋雨太久而晕倒。
曹嵩等人不仅没有帮忙救治,反而拿那些军士打起了赌。
应邵对曹嵩等人的行为十分不满,再看雨中值勤的军士,个个面有怒色。
应邵想要进去劝说一番,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正在这个时候,粮车的尽头传来了喊杀之声。
应邵忙集合队伍,前去厮杀。
张超一马当先,杀入应邵的队伍。
应邵喝问:“张超,你带着这么多人雨夜偷袭,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张超说:“应邵,咱们也是老相识了。”
我也不瞒你,曹操狗贼杀了我哥,我得报仇雪恨。
陈留张家满门的那笔血债,我得替他们讨回来。
如今苍天有眼,把曹嵩一家子送到了我的面前。
正是:
天堂有路偏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
张超聚集义士,替家人复仇。
也要杀死曹操狗贼的爹,让恶贼曹操也尝尝失去至亲的滋味。
应邵说:“保护曹嵩是我的任务,你这样做太让我为难了。”
张超冷笑着说:“应邵,你别傻了。”
曹嵩当你们是一条狗而已,还真以为自己能有多大的份量呢?
曹嵩一家我是杀定了的。
识相的取了粮车,该干嘛干嘛去。
要是挡住了我杀曹嵩一家的路,管杀不管埋,这砀山就是你们的埋骨之地。
应邵想要血拼一场,左右军士都不愿意。
毕竟曹嵩一家的做法,伤了军士们的心。
谁也不愿意替曹嵩那样的人卖命。
应邵无奈,只得连夜赶着粮车,去汝南郡投奔袁术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214章 曹操兴兵
建安五年十月,曹操收到了砀山惨案的消息,当时就哭晕在了陈留郡府衙。
三天之后,曹操召集文武议事。
曹操说:“诸位,我要报仇!”
荀彧请曹操三思府库物资,不足以支撑大军用度。
戏志才却是从军事角度分析十万兴汉军,屯兵定陶城。
曹操军想要南下徐州,陈留郡又该怎么办呢?
程昱提出了两个建议:
一是杀人取粮,则可以解除后勤方面的压力。
二是邀请兴汉军共同讨伐徐州。
毕竟魏武侯曹操与兴汉侯刘正,同为卢门子弟,这手足兄弟的情分,兴汉军无法拒绝。
要是可以指挥兴汉军为曹操军火中取栗,那就最好不过了。
戏志才反驳了程昱的意见。
杀人取粮,获罪于天。
邀请兴汉军,曹操军南下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得不偿失。
戏志才建议:
曹操军兴兵五万,带十日粮草,进攻沛国。
到了之后,以报父仇的名义杀死当地豪强,就地获取军粮。
曹操听了之后,于是就开始了布置。
曹操命令:
曹仁带两万人,保卫陈留郡的大本营。
曹洪带领三万人,防守东郡。
荀彧坐镇陈留,支应各方。
满宠坐镇濮阳,保卫东郡。
程昱坐镇梁国,总督粮草。
复仇军团,编制步骑五万人。
统帅:曹操。
军师:戏志才。
大将:乐进,夏侯惇,夏侯渊,许褚,于禁。
曹操屯兵丰县。
他到达丰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杀丰县的豪强,掠夺粮食为军用。
曹操军杀人掠粮的恶行,很快就传遍了四方。
陶谦最近一段时间,饱受惊吓。
先是曹嵩一家在砀山惨遭横祸。
再是曹操兴兵南下,大肆屠杀豪强,破坏徐州的治安。
丰县血流成河,徐州豪强人人自危。
陶谦问:“元龙,曹操军来势汹汹,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陈登回答说:“主公,曹操亲自兴师问罪,必须要您亲自出面解释才行。”
兴汉侯刘正,就在定陶城中。
请他出面说和,应该可以解除徐州面临的危机了。
陶谦说:“既然如此,那就先打一场吧!”
希望七郎可以劝说曹操,否则徐州就要乱了。
陶谦已经风烛残年了,苦心经营了十年的徐州,到头来还是要毁于战火的。
陶谦命令:
长子陶商作为使者,取道泰山郡,去定陶城找刘正搬请救兵。
与此同时,陶谦书信一封,交给幸存的曹家人带回陈留郡,向曹操解释其中的前因后果。
希望可以避免两军开战。
当然了,陶谦执政多年,肯定知道以战促和的道理。
陶谦军北上抗击曹操军的事情刻不容缓。
就这样,陶谦亲自带领五万大军,以陈登为军师,曹豹为大将。
大军进驻沛县,抵抗曹操军。
定陶城,定陶军团指挥部。
这一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刘正见贾诩带着一位文质彬彬的青年走了进来。
刘正问:“文和,这位是谁呀?”
贾诩拉了一下青年的衣袖,示意青年上前回话。
青年上前几步,跪倒在刘正的面前:“侄儿陶商,拜见七叔!”
刘正惊问:“你是大师兄的儿子呀?”
快快请起,坐下说话!
陶商忙起身,到一边坐了下来。
刘正问起了陶谦的近况。
陶商连声说不好。
徐州最近灾祸连连,先是笮融叛乱,自称天子。
好不容易才平息了动乱,又传来“砀山惨案”的噩耗。
如今沛县一带兵灾不断,徐州百姓苦不堪言。
陶商说:“七叔,还请看在家父的面子上,帮徐州一把!”
刘正说:“大师兄有事,我作为同门理应守望相助,你也不用回徐州了,去青州大学教书吧!”
送走陶商之后,刘正立即召开军事会议。
组建援徐军团。
军团编制三万余人。
统帅:刘正。
谋士:郭嘉,杨修,庞统。
大将:陈到,马超,赵云,太史慈,魏延,周泰。
贾诩留守定陶城。
终于要怼曹操了,刘正的心情也是忐忑不安的。
刘正想说三师兄,你可不要犯怂,我会很温柔的。
援徐军团的主力是机动部队,很快就作好了出征的准备。
即将出发的时候,贾诩命人送来了两个盒子。
刘正没有打开,直接让身后的廖化收了起来。
兴汉军挥师南下,进行武装调解。
丰县,曹操军大营。
戏志才说:“主公,陶谦带着五万陶谦军,已经进驻沛县了。”
曹操闻言,沉吟了半晌,然后才开口问:“志才,咱们去会一会陶谦吧,有什么问题吗?”
戏志才并没有说话,而是在简略的军事地图上标注了兴汉军的动向。
曹操是个聪明人,兴汉军的位置太好了,想要欺负曹操军,办法太多了。
戏志才说:“主公,击败陶谦容易,毕竟重情重义就是他的软肋。”
然而兴汉军怎么办呢?
兴汉侯刘正,抢先占据了定陶城。
十万兴汉军,向北可以威胁东郡,向西又对陈留郡虎视眈眈,向南可以震慑沛国和谯郡。
据世家商会传来消息,三万兴汉军南下,似乎有意干预徐州战事。
曹操听完之后,叹了一口气说:“志才,咱们已经没有选择了,打赢了才能咬下徐州的一块肉。”
要是输了,就得去河内郡讨饭了。
曹操决定:
全军披麻戴孝,做好强攻沛县的准备。
夏侯惇和夏侯渊分别带领一支大军,打算强攻沛县西门。
陶谦站在城楼上,看着哭声震天的曹操,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陶谦问:“三郎,真的没缓和的余地了吗?”
曹操说:“大师兄,交出凶手,我立即退兵。”
陶谦解释了一番,杀害曹嵩一家的人是广陵郡太守张超,如今已经弃官潜逃了。
曹操却坚持己见广陵郡也是徐州的一部分,陶谦难辞其咎。
陶谦无奈,只得命令左右军士,加强戒备。
陈登也怕曹操破城之后,再度大开杀戒,于是就积极的献计献策,加强沛县的防守。
陶谦无法自证清白,给了曹操进攻的借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215章 夺青釭剑
陶谦见曹操作贼心虚,一言不合就要拔剑伤人。
陶谦自忖不是曹操的对手,只得闭上了眼睛,坦然受死。
曹操骑虎难下,只得硬着头皮砍下去。
就在青釭剑即将劈开陶谦的头颅的时候,曹操看见一团红光闪过。
紧接着一股巨大的力量从青釭剑传入曹操的手臂上。
曹操的身体像是触电了一般,直接被震得手臂发麻,再也握不住手中的长剑。
青釭剑腾空而起,红龙马一声长嘶,人立而起。
刘正伸出左臂,虚空一捞,恰好抓住了青釭剑的剑柄。
刘正勒马,大声说:“三师兄,青釭剑是王者之剑,应该有王者风范。”
如今你却用来杀害同门大师兄,着实是不义之举,我先替你收着了。
还请赐下剑鞘。
这有剑无鞘,传出去也不好听呀?
曹操军中,众将皆惊。
夏侯惇最先反应过来,策马冲出军阵,打算救主。
魏延拍马横刀,截住厮杀。
夏侯渊见夏侯惇救主受阻,忙上前支援,太史慈舞动短戟,架住了夏侯渊,两人开始了拼斗。
于禁再也忍不住了,既然主公有难,那就杀吧!
陈到横马提枪。
许褚暴吼一声,提刀冲锋。
周泰策马,一个漂移挡住了道路。
乐进疯狂突击,势如猛虎下山。
赵云白马银枪,百鸟朝凤挡住了狂风暴雨。
刘正身后,廖化拿着两个木盒。
龚都手持短弩,护持左右。
戏志才刚要挥军进攻,却发现了一道不怀好意的目光。
他忙抬头一看,见是郭嘉笑脸相迎。
戏志才苦笑着叹了一口气,打消了全军出击的念头。
曹操无奈,心中似有无限的委屈。
曹操喝问:“七郎,你也来阻止我报杀父之仇的吗?”
刘正说:“三师兄,你误会了!”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
曹嵩叔父遇难,作为晚辈,岂有不悲痛的道理呢?
然而悲恸失智就罪加百姓,又岂是英雄本色呢?
曹操怒了,大吼说:“七郎强词夺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难道许徐州之人杀害我父,就不许我兴兵报仇了吗?”
刘正说:“元俭,把东西给我吧!”
廖化忙把手中的木盒子给了刘正。
刘正接过之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