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当户对,在很多时候决定了女人的未来,也决了男人的态度。
刘正说:“小月,一切就拜托了。”
说完,刘正走出了密室。
他才刚回到梅园总部,庞统就走了进来。
刘正问:“士元,我现在碰到了一桩棘手的事情,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呢?”
毕竟轩辕无双是梅园的客人,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也没有办法跟大家交代。
庞统说:“王爷,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
这个责任必须要负担起来,只是梅园后宫的平衡不能打破。
隐族九姓是我们目前接触到的最高层次,只是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力量和能力,我们还一无所知。
兴汉国当前的处境艰难,与辽东公孙家族的彻底决裂,标志着幽州的统一。
也意味着兴汉军的对手,由普通级别上升到了隐族九姓的那种级别。
斗争的形式可能会发生改变,毕竟辽东公孙家,那就是一棵盘根错节的参天大树。
虽有徐荣挡住了大部分的攻势,但是扎根辽东的公孙家族,依旧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更何况辽东公孙家族并没有死,已经在带方城站稳了脚跟。
现在又招惹上了轩辕家族,要是一个处理不好,北方大草原上的大好形势,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咱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很多,不能把精力,过多的投入到对轩辕家族的关注上面。
只能先安抚好轩辕无双,再探明轩辕家族的态度。
能够让步的地方,就可以大方一些。
不能让步的时候,那就必须要当机立断。
刘正说:“士元,你先拿出一个方案来,优先解决这个问题。”
郭嘉,赵云和陈到走了进来。
刘正立即召开了会议,进行西部攻略的讨论。
赵云立即赶赴清河郡,先接手巨鹿郡之后,再主持魏郡攻势。
郭嘉随行,具体的战争进程,由你二人商量着定。
陈到进驻无极县城,主持黑山攻势。
若是能一鼓作气的消灭黑山张燕,那就绝不容情,要是力有不逮,那就把黑山军往并州方向驱赶。
马超配合典韦,以六万大军的优势力量拿下邺城。
中山王,是时候宣布下野了。
至于南面,依旧以防守为主,具体的细节,由贾诩和太史慈商量着定。
辽东方面,徐誉主导东南堡垒丹东三城的建设。
徐荣可以酌情出击,试探一下高勾丽的真正实力。
最好的办法是训练一支雪地作战步军。
至于马军,要尽可能的以耐寒持久,作为第一标准。
北面的战斗,由并州铁骑负责。
以上这些,就是兴汉军近期的调防和作战计划。
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郭嘉说:“王爷,邓艾和姜维两个家伙,正在南山大学进修。”
如今布防大调整,也不算上他们吗?
至少是两个可造之才,浪费在学校里就不好了。
刘正想了想,就对郭嘉说:“奉孝,既然你喜欢,就带着着吧!”
姜维带三千自行弩车部队,配合白马军作战。
邓艾带三千自行弩砲部队,配合马超作战,拿下邺城之后,与陈到合兵参与黑山攻势。
庞统跟随红衣卫一起行动,争取让冀州完整的落入兴汉军手中。
这是一次超大规模的战斗,兴汉军共计出兵三十万,从三个方向平推。
黑山张燕,邺城韩馥以及河内张扬,都是兴汉军本次攻略的目标。
至于刘正本人,打算到界桥城坐镇,主持冀州大战。
随行人员有工部马钧,医部董奉,商部苏双。
准备在界桥城中,组建自行弩车和自行弩砲的生产基地。
更是为了储备日后中原大战的战略物资,以及提升后勤保障方面的能力。
各部必须要在兴汉五年四月前调整到位,至于在座的统兵大将和参谋长,五月之前进入各自的前沿阵地就可以了。
郭嘉等人领了命令之后,立即出去向各方传达命令去了。
这次军事调动,把战争的阴云推到了冀州。
由于河北是马军的天下,刘正特别整出了十万铁骑,作为机动力量屯驻界桥城。
至于领军人选,暂时还没有选定。
回到梅园之后,刘正又开始头痛了。
轩辕无双的事情,让刘正看到了无限的危机。
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轩辕家族带给刘正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幽州铁骑踏天下,就是刘正为了驱赶心中的不安,从而鼓捣出来的。
林小妖问:“王爷,又要打仗了吗?”
这南征北战十几年了,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呢?
如今整个天下,除了青幽二州,到处都是烽火不断哪?
甄宓问:“王爷,等打完了这一仗,就应该大婚了吧?”
刘正点了点头,让甄宓着手安排。
轩辕无双说:“王爷,我要求随军。”
你要是敢不答应,哼!哼!
东方月也表示不愿意困在牢笼里,必须要跟刘正一起走。
刘正说:“这次大战的规模很大,整个冀州大地将会遍地狼烟。”
为了确保后方安稳,依旧由甄宓坐镇梅园,确保中枢的信息通畅。
至于小月和无双,就跟我到界桥城吧!
刘正还是妥协了,轩辕无双的幽怨眼神,让他无法拒绝。
至于东方月,纯粹是为了让轩辕无双有一个斗嘴的对象。
梅园好不容易才恢复了平静,刘正才有心思考校刘立的武功。
刘立说:“父亲,我想加入百花军,可是甄妈妈没有批准。”
她告诉我说年满七周岁,才可以申请参加百花军的选拔。
只是我已经具备了百花军的水平,难道因为年龄问题,所以就要被拒之门外吗?
有志不在年高,我抗议甄妈妈的年龄歧视。
刘正说:“你就不想多玩两年吗?”
要知道,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你现在是自由之身,你的童年你做主。
可是加入了百花军之后,你可就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人了。
不仅得服从命令听指挥,还得努力的忘掉自己的身份。
你确定要马上加入百花军吗?
刘立说:“父亲可是知道时不我待哪?”
作为兴汉王的儿子,兴汉国的世子,注定了要承受更多的东西。
已经虚度了四年的光阴,要是再拖两年,又损失了七百三十天。
也许两年时间并不长,可是七百三十天,那就特别的漫长了。
我没有资格浪费自己的时间。
刘立的声音很稚嫩,可是他那一本正经的表情,深深的打动了刘正。
责任源于荣耀和使命,刘立小小年纪,就已经明白了将要背负的东西。
这是刘正的幸运,更是早熟的悲哀。
刘正问:“人生道路千千万万,选择的机会只有一次,你真的决定好要走的路了吗?”
刘立说:“父亲,天既生我刘继祖,梅园男子汉,该当图自强。”
这是一个孩子的声音,让刘正明白了后继有人。
刘正灵机一动,开办起了梅园小学。
让百花军中的优秀儿童,陪刘立一起生活,一起读书。
第305章 曹操奉汉
刘正在梅园的东方禁苑里大兴土木,准备盖起一座可以容纳三千人的梅园小学。
小学的校长,刘正让东方宝珠担任。
为了保证一碗水端平,他又在北方禁苑里建起了梅园中学。
中学校长就让轩辕无双的侍女轩辕巧儿担任。
同样是三千人,教授各类学问和生活技能。
其中最优秀的学子,经过考核之后,将获得北山大学,或者是南山大学的就学资格。
这样一来,以同窗为纽带的下一代官员体系,就是以刘立为中心的第二代文武集体。
刘正并没有直接插手两所学校的组建工作,而是交给了甄宓去安排。
这代表着刘正的施政理念。
甄宓掌女儿国,重商是摆在第一位的。
郭颖执掌兴汉月报,始终把百姓的需求,排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面。
林小妖掌兴汉集团,让梅园的兴汉王宫,拥有了独立运转的财政体系。
东方月掌梅园小学,教育得从娃娃抓起。
轩辕无双掌梅园中学,这是刘正在打造一批亲近刘立的学生,用来完成承上启下的权力更替。
兴汉国在不断的壮大,各级官员的成份,也越来越复杂。
要是不能够调节其中的矛盾,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冲突。
边关多军功侯,中原出献金侯,而政事堂独立的体系,作为沟通各个方面的桥梁。
政略侯的存在,可以有效的调节中枢与边关的矛盾。
关于军费的来源,刘正的打算是边关自筹,与中枢互惠互利。
想要吃饱穿暖,封妻荫子,就得不断的对外扩张。
纵观历代,拼命的把中枢的钱粮往边关送,边关回报的却是养寇自重。
这是刘正不能接受的边防模式。
在刘正看来,边境要开疆拓土,才能永葆雄风。
中原得不断提升技术,对边关进行装备上的支持。
这样一来,即便是边关想要独立,就得考虑中枢的态度了。
装备的水平直接反应了中枢的掌控能力。
东方月接替了庞统的任务,开始做起了传递情报的工作。
刘正问:“小月,陈留方向有动静了吗?”
按理说魏王的使者,应该回到了魏国之中。
兴汉军的承诺可是有时效性的。
要是曹操错失良机,只怕就要让天下人不耻了。
拿下颖川,不仅可以拓宽魏国的生存空间,还能让赵王张扬处于曹军的兵锋之下。
东方月说:“曹军已经动了,据说是魏王亲征。”
陈留,魏王宫。
曹操坐在黑色的王座上,看着文武分明的殿中大臣。
长子曹昂以武将自居,做了武将之首。
次子曹丕则身穿儒家冠袍上殿,成了魏国文官的代言人。
曹昂迈步出列,大声说:“父王,如今魏国大义已成。”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要是与献帝的势力合而为一,谁主谁臣就不好说了。
以强就弱,恐怕会让魏国内部不宁,徒生事端。
儿臣反对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策,毕竟以臣克主,不论对错,都会留下千古骂名的。
更何况献帝的为人,先有王师徒城下献身,再有大臣左灵,在洛阳家中被屠。
郦县城郊,将军杨奉死于非命。
然而作为人主的献帝,先是违心屈杀大臣,再有令功臣殒命荒山。
这样刻薄寡恩的人主,谁敢迎奉呀。
就连以忠汉为立国之本的刘备,也是巧妙的祸水东引,从而保全了南阳的根本。
曹丕出列说:“大哥,富贵险中求。”
陈留无险可守,关键是咱们还得面对兴汉国的重兵压境。
贾诩的能力,魏军上下都领教过了。
大家都应该明白仅仅是定陶城的那一支偏师,陈留都无法应付。
北面的清河郡屯兵七万,其中有四万是身经百战的白马军。
兴汉军已经解决了乌桓人和辽东问题。
就连大草原上的鲜卑人,面对并州铁骑的步步紧逼,也只能苟延残喘。
兴汉王在冀州屯兵三十万,还有一支十万铁骑的机动部队。
那支部队就住在界桥城中,向西可攻魏郡,西北直击邺城。
南下就是东郡了,白马城中的三万魏军,自保尚且不足,对于挡在头顶上的田家残部和陶升,根本就做不到有效的支援。
新年伊始,兴汉王梅园聚将,可是定下了大军西进的策略。
至于倒霉的人,只会是以下四家:
黑山王张燕,无极城外的罪冢,直接宣判了黑山军死刑。
张燕要么拒险而守,要么西进并州。
山中出产有限,又需要养活百万军民,困守黑山的结果就是死路一条。
张燕只能投降袁绍,以并州作为大后方,与兴汉军在黑山之中捉迷藏。
再有就是中山王韩馥和赵王张扬,他们只能选择袁绍。
只是任县王袁绍外宽内忌,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韩馥投奔袁绍,只怕是身家性命不保。
至于张扬,与袁军多有摩擦,同曹军更是水火不容。
万一假意投靠魏军,再与兴汉军针锋相对,这不是逼着兴汉王的十万铁骑南下东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