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汉使命-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觉得将运不可持久,真正值得世家追逐的是文运。将运持续三代,就会后继无力。习惯了将运庇佑的家族,富不过三代。

    文运才是世家发展的根本,虽然人走茶凉的竞争模式很残酷,但是却会催人奋进。文运在于代代有人杰,文运加身的世家才会存在永不灭绝的灵魂。

    其实在赵云看来,将运和文运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乱世多将星,太平兴文运。历朝历代,都把文运当成最大的功绩来抓。

    文治武功,文治在前,在于华夏百姓的整体认可。武功是锦上添花的行为。先有了文治,才能谈武功。这就是文运更刻骨铭心的唯一原因。

    赵家走的是将星之路,只不过上天给华夏乱世的将运有定数,具体的分配更是精确无比。按理说赵云已经拿走了赵家的五成将运,剩下的会是福泽三代。

    赵统的横空出世,更是让赵家剩下的将运集于一身。赵云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赵家两代辉煌,要是没有大功勋傍身,只怕会受到将运的反噬。

    毕竟带兵打仗的人,就意味着一将功成万骨枯。将运总是伴随着厄运而生。能消除厄运的东西,只有国运。

    为将者必忠于国,以国运化厄运,从而达到福泽子孙的效果。然而国运随势而变,不可能随时洗涤厄运,越是杀戮重的将星,失去国运庇护,必定会死于非命。

    赵云深知将运不可持久,文运才是长盛不衰的历史主题。文钦的拒绝就是最好的证明。赵家想要成为传承世家,允文允武才是正道。

    重文抑武可以兴旺家族,只不过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软蛋。重武抑文的家族,过刚易折的道理决定了没有前途。

    站在虎牢关上的赵云,似乎看到了当年的军相吕布那独立于世的英姿。武将的风采,在于一场载入史册的战役。

    赵云自言自语的说:“是时候回梅园了。出将入相才是武将的真正归宿。刚不可久的道理永远都不会过时。”

    赵家必须要转型,赵统的将运凝甲,让赵云看到了荣耀背后的巨大危机。梅园让赵统接手麒麟军,就是想让赵云主动转化为底蕴。

    赵家后继有人之后,必须要学会权衡得失。赵云只是在想,该由谁接掌河内镇帅军。二十万大军所托非人,后果会很严重。

    梅园擢升赵统为麒麟军督帅,已经表明了重视接班人的立场,赵云经过几十年的熏陶,自然明白了卸甲归田的必要性。

    高览进虎牢关之后,赵云以兵权托付,然后带着护卫都和郭嘉返回梅园。

 第596章 老将退隐

    刘正望着风尘仆仆的赵云和郭嘉,忍不住的赞叹说:“子龙,想不到你这么快就领悟了?”

    郭嘉说:“王爷,你这也弄得太明显了。赵统都成了麒麟军督帅,其他表现更好的年轻将领,也该有独挡一面的机会吧?”

    赵云终于明白了,年轻将领上位是梅园的既定方略。刘正已经让赵统成了既得利益者。这是抛砖引玉的行为,同时也表明了梅园的军制改革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郭嘉还是一如既往的睿智。曹魏放弃虎牢关,就意味着洛阳城周边成了三方势力的缓冲地带。梅园趁机调整部署,就是在为下一阶段的进军潼关做准备。

    赵云问:“王爷,赵家将星高照的事情,是梅园的惊天大手笔吗?是不是有些揠苗助长了?父子同掌兵,赵家也承受不起这样的福泽。”

    刘正只好解释说:“子龙,这就是天下大势。咱们都老了,恋栈权位只怕会耗损子孙的福泽。中原大局已定,该是调整的时候了。”

    郭嘉问:“王爷,以华老爷子的研究成果,咱们正是年富力强的黄金阶段,就这样混吃等死后半生,简直就是人生的噩梦呀!王爷打算怎么安置我们这些老家伙呢?”

    郭嘉所问的问题算是问到了点子上,让年轻人上位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安置那些从一线退下来的人员,这才是涉及到梅园安危的大事情。

    刘正忙拿出了“军政中高层重要成员退役计划草案”,交到了郭嘉的手中。上面标注了第一批退役成员名单。

    郭嘉看完之后陷入了沉默,毕竟很多重要职位的调整,很有可能威胁到中原战局。只是刘正已经提出了正式的军政分离以及州将军计划。

    首先是分州,兴汉国掌控的地方从北到南为蒙州,冀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扬州,徐州。重新主张州刺史为常设州官管理民治。

    蒙州刺史王林,州将军曹性;冀州刺史沮鹄,州将军郭淮;幽州刺史辛毗,州将军黄叙;青州刺史郭奕,州将军张虎;兖州刺史贾穆,州将军太史亨;豫州刺史钟会,州将军魏延;徐州刺史杨修,州将军吕蒙;扬州刺史文钦,州将军糜威。

    接下来就是镇帅编制的调整,狼居胥镇,为抗击匈奴第一线,镇帅姜维,参谋长吕玲绮;统兵十八万,戍守兴汉国北方。

    辽东镇,作为兴汉国东部屏障,镇帅徐荣,参谋长公孙渊;统兵十二万,扼守丹东要塞。

    如皋镇,兴汉国长江防线的东段,更是海军的核心基地。镇帅陆逊,参谋长甘瑰。总领海军四大督帅,共计二十五万人马。

    合肥镇,对抗楚王孙策的主力大军。镇帅张辽,参谋长高顺,统兵十八万,扼守长居巢一线,阻止周瑜北上。

    葛坡镇,与南阳曹军对峙的主力,镇帅陈到,参谋长杨修;统兵十八万,与樊城守将曹仁周旋。

    虎牢镇,兴汉国进取洛阳城的主力,镇帅邓艾,参谋长庞统;统兵十八万,处理官渡之战的后续收尾工作。

    黑山镇,负责兴汉国与晋国之间的防线。镇帅马超,参谋长是南山军校新近毕业的学生蒋琬。兴汉国立国二十多年,南山军校多次面向华夏范围招生,已经成了吸引人才的摇篮。

    麒麟军单独编制,依旧保持督帅规模。女军单独编制,镇帅文蕊,参谋长田欣。女军编制两督人马,一督为辅助督,即就是战时加入随军野战医院作战;平时集结训练;另一督为主战督,尽力保持巾帼军的优良传统,巩固女人的半边天地位。

    女军的存在,象征意义大于实战意义。只是为了维护男女平等的中心思想,该编制不能取消。至于真正让女人上第一线,兴汉国的男人丢不起那个人。

    梅园方面让老将退隐,一来是为年轻将领上位铺路;二来是预防统兵大将尾大不掉。毕竟立国二十多年,南征北战的时间也超过了三十年。

    军队很奇怪,一旦打上了某方面的烙印,就离败亡不远了。梅园重新编组野战军,就是想要新人新气象,调整兵力部署,更有利于向各路诸侯开战。

    至于退下来的老将,刘正打算让军相吕布牵头,成立军机处。吕布是军机处的第一负责人;甘宁作为军机处的常务管理员。

    军机处的成员为:典韦,赵云,黄忠,张郃,方悦,张绣,郭嘉,贾诩。

    军机处下辖:谋略堂,分析整理天下局势,制定一统天下的步骤与攻略;讲武堂,培养督帅及其以上的人才统帅大军的能力,提升其战略眼光。

    刘正为了提升讲武堂的地位,甚至承诺,讲武堂每培养一名大功勋督帅,讲师背后的家族可以获得一次开拓海外的机会。

    与此同时,刘正还从传国玉玺中获得了至关重要的演武篇,即就是天下武学的总纲。兴汉国武学底蕴不足,真正的超神武将只有六人,东方月,轩辕无双,吕布,赵云,典韦,甘宁。

    为了增加底蕴,讲武堂不仅增加了资源采集和贡献换功法制度,还想方设法的引入上古流传下来的残本进行补全。

    刘正的打算是集百兵之所长,融汇贯通打造一部兴汉武典。吕布作为总负责人,负责提炼兴汉武典的级别。

    老将都有三十年的战阵经验,再集结百家之力,兴汉武典肯定会不同凡响。更何况刘正以传承后世的武学经典为引,让武痴主持兴汉武典的编撰。

    望着忙碌的众人,刘正觉得文运才是长治久安的核心。兴汉国的疆域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华夏,是时候积累底蕴了。

    甄宓问:“王爷,前线的那些年轻人,真的可以扛起兴汉重任吗首发

    刘正只好解释说:“阿宓,年轻人犯了错误,还有咱们去擦屁股。咱们要是走错了路,那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刘正心里很清楚,年轻人即便是犯错误,也有挽回的余地。更何况年轻人面对老前辈,想要轻敌大意也没有那样的胆子。

    调整兵力部署,老将退隐讲武堂,就是让年轻一代的将领们成为扛鼎人物。邓艾姜维赵统的上位,是梅园在给接班人铺路。

    郭嘉很快就适应了讲武堂的氛围,只是荀攸的下落不明,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兴汉国中的世家也想更进一步。

    刘正似乎忘记了荀攸,一个可以让魏王曹操掉以轻心的人,怎么可能默默无闻呢?只不过讲武堂的横空出世,一举打乱了荀攸的计划。

    二十多年的布局毁于一旦,刘正的神来之笔打掉了荀攸的信心。讲武堂成立之后,荀攸的谋划彻底的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就在讲武堂走上正轨的时候,华佗拿着一瓶半成品延寿丹走进了梅园。

 第597章 设备加持

    刘正仔细的看了一下手中丹药的成色之后,认真的说:“华老,这些东西应该是残次品吧?”

    华佗说:“王爷,这是严格按照丹方和炼制程序提炼出来的产品。我把它命名为延寿丹。估计可以给身体健康的人延续一年的生命。”

    刘正的武学造诣还算不错,他使用真气提升眼力,很快就查探出了延寿丹内部结构的问题。大量杂质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丹药的质量。

    当刘正提出袪除杂质的问题的时候,华佗只得实话实说。以梅园总医院当前的设备,想要提纯那是天方夜谭。

    延寿丹没有达到预料中的效果,跟当前炼制丹药的设备有直接的关系。只不过能够炼出延寿丹,也可以在关键的时刻派上用场。

    华佗也知道,炼制延寿丹纯粹是浪费资源。只不过续命丹没有问世,延寿丹就有存在的价值。毕竟一年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的事情了。

    刘正问:“华老,延寿丹的效果不理想,强行炼制很有可能断了续命丹的问世几率。材料限制了咱们的想象,您老以为想要炼制传说中的续命丹,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才可以呢?”

    华佗回答说:“王爷,传说中的九州神鼎有提炼丹药品质的能力。相传大禹治水,人类与大自然的力量相抗衡。是九州神鼎挽救了人类的命运。”

    刘正知道大禹制九鼎镇压国运的故事,却不知道九鼎靠什么能力成为国之重器。总不至于九个大型的铜鼎,就可以让洪水不再泛滥了吧?

    华佗只好继续解释,相传大禹治水时期,神州大地洪水滔天。大家都知道,洪水过后,那就是各种疫气横行。

    想要厘清河道,人们就得冒着疫气加身的风险投入劳动。再加上深山老林积累的瘴气被洪水带到人类聚居区,各种莫名其妙的大病成了部落百姓的索命阎首发

    治水的工作需要大量不害怕疫气的百姓,如何防御疫气就成了上位者的当务之急。大禹在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治疗疫气的丹方,还得到了九州神鼎的图纸。

    九州神鼎打造完毕之后,针对不同地区的疫气出现了不同的丹药配比。由于炼丹材料的限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药材治一方病的特殊情况就出现了。

    九州神鼎可大可小,然而部落之间的矛盾却随着治水的进程发生了尖锐的对立。当时的九大部落为了独揽大权,居然起了控制九州神鼎建立国家的心思。

    部落首领之间的争夺,直接导致了信任危机。让大禹带着九州神鼎四处奔波,哪个部落都不能放心呀!万一有人扣留了大禹和九州神鼎,其他部落的人就只能等死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角逐之后,九大部落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到最后只能召开部落联盟会议,确立九州神鼎的归属。

    大禹同意把九州神鼎交给九大部落保管。为了避免九大部落之间互相争鼎。他不仅把九鼎分别安放在九大部落的起源地,还以秘法控制九州神鼎,使其无法被搬运。

    九州神鼎倒是在磕磕碰碰中分配好了,然而炼丹的人只有大禹一个,这才有了大禹奔波九州各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大禹死后,儿子夏启继承了九鼎的控制和炼丹的本领。他以大魄力从九大部落拿走九州神鼎,并且以之为根基建国。

    九大部落为了丹药,名义上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