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正听朱隽提到“奸宦”两个字,于是就问:“大人,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朱隽说:“佑兴莫急,我会把其中的曲折,跟你讲清楚的。”
在朱隽的讲述之中,刘正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是宛城张家的幸存者找到了十常侍之首的张让,不知怎么就话上了本家,还晒了一回族谱,认了个同宗。
最后才在有意无意之间,说起幽州兴汉军讨逆校尉部,苛待功勋豪强,坐视张家遭到屠戮。纵贼聚兵而无动于衷,以图养贼自重。
张让见本家人受了委屈,自然是义愤填膺的答应替宛城张家出头,参刘正一个怠惰军心之罪,好去官罢职,为张家人出一口恶气。
廷议时,张让果然不安分,把讨逆校尉部舞阴之战和博望坡之战说成了纵贼。
至于斩首赵慈的功劳,有首级为证,无法置喙。然而张让却说,两纵韩忠,擒一贼首。也是功不掩过,当去官罢职,着功勋后代执掌兴汉军,令刘正一干人等于军前听用,戴罪立功。
侍郎蔡邕字伯喈出奏说:刘佑兴义聚乡兵,战定幽州,克复青州;勇赴南阳,战功累累。可以称得上是天下义士之首,若是依了中官表奏,则天下义士何去何从?黄巾军逆乱如何平息?洛阳城中的百官们如何安心过日子?人家拿命替咱们拼出了一个安宁祥和的洛阳城,不酬功反而议罪,这不是把天下英雄推给黄巾军逆贼吗?
张让也觉得议罪会激起武将们的反抗之心,更何况十常侍久在深宫之中,就算是拿下了刘正的讨逆校尉部,也是大将军府派人接手。才觉得自己枉做了小人,对宛城张家误导自己的行为怀恨在心。
说来也是,张家作为南阳郡豪强之首,与大将军府的何家同为宛城豪强。怎么可能亲中官而远乡党呢?
张让想通了之后,就建议汉帝:刘正冠以皇姓,不宜苛责而落下虐待同宗的骂名。不如功过相抵,也好让天下义士知道,剿贼有功,纵贼死罪,不敢再生出怠慢之心。
又有朱隽具表陈奏:宛城张家,开门揖盗;先是献门纳降,再有献地捐粮以助贼势。兴汉军奉旨讨逆,张家私聚甲兵相抗。
与此同时,还附上刘正呈送右中郎将府的相关证据。
至于朱隽为什么故意把另外三家摘得一干二净,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先说黄朱两家一直都是世交,有了这份香火之情,他也不好意思落井下石。
至于袁韩两家,唇齿相依。袁家势大,四世三公;韩家附冀,以求苟安。朱隽生怕会捅了马蜂窝,把自己也搭进去。
然而宛城张家不倒,北军的劳军物资又从何而来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朱隽还是没有办法下定决心,于是就到郦县城中到处走走看看。
一群幼童高声唱道:张家跌倒,北军吃饱;不吃张家,如何是好?人家有钱,咱们吃草;搞垮张家,大伙都好!
朱隽一听,这话在理呀!这南阳郡内的豪强,张家最大,其余三家难望其项背。至于其他小门小户,也喂不饱北军这个大肚汉。
再加上黄巾军最大的贼首姓张,南阳郡第一位贼首同样姓张,有了刘正的材料,操作起来简直就是水到渠成。
于是就下决心搞垮张家,先拿到劳军物资再说。至于从汉帝嘴里索取劳军物资,简直就是在做梦。如果不能自己想办法,北军将士就得流血又流泪了。
朱隽的表奏一上,张让就坐如针毡了。他也是姓张,要是汉帝脑洞大开,没准就会厌恶了他。
事关身家性命,张让不敢怠慢。只得对宛城张家落井下石,洛阳城中的宛城张家族人,被恼羞成怒的汉帝抄家灭族。
张让为了自证清白,自告奋勇监刑。
张家有罪,讨逆校尉就有功了。心情不好的汉帝随口说了一句:平定赵慈,宜叙功劳。
百官见汉帝用了一个“平”字,就知道汉帝心中不高兴,也就不敢给刘正官升三级,于是就拟定了授予刘正平贼校尉的诏书。
张让信命,想到廷议时小小的得罪了一下刘正之后,就差点儿脑袋搬家,还是不要再招惹他了。
于是就不再刁难,痛痛快快的用上了汉帝的大印,还特意加盖了传国玉玺,算是小小的弥补一下刘正。
刘正听了朱隽的话之后,才明白了关于自己的任命,居然也是刀光剑影,自己和宛城张家,只能活一个。
现在看来,自己似乎已经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77章 再战宛城
天下十玺,已经有三玺联系上了刘正的命运,兴汉使命终于正式的启动了。
刘正让典韦和太史慈轮番攻城,周泰作为总预备队。
张绣把西凉团分成了两个部分,在左右两边来回巡逻,避免有黄巾军小股部队渗透偷袭。
约定的攻城时间到了,刘正让典韦率先向宛城发起攻击。
宛城黄巾军在孙夏的指挥下进行了殊死抵抗。
普通黄巾军的战斗意志比起最精锐的黄巾力士来也毫不逊色。
天卫团的伤亡数字呈直线上升,要是换了以前的刘正,肯定会放弃强攻,转而用计破城。
然而此刻的他,听着另外两个方向上传来的战鼓声,只得硬着头皮把周泰的丹阳团也投入到了攻打城头的战斗之中。
典韦得到了支援之后,立即开始了反击。
孙夏大惊失色,转身就想逃跑,被典韦情急之下扔出的小飞戟打在了背上,眼看就不活了。
身边的黄巾力士也乱了套。有人跑向南边跟孙仲汇报,也有人转身朝着天卫团发起了反冲锋,还有人在手忙脚乱的呼唤孙夏。
黄巾力士的决死反击,居然在短时间内迟滞了兴汉军两个团的推进速度。
刘正见迟迟无法打开局面,于是就带着陈到和白毦兵亲自加入战斗。
陈到与白毦兵上城之后,立即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强势的切入了负隅顽抗的黄巾力士之中。
刘正挥动梨花枪,杀透了黄巾力士的阵地,见典韦挥戟斩下一颗首级。
典韦声若惊雷的大吼道:“孙夏已死,投降不杀!”
普通黄巾军终于被恐惧战胜了,一窝蜂的向南逃蹿。
兴汉军终于突破了城墙,顺利的打开了东城门。
紧接着右中朗将朱隽亲自带领的北军精锐也攻克了北门,正带着人尾随追击黄巾军。
就在刘正与朱隽在南阳郡太守府胜利会师的时候,孙策也带着大军赶到了。
朱隽立即进驻太守府,接收南阳郡太守府中的一切。
随后又命令刘正和孙策兵分两路拿下南城。
孙夏的弟弟孙仲见汉室大军势如破竹,宛城的再次失守已经成了定局,就带着剩下的五万黄巾军将士逃走了。
兴汉军的大旗又一次在宛城的南大门上飘扬了起来。
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的进城是杀进来的,没有百姓的夹道欢迎。
刘正心想,兴汉军需要保护的,只能是控制区域内的百姓。至于天下百姓的命运,只有投入了兴汉军的怀抱,才能享受到相关的庇护。
孙策慢了一步,只能垂头丧气的带兵回转西城。
刘正命令:太史慈率领两栖团整顿南城的军营,作为兴汉军屯驻宛城的大本营。
朱隽派使者来请刘正,邀他观礼处决黄巾军余孽。
刘正谏阻说:“大人,自古杀俘不祥!”
朱隽理直气壮的反驳说:“汉室上下,并没有承认黄巾军的身份,一直都是官军讨贼。”
刘正说:“就算是贼,也是汉室之贼,摆到边境上去,也能成为守护汉土的一员,不如发配幽州。既能免去南阳郡内的匪患,又能给边境增加一部分防御力量。”
朱隽无奈,只得如实告诉刘正,他没有从张家拿到任何的粮食和物资。
如今连北军将士都快养不活了,哪里还有余粮养黄巾军俘虏。
放了也不行,这些吃不上饭的青壮一定会重新加入黄巾军。
只有一律斩杀,一来免去后勤物资上的压力,还能震慑黄巾军残部。也算是发挥了最后的余热。
朱隽说:“我也知道杀人是下策,可是如今没有上策,甚至连中策也没有。这唯一的下策,才能保全自己。”
刘正知道,若是不能替朱隽把粮食从宛城张家的嘴里掏出来,只怕他会铤而走险杀人取食。
刘正说:“大人,兴汉军愿意全盘接手俘虏!”
朱隽问:“佑兴可别夸下海口,你知道俘虏的人数有多少吗?”
刘正还真不清楚俘虏的人数,朱隽直接扔给他一本账册。
刘正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统计了北军在西鄂城和宛城的俘虏总数,两座城池加起来足足有八万名俘虏。
这可是八万张能吃的嘴,比汉室大军总人数还多,朱隽真是怕了,留着会夜长梦多,杀了又伤天和。
刘正知道接手这么多俘虏对兴汉军上下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但是为了将来考虑,还是毅然决定迎难而上。
刘正承诺:全盘接手黄巾军俘虏,并且在三天之内替朱隽从宛城张家口中把秘密仓库掏出来。
刘正让张绣和典韦带着屈申关的吕蒙负责转运八万黄巾军俘虏到幽州,并且派王越安排情报部的人沿途接应。
由于黄巾军俘虏都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典韦编组的时候倒也省事不少。打乱混编之后,又参照兴汉军北山劳动改造营管理俘虏的办法,申明了纪律以及连坐制度:一人逃跑,全组饿饭;反抗杀害兴汉军将士的,杀全家。
总共八十个编组,第一天就有三组饿了肚子。
人心都是肉长的,当俘虏们看着和兴汉军将士同样的吃食发放给服从命令的编组的时候,他们开始认可了兴汉军的管理。
毕竟兴汉军对待俘虏还是不错的,不打不骂,生病了还安排随军医生诊治。
特别是一个即将临盆的女人,兴汉军上下居然比俘虏们还要着急。
典韦和张绣亲自护卫在医院的帐篷之外。
当母子平安的消息传出之后,兴汉军上下松了一口气,整个黄巾军俘虏营却沸腾了起来。
同村的人问:“邓家的,儿子叫什么名字呀?”
女人露出一张苍白的脸,费力的说:“就叫他爱儿吧,咱们不过是草民,就用草头艾吧,还能有几分男子汉气概。”
就这样,未来兴汉军的第二代将领之一的邓艾在前往幽州的途中出生了。
由于产后虚弱,典韦亲自安排马车供邓氏母子乘坐。
据说邓艾成年之后,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永远的记住出生的那个故事,给他起字士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78章 全民皆兵
宛城张家彻底的被朱隽连根拔起了,至少在天下豪强的眼中是这样的。
至于刘正,只不过是一个万恶的帮凶而已。还没有资格吸引世家豪强的火力。
其实朱隽也是不够格的,他身后的天下共主汉室,才是世家豪强想要针对的目标。
当钱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就会奢望长生,而探索龙脉的奥秘,就是开启长生之路的第一步。
宛城的动乱在汉室大军的强势介入之下得到了平息。
为了缓解人地矛盾,朱隽决定拿出宛城张家的土地分配给既没有土地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百姓。
宛城被刘正先后送走十几万人之后,朱隽的分田分地恰到好处的解决了南阳百姓与汉室官府之间的矛盾。
然而在黄巾军的控制区域内,百姓依旧仇恨汉室官府。
大军休整半个月之后,朱隽下令继续进攻。
孙策派黄盖作为先锋,朝孙仲盘踞的平氏前进。
刘正派太史慈率两栖团走在最前面,与黄盖一同出发。
离开宛城之后,黄盖带着北军刚靠近魏家坳,就见一群男女老少义愤填膺的冲了出来。
他们拿着锄头扁担,见到北军将士就一顿打砸。
黄盖是个直肠子,见有人围攻自己的兄弟,当即便下令反击。
一队装备精良的北军精锐,对上一群锄头扁担的乡村百姓,那结果可想而知。
太史慈带人赶到的时候,黄盖正举起手中的板斧劈向了一个和吕蒙差不多年岁的少年。
少年舞着锄头,与黄盖斗了一个旗鼓相当。
黄盖见居然拿不下一个毛头小子,愤怒之下加大了攻击的力度。
少年手中的锄头终于不堪重负,断成了两截。
眼看少年就要命丧黄盖斧下,太史慈也是百姓出身,在同情心的驱使之下竟然张弓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