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诗开门见山的问:“张老先生代表广陵世家前来,可以全权代表广陵世家接受梅园的三项条件吗?”
张远说:“完全没有问题!”
费诗忙把印有梅园进驻广陵的三项基本原则的文件交到张远的手中。
张远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和平接手广陵地方三项基本原则:
其一,麒麟镇帅军塈之后的徐州地方军是广陵唯一的武装力量,广陵世家解散私兵武装,库存的武器装备作价交付徐州地方州军。
其二,广陵世家的产业必须要转型,统一纳入梅园的质量监督体系。各家或单独或联盟加入兴汉商会,参与新徐州建设。
其三,广陵世家必须要交出土地,按照梅园的土地政策重新核定分配。大家可以自主的选择纯农户籍或者是农转商户籍。
张远对于梅园的土地政策了解不多,无法正确的把握两种户籍的区别所在。
费诗只好耐心的解释,纯农户籍就是专职的种田人。三代之内必须要留在户籍地种田。按照梅园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农户生产的粮食不得自由交易,必须要由当地郡守府按照梅园的粮食收购方案集中交易。
张远觉得梅园的政策过于霸道了。限制粮食价格,把农户拴在土地上。这对农户来说太不公平了。
费诗缓缓的念出了一首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远问:“费将军这是什么意思呀?”
费诗耐心的解释,低粮价是惠民大计。诗的前半部分道出了养蚕人对低蚕茧价格的不满。可是谁又重点关注诗的后半部分了——即便是以当前的蚕茧价格,养蚕人照样穿不起罗绮。倘若蚕茧价格提升,罗绮的价格一定会水涨船高,其涨幅一定会超过蚕茧的涨幅。到头来养蚕人怎么办?
由此及彼,养蚕人的悲剧,未必不会发生在种田人的身上。要是出现“吃白米饭者,不是种田人”的情况,那就是整个天下的悲剧。
梅园的低粮价政策,在于确保种田人可以吃上大白米饭。至于有人说农民自己种粮食自己吃,以当前的经济环境。种田的农民需要购买各类农业机械和肥料,收割之后还得找脱壳公司进行加工。完事之后还得找人修建储存仓库。想要成为单独的个体,那高昂的成本绝对会压垮种田人。
种田人能力有限,不可能一家人单独的完成从下种到米饭端上餐桌的所有环节。这其中涉及到交易的存在,就会产生价格差异。种田人想要提高粮价,其他各个环节的商家也要维持足够大的利润空间,肯定会跟风涨价。一旦粮价失去控制,很有可能造成种田人吃不起白米饭的一幕。
大家都清楚,种田人基本上都是年年吃新粮,根本就没有储粮的习惯。特别是优质的产粮区,一年两季或者是三季,谁敢把粮食烂在手里?
一旦粮价波动,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种田人。粮食的基础价格涨了,加工粮食的中间环节也会梯次涨价。最后变成大米回到种田人手中的时候,那价格会变成什么样?种田人还买得起吗?
为什么每逢乱世,首先失控的会是粮价,最先扛不住的却是种田人?粮食安全保障是维持兴汉国太平的根本。
种田人的纯收入肯定比不过脱产的工人。同样的涨幅,放在工人身上只是少进行一次奢侈的活动;放在种田人身上,那就是要命的大事情了。
养蚕人穿不起罗绮,还有哭的机会。种田人吃不起大白米饭,那就只能饿死了。每逢乱世,饿死的种田人不计其数。粮价是根本,不能动。
广陵是徐州最重要的产粮区,要保证五百万百姓的吃饭问题!对于广陵世家的选择:要么由当地三分之一的世家成为农户,为梅园种田保证粮食产量;要么由兴汉集团进驻广陵,从事农业生产,广陵世家不得阻拦。
张远觉得种粮吃亏,代表广陵世家选择了转型商户。兴汉集团进驻广陵,代表着徐州世家的最后一块自留地丢失了。
广陵新政彻底的改变了徐州世家的格局。兴汉集团的种粮技术开拓了广陵百姓的视野。大规模的机械种植,精准的时间控制,一年两熟在广陵即将变成现实。
由于从事粮食生产效率成倍的增加,原本手工作业的农户觉得无利可图。如今推广农业新技术之后,种田人的收益将会达到历史新高。
赵统把麒麟镇帅军的总部搬迁到了广陵城。费诗立即组织参谋部对广陵进行规划改造。特别是功能建筑的重新布局,地下管道的铺设都是按照梅园颁布的郡级城池建设标准施工。
广陵终于成了麒麟镇帅军实际掌控的城池。再也不是当初那种名义上的依附。费诗看着热闹的城池建设,对于梅园的财大气粗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费诗觉得很奇怪,如皋海军基地距离广陵不远,怎么感觉海军的力量变弱了?
赵统忙解释说:“参谋长,梅园已经提出了海军转型计划。在未来的百年内,海军主力将会致力于对外贸易和维护海疆,不再介入陆军的征伐。如今梅园投入基础设施工程的资金,有九成的份额由海外贸易的利润提供。”
费诗懂了,把海军基地设在如皋,就是要把徐州打造成功能齐全的处贸生产基地。广陵粮业的布局规划,就是在为新徐州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赵统告诉费诗,粮食是徐州发展的基础。只有粮食产量提升了,才会吸引大量的人进入徐州,从而为外贸生产基地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赵统已经写信向邓艾求救,准备通过潼关引进百万青壮加入新徐州计划。邓艾知道徐州的发展就是一个样板,亲自到潼关主持大计,确保西才东进计划的顺利实施。
费诗看着日新月异的广陵新城工地,对同行视察的赵统说:“镇帅,陶家军正在广陵东面抢掠,咱们是不是敲打敲打?”
赵统说:“参谋长,你安排一下,让副将吕猛出征。我只有一个要求,除恶务尽!对了带上广陵世家的代表一起去,特别是张远。杀鸡儆猴嘛,要是猴子不在跟前,咱们表演给谁看呀?”
费诗出去安排,赵统却在想,兵不血刃的城池,拿到手里也不能让人放心,毕竟财帛动人心。
第683章 强制观战
吕猛奉命征讨陶忠,张远等广陵世家的代表被强制要求观战。好在费诗的理由比较充分——不见识恶人的恶,怎么会感恩好人的好。
吕猛大军才出广陵,却在东关遭遇了陶家军的前锋。狭路相逢勇者胜,大军沿官道长驱直入。陶忠无法控制部队,仓惶退回海陵。
抢疯了的陶家军,根本就打不了硬仗,面对骑兵督的冲击,连三天都没有坚持就丢了城池。
走投无路的陶忠想要投降,吕猛亳不犹豫的拒绝了。
张远觉得奇怪,于是就问:“吕副将,陶忠投降,不就可以结束海陵战事了吗?为什么还要继续打,空耗兵力于和平有望之地呢?”
吕猛回答说:“张老先生,陶家军已经变质了。抢掠成性到陶忠都无法控制。一旦骑兵督准降,其中的风险就得由海陵百姓承担。纵容恶人,就等于辜负了善良者的信任呀!”
张远沉默了,一支习惯了抢掠的军队,想要调教好,当地的百姓就得承担风险。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吕猛不敢接纳陶家军。张家想要做好人的美梦就落空了。
吕猛宁可落下屠夫之名,也不敢让陶家军有继续作恶的机会。先有高邮,再有广陵,谁敢保证陶家会不会继续作恶?
张远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反正到时候有骑兵督背黑锅。吕猛不许陶忠投降,就是不想将来看到广陵百姓落泪。习惯了抢掠的陶家军百姓,肯定不会接受骑兵督的劳动改造。
骑兵督围住了陶忠的大营,本来可以利用火攻轻而易举的取胜。只不过吕猛觉得大火焚营,对世家代表的震慑力度不够。为了让广陵世家安分守己,骑兵督决定武力强攻。
阵前的弩砲围成了一个弧形,对准了困兽犹斗的陶家军。陶罐弹砸在人体上的声音,让广陵世家代表低下了高贵的头。
骑兵督稳定推进,不接受投降,不接受俘虏。一路碾压,脚下的泥土变成了暗红色。
广陵世家代表与吕猛一起向军营走去,泥泞的道路,让众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艰难行走。张远闭上了眼睛,不敢往地上看,生怕早上刚吃的食物浪费了。
吕猛说:“张老先生还是睁开眼睛看一眼吧!不亲身体验一回,怎么可能记得住呢?”
张远不敢拒绝吕猛的提议,只好努力的压抑胃液的翻涌,强迫自己睁开了眼睛。那感官上强烈的冲击,让他的控制能力彻底的崩溃了。不仅浪费了三天的食物,还清空了整个胃部的存货。
吐无可吐的张远被两名将士架起,继续踩着湿润的道路向前走。广陵世家代表心生恐惧,原本的心怀鬼胎也就无疾而终了。
陶忠的双臂已经不见了,整个人靠在残破的座位上,对着吕猛咬牙切齿的吼道:“你好狠!”
吕猛没有理会,陶忠咧着嘴,对着张远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
吕猛说:“人在做,天在看!陶忠,你欠下海陵百姓的血债,到了偿还的时候了!”
陶忠脸色大变:“你!”
吕猛冷冷的说:“不用感谢我!这是你应得的下场!”
骑兵督撤除了包围圈,无数海陵百姓疯狂的淹没了陶忠。
一个时辰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
张远望着破碎的座椅,那上面还残留着无数的牙印。恨之入骨也莫过于此,陶家军的恶名,千古难消了。
张远哆哆嗦嗦嗦的呢喃着:“杀人诛心,好狠的手段!”
吕猛若有似无的瞄了一眼张远,扭头对一名都尉吩咐说:“打扫战场,就地掩埋;勒石为记,植赎罪林!”
用绿树净化空气,从而预防战后瘟疫,是梅园卫生部推出的健康生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陵世家代表惊呆了,让对手曝尸荒野,不是对作奸犯科者最好的惩罚吗?如今骑兵督不仅埋了敌方的人,还栽上了树!
面对张远的疑问,吕猛只说出了四个字:“除恶务尽!”
正在这个时候,参谋人员送上了阵亡烈士名单。吕猛觉得要海陵百姓记住骑兵督的好,于是就在赎罪林对面厚葬烈士,拓功勋林以彰显丰功伟绩。一树一人,都是顶天立地的存在。
吕猛完成了东征任务之后,麒麟镇帅军随即开始对江都的周陈联盟进行合围。
周瑜开始着急了,陶忠拖不住赵统,十万楚军也挡不住麒麟镇帅军的兵锋。
只是周瑜不比陶忠,楚军也没有对江都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赵统知道进攻江都的战事,搞不好会影响淮南的安全,甚至会破坏华夏诸侯之间的平衡。
梅园对麒麟镇帅军的进展很满意,只是在攻打江都方面建议赵统慎重。毕竟孙策已经失踪了,西陵的刘磐也蠢蠢欲动。麒麟镇帅军没有必要着急进攻。
赵统对梅园的指示严格执行,决定重新构筑一条江都封锁线,以逸待劳消耗楚军。
典海带着刑天督横扫堂邑,强势攻占仪征。程普为了避免腹背受敌,轻装逃回了江都。麒麟镇帅军拿下江都外围,彻底的封上了楚军北上的大门。
周瑜站在江都城头,望着忙碌的刑天督将士,问身边的陈登:“元龙,楚军如何破解危局?”
陈登说:“大都督,陈家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选择。”
上策是向吴王孙权借兵,弃江都南渡,只要大军在手,就可以活得潇洒。
中策是弃军独逃,以周瑜在楚国的地位。只要人活着,就少不了荣华富贵。
下策是无条件投降麒麟镇帅军,然后交出兵权,到东海大学做一名讲师,从此不再带兵打仗。
周瑜听完之后,似笑非笑的问道:“元龙,对十万楚军来说,恐怕下策才是真正的上策吧?”
陈登说:“大都督,梅园以普通百姓为根本。广陵陈家无法接受那样的命运。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陈家的选择。至于楚军何去何从,陈家不会干涉!”
周瑜说:“元龙多虑了。我深受楚王倚重,家人都在柴桑。即便是身陷绝境,也不会另投他方势力。”
陈登建议周瑜联络孙权,在长江南岸建立据点。广陵陈家拥有一些小船,利用老鼠搬家的方式把重要的物资南运。
周瑜和陈登的动作很快就被情报部察觉了。费诗见赵统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于是就问道:“镇帅,广陵陈家有意搬空江都,咱们何不请示梅园,让陆逊将军派人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