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汉使命-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经无言以对,群臣也觉得他的做法犯了大忌,根本就不愿意替他求情。

    说得也是,曹髦听了王经的话之后,居然无诏进攻丞相府。那不就是无法无天了。要是天子没有制度的约束,大臣就是朝不保夕。这回是攻丞相府,下一回又该是谁?

    天子处置朝臣,总得在大朝会上搞吧!私下里不教而诛。这会让大家都没有安全感的。

    王经孤立无援,当即被推出斩首。

    司马昭为了恶心王经,居然让王沈监斩。

    “王沈,想不到你居然是此等卑鄙小人?”王经怒问:“你对得起先帝吗?”

    “王经,你只不过是头脑发热,就让大家陪你一起疯。”王沈说道。他想让王经死个明白。

    拿掉了司马师和司马炎,人才凋零的曹魏,又有谁可以抵挡阳平关的赵统,还有那潼关的邓艾?

    司马家倒了,曹魏也就垮了。这难道不是亲者痛,仇者快的愚蠢行为吗?

    更何况司马家也不是纸糊的,司马师和司马炎的身后还有五十万将士呢?即便是扳倒了司马昭,又该谁做安抚人心的替罪羊呢?

    王经恍然大悟怪不得有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原来文武之间考虑问题的方式还真不一样。文死谏,武死战。这就是文人心中的家国情怀。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死谏的文人不一定会死,自古以来倒在死谏上的人屈指可数。即便是昏君,也不敢大张旗鼓的杀文人。

    武死战可就不一样了。挨上一刀就得到鬼门关走上一遭。想要求活还真不容易。

    人之将死,王经总算是明白了王沈和王业的选择。以长安之兵跟司马家作战,王沈还真没有什么生机。即便是侥幸赢了,天子没有明诏,那也名不正言不顺。到头来为了安抚群臣,也免不了挨上一刀做替罪羊。

    王经面如死灰,低下了高贵的头。王沈闭上了眼睛,转过身摆了摆手。

    刽子手一刀斩下,一代名臣王经成了历史。

    处置完王经,就得考虑庶人曹髦的身后事了。

    群臣毕竟拜了好几年,总算是有一段香火情。一想到曾经对一个庶人大礼叩拜,心中就有些不爽。

    “丞相,庶人曹髦的身后事就由你全权负责吧!”郭太后触景伤情的说道。

 第810章 曹奂登基

    太尉司马孚见郭太后在大朝会上打了太极,就对庶人曹髦的身后事上了心。

    太尉司马孚怕司马昭顺水推舟的以平民礼安葬庶人曹髦。当即大礼叩拜郭太后,表奏说:“老臣奏请葬高贵乡公以王礼,全了数年的君臣情分,请太后恩准!”

    司马昭作为丞相,当然也明白司马孚的用意,当即大礼同奏:“老臣附议,请太后明鉴!”

    群臣附议,一齐下跪。

    “准!”郭太后说道。

    群臣暗自侥幸,终于不用对庶人曹髦的死耿耿于怀了。

    解决了庶人曹髦的身后事,接下来就是议立新帝的大事情了。

    司马昭回到丞相府,找王沈商议选立新帝的事情。

    “王大人以为曹氏宗室之中,何人可以为君?”司马昭问道。

    “丞相,这君也得有讲究。古人云:天子任重,需要加冠才能得以亲政!”王沈说道:“强臣选君,年龄是关键。过了加冠的年龄不行,天子不亲政,难免惹人非议;年龄太小也不行,小孩子可不好哄。万一郭太后介入,麻烦也会很大。”

    王沈为了司马昭的大业,已经拿曹髦做了投名状。可他毕竟是半路依附司马家,想要获得重视就必须要展现出过人的能力。

    议立新君就是王沈向司马家献计的最好机会。恰好司马昭也想找个笔杆子摇旗呐喊。双方一拍即合就鼓捣出了丞相议事的一幕。

    “王大人不必卖关子,直接说人选吧!”司马昭平静的说道。

    “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璜。年方十四,正是母子别居却又达不到亲政的年龄!”王沈见司马昭神情有异,直接说出了人选和理由。

    “那就这么定了,明日朝会,由你上奏!”司马昭说完,端起了案上的茶碗。

    次日朝会,王沈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上表,请郭太后明诏奉立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璜为新帝。

    郭太后认为曹芳不肖,曹髦悖逆,天子曹叡绝嗣,恐非为妻为臣之道。

    王沈才思敏捷,立马就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曹璜更名曹奂,奉祀魏帝曹叡。这就算是两全其美了。

    郭太后本意是想让曹芳重新上位,没有想到如意算盘落空了。王沈的改名奉祀,确实是神来之笔。天家大统胜过辈分,曹奂以弟祀兄并没有违背孝道。长兄如父,倒也说得过去。

    郭太后无奈,只得捏着鼻子认命了。曹芳和曹髦都被废了。让曹奂直接承继魏帝曹叡的大统,算是免除了名份上的问题。

    司马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要是真按照郭太后的意思把曹芳弄回长安,司马家交权会有灭顶之灾,不交权又会惹人非议。

    王沈果然厉害,弟弟接哥哥的班,听起来不是那么完美,却也合理的规避了名份上的问题。

    郭太后无力回天,只得任命华阴大都督司马炎为中护军,携懿旨前往燕王曹宇封地,令曹璜更名为曹奂之后再迎回长安。

    新帝登基,论功行赏。

    司马昭吃一堑长一智,为了保持司马家在新帝曹奂面前的心理优势,不跪是最起码的要求。

    新帝曹奂也知道空有身份于事无补,只得积极配合。明诏:封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

    司马昭可是明眼人,当初的董卓也是相国,后来的下场天下人尽皆知。司马家是要争权,也更惜天命,于是就坚辞不受。

    新帝曹奂见司马昭拒绝,屡屡眨眼睛向郭太后求助。

    郭太后咳嗽一声,佯作身体不适。

    新帝曹奂会意,立即让中官宣布退朝。

    “封我为相国,新帝曹奂其心可诛!”司马昭回到丞相府,愤怒的吼道。

    “新帝曹奂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胆子,应该是郭太后的主意。看来郭家也想分一杯羹呀!”王沈一语中的的指出了其中的异样。

    “不管怎么说,新帝封赏的事情得尽快了结。要是大家都不能安心做事,兴汉军再趁虚而入,那就不是小麻烦了。”司马昭说道。

    “丞相志在天下,晋公和加九锡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至于相国嘛,不过是虚名而已。新帝曹奂这回是炮弹加糖衣。相国就是炮弹,晋公和加九锡就是糖衣。不如炮弹丢回去,糖衣全吃掉。”王沈说道。

    这一招转移视线,既表明了司马昭不会学习董卓吞噬其他朝臣的利益,又拿到了司马家立国的入场券。

    司马昭决定采纳王沈的意见,在大朝会上力辞相国,却对晋公和加九锡的封赏避而不谈。这就是在警告郭太后凉州毕竟是小地方,想要火中取栗,也得掂量掂量!

    郭太后知道事情败露,不敢再多说什么。新帝曹奂借力打力的计划不成,只得顺了司马昭的意。

    曹髦攻入丞相府的事情,让司马昭记忆犹新。吃一堑,长一智。长安兵权事关司马家的安危,一定要全盘掌握。

    司马昭力排众议,中护军司马炎兼领司隶校尉,负责长安城防。

    王沈定国有功,加封华阴大都督,晋爵安平侯。

    王业封奋武将军,随王沈前往华阴城。

    司马师晋爵一等,仍领祁山大都督职务。

    其余众臣,均有封赏。

    刘正在客栈中拿到了第一手情报之后,对于王沈的行为写下了十六字评语有才无德,背义弃恩;为国精诚,事主不忠。

    对于郭太后的小动作,刘正不想多说什么。权利是个好东西,好好的一个女人,居然天真到玩文字游戏。

    司马家有兵有权,是那么好撩拨的吗?

    最让刘正痛心的事情,还是虎卫军的撤编。

    当年许褚奉命打入曹魏,在曹操的支持下以乡党为骨干打造了虎卫军。想不到在经历了几番波折之后,居然走到了尽头。

    长安丞相府的那场杀戮,代表着一支天下闻名的步骑精锐退出了历史舞台。

    刘正忍不住的感慨,瓦罐不离井口破,虎将难免阵前亡;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虎卫军的撤编,让刘正看到了兴汉军几支精锐的未来。重甲骑到了南方捉襟见肘,陷阵营到了荆州也是问题多多。

    再有就是半年前特战营到南中做前期侦察,全员一百一十人去,回到汉中的只有三十六人。

    长安封城结束,王经的产业被王沈和王业分食。

    也许是曹魏群臣明白天意不可违的道理,居然对司马家采取了新的斗争策略。

    情报是一国的眼睛,程武向司马家交权之后,决定前往陈仓做一名单纯的谋士。

    长安朝堂恢复平静,刘正便不打算逗留。

    潼关镇帅军护卫都尉文鸳,由于在华阴大撤退中表现不错,奉命调往阳平关任副将。

    阳平关兴汉军的加强,意味着新一轮的攻势即将展开。

    兴汉军全力伐魏,趁着曹魏主力向华阴城移动之机,准备在陈仓打开缺口。

    刘正让甄宓到阳平关会合,督帅郭淮也奉命赶赴祁山前线参战。

    祁山大道历经十年建设,与阳平关之间的快速通道于三个月前构建完毕。

    刘正看着车水马龙的盛景,决定支持赵统全线突破魏军防线。

 第811章 水土不服

    “子龙,辛苦了!”刘正望着风尘仆仆赶到驿站的赵云,认认真真的说道。

    “庄主言重了,一切为了孩子!磨刀不误砍柴功。这回大军进击,司马师那小子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赵云兴奋的说道。

    “逐鹿天下,其实是各种思想潮流之间的碰撞。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必定是精英!”刘正说道。

    祁山军议,赵统决定兵分三路伐曹魏。

    第一路由督帅太史亨统帅,大军绕道直取武都。

    第二路由郭淮率领,大军出街亭。

    第三路由副将文鸳统帅,精兵两万佯攻武功,调出程武之后再回击陈仓。

    拿下陈仓之后,固守待援消耗魏军有生力量。

    兴汉军全面开战,司马家只好抛出品级告身诱惑世家子弟参战。寒门子弟最高可得正四品,鲶鱼效应让所有的人都动了起来。

    兴汉军的进展很不顺利,太史亨的骑兵受到了世家私兵的袭扰,每走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魏军费曜部以世家为堡垒,把武都搞得遍地狼烟。

    骑兵的速度不错,可是对道路的要求十分严苛。兴汉军骑兵兼具凉州铁骑,并州铁骑和幽州铁骑等骑兵的优点。

    当然了,作为骑兵的战马,也有着不可掩盖的缺点。骑兵对后勤保障方面的要求极高。特别是战马的粗料,简直成了骑兵的短板。

    兴汉国农业水平的提升,战马精料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有得必有失,战马草料方面的储备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太史亨所部的战马均来自于幽州北部的大草原。由于环境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水土不服。即就是战马吃不惯凉州本地的草料。

    草料问题限制了太史亨所部骑兵的发挥。千里运粮十不存一,千里运草更是劳民伤财。

    好在太史亨及时发现了问题,筹建了一支两万人马的新型骑兵。祁山的库存,只够两万骑兵连续作战三个月。这严重的限制了骑兵的发挥。

    刘正在祁山大营收到了赵统转呈的战报。

    太史亨在战报的结尾写道:

    天下骑兵,一向以地域的特色而名扬四海。以前总以为把兵练好之后放上马背,然后就可以纵横天下了。

    现在才知道战马挑食,对于战场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差。幽州骑兵到了中原勉勉强强的可以保持七成战斗力,到了凉州仅剩三成。

    兴汉军的战马精料标准统一,倒是可以满足战马在交战期间的营养需求。然而草料的地域差异特别的大,幽州的马吃了凉州的草料,战斗力很难保障。

    若是从战马的畜养地调集草料支持前线作战,那巨大的需求量会压垮整个后勤。一方水土养一方草料,战马的选择得遵循就近原则。

    如今大战在即,强行中断计划得不偿失。在凉州畜养多时的幽州战马,一到战场上就拉稀。

    唯今之计只有限制战役的规模与级别,最好不要一次性投入上万骑兵参战,以免后劲不足。

    太史亨的意见让赵统拿不定主意,他只好找刘正请教。

    骑兵战马的水土不服,让刘正弄明白了一件事情马谡为什么会在街亭惨败。

    蜀中的气候肯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