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兵战马的水土不服,让刘正弄明白了一件事情马谡为什么会在街亭惨败。
蜀中的气候肯定与凉州是不一样的。马谡居然带着一群南方人跑到街亭的南山上吹冷风。大军都冻成了狗,还有能力打仗吗?
同样的道理,幽州的战马习惯了那种带着鱼腥味儿的水质。到了凉州之后,喝一口水也得有半嘴的土。战马的消化系统紊乱,战斗力下降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统儿,伐魏一事急不得!咱们先拿下武都的一县作为养马地!同时也要培养一批适应凉州气候的骑兵!”刘正说道。
“庄主,咱们的战马培养可是与张氏集团签订了长期合同。要是突然中断合作,只怕会让数十万从业人员失业。”赵统说道。他做了几十年的镇帅,倒是磨练出了大局观。
一旁的赵云倒是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首先是已经培育成熟的战马,可以优先充实幽州和青州两地的地方军。增加兴汉国地方守备力量,杜绝防御漏洞。用机动性弥补兵力不足的缺陷。
其次就是那些半成品战马,可以由兴汉集团的食品加工企业接手制作肉干。马肉的味道不好,可以用调味品来改进。好歹也是肉,营养价值摆在那里。
第三就是骑兵部队退役的战马可以转为地方商人的脚力。战马的长途跋涉能力和训练有素,都可以让商队的通行速度上升。
第四就是兴汉军总参谋部制定计划,特别是在武都一带训养战马的事情,可以交由张氏集团全权负责。
第五,就是让贾诩的儿子贾穆回转凉州,专门负责与张氏集团协调战马训养的相关问题。
赵统听完两位长辈的具体意见之后,立即上奏梅园,请旨创办武都战马畜养中心。
梅园总参谋部在见识了战马水土不服的危害之后,立即同意了暂停伐魏计划,改为全力经营武都郡全境。
太史亨集中力量拿下武都郡之后,立即转攻为守,全力督办战马培训中心。
其实战马的选育,得从母马配种开始。只是时间紧迫,张氏集团的负责人与刘巴接洽之后,决定先从凉州各地购进三万匹四岁左右的良马进行训练。
张氏集团的负责人信誓旦旦的表示:用张氏集团的驯马术培养四岁左右的战马,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出栏。
这样的速成战马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无法适应复杂的战场形势和号令。骑兵的战马配置,一主两辅。速成战马只能为辅战马,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辅战马升格为主战马。这种办法有利于扩大骑兵部队的规模。
辅战马跟随主战马行动,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化解号令方面的严重问题。
贾穆作为军方的代表,从战场的角度考证了速成战马作为辅战马的可行性,最终认可了张氏集团负责人的培训方案。
太史亨问道:“两位,既然战马的水土不服会影响骑兵的战斗力,咱们为什么不提前布局凉州,集兴汉国之力筹办养马场?”
“对呀!到时候有了成型的战马作为底子,只需要完成人与马之间的磨合,就可以快速的编练骑兵建制了。”贾穆赞同说。
“战马培训,没有那么简单!速成战马容易,优良战马就很难驯养了。”张氏集团的负责人说道:“凉州是魏军控制区,自主培养幼马的风险太大。”
“战马是兴汉军的战略装备!幼马的素质至关重要!”太史亨斩钉截铁的说道:“即便是速成战马,幼马的来源也是关键。”
从凉州购进成型的幼马,就相当于把兴汉军的战略安全交到了司马师的手中。给有缺陷的幼马还不算狠,要是魏军拿着兴汉军的买马钱对战马进行更新换代,兴汉军骑兵将永无翻身之日。
太史亨觉得自主培养幼马才是重中之重。从凉州买进幼马的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把钱给了凉州方面之后,有能力提供大批待驯战马的人,只会是魏军主将司马师。
兴汉军出钱让司马师给魏军的战马进行优胜劣汰,兴汉国也会得不偿失。
张氏集团的负责人是商人,只是单纯的从流通角度考虑了培养幼马的投资周期太长。驯养战马品种单一,竞争力也不强,会套牢太多的资金。
太史亨需要掌控兴汉军的战略安全,幼马必须要有着稳定的进货渠道。
赵统也没有想到,雄心勃勃准备伐魏,却在战马上栽了跟头。
第812章 督帅郭淮
太史亨在武都养马,魏军主将司马师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他本来想在战马的供货源上做一做文章,以便于控制兴汉军骑兵的规模和作战能力。
好在太史亨第一时间发现了漏洞,及时的切断了成型战马采购计划。司马师打算宰兴汉军一刀的想法落空了,魏军的形势就更加的严峻了。
为了破坏太史亨的养马计划,司马师命令将军费曜持续骚扰武都的兴汉军。与此同时,为了牵制祁山堡的赵统,亲率大军再攻街亭。
奉命前往街亭布防的督帅郭淮自知不是司马师的对手,只好向后方的赵统请求指导。
赵统深知马谡守街亭的故事,对于前线战局难以把握,于是就找刘正和赵云寻求帮助。
“统儿,你坐在祁山堡指挥,对街亭的形势了解吗?”赵云问道。
“爹,您这可就为难我了。从街亭到祁山堡,信使往来得花不少时间呢?”赵统说道:“即便是最新的通信系统,等咱们收到消息,然后再把决策命令送到街亭,那里的情势还不知道有什么新变化呢?”
“统儿,作为一方统帅,你所负责的祁山防线事关兴汉国汉中全境的安全。祁山堡大营东西防线数百里,你的关注点不应该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道防线的经营!”刘正说道:“前线将军重战术,中军统帅掌大略。这是分工,胡乱干涉前线的作战方案,会给敌人可乘之机的。”
赵统听了刘正的话,立即向督帅郭淮传达了自主应对的决策。
郭淮接到命令之后,看着残破不堪的街亭旧城,忍不住对参谋长鲁淑说道:“老鲁,你说这仗该怎么打?”
“还能怎么办,把后勤保障的辎重车摆在前沿,依托街亭旧城建立防线,把这里变成消耗魏军有生力量的关键节点。”鲁淑望着一马平川的街亭前沿侃侃而谈。
“硬拼呀!”郭淮沉声说道:“咱们督移师祁山堡,想不到就要面临残酷的拉锯战。”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鲁淑说道:“街亭的地形就这样,咱们除了血拼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你觉得咱们移师南山怎么样?大军屯驻居高临下,就看那司马师如何选择?”郭淮问道:“这样一来,战争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咱们自己手中,麾下的心郎们也能少死一点儿。”
“不怎么样!”鲁淑否决了郭淮的意见。
兴汉军劳师远征,还没有来得及休整就到了街亭前线。
街亭在山坳里,大军摆在街亭旧城,至少不用让数万将士在吹冷风的同时还受到沙袭。
街亭南山的这个季节,究竟会冷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清楚。然而那被狂风卷起的风沙,可是实实在在的噩梦。让将士们顶着黄沙与魏军大战,还不如留在街亭旧城固守呢?
“你的意思是说这个季节上山,冷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那西北风带来的黄沙,会影响将士的视线吗?”郭淮问道。
鲁淑说道:“老郭,这兴汉国变大了,有些事情想绕一绕不开。我知道你不想与魏军硬拼,我又何尝不是呢?只是事到临头,你忘了马谡守街亭的故事了吗?”
“咱们跟马谡不一样。”郭淮认真的说道:“兴汉军令行禁止,至少不会出现什么临阵抗命的副将。”
“我不是说你的想法有错,我只是觉得这个季节上山,不是明智的选择。”鲁淑说道:“老郭呀!这山上和山下的气温可不一样,咱们的将士会不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还是一个问题呢?”
郭淮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北方的将士到了南方很容易出现行动迟缓的毛病。
北方的严寒,让将士们习惯了一身厚重的装备。那一马平川的地形,行军打仗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南方多山,又是湿热气候。一身重装的北方将士,到了动一下就汗流浃背的南方,想要迅速的完成调度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郭淮的队伍多是荆州南郡一带的人,这回到了街亭。躲在山坳里还可以勉勉强强的适应。一旦把队伍拉到南山,就会成天顶着黄沙吹冷风。那司马师会给兴汉军街亭守军调整身体机能的时间吗?
“老鲁,谢谢你的提醒!”郭淮说道:“是我考虑不周。我只想着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却忘记了咱们身上穿着厚重的棉衣。就算是下令全军冲锋,将士们笨重的身体有能力提速吗?”
“是呀!没有速度的冲锋,跟活靶子没有什么区别!”鲁淑望着墙面一般的南山地形图说道:“这个季节上南山,比留在街亭老城更危险。要是换了盛夏季节,左右为难的就是司马师了。”
郭淮终于明白了原来左右街亭战局的关键因素是风。盛夏东南风,攻山部队的命运可想而知。只是现如今西北风肆虐,守山部队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郭淮的部队刚换了新军装,以荆州人的体格,换上了厚重的棉衣之后,作战的方式也得随之改变。毕竟装备的重量增加了,行动速度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就意味着南方军队的速度优势会被严重的削弱。据南山军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北方的骑兵到了南方,移动速度甚至还不如南方的步兵。
兵源的地域差异会直接影响兵种的配置。北方人适合做骑兵,特别是重骑兵。南方人适合做弓箭手和轻步兵。
郭淮南征北战几十年,总算是明白了南方人的优点是擅长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徒步行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缺点就是体格娇小,正面对抗容易吃亏。
如今荆州出身的将士到了街亭前线,原本轻便的装备突然增加了份量。体格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突然增加了一倍负重的将士们,想要保持原有的速度水平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话。
大军居高临下冲锋,速度可是关键。然而穿上棉衣的将士体能有限,即便是偶尔爆发一下,也没有体力持续太长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813章 兵力调度
郭淮向祁山堡指挥部上报了驻防方案并陈述了理由。
刘正看了郭淮和鲁淑的汇报内容之后,总算是明白了马谡失街亭的真正原因将士的负重变了,制定作战计划的将军却没有及时的调整参考数据。
“统儿,大战之前,前线军演很重要!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郭淮的部队到了街亭,运动速度下降了三成,体能消耗增加了三成。要是没有新的数据支持,参考荆州集训的数据制定作战计划,那后果不堪设想!”刘正说道:“咱们不能想当然的制定作战计划,必须要及时的更新并掌握最接近战场的各项数据。”
赵统立即安排人起草奏章,准备提前梅园总参谋部推演临战军事演习的可行性。
赵云也觉得兴汉军需要在知己方面下功夫。以前的地盘小,军队的调度大多是在中原一带。至于北方边境线上的驻军,基本上是就地招募。梅园只负责提供编制和满足前线将领的装备订单。
如今兴汉军的编制数量趋近于饱和,梅园要是再像以前那样不加约束的既给编制又给装备,只怕会不堪重负了。
两百万野战军,再加上一百多万地方州军。这样庞大数量的军队所需的军费开支,已经影响到了兴汉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的兴汉国,再也不可能对军队实行粗放式管理。兴汉军进入了有攻有守的新阶段,各地的兵力配置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军队的训练就很关键了。即招即补的编制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大型战争的需要了。
就拿华阴大战的事情来说,邓艾奉命主持攻势。按照惯例的做法就是在弘农一带就地征兵,编制进入潼关镇帅军。
可是以弘农周边的实力,有能力供养三十万兴汉军吗?更何况兴汉国地方数千里,要是每个地方都搞出一支规模巨大的军队。梅园有能力提供补给吗?
当年刘正主政梅园的时候,提出了军队拿军功换前程,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编军队的战斗力问题。
可是随着兴汉国的发展,战场逐渐的向外推移。几十年的国泰民安,让兴汉军的八成部队无法参与真正的战斗。
梅园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