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汉使命-第5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其实十分微妙,甚至可以说是矛盾对立的存在。

    刘正也怕驻村夜校速成班的降低难度,会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一批自以为强大的家长。毕竟可以让大多数家长心悦诚服的老师,绝对是凤毛麟角。

    黄土坡驻村夜校速成班,在刘正看来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说句实在话,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在任何时代都能通用。

    给老百姓扫盲,的确可以提升基层建设国家的能力。然而教育大众化的后果,就是降低知识分子的含金量,最后催生一批自高自大的家长。

    刘正始终记得,前几天经过黄松家门口的时候,杨芯训斥三个娃儿说:“你们三个兔崽子,咋就这么不中用呢?老娘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到速成夜校上上课,考试的时候也能有七十来分。学习知识不是挺简单的嘛,更何况你们几个一天学习八个钟头,有什么理由学不好?再者说了,都是一个老师教的,别人能学好,你们三个怎么就不行?”

    刘正本来打算拜访黄松的,听了杨芯的话之后,顿时就打消了原有的念头。

    杨芯的话,基本上代表着黄土坡大多数家长的态度。对蒙学一知半解的村民,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家庭教育投入,更对各阶层教育资源的差异一无所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966章 夜校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正对黄土坡驻村夜校的考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总的来说,夜校速成班的开办不仅完成了扫盲任务,还促进了百姓之间的有序交流,加深了百姓之间的同学情谊。

    半年的同学情谊,将会影响百姓的一生,甚至是下一代。上一代的亲密关系,基本上都会顺理成章的传递给下一代。

    地方百姓的情谊,有血缘关系的可以论亲戚。这样就会对外来户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现在多了一层夜校速成班的同学关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原住民与迁居者之间的隔阂。

    刘正的商人身份,令他切身体会到了速成班培训前后,黄土坡百姓对他的态度变化。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同学半年,刘正的商人身份,靠着同学关系,在黄土坡站稳了脚跟。杨花等土改工作组的成员,也在夜校的教学中,走进了黄土坡一带老百姓的心里。

    近距离的聆听百姓的心声,有利于制定出一套符合黄土坡实际情况的土改政策。

    晋国在仙峰的新政策,得到了绝对多数百姓的拥护。

    半年的时间,晋军不仅在仙峰站稳了脚跟,还获得了大量的优质兵员,补充进入了一线作战部队,迅速的提高了晋军在益州山地作战的能力。

    黄土坡驻村夜校的成功,不仅为接下来的大扫盲行动提供了参考方案,还给梅园政事堂提供了一个了解百姓的窗口。

    刘正决定对驻村夜校进行经验总结,同时让杨水负责益州北部数郡的扫盲计划,因地制宜的宣传晋国的政策。

    仙峰土改进行得很顺利,这与杨花等土改工作组成员的老师身份密不可分。再加上深入的接触与了解百姓的需求,使得土改工作组在具体的分配方案上,做到了合情合理又合法。

    各种捷报雪片般的飞到了碧云寺。

    “庄主,仙峰的土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咱们是不是可以动一动了?”杨修问道。

    “德祖,驻村夜校的事情已经办得差不多了。是时候把杨水调回碧云寺,替咱们训练一支先头部队。让一批拥有军事常识的当地人作为向导,可以更好的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刘正说道。

    在刘正的竭力主张之下,信使带着命令,快马加鞭的赶赴仙峰最偏远的村子。

    收到命的杨水把驻村夜校的事情交接给了杨花,连夜赶回碧云寺待命。

    与此同时,甘卓也收到了碧云寺的命令,准备筹建一个适应益州地形的两栖作战督。

    杨水被任命为营长,负责组建一支编制为一个连的向导支队。

    杨莲,黄松,黄平,三人成了向导一文队的排长。

    “营长,我们这些人,将来也就是替主力部队带带路而已,又不用上阵杀敌,有必要系统的学习军事知识吗?”黄平问道。

    “大家可不要掉以轻心。一旦进入作战区域,短兵相接的战斗,随时都有可能打响。”杨水说道:“万一发生险情,咱们也得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杨水告诉向导支队的成员:晋军南下,平原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山地作战就差强人意了。一旦进入山区与蜀军短兵相接,向导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向导的能力将直接决定一支部队的生死存亡。

    毕竟晋军将领的本能,依旧处于平原作战模式。纵观华夏历史,很多在北方纵横驰骋的将帅,到了南方水网密布的地带,突然之间就不会打仗了。

    同理,南方将领到了北方,也会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吃大亏。这是对战争的地域特性评估不足,更是对敌我行军速度的判断有误。

    杨水的话,算是统一了三位排长的思想。整个支队很快就进入了作训状态。

    一个月之后,杨水向碧云寺汇报了第一阶段的作训成果。

    刘正对向导支队的期望很高,闻报之后,就带着指挥部的人前往黑石咀训练营,视察向导支队。

    看完向导支队的训练之后,刘正决定:与向导支队的排长杨莲进行对话。

    “庄主,我不明白,晋军战士骁勇善战,晋军将领也是身经百战。为什么在战旗一带的战斗,晋军一线部队会频频吃亏?”杨莲问道。

    “道理很简,就是对速度的把握出了问题。”刘正答道。

    刘正坦言:晋军主力南下益州作战,大多数晋军将领的作战思维依旧处于北方平原。平原行军,日行百里更是家常便饭。再加上北方的道路都是一条大路,平原无遮无挡的环境,也很难对大部队的行军加以牵制。

    因此,北方将领对于行军速度的了解,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如今到了益州腹地的东安和仙峰,再按照传统的行军速度制定作战计划,布置作战任务,就会在具体的衔接上出现问题。

    益州地理环境复杂,不为人知的小路比比皆是。更何况蜀军的武器多是单兵作战装备,更利于走小路进行穿插。

    晋军的战斗,一向依赖重型武器,大军行进对道路的需求十分严格。这也就是说,蜀军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晋军的动向。晋军却无法判断蜀军的位置。

    武器的特性决定行军路线,这是特殊武器对道路的特殊需求决定的。

    晋军重型武器的存在,直接圈定了晋军攻打战旗的路线。这样就会给蜀军可乘之机。

    对于兵家必争之地的判断,是一名将领最基本的素质。之所以有人可以进行预判,也是基于对敌军装备与编制的了解。

    装备决定行军路线,也是判断大军动向的重要依据。也许有人可以出其不备的轻装。然而轻装突击就必须要承担风险。小打小闹可以冒险,大型战役就不存在冒险的可能。

    山地作战,晋军的人数优势难以发挥作用,重型武器也会成为蜀军的活靶子。最关键的是晋军将领在短时间内,既做不到知己,也谈不上知彼。盲人骑瞎马,根本就不知道问题的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967章 东安练兵

    刘正视察黑咀石训练营期间,晋军东安作战部队连续吃了好几次大亏。

    负责东安前线的魏延,派儿子魏昌赶到碧云寺求援。

    贾诩无奈,只好派人把魏昌送到黑咀石。

    刘正了解到东安的战况之后,决定把向导支队的后续训练转移到东安。

    杨水命令部队拔营,急行军赶到东安。

    刘正与向导支队一起行动,魏昌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成了唯一的随行人员。

    刘正赶到东安之后,立即命令魏昌负责安排向导支队的训练营地以及协调相关的后勤保障。随后就快马加鞭的赶向了魏延的指挥部。

    魏延见到刘正之后,一面准备午饭,一面让参谋吴兑介绍战场拉锯的情况。

    双方拉锯的金龙场,位于梓潼西北部,东邻梓潼双板,西接江油战旗、新安,南与梓潼黎雅接壤,北至江油东安。

    金龙场属丘陵地带,全境由纵穿南北的三道山梁,以及两条小河组成。特别是位于中段乌龙罐、魏家山、秤砣山、凤凰山、青龙庵等地,海拔最高。从而形成蜿蜒起伏的低山区,是天然的伏击地形。

    蜀军依山托水,与晋军前线部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晋军的重型武器根本就施展不开,轻装上阵又无法抗衡蜀军的单兵弓弩,完全是一副被动挨打的局面。

    “文长,你们就没有想过改变被动的局面吗?”刘正问道。

    “庄主,我们也想过佯退诱敌。可是没有重型武器的掩护,行军速度又处于相对劣势,好几次佯退都弄巧成拙,搞成了真败。才形成了如今困顿的局面。”魏延答道。

    “吴兑参谋,你们现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刘正问道。

    “庄主,金龙场的拉锯战,最大的困难,是战场节奏无法把握!”吴兑答道:“以前北方大战,可以居高临下的观察各部的位置。想要及时调整部署,只需要摇动令旗就可以完成指挥。然而金龙场的战斗,每一个命令都得靠传令跑步通知。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被蜀军刺候截杀。”

    吴兑的话,让刘正明白了,金龙场大战的两大困难:一是将领无法关注战场态势,只能凭借着前线的战报生成新的命令;二是新命令的传达也是问题,复杂的山地环境让蜀军刺候肆意妄为。

    魏延告诉刘正:东安前线指挥部也安排刺候部队进入山区,清剿蜀军刺候。只可惜战斗习惯存在着问题,效果很不理想。

    晋军刺候的标配钢弩,由于准头较差,进了山就成了摆设。蜀军刺候的竹制短弓,反而成了刺候战的远程打击手段。

    指挥部也考虑过更换装备,只是刺候营已经忽略了弓箭的训练,临时抱佛脚也无济于事。再加上军中没有制作弓箭的材料,魏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刘正一时之间也无法解决刺候营的问题,只好让吴兑去找魏昌,通知杨水到指挥部开会。

    “庄主,魏将军:刺候营的问题我已经听说了。我认为最大的困难不在于装备更换,即便是紧急换装弓箭,也是无法与蜀军刺候正面抗衡的。”杨水说道。

    既然临时换装不可取,就得转换新的思路。

    杨水建议魏延:针对金龙场的地形,选择战场节点。以刺候为先导控制战场节点,再派出连排为单位进驻,源源不断的增加兵力,一步一步压缩蜀军的腾挪空间。

    刺候控制一个战场节点,就在该节点派驻一个连。把整个金龙城弄成一个蜘蛛网,最后再通过增加兵力厚度的办法连网成片。

    蜀军的小规模偷袭,肯定无法对战场节点构成威胁。若是敌军想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晋军有战场节点作为支撑,一定可以拖着蜀军打消耗战。

    一旦进入消耗战,拼的就是交战双方的后勤保障了。蜀军轻装远道突袭,后勤保障十分脆弱。肯定不敢跟晋军打消耗战,这是咱们的唯一优势。

    刘正决定听从杨水的建议,在金龙场大搞战场节点。可是如何选择战场节点,就成了当务之急。晋军将领不熟悉金龙场的环境,倘若在地图上勾画战场节点,很有可能闹出笑话。

    杨水决定,把向导支队以三人战斗小组为单位,分散编入一线作战部队。专门负责战场节点的选择和具体的战术安排。

    魏延立即命令作为预备队的一个督,抽调三十六个连执行战场节点的作战任务。

    刘正想要亲自考察战场节点的战斗模式,于是就提出了加入战场节点计划,还选定了凤凰山作为考察的对象。

    魏延苦劝无效,打算亲自陪同刘正前往凤凰山。

    杨水也怕刘正有什么闪失,只好积极请命。

    “文长,你是金龙场战场的指挥官,必须要坐镇指挥!至于杨水,向导支队编入作战部队之后,就得掌握大局。”刘正说道:“你们必须要留在指挥部协调大军,前往凤凰山的事情,由我带一个连进驻那里就可以了。”

    魏延无奈,只得安排魏昌带领警卫营的一个连配合刘正。

    杨水左思右想,最后决定派出杨莲小组编入魏昌的警卫连。以柔克刚,或许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负责执行战场节点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