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迢曼海军都看不上的东西,却被贺永兴当成宝贝疙瘩!
    此外,这种大型巡洋舰的防护也只是比重巡洋舰稍微好一点,别说战列舰,甚至连进了博物馆的战列巡洋舰都不如。
    就是这种战舰,因为安装了一大堆华而不实的东西,设计阶段的评估造价就达到了“旭海”级的八成。
    实际造价肯定会超过“旭海”级。
    果真如此,为什么不继续建造“旭海”级?
    就赵禹提出的疑问,贺永兴给出的理由是能够在一座5万吨级船台上同时建造两艘大型巡洋舰。
    此外,还可以利用2万吨级船台。
    因为船台吨位不到25000吨,所以只要做适当安排,也能在一座5万吨级船台上同时建造两艘“旭海”级。
    适当降低防护,把“旭海”级的船台吨位控制在2万吨以内不是什么难事。
    要说的话,防空与制海,“旭海”级超过了任何一种巡洋舰,而且是当今最强大快速战列舰。
    当然,关键在造价。
    按照赵禹估计,大型巡洋舰的实际造价也许只有报价的三分之二。
    把报价控制在“旭海”级的一半左右,才算是合理。
    至于多出来的部分去了哪里,就不需要赵禹多说了。
    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贺永兴怎么可能让准备连续建造数十艘的小型舰队航母落到其他人手上。

第380章 鬓角生白发
    听赵禹提到这些事,白止战也是万分感叹。
    在二十多年前,就是在赵禹这里摸清了贺家的底细,白止战才意识到,跟着贺家未必会有好结果。
    当然,关键是违背了他的基本价值观。
    往严重说,贺家的某些行为其实是在发国难财。
    可惜的是,连薛远征都无可奈何。
    用赵禹的话说,拔除贺家是小事,但是贺家倒下后,帝国的五家大型造船,还有上百家上游企业都要停摆。
    没了贺家,靠谁去遏制刘家?
    两大家族相互对抗,至少都要听上面吩咐。
    如果只剩下了一个,就更加是有恃无恐了。
    其实,在帝国陆军当中,也有着类似情况,而且斗争更加的惨烈。
    赵禹说这些同样是因为无可奈何。
    用他的话来说,贺永兴压着小型舰队航母的事,其实是逼迫刘长勋在其他方面做出同等让步。
    首先就是,要刘长勋尽快批准第二批大型巡洋舰的采购合同。
    这件事已经闹了几个月。
    别说是第二批,因为建造价格太高昂,还有超支的风险,工期更加是一拖再拖,刘长勋好几次要取消第一批的建造工程,把舰体改做他用,比如只保留动力系统,改成跟随航母作战的舰队油船。
    当然,改造成舰队油船,就不需要采购那些昂贵的设备,造价自然能够降下来。
    因为贺永兴不答应,所以一直在扯皮。
    同样因为刘长勋不答应增加采购数量,所以第二批八艘的建造合同一直被压着,至今都没有通过审议。
    只要刘长勋不答应,贺永兴也没办法。
    另外一个目的,是要提前启动第三种快速战列舰的建造工作。
    关键,这是冲赵禹来的,因为赵禹一直没有提交设计书,连设计审批都没通过,自然谈不上拨款建造。
    其实,设计工作早就完成了,只是一直被赵禹压着。
    原因也很简单,“旭海”级已用行动证明,其性能足够强悍,而正在舾装的第二种快速战列舰比“旭海”级还强大,不但能胜任为航母护航的任务,即便面对敌人的快速战列舰也不会吃亏。
    要说,还有碾压敌国条约型快速战列舰的优势。
    关键就是,这种暂时命名为“南珠海”级的快速战列舰,突破了条约限制,为第一种后条约型战列舰。
    纽兰海军与布兰皇家海军的后条约型战列舰都还在设计图纸上呢!
    那么,有什么理由建造性能更好,也更昂贵的快速战列舰呢?
    要说的话,快速战列舰的头号任务是掩护航母。
    因为已经损失几艘航母,而且航母受损的概率比护航的战列舰高得多,所以一直没出现欠缺快速战列舰的情况。
    再说,等到4艘大型巡洋舰服役,就不再需要快速战列舰为航母护航。
    总而言之,怎么看都没必要建造更多的快速战列舰,哪怕有需要,再建造一批第二代快速战列舰不就得了。
    需要多建造的,是大型航母。
    问题就在这里。
    即便吨位相近,航母的造价都比战列舰低得多,通常为快速战列舰的75左右。
    原因也很简单,航母不需要造价高昂的大口径舰炮,也不需要昂贵的炮瞄雷达,就连装甲钢板的用量都少得多。
    在战舰的建造成本当中,装甲钢板一直是大头,主炮占的比重也不小。
    至于舰体的结构钢,因为冶炼难度低得多,价格还较为便宜。
    因为不需要承受主炮开火产生的冲击,所以航母对舰体的强度要求比战列舰低,结构钢的用量也更少。相对的,航母采用小分舱结构,甲板钢所占比重很大,而甲板钢的出厂价格又最便宜。
    就连动力系统,也就是造价中的另外一个大头,航母也不比快速战列舰贵。
    当然,如果建造的难度算上,差距更明显。
    建造航母的话,造船厂的利润肯定没建造战列舰那么多,而且在很多时候还没办法虚报造价。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问题。
    刺州造船厂的大股东并不是贺家。
    因为跟刺州造船厂同步建造,所以申报造价的时候,浦州造船厂没办法做得太过分,利润很难提上去。
    正是如此,贺永兴才希望建造更多的,而且性能更先进,造价也肯定高得多的第三代快速战列舰。
    只是,在赵禹看来,完全是浪费!
    纽兰海军的快速战列舰?
    哪怕一切顺利,都要到明年才能服役,而且两艘“北卡”级确实不怎么样。还在船台上的四艘“南达”级就跟“旭海”级差不多,最多在防护方面要稍微好一些,毕竟舰体短了一大截。至于传说中的“衣华”级,迄今就只有两艘开工建造,而且性能到底怎么样,现在还没人知道。
    布兰皇家海军?
    几艘“新乔五”级,先不说算不算得上快速战列舰,只是老掉牙的14英寸主炮就大掉身价。
    可见,不管这么看,帝国海军都没有必要急着建造更多的快速战列舰。
    持该观点的还有刘长勋,以及大部分海军将领。
    在这件事情上,刘向东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与其急着建造快速战列舰,不如把钢材拿去建造远洋潜艇。
    言外之意,帝国海军对远洋潜艇的需求都在快速战列舰之上。
    只是,现在是战争时期。
    关键就在赵禹这里。
    只要赵禹提交了设计书,并且在审议的时候强调一下快速战列舰的重要性,多半能拿到建造批文。
    只要过了首辅那关,准确说是战时内阁军事装备委员会,到了海军司令部,那么一切都好说。
    跟刘长勋扯皮,早成了贺永兴的家常便饭。
    贺永兴手里有的是牌打,担心的不是跟刘长勋过招,而是没有跟刘长勋过招的机会。
    用赵禹的话说,贺永兴拿小型舰队航母的事做文章,就是在向他施压。
    其实,赵禹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白止战就注意到。
    才几个月不见,他鬓角的白发多出了不少。
    显然,平常肯定没有少操心。
    “不说这些扫兴的事情,你下午没别的安排吧?我带你去厂区里转转,顺带熟悉一下未来的战舰。”
    “准备交付了?”
    “建造工作基本完成了,还剩下最后几项检查工作。等海军完成首次验收,最迟也就下个月,就能出海了。”
    “行,带我去看看。”
    赵禹说的就是翘首以盼的“行省”级大型航母,这也是全球第一种按航母设计,在各方面都超越了受条约限制,显得非常局促的舰队航母,标准排水量在建成时就超过35000吨的大型航母。
    帝国海军在这场大战里面的中流砥柱!

第381章 中流砥柱
    码头旁边,正在舾装的两艘巍峨巨献,就是“行省”级的一号舰与三号舰,在下水的时候就已经命名为“浦”号与“鲁”号。刺州造船厂建造的二号舰与四号舰,被命名为“闽”号与“粤”号。
    舾装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看上去似乎随时都能出海。
    对这种在设计阶段就突破了条约限制,全面按照“综合建造成本”来衡量,具有革命意义的大型航母,白止战是再熟悉不过,因为在大战爆发之前,他就以军方顾问的身份加入了设计团队。
    跟“帝都”级相比,“行省”级在设计时只强调了一个性能指标航空战斗力。
    持续十多年的舰队演习,让帝国海军对航母有了非常全面的认识,衡量航母性能的唯一标准,就是航空战斗力。
    通俗一点,也可以说成是舰载机的出动率。
    为了达到目的,帝国海军用了一个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增加吨位与扩大尺寸。
    要说,这其实是帝国海军的一大优势。
    虽然帝国海军也是两洋作战,在东望洋迎接狭夷海军与纽兰海军挑战,在夕落洋上对付布兰皇家海军,但是不会受到望夕运河船闸的尺寸限制,也不用担心战舰的吃水太深没法通过夕梵运河的航道。
    在设计航母等主力舰的时候,帝国海军几乎不受尺寸与吨位限制。
    布兰皇家海军还稍微好一点,纽兰海军就没这么自由了,其主力舰的长与宽都要小于望夕运河船闸的内部尺寸。
    正是如此,纽兰联邦才自掏腰包,在望夕运河上建造新的大尺寸船闸。
    在新船闸建成之前,纽兰海军没法建造更大的战舰。
    不然的话,黑尔不会在开战之前专程去运河视察船闸的施工情况。
    设计“行省”级的时候,帝国海军就认定,大战会在其建成服役之前爆发。
    只要进入战争状态,吨位与造价都不再是问题。
    总而言之,“行省”级足够的大。
    在外观上,“行省”级比“帝都”级大了一圈,乍一看像把“帝都”级放大了20。
    抛开尺寸,两者在细节上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然,同样有很多区别。
    虽然在总体设计上,“行省”级继承与延续了“帝都”级的血统,其实就是通过增加吨位解决“帝都”级上存在的问题,但是由量变所导致的质变,让“行省”级成了一种崭新的后条约型航母。
    最大的变化就是舰载机的出动率。
    在设计的时候,“帝都”级采用“龙江”级的标准,在全甲板状态时一次出动4到5个中队,也就是32到40架舰载机,两次全甲板攻击的间隔时间为两个小时,出动两波后至少保留1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
    这个指标决定了帝国航母的最大攻击能力。
    在此之前的所有战斗中,“龙江”级与“帝都”级发起全力攻击,一次出动的舰载机都没超过40架,一般在35架左右。
    就是受此限制,使得帝国海军一直保持双航母特混舰队。
    “行省”级的航空作战能力,理论上比“帝都”级提高30左右,在全甲板状态下,一次能出动40到50架舰载机,在用一个半小时进行准备之后,就能够再次以全甲板状态发起攻击。
    一次出动40到50架舰载机,意味着“行省”级具备单独作战的能力。
    在理论上,一支有6个中队,总共48架舰载机的攻击机群,在除掉2个中队的护航战斗机之后,剩下的32架轰炸机与鱼雷机,足以给予一支中等规模舰队里面的两艘航母致命一击。
    要说的话,“行省”级的设计就是围绕着这个指标进行。
    因为舰载机只能够在飞行甲板上加油装弹,所以飞行甲板的面积,直接决定了一次能够出动的舰载机数量。
    在实际使用中,帝国海军还早就发现,扩大飞行甲板的宽度比增加飞行甲板的长度更有意义。
    结果,飞行甲板的宽度在“帝都”级的基础之上扩大了三分之一,达到了445米。
    全甲板出动的时候,能够在后部停机区多摆一列舰载机,仍然交错排列的话,由2+3变为3+4。
    仅此一项,最多能增加13架。
    因为飞行甲板延长,起飞待命区增了两排位置,所以理论上,一次最多能出动50架舰载机。
    通常情况,第一排与最后一排各空出一个机位,总共也就48架。
    在理论上,“行省”级最多能在飞行甲板上系留80架舰载机,即便腾出舰首起飞区,也能系留56架。这个数量不是随便设置的,是在以全甲板状态出动后,还能保留8架防空战斗机。
    关键,还有一个半小时的再准备时间。
    “帝都”级至少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全甲板攻击的准备工作,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