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在梁夏帝国,也没哪个政治家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跟急切希望过上稳定生活的四万万民众为敌。
事实也是如此。
在纽兰总统发起倡议后,布兰王国的首相,洛克共和国的总理与其他一些小国的领导人立即表示支持。狭夷皇国的首相先是表示反对,在发现苗头不对后才改口,表示愿意在国家利益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参加和谈。接下来,迢曼帝国与忒尔共和国先后表示愿意派代表参加和谈。
梁夏帝国也没耽搁,也已答应派代表参加谈判。
随后,同盟集团单方面做出决定,将谈判地点设在洛克共和国首都塞巴城,谈判时间暂定在四月下旬。
关键,其实是谈判内容。
虽然纽兰总统已经做出保证,不会让和谈针对梁夏帝国,最多让迢曼帝国割肉,补偿洛克共和国在大战期间遭受的损失,会在整个谈判期间给予梁夏帝国平等的地位,保护梁夏帝国的核心利益,但是梁夏帝国得保证,答应在同盟集团的基础上组建国际联盟,并且支持进行全球大裁军。
国际联盟?
那就是个笑话。
唐祖德说得很清楚,哪怕成立了国际联盟,梁夏帝国成为创始会员国,也不要指望依靠这个机构来捍卫帝国的核心利益。
至于裁军,只要能做到对等,什么都好说。
这也是帝国的基本原则:向纽兰联邦看齐,不管是签署和约,还是组建联盟与裁军,全都以纽兰联邦为准。
按照纽兰总统,那个理想主义分子天真浪漫的想法,各国只需保持一支维持国内安定的军事力量,最多把边防算上,此外就是保留一支用来对付海盗等非法武装,只装备轻型舰艇的海军就行了。
用他的话来说,没有发动战争的军事力量,战争就不会爆发,和平就能够永驻。
这实在是太理想了,理想到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只是,肯定得裁军。
不是因为理想,而是向现实妥协。
战争都结束了,用不着保留那么多的军队,尽快让军人复员,才能够让遭受摧残的社会经济得到复苏。
要考虑的,其实是裁军规模。
这也是召开和会的主要目的。
为此,也就得在和会开始前,把裁军方案确定下来,至少得定下战略方针,为和谈提供指导。
问题就在这里!
明天,帝国的全权代表就要向和谈举办方呈交相关文件,帝国当局必须在今天,准确说是天亮前定策。
第48章 一锤定音
也就是一碗小米粥,唐祖德整整用了十五分钟,才慢条斯理的享用完。
拖这么久,也是为了让大家冷静下来。
会议从清晨到现在,海军与陆军,以及分成两个派系的大臣吵翻了天,就差用拳头与牙齿了。
争的不是裁军规模,是时限,限制军备的期限。
用唐祖德的话来说,用不着帝国出声,只是同盟集团的列强,就不会答应由纽兰总统提出的裁军方案。
没有兵力,如何捍卫刚刚到手的战争红利?
不要忘了,列强的敌人不仅仅是其他列强,还有各殖民地的反叛力量,乃至国内遭到剥削的阶层。哪怕列强之间的矛盾不存在了,也得维持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遍布全球的核心利益。
话说回来,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凭啥叫列强?
数百年来,不管是老牌帝国,还是新兴的工业强国,就没有一个列强是由理想主义者的嘴巴吹出来的!
纽兰联邦也不例外。
如此一来,限制军备的时限,成为了关键话题。
对此,陆军坚持以十年为期,而海军认为应该延长到二十年。
十年与二十年,不同的绝不止是一段时间,更加不是条文里面的数字,而是帝国的总体战略!
要是十年,就得以陆军为重,实行北上与西进战略;确保在下一场大战中,能以闪电般的速度横扫整个巨大陆;赶在其他列强完成战争动员前,击败巨大陆上的对手,将战线推进到西大陆与玄大陆。等到地面战场的局势得到巩固之后,再把重点转到海洋上,与列强争夺海洋的控制权。
毫无疑问,该战略的核心是陆权。
二十年的方案恰好相反。
以二十年为期,就有足够的时间重建海军,也就能采用南下梵炎洋与东据东望洋的总体战略;确保在大战爆发之后能够控制周边地区,保住主要的资源产地,并且围绕帝国本土建立起防御屏障。在巩固了基本盘之后,再以海权为基础,稳打稳扎的向外推进,逐一击败遇到的对手。
这套战略的核心是海权。
理性的讲,后者肯定更稳妥。
陆军那套战略,其实是孤注一掷,把赌注全都押在了战争初期的闪击战上。
虽然在介绍的时候,陆军总司令明确提到,利用新技术,陆军有望在下一场战争中创造奇迹,但是马钟毅元帅明显忘了一个问题,在几年之前,陆军同样认为能够在几个月内击败骆沙帝国。
哪怕到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陆军都还在强调能在几个月内击败骆沙帝国。
当初,就是因为没能像计划那样击败骆沙帝国,陷入了消耗战的泥潭,才导致战局全面失控。
换个角度,如果陆军在开战之后取得大胜,大战肯定能在两年内结束。
其实,海军方案也有类似的问题。
因为海军建设周期更长,所以二十年根本不算充足。
有趣的是,祝世建同样强调了新技术。
结果就是,马钟毅抓住这个问题,认为海军方案同样是孤注一掷,二十年之后未必能够击败列强。
只是,祝世建没有强调速胜。
以海军的方案,哪怕在战争初期取得大胜,一举夺得战略主动权,也需要稳打稳扎,用足够多的时间,付出足够巨大的代价,甚至要经过反复鏖战,才能够战胜所有列强,取得最后的胜利。
此外,海军方案并没有过多的指望与依靠盟友。
还有一点,祝世建根本没说。
如果完全按照海军的套路走,战略规划的期限就不是二十年,最好三十年,至少也需要二十五年。
就决策者而言,能不能面对与接受这个残酷的未来,显然是个大问题。
争吵了一整天,大家都累了。
唐祖德放下碗筷后,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
“大家都吃饱了吗?吃饱了的话,我们继续吧。”
没人接话,大家都听了出来,首辅的语气明显有点不耐烦了,以唐祖德的性格,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发。
“吵吵闹闹的争了一天,也没有弄出个所以然。要我说,继续吵下去,也未必能吵出个结果。”唐祖德的目光从十几名战时阁员脸上逐一扫过。“我觉得,大家都各让一步,就这么定了。”
各让一步!?
这下,十几名阁员全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关系到国祚的大事,怎么能如此儿戏!?
只是,唐祖德没给其他人开口的机会。
“十五年为期,陆军与海军都重新拟定战略发展计划书,最迟月底之前交上来,其他的另议。”
“首辅……”
“马钟毅元帅,你有异议吗?”
唐祖德突然拉下脸,语气也变得更加低沉,马钟毅心里咯噔一下,闭上了嘴巴,还朝对面的海军总司令看了眼。
马钟毅并不笨,已经嗅到了危险气息。
不要忘了,周宽德还躺在海军总医院的病床上。
周宽德那一枪,不但让自己解脱,还把海军给捞了起来。
什么意思?
他都进医院躺着了,海军那些主战派的将领还敢嘚瑟吗?下面的老实下来,祝世建就好做得多了。
可陆军呢?
如果真的需要有人来为战败背书,那肯定是马钟毅。
“祝校长,你有意见吗?”唐祖德也朝祝世建看了过来。
在从政前,唐祖德也是一名海军军官,准确说是在从海军退役之后才进入政界,是海军学院的毕业生。
当然,他不是祝世建的学生,因为他比祝世建还要大几岁呢。
“海军会尽快呈交。”
“那就好!”唐祖德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要是没别的事情,今天就到此为止。”
祝世建偷偷的叹了口气,唐祖德看来要大动干戈了。
“在最后,我再次强调。”唐祖德敲了敲桌子,引起所有人注意。“虽然这场大战的战火即将熄灭,但是我们都知道,战争绝不会就此结束。还是那句话,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不管是十年之后,还是二十年之后,当战火重新燃起,帝国将面临生死考验。能否在下一场大战中取得胜利,能否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能否到九泉去面见先祖的时候问心无愧,就得看我们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面,能不能恪尽职守,尽到帝国臣民的义务。各位同僚与诸位大臣,我一直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必定能够共克时艰,必定能重铸辉煌!”
“重铸辉煌!”
别看阁员都是六十岁左右的老头子,大声喊叫的时候,一个个都是中气十足。
帝国,必定能重铸辉煌!
第49章 重启的舰队演习
帝国新历99年12月14日下午,炎海东北部,第一航空特混舰队旗舰“龙江”号。
盯着飞行甲板上整齐摆放的几十架舰载机看了一阵,白止战才看了眼手表。
离下午两点还有五分钟。
这已经是一年一度的舰队演习的第十三天,如果今天依然是一无所获,恐怕还要拖上半个月。
想到在之前十多天里发生的事情,白止战不免有些心烦意乱。
十七年前,帝国新历82年,在获得内阁批准之后,海军恢复了因大战中断八年的舰队演习。
全称是“探索发现舰队战术与既有问题实兵对抗演习”,只是一般没人用这个称呼。
在此之前的新历81年年底,“海龙”号母舰正式服役。
这是帝国海军的第一艘母舰,跟纽兰联邦的“兰利”号一样,用一艘万吨快速货轮改造而来。因为以训练为主,不要求具备实战能力,所以只用了四个月就改造完毕,然后花了几个月进行验收测试。在新历80年的年底就交付给帝国海军,只是直到第二年才完成人员的培训工作。
主要就是培训舰载机飞行员需要大量时间,急也急不来。
有了“海龙”号才有了新时代的舰队演习。
这正是舰队演习重启之后的重点所在,通过演习摸索航空作战的方式方法,建立起新的战术体系。
前面五年,也就是从82年到86年的五次舰队演习,“海龙”号与舰载航空兵基本上都在打酱油。
没啥好奇怪的,因为这五次,只有“海龙”号一艘母舰。
为了让演习更加的逼真,或者说为了模仿有数艘母舰的舰队,帝国海军还动用几艘水上飞机母舰,用水上飞机来顶替舰载机,执行一些低难度任务。也就是在此期间,帝国海军将搭载常规起降飞机的战舰正式命名为“航空母舰”,以此跟水上飞机母舰,以及其他类别的母舰加以区分。
五次舰队演习,舰载航空兵都以侦查任务为主。在后两次演习中,才获得了几次防空战斗的机会。
在这五次演习当中,海战的主角依然是战列舰。
不说别的,五次演习最终都是通过主力舰“炮战”分出胜负。
直到在新历87年举行的第七次舰队演习,航母与舰载航空兵才真正成为主角,因为这一年,两艘货真价实的航母加入了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即浦州建造的“龙江”与刺州建造的“横江”号。
这两艘航母在同一个月下水,完工时间只差了几天。
原因无二,前者由本土舰队督造,后者由南方舰队监工。海军司令部早就明确,建成之后分别归属于两支舰队。因此在建造阶段,两支舰队就暗中较劲,都想抢在对方的前面获得舰队航母。
因为战斗力实在太强了,远远超过“海龙”号,所以帝国海军提出了“舰队航母”这个概念,并且通过对速度、吨位与载机数量进行限定,设定了一道门槛,对这种战舰进行推广宣传。
只是,“龙江”号与“横江”号并不是当时最大的航母。
早在两年之前,纽兰联邦的“列克”号与“萨拉”号就已经下水,均在帝国新历87年建成服役。
在吨位上,“列克”号与“萨拉”号大了四成。
此外,狭夷皇国的“赤诚”号也在帝国新历87年交付服役,“加禾”号则在新历88年服役。两艘战舰的吨位,同样超过“龙江”号与“横江”号,跟纽兰联邦的那两艘巨舰有得一拼。
当年的舰队演习也最为复杂,前后持续了近三个月,根据不同的假想情况,总共进行了三次对抗。
至于对抗的方式与结果,那是帝国海军的头号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