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争霸-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止战点点头,表示明白赵禹的意思。
    “只不过,最快也要到明年,第一批准舰队航母才能够建成。编入战斗序列嘛,那需要更多时间。”
    “照你这么说,我们需要抓紧时间打下霍瓦依群岛?”
    “怎么打,那是你们这些将军的事情,我没发言权。只不过,王开元好像也在浦州。你要是不忙的话,最好去找他聊聊。”
    “他也在?”
    “前天还来找过我,专门询问了各种主力舰的建造工作。听他的意思,高层大概在考虑对现有的战略进行调整。”
    白止战明显被吓了一跳,不敢相信的看着赵禹。
    注意到白止战那夸张的表情,赵禹笑道“我也是无意间听到的,高层考虑的跟西南东望洋有关。”
    “现在进军西南东望洋!?”
    “目前也只是考虑,还远没到采取行动的时候。”
    “可是以当前局面,这……”
    “到底有什么样的厉害关系,我也搞不懂,所以我才让你去找王开元谈谈,他那边或许有更多的消息。”
    白止战先长出口气,然后点头答应了下来。
    其实,赵禹的这些消息非常重要。
    如果帝国高层确实在考虑进军西南东望洋,以及攻打奥洲的行动,那就肯定得找王开元好好谈谈。

第606章 反复犹豫
    来到造船厂后,赵禹先给杨翰林打了电话,得知王开元去了外地,要过两天才回来。
    白止战也没有闲着,在船厂安排的接待人员陪同下,去参观了那几艘已经进入到舾装阶段的主力战舰。
    至于赵禹,他是大忙人,只是由他直接负责的战舰,就有好几种处于设计阶段,得尽快完成,好在造船厂的船台空出来之后动工,不然就要耽搁几个月,因此不可能专职充当白止战的向导。
    让白止战感兴趣的,并不是第二批“行省”级大型航母,是配套的大型巡洋舰。
    在对待大型巡洋舰的态度上,帝国海军一直很矛盾,或者说反复了好几次。
    最初,包括白止战在内,众多海军将领都觉得有必要建造大型巡洋舰,即快速战列舰实在太贵了,如果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跟舰队航母配套建造,必然会挤占大量经费,从而导致航母的数量减少。
    用造价低得多的大型巡洋舰替换,也就合情合理了。
    在设计的时候,准确说是在项目审核阶段,帝国海军才发现,大型巡洋舰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好。
    关键就是,造价并没有低到能够替换快速战列舰的程度。
    原因也很简单,大型巡洋舰的动力系统并没有缩水,采购价格根本就降不下来,而配套的主炮因为是重新设计,加上采购数量不会多到哪里去,以及配套弹药得单独购买,实际造价也不低。
    在一艘战舰上,动力系统与武器系统是占比最高的两个部分。
    拿快速战列舰来说,动力系统大概占到造价的四分之一,武器系统占五分之一,两者相加差不多就一半了。
    相反,像装甲这些,反到没那么昂贵,毕竟帝国的钢铁产能一直处于过剩状态。
    动力系统没有缩水,关键在于海军提出的战术指标,也就是需要拥有超过,至少是与重巡洋舰持平的航速。
    大型巡洋舰对动力系统的要求已经超过快速战列舰。
    要说的话,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帝国海军在大战爆发之前设计与建造的快速战列舰,其速度指标,都是按照为航母护航来设定的。
    拿“旭海”级来说,最低要求30节,最高才32节。
    在进入到建造阶段之后,因为经费的问题,海军还做了妥协。
    只要求以最快速度持续航行4个小时,因此可以提高动力系统的安全荣誉,通过超负荷运转达到最快航速。
    如此一来,就能够把动力系统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降低一些,从而大幅度降低造价。
    这也没啥好奇怪的,那是在大战爆发之前。
    别说是快速战列舰,即便是更重要的舰队航母,也必须量入为出。拿不到经费,或者是经费不够,再好的战舰也只能留在设计图纸上。更何况,在“旭海”级之前还有4艘升格来的快速战列舰。
    显然,这个办法在大型巡洋舰上根本就行不通。
    一场空袭,最多就持续几个小时,而一场在远洋上进行的追逐战,往往要持续数日。
    大型巡洋舰在设计之初,其实是为了压制重巡洋舰,在远洋歼灭重巡洋舰,不是专职为航母掩护。
    在大战爆发前,包括帝国海军在内的,各列强海军都已启动后条约型重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狭夷海军仅建造2艘的“利艮”级,以及纽兰海军大批量建造的“巴尔的摩”级。
    虽然帝国海军也有后条约型重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项目,但是海军上下早知道,能够压制重巡洋舰的肯定不是重巡洋舰,而是配备口径更大的主炮,航速也更快,装甲更厚实的大型巡洋舰。
    要说的话,其实就是新时代的战列巡洋舰。
    不同的是,大型巡洋舰针对的是重巡洋舰,并不要求具备能够跟快速战列舰并肩作战的能力,也就是不要求能对付快速战列舰的火力,把原本用在火力上的吨位用来增强航速与续航力。
    显然,在大型巡洋舰的主要性能指标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航速。
    帝国海军从一开始,就要求大型巡洋舰得拥有不低于现役重巡洋舰的速度,最好能够超出1节到2节。
    显然,这个要求一点都不低。
    在已知的现役重巡洋舰当中,航速最高的有34节,最低的也有32节。
    要让排水量达到了25000吨的大型巡洋舰的航速超过32节,需要的推进功率,不会低于排水量35000吨,航速30节的快速战列舰。如果达到35节,那么需要的推进功率还要提高大约40。
    虽然闹大之后,帝国海军降低了要求,把最高航速设定为33节,但是设计单位给出的核算结果依然非常惊人,既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需要达到15万马力,比当时还在设计阶段的“旭海”级多了2万马力。
    仅此一点,就会让造价增加10。
    最后,帝国海军再次向现实低头,决定直接用“旭海”级的动力系统,并接受在此条件下的32节的最快航速。
    不过,到“旭海”级建造的时候,获益于技术进步,比如超高压锅炉问世,其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已经提高到了15万马力。
    可是即便如此,动力系统的采购价格依然居高不下,而且大型舰用锅炉的产量一直就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在满足航母与战列舰之后,还需要考虑舰队油船与战斗支援舰,最后才是大型巡洋舰。
    总而言之,动力系统成为了影响大型巡洋舰造价的头号因素。
    当然,武器系统也一样。
    按最初的设想,主炮有两种口径可选,250毫米与300毫米,而且设计单位也给出了不同的配置方案。最为廉价的方案是4座双联装240毫米主炮,最为昂贵的方案是3座三联装300毫米主炮。
    选这两种口径,也只是习惯使然,或者说可以借鉴,从而降低开发与制造难度。
    只是,不管哪一套方案,都无法绕过一个难题。
    前无畏舰全部退役之后,帝国海军再没有使用240毫米与300毫米炮弹的战舰,连配套的弹药都全都销毁掉了。
    所幸的是,这个问题到后期得到完美解决,也就是使用从迢曼帝国引进生产的280毫米舰炮,连炮弹的生产线都直接从迢曼帝国采购。
    因为280毫米炮弹并不具备对付战列舰的能力,对付巡洋舰则是绰绰有余,迢曼海军也愿意穿甲弹的生产技术,换取帝国海军掌握的先进技术,所以帝国海军并没有花力气设计新式穿甲弹。
    可见,在大战爆发之前,只是帝国海军就在大型巡洋舰的取舍上反复了好几次。
    等到大战爆发,那就更加犹豫不决了。

第607章 取舍的结果
    大战爆发之后,帝国海军对战舰的建造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整,第一个放弃的就是大型巡洋舰。
    不是大型巡洋舰无法满足海军提出的战术指标,而是快速战列舰的表现太抢眼。
    只是在守望海峡的那场海战,就足够让帝国海军坚定对快速战列舰的立场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战列舰的400毫米舰炮依然有用武之地,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暂时还无法取代。
    大型巡洋舰的主炮?
    如果守望者海峡西边的是2艘大型巡洋舰,哪怕配备的300毫米主炮,并非两艘火力凶猛的“旭海”级快速战列舰,别说击沉2艘“大门”级,恐怕早就被常驻舰队的第一主力分队给揍趴下了。
    在这个背景下,帝国海军才启动了“南珠海”级的建造计划,准确说是进行了调整。
    按照战前规划,在完成2艘“旭海”级的建造工作之后,将建造2艘只在细节上做了改进与调整的“浊海”级。海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通过这种小批量的建造方式,摸清楚快速战列舰的性能特点,以及实际的战术用途,确保能在大战爆发之后立即动工建造更强大的后条约型快速战列舰。
    结果大战提前1年爆发,帝国海军的战前部署全都化为泡影。
    此外,“旭海”级通过实战证明,其性能已经足够强大,而且很多在战前设想的战术确实具有很高的价值。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夜间依靠雷达搜索目标,并且为舰炮火控参数。
    关键还有,在大战初期,帝国海军最需要的是航母,不是快速战列舰!
    实战同样证明,快速战列舰的损失率远远低于航母,而且战备完好率远在航母之上。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不用一比一的建造快速战列舰。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紧急做出调整,取消了2艘“浊海”级的建造项目,将其并入了下一代快速战列舰,也就是“南珠海”级里面,而且把首批建造数量,由最初计划的2艘提高到4艘。
    只是,在做这个调整的时候,帝国海军显然没有意识到,会产生两个关键影响。
    首先就是,同时建造4艘快速战列舰,需要占用更多的船台。帝国海军在战争初期显然不可能把宝贵的船台时间用来建造快速战列舰,也就必然会推迟开工时间,优先保证航母的建造工作。
    其次就是,在大战初期,因为战况十分的激烈,快速战列舰的完好率高不到哪里去,特别是需要派遣快速战列舰执行护航之外的任务,所以需要一种能够顶替快速战列舰,专职掩护航母的大型战舰。
    显然,大型巡洋舰项目由此复活。
    其实,这跟前面提到的因素有关。
    在实战中,掩护航母的大型战舰的损失率,以及战备完好率都在航母之上,因此护航战舰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
    关键就在这个“适当”上面。
    没人知道,在下一场海战中,会有多少艘护航战舰战沉或者受损,也就无法提前决定护航战舰的建造数量。
    那么,就只能在造价上做文章了。
    简单的说,就是建造一些价格低廉的护航战舰,确保在快速战列舰顶不上,或者说不够用的时候,能够顶上去。
    正是如此,大型巡洋舰项目重新上马。
    直到这个时候,帝国海军内部仍然存在着反对声音。
    关键就是,此“大型巡洋舰”非彼“大型巡洋舰”,战前与战后的两种大型巡洋舰根本就不是同一种战舰。。
    做出调整之后,大型巡洋舰不再是“巡洋舰杀手”,而是成了“航母保镖”。
    简单的说,除非是跟掩护航母有关的,其他任何性能都可以降低,甚至是舍去。
    在最初的设计版本当中,帝国海军为大型巡洋舰配备的200毫米舰炮,数量都是重巡洋舰的标准配置,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因此除了因为排水量更大,在高海况下的射击稳定性更好一些之外,主炮火力并没有超过重巡洋舰,反到因为舰体大,被单面积大,在对战中反而占不到便宜。
    正是如此,在设计阶段,大型巡洋舰依然遭到众多海军将领反对。
    只是,所有人都得面对现实。
    最严峻的现实就是,帝国确实没有足够的大型船台,在保证航母建造工作之后,还能建造足够多的快速战列舰。
    “南珠海”级的建造工作因为船台不够而多次推迟。
    按当时的规划,最多能用三分之一的船台时间建造护航战舰,另外三分之二的船台时间都得用来建造航母。如果依然选择快速战列舰,就无法达到一比一的标准。因为战列舰的建造工序更复杂,占用的船台时间更长,所有只用一半的船台时间,建造数量大约只有航母的三分之一。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就算快速战列舰的战损率远低于航母,也不可能只有航母的三分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