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糕。
这些舰载机全都飞往中转岛西北。
按照斯塔克亲自安排的作战计划,在13日凌晨2点前,还要派出一批侦察机,加强对中转岛西北海域的搜索力度。
要说的话,第51特混舰队搭载的几十架fa18的主要使命就是顶替a6d去执行侦查任务。
只是,在斯塔克的计划当中,留下a6d,并不是用来执行攻击任务,或者说这并不是头号任务。
a6d总共就只有72架,也就是3个大队。哪怕全都派出去,也未必能够干掉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要想歼灭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必须得依靠空军!
其实,这本身就是斯塔克的计划。
在发现了梁夏舰队之后,舰载航空兵只是负责护航掩护,攻击行动由空军的轰炸机执行。
为此,在12日的深夜,也就是决定留下来后,斯塔克发出一份电报,让留在本土的2个大队的40架轰炸机立即升空,前往作战计划当中规定的空域待命,并且由空军相应保障。
也就是出动大型加油机,延长轰炸机群的巡逻时间。
这些b52g全都用翼下挂架携带了24枚远程反舰导弹,而且在进入战场之后,直接听从舰队司令官指挥。
要说的话,也就是离得远了一点。
哪怕那些轰炸机在起飞之后,沿最短航线,以最快速度飞行,也要在13日天亮之后才能够赶到。
显然,未必赶得及。
哪怕能够赶到,也肯定需要第51特混舰队安排战斗机掩护。
那么,就必须考虑空中加油。
虽然空军安排了大型加油机,但是受航程限制,都只能留在后方,而且主要是为轰炸机服务。因为作战半径实在太远了,所以得在出击阶段与返航阶段,各进行一次空中加油,总共需要动用40多架kc10。
部署在西海岸地区的大型加油机,总共也就这么多。
如此一来,能够为护航战斗机进行空找能够加油的,就只有舰载攻击机了。
只是,没人敢保证,能把决战时间拖到13日天亮之后。
如果梁夏海军表现积极,那么战斗就有可能在天亮之前打响。
其实,这也是斯塔克在夜间安排了两轮侦查的关键所在。
正是如此,斯塔克才留下了3个大队的重型攻击机,确保在必要之时,能够依靠舰载航空兵抢先发起攻击。
现在看来,这很有可能变成现实。
在12日深夜,也就是大约2个小时之前,运输船队遭到了轰炸,而且是由梁夏空军的轰炸机发起的攻击。
虽然运输船队遭到轰炸,并没有让斯塔克感到意外,或者说早在预料之中,不然也不会让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分道扬镳。至于由梁夏空军的轰炸机发起攻击,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梁夏空军有数千架轰炸机,抽调几十架支援海军也很正常。但是斯塔克仍然非常震惊,因为攻击来得太早了。
在此之前,包括史密斯在内,都觉得战斗最快在13日凌晨打响。
道理也很简单,梁夏海军同样需要时间来调整部署,特别是让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机动到作战海域。
按之前的交战情况,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最快也要到13日的凌晨,才能到达可以发起攻击的海域。
哪里想到,战斗在12日的夜间就开始了。
关键还有,决定发起攻击的时间肯定还要提前几个小时。
在决定发起攻击的时候,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肯定还没有进入作战海域。
如此急于发起进攻,肯定是另有所图。
那么,到底图什么?
按照史密斯的判断,肯定跟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有关,比如说已经杀到,也就得通过攻击行动,让纽兰舰队现身。
不过,这只是史密斯的推测。
虽然已经收到了由海军司令部转发的,cia的情报,知道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很有可能还在3000千米之外,但是在情报得到确认之前,别说斯塔克,即便史密斯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正是如此,在运输船队被攻击的时候,斯塔克也才无动于衷。
当然,也可以说成是在等待侦查报告。
不过就是几十艘征用的民船,就算有8艘护航战舰,跟第51特混舰队比,那也是不值一提。
为此,在收到消息之后,斯塔克还下令把防空战斗机的数量增加一倍。
如果出现意外,比如遭到了攻击,至少能顶住。
只是现在,在情报得到证实,至少是更加可靠,斯塔克就不得不考虑,要不要抢先发起攻击。
不过,关键是,能不能及时找到目标,也就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第192章 抢先攻击
史密斯的推测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13日凌晨1点过,也就是在收到由海军司令部转发的情报之后不久,通信参谋送来第一份侦察报告。
任务编号“13”的fa18d,在舰队西南,准确点说是215度方向上发现了1支规模庞大的舰队,怀疑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只不过,侦察机只能确认,在试图逼近的时候遭到舰载预警机锁定,紧接着还发现了1艘“青州”级防空巡洋舰,却没有发现梁夏舰队里的超级航母。
这个结果,跟具体战术安排有关。
其实,战前侦察一直就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在舰载预警机诞生后,侦察成了一件十分凶险的事情。
当然,侦察机的战损率一直居高不下。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侦察机的损失率居舰载机之首。在开战的最初3年里,也就是最激烈的3年,侦察机的损失率一直都在25以上,某些时候甚至是有去无回。
到了现代,侦察机往往会在发现敌舰之前,被敌人的预警机发现,然后遭到敌方战斗机拦截,或者遭到防空战舰的攻击,很难有机会突破敌舰队防空网,更别说发现躲在防空网里面的航母。
针对这个问题,各国海军采用的应对办法不尽相同。
梁夏海军把重点放在侦察机的突防效率上,也就是想办法不让侦察机暴露,而且把希望寄托在隐身技术上。
这也是梁夏海军大力推进新式舰载攻击机,也就是“攻12”项目的关键所在。
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
正是需要执行包括战前侦察在内的高风险任务,所以在设计阶段,梁夏海军就高度重视新式攻击机的隐身性能。
为此,不惜放弃了其他重要性能。
至少在隐身设计上,“攻12”远远超过了由空军主导的,带有试验性质的“攻11”,甚至比即将正式服役的“战20”还要稍微好一点,跟空军努力打造10多年,至今都没有服役的“轰12”差不多。
要说的话,“攻12”完全可以看成是“轰12”的缩小版。
按梁夏海军的战术设想,凭借无与伦比的隐身性能,“攻12”能够轻而易举的渗透敌人的防空网。哪怕隐身也是相对的,仅缩短了敌方雷达的探测距离,只要离得足够近,仍然会被雷达探测到,可是对于攻击机来说,并不需要直接冲着敌人的防空战舰而去,也不需要飞到航母的上空。
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侦察机能够依靠自身的传感器,在相对较远,也就是比较安全的距离上,发现敌人的航母。即便是发起攻击,也可以在相对较远的距离,比如区域防空导弹的射程之外投射反舰导弹。
也就是说,优秀的隐身性能,能够有效的提高舰载机的作战效率。
其实,这也是大势所趋。
梁夏海军有“攻12”项目,纽兰海军也有类似的,即a12项目,而且进度跟梁夏海军的“攻12”项目差不多。
关键还有,纽兰海军的a12项目跟“攻12”项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
最明显的区别,也就是受到搭载平台的限制,纽兰海军使用的蒸汽弹射器的性能稍微差一些,舰载机的起飞重量更低,因此a12的尺寸与重量都比“攻12”小,在主要性能上有一些差距。
不过,最为重要的就是,a12肯定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服役。
其实,该项目从启动到现在,已经延期了数次,而且很有可能会继续推迟。
正是如此,纽兰海军才另辟蹊径,用多用途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
在此之前,纽兰海军都是用航程更远的重型攻击机执行侦察任务,而多用途战斗机的航程都不会太远。
只是,多用途战斗机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有更强的自卫能力,不但能应付敌人的防空战斗机,也意味着在遭到拦截之后,不需要立即转向返航。
如果需要,甚至能强行突防。
比如fa18d,在海平面的最大飞行速度都超过了音速,高空速度达到了18马赫。虽然比f14b这样的重型制空战斗机慢得多,但是能以更快的速度飞行,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战术选择。
不算航程,fa18d执行侦察任务的能力确实超过了a6d
要说的话,1500千米的作战半径其实也够了,毕竟a6d在挂上4枚反舰导弹之后,作战半径也就只有这么远。
如果考虑到时间敏感性,也就是常说的时效性,再远也没有意义。
只是,fa18d根本就不是隐身飞机。如果是在中高空飞行,那么在很远之外就会被敌人的预警机与防空战舰发现,然后遭到战斗机拦截,或者是遭到防空导弹攻击,同样无法突破舰队防空网。
针对这个问题,除了要在战术上取巧之外,还要在技术上下功夫。
按照安排,这些fa18d在到达侦察海域之后,都降低到超低空,尽量把飞行高度控制在50米以下。
这个高度,已经处于防空战舰的探测盲区。
即便是预警机,对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也不会远到哪里去,通常在300千米左右,而且受到海面反射产生的干扰,识别与锁定距离都在200千米以内。如果天气太糟糕,还会进一步缩短。
不过,这不是关键所在。
每架fa18d挂了两具任务吊舱,其中的一具搭载的是光学侦察设备,另外一具是电子对抗吊舱。
该吊舱内,有一套完整的电子侦察与对抗设备。
关键还有,这套设备不但能探测到防空战舰搭载的对空搜索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对预警机也一样。
其实,这就是一部雷达告警设备。
依靠这套设备,侦察机能及时知道是否被敌人发现,并且在遭到攻击之前进行规避。
此外,还能够根据截获的无线电信号,对敌人的探测平台做出大致判断,比如是不是防空巡洋舰。
要说的话,被动探测本身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侦察手段。
其实,就是靠这种侦察吊舱,那架fa18d才及时的发现预警机,并且沿着预警机的探测边缘渗透了梁夏舰队的防空圈,在继续向西南方向飞行的时候,遇到了那艘“青州”级防空巡洋舰。
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
“青州”级是梁夏海军,乃至全球最先进的防空巡洋舰,跟纽兰海军的“提康”级旗鼓相当,准确说还要强大一些,主要是采用了全新的舰体,而不是像“提康”级那样,用驱逐舰的舰体凑合。
关键就是,“青州”级的数量并不多。
在大战爆发前,服役的也才20多艘,全都编在航母战斗群里面,负责为航母直接掩护。
也就是说,在那艘“青州”级附近肯定有一艘航母。
用防空巡洋舰引开敌人的侦察机?
显然是想多了。
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指挥官再是厉害,也没法未卜先知,也就是提前知道有侦察机在朝这边飞来。
再说,如果真知道,那就更不应该把防空巡洋舰支走了。
在舰队防空作战中,像“青州”级这类防空巡洋舰,拥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不止是配备了先进的雷达,以及强大的防空导弹,还跟完善的指挥系统有关,也只有防空巡洋舰能够有效的指挥舰队防空作战。
其实,在防空巡洋舰大型化之后,航母就不再指挥防空作战。
正是如此,在收到报告之后,斯塔克没有耽搁,立即就下达命令,取消第二轮侦察,准确说是让第二批侦察机暂时留下,首先让执行攻击任务的舰载机,以及护航战斗机做好起飞准备。
因为在拟定计划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斯塔克做的调整,并没打乱航空部门的作战安排。
需要做的,也就只是把执行侦察任务的fa18d拖到飞行甲板的后面,然后让停在待命区与机库里的a6d与f14b加油装弹,并且按最高出击强度的顺序,在飞行甲板上面排好队伍。
这套作业,至少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
主要就是,a6d与f14b是重型舰载机,加油与装弹需要大量时间,而“尼兹”级上总共才6座综合补给站。
要说的话,这也是“尼兹”级的头号缺陷。
因为基础设计是来自“纽兰”级,而且纽兰海军缺乏使用航母的经验,所以在“尼兹”级上,只配备了6座综合补给站,一次只能够为6架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