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第211章 仙界技术开发区的改变
绵绵延延八百万里秦川是雄浑的,是辽阔的,也是巍峨的。
关中大地上的风则是冷冽的、暴虐的、残酷的。
如果说浩浩荡荡的渭水就是关中人的那位温柔体贴的母亲,哺育出了壮实质朴的关中人,那么,关中的风就是那位不苟言笑,历练出关中人激昂、无畏、直爽性格的父亲。
贞观十七年十一月一日。
寒冬将至,那位严苛的父亲却一点温柔也不给关中人存留,刺骨的寒风宛若刀子一般肆意地在关中大地上刮弄,刻出了凛冽的冬麦,雕琢出了关中人粗糙的皮肤。
在经过仙师入主一个月之后,长安城南,渭水河畔的那一处破烂里坊大变了模样。
一条足以容纳二十辆马车并排行驶的马路从南边三门起,笔直地通向仙界技术开发区。
马路很新奇,不用黄土不同石板,而是用一种名叫水泥的仙界事物铸造,听见过仙界直属工程队筑路的人说,那东西看上去明明向粉末,可遇上了水,搅和一下,等干了就变成了坚不可摧的板板。
一名中年道士坐着一辆青牛拉着的简易牛车,摇摇晃晃从明德门里出来,沿着这条被长安人叫做通仙路的水泥马路向仙界技术开发区行去。
沿途尽是来往于仙界技术开发区的车辆,出来的每一辆车都装满了货物,对尖到车辆顶棚的货物让车夫没了位置,只能高高地坐在货物上,用老长的缰绳牵引着奋力前行的马儿。
他探头从窗外看去,只见马车相接行过,却是不见赶车之人,只有把脑袋抬得高高的,才能看到车夫的脚底板。
他看着被绳子拉扯住的货物,很担心那些货物会瘫倒下来,把他的破烂牛车压成最近在长安城里兴起的一种名叫饼干的食物。
牛车晃悠,妨碍了后面的车辆,他想不明白向来勤劳中又乐天知命的关中人为何会变得暴躁,吼了几声之后,便骂骂咧咧的从旁边车道上超越他而过。
那些问候他全家的语句听起来就那么几种,听多了之后反而觉得索然无味。
大的、小的、高的、矮的马车相继而过,但路上却不见拥堵和混乱,无论因何事所困,所有马车都严格地遵守着左出右进的方向。
道路中间有一条用白线画出的狭窄小道,只够一个人在小道上行走,若有胡乱超车,或者越线行驶的马车,站在小道上的士兵就会把那些马车牵引到一边,在车夫骂骂咧咧的声音中淡然地开出罚单,让他们自己自觉地到仙界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缴费。
若是有货物装载太多,马车在半路无法前行,或者货物摔毁的,他们会帮忙处理,但照样会根据相关规定,给出一张盖着仙界技术开发区印章的罚单。
即便车夫大声强调自己是某某国公、某某王爷府上的采买也毫无用处,斗得激烈了,还会招来那些士兵的一阵围殴。
一路行来,看得驾驭牛车的小童子呵呵直笑,稚嫩的脸庞上带着好奇的目光,回头对老道士说道:“师傅,马上就要到了,咱们是直接找仙师,还是依您老的脾气,在这附近到处转转?”
“没大没小,什么叫依为师的脾气?依为师看,你的脾气比为师还大!”
老道士气咻咻地骂了一嗓子,却是半分责备的含义也没有,只换来小道士一条粉嫩鲜红的小舌头,朝他无情地比了个鬼脸。
很快,牛车就到了一块路牌旁边,上面用箭头指明了前方七八个岔口方向的主要区域名称。
“师傅,这上面写着办公区、工厂区、停车区,您老看咱们先去哪个区?”
“你说呢?你不是了解为师吗?你说为师该先去哪个区?”
老道士有心考考童子,童子四下里张目了一阵,道:“师傅,我看得去停车区。”
“哦?为何?”
童子指着马路上的车辆道:“没有拉着货物的马车都去了工厂区,依照咱们从城里打探来的消息,那边便是仙界技术开发区工厂所在的位置,他们是去拉货的。”
“一些马头上挂着仙界技术开发区牌子的马车则去了办公区,想来应该是里面的人员,去办公的。”
“还有一些像咱们这样不拉货,也没挂着牌子的则去了停车区,那边也停了很多马车,从马车上下来的人三三两两向着工厂区或者办公区而去,所以,我觉得我们也该去停车区。”
“哈哈哈哈……孺子可教。”
老道士早已从李二那得知了仙界技术开发区里的很多事情,初听时只觉得天翻夜谈,细细想来却觉得神仙手段。
小小的区域划分难不倒大唐的仙师。
但从仅仅有条的格局上来看,却绝非寻常人可比。
停好了车子,小童接过停车区人员送上的停车牌子,老道士便带着童子,跟着诸多前来办事的商人向仙界技术开发区里走去。
纵横交错的马路旁边,一座座看上去就庞大无比的工坊正在深挖地基,一些建得快的已做好了第一层,第二层还在施工,但第一层里却已经开始了运作。
一辆辆空荡荡的马车在工棚外面停下,装满货物后直接向长安城而去,中间间隔的时间绝不超过一炷香时间。
仆役们便如同使不完力气一样,要么装车,要么卸货,竟是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但是,从他们心满意足的神情上不难看出,他们并没有感到厌烦或委屈,换做别处,早就和暴君一样的雇主吵起来了,而在这里,老道士看到的却只有丰收一般的喜悦。
“师傅,您看,那边那个工坊门口的马车最多。”
这时,小童指着靠近最里端的一处工棚,吃惊地喊道。
老道士抬眼望去,但见那处工坊比之他能想象到的最大的工坊还要大了两倍不止,几乎要和李二接见他的太极宫正殿一般大小。
在工棚的门头侧方,挂着一个白底黑字的牌子,牌子上用漆黑的浓墨写着“皇家第一工程度工坊”。
数十个充满喜悦的仆役正赤裸着胸膛,大汗淋漓地把一个个圆筒状的事物放到拉货的马车上,五人装载一辆马车,装完了便下一辆,可以在同时装载七八辆。
可是,即便如此,后面照样还有数十辆马车再耐心地排着队,似乎还对装车仆役动作慢吵吵闹闹的。
“那是……”
老道士愣了一下,惊叹道:“他们装载的难道就是近段时间风靡长安城的无烟煤炉?”
第212章 商人之友
无烟煤炉的出现就像一道春风,在秦川大地上刮起了一道沁人心扉的暖流。
无烟煤炉在后世淮河以北随处可见,即便是对环境要求高的城区,照样在很多街边馆子里肆无忌惮地为食客提供温暖。
也有一段时间国家强制要求取缔无烟煤炉,但效果并不好,比起空调和暖气,无烟煤炉具有不限地点,价格低廉,燃料价格低廉等等优势,是万千个体户们的最佳选择。
当李二的宫殿里不再用耗时耗力耗费过大的地暖,而换上了无烟煤炉之后,无烟煤炉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了千家万户。
自从它出现,从李二的御膳房到勋贵富商的后厨里,需要再大冬天洗菜洗衣的仆役丫鬟也不再害怕被冬日的冰水把手指冻出冻疮。
头天晚上睡觉前,用仙界技术开发区生产出的铁皮水壶,接上慢慢一壶水放到上面,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用温水洗漱刷牙,接着再放上一壶,洗衣做饭时便可以轻松使用。
除此以外,一条连通着无烟煤炉的铁皮管道把烟气和毒气顺着管道统统排放了出去,再也不必害怕第二天醒来会被毒气毒死。
相比木炭和石炭,仙界技术开发区从雍州运来兵进行加工过的蜂窝煤,不仅比木炭石炭便宜了十倍,还耐烧了十倍,烟气味道也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像《大唐皇家仙报》上的宣传语说的一样——让我守护你!
没钱置办无烟煤炉的家庭,还可以使用分期付款方式,把一套一千五百文的无烟煤炉的价钱分成两年或三年偿还,在使用了无烟煤炉之后慢慢还钱,一下子就解决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烦恼。
虽然分期后的总价达到了两千文左右,但每一期不过数十文,就算是街边的乞丐也能用十日乞讨到的钱财,在城隍庙里置办一个,更何况有手有脚,向来勤苦的老秦人。
简直就像是不要钱似的!
仙师施恩啊!
“什么才是恩德,如此便是恩德!”
在沈晨的办公室里,老道士心悦诚服地向沈晨施了一个道家之礼。
在经过两个时辰的走访后,他深深地看到了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能够被正史记录的真神仙的能耐和恩德。
没有坊墙的里坊,让整个仙界技术开发区变得更加灵活,省去了绕行的烦恼,也在无形之中解开了人们心头被豢养的意识。
在这里,商人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只要有想法,说出来,没人会横加指责,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都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
窗外传来的一楼商人们的喧闹声,无不证实着仙界技术开发区各项政策的优渥。
不论是一年免税,还是开发区出地,商人自建工厂,都免去了商人投资中的绝大部分投入。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无孔不入的商人们实在找不到不来仙界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的理由。
只因,除了各项利好之外,得以建厂的商家甚至可以得到仙界的技术支持!
天呐!
饼干那等香味浓郁、引人垂涎的吃食,仙师竟然只要一层干股!
什么面包、三明治、蛋挞、甜甜圈……随便挑一样,哪样不是一个东市旺铺的传家之宝。
结果咧,仙师直接扔出了上千种!
在长安城的百姓甜到腻味的同时,商人们从来没有觉得心里面能如此之甜!
与其说仙师是天上掉下来的神仙,还不如说是商人之友!
听说长安城里的商人家家户户都供沈晨牌位,气得沈晨把所有招商事情交给李承乾,一点和商人们交流的心情都没有。
至于其他的仙界技术,除了无烟煤炉和听说已经在皇宫中和勋贵府上施工的大炕以外,沈晨几乎都采用了技术入股的方式免费送给商人们经营。
看似少赚了很多钱,其实把整个蛋糕做大了百倍千倍不止,还免去了自我经营的成本和心思,赚到的比万倍都多。
这还是沈晨避开了钢铁、食盐等必须由国家承办的高精技术,以及目前只有整整一百家工坊入场的前提下。
可以想见,随着仙界技术开发区的不断扩张,后世的诸多技术将以几何式增长的方式在大唐疯狂出现。
在等学院的学生成功毕业之后,学生们又将通过掌握的仙界技术对大唐技术进行升级。
到时候,大唐的闻名等级将像一辆飞速行驶的火车,在行进中获得巨大的惯性推动力,想要停下都难到极致。
“不知李淳风找本仙师有何事?”
沈晨很不明白,这位被写入了大唐正史的道士找自己干什么。
历史上的李淳风可以说是除了张三丰和袁天罡以外名气最大的一位道士。
他道号黄冠子,岐州雍县人(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不仅会天文学、数学、易学,还精通历算、阴阳、道家之说。
唐高祖武德二年,李淳风经推荐成为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二的记室参军,从此进入朝堂。
贞观元年,二十五岁的他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十八条意见,李二采纳七条,授于他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从此为李二一家当牛做马四十年,从未懈怠。
另外,沈晨还想起一件事来,李淳风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的名著《乙巳占》,是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后世学气象的人都得知道他的名字。
沈晨后世的朋友里就有一个学气象的,一谈起李淳风就跟古惑仔拜关二爷一样,虔诚得不得了。
按理说李淳风根本没有找沈晨的理由,自从他和他的师父袁天罡做出《推背图》后,他就专心研究,不再参与朝堂之事了。
可今天一大早,李二却派了一个小黄门过来,提前跟他打了招呼,他才放下仙界技术开发区的事情,耐心地在办公室里等李淳风。
没想到这老小子居然带着童子逛仙界技术开发区去了,给沈晨弄了个白等一早上,茶水都快喝吐了。
还好李淳风进门就是各种恭维,直夸沈晨不愧是真正的神仙,广布人间恩泽,好歹让沈晨开心了起来。
“仙师明鉴,贫道今日前来,确实有件大事需仙师帮助。”
李淳风果然不涉朝堂,为人清白直爽,直接就说明了来意。
“何事?”
“贫道代天下苍生,恳请仙师传授戒除定神丹瘾祸之法!”
第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