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要玩那些神奇的东西,可以用钱,也可以写字,只要能写出五十个字,就能玩到里面几乎所有的东西,若是写出一百个字,要么,还能在游乐园里吃三餐,每餐都是大肉包子加咸菜,还有一些来自大唐的面包等。
如此一来,识字的积极性顿时增加不少,很多人就是为了那一日三餐,竟然可以在挖地的时候也念念有词地背着字的比划,得知这个现象的沈晨差点没笑死,他实在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回路究竟是怎样的。
不过,只要他们能学,沈晨就不怕他们吃撑掉。如今的大唐内部粮食储备已经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程度,随着土豆、红薯、玉米,以及高产新型水稻的种植,还有机械化的实施,大唐的粮食产量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唐的人口又不是后世那种以亿为单位的时候,哪怕经过了李二、李治时期的安稳,大唐的人口数量也没有突破六千万,撑死五千万左右,这点人口让如此多的高产作物和相关的机械来运转,简直就是开着挂一样的往前冲。
所谓谷贱伤农,现在的大唐内部已经到了一文钱一斗米的程度,至于土豆、红薯更是一文钱两斗,而包谷,除了人吃的以外,更多的是用来饲养家畜,多的不说,现在的家畜,吃的都比之前人吃的还要好。
李治现在麻烦的是不知道多出来的粮食怎么用掉,而不是担心哪里遭灾!以大唐的体量,即便遭了灾,也可以临时从当地的常平仓和周围的地区调集粮食过去,根本不存在粮商囤积居奇的环境。
更可悲的是,很多农人甚至被迫从土地里释放出来,成为了农民工,不是因为没得吃,而是因为田地里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浪费,所以才进城务工,家里多了生计,钱财多了,自然花钱的地方也多,一下子就把大唐的经济盘活了起来,很多肉食也摆上的餐桌,自然的,对地里粮食的需求又减少了不少。
因此,李治头疼的是如何把粮食弄出去,正好,碎叶城在还没有成为塞上粮仓之前,必须依靠朝廷来喂养,可算是解了他的心头苦恼。
粮食沿着长安到安西都护府的铁道到了安西都护府,之后依靠原始的牛马拉扯,一路去到碎叶城,尽管路上会消耗掉不少,但架不住粮食价格低廉,数量太多,完完全全经受得住浪费。
第901章 教育成行
解决了制约性的粮食,碎叶城的发展就变得水到渠成,在巨大的粮食刺激下,原住民终于变得勤快起来,从原本的期盼一日两餐变成了期盼三餐,从白面馍馍变成了期盼大肉包子。可惜,要想拿到大肉包子还得再多会二十个字,少一个都不行。
常言道,斗米恩升米仇,有的人吃上了大肉包子,而更多的人则只是白面馍馍,为此还引发了一场叛乱,但是,在沈晨带来的一万新军的调教下,叛军才刚刚集合完毕,半个时辰之后就只能任由没有叛乱的原住民们拖着他们的脚脖子收尸了。
一次清洗给碎叶城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稳定,现在沈晨说的话比神灵说得还灵验,他说要干什么,剩下的事情就是看着原住民去干,而不需要苦口婆心了解一大堆事情,然后劝啊劝啊的。现在的碎叶城的发展可以说在瞬间就走上了轨道。
该干活的干活,该学习的学习,弄完了去游乐场玩一圈,过关了还能吃上免费的饭,怎么都比之前顺利得多,更关键的是,在如此多的福利政策下,还有一件令沈晨可喜可贺的事情。
碎叶城的事情被《大唐皇家仙报》披露到大唐之后,无数的大唐百姓差点把天都掀翻掉,拖家带口地往碎叶城跑,巴之不得跑快一些,尽早安定下来,只要到了碎叶城,随便写上几个字就能混个一日三餐,由于用工的缺口很大,还能找到工作。
像是工地搬砖这种活计,大唐百姓都懒得去干,诸如收门票,开个小店之类的,却是一波波地往前挤,巨大的人口流量顿时带给了沈晨第二波红利,大唐人口基数的增加,顿时扭转了原先原住民更多的事实,从根子上解决了碎叶城不是大唐国度的问题。
如此多的大唐百姓在这里,即便是朝廷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无法说这里不是大唐国度,一旦开口,那些留在关内的百姓就能用口水活生生把他们淹死。他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个事实,然后百般不情愿地用关内的治理方式去治理碎叶城。
该给的县衙编制给了,该给的各项福利也给了,该给的钱也给了,如此一来,碎叶城的发展就越加的快速和迅捷,半年过去,碎叶城的基础设施就基本配适完毕,游乐园也步上了正轨,每一天都是人满为患,无数来自西方的豪商和百姓将游乐园的门口挤得满满当当,为了能玩一次空中飞人,他们宁可逼着自己每天下午到唐人开放的识字班里学习,为了吃上一口正宗的唐人美食,他们宁可想尽一切办法多学几个字。
学院跟随而来的博士和学生顿时成了抢手货,无数的钱财砸到他们的脚下,只愿他们能多开一个识字班,多教一个时辰的书,为此,甚至有豪商斥巨资买了一套柴油发电设备,投资了一间专门学习唐人知识的文化补习班,并且善良的他还可以对所有碎叶城的百姓开放,不论唐人还是原住民,甚至是游客都能来上课。
至于资金的来源虽然一直是个迷,但根本没有人会去追查究竟是谁,关键是不论怎么查,这个善良的人都不再碎叶城里居住,或许是不希望被人们知道他的真是身份吧,有着助人为乐而不追求功名的精神。
当然了,知道的也不会说,毕竟,谁都在享受着他给出的一切,一旦捅破了对谁都不好,若是不能多认识几个字,那不就亏了吗?
“老师,您老人家这波操作,我服了。”程处默作为当事人之一,很明白沈晨的用意。
一个心系大唐的外族豪商投资识字班学习大唐文化的榜样,足以压下许许多多莫名其妙的厌恶感和反抗,在这样一个榜样的带领下,碎叶城的教育系统也悄然诞生。
首先就是这个补习班正式得到了大唐官方认证,被纳入了大唐教育部,取名为大唐碎叶城小学堂,一应制度和大唐关内别无二致。吃的或许还要更加好一些,毕竟,这里却的是蔬菜,而不是肉。
从小学堂内出来的人也必须参加大唐的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的人才能颁发毕业证,而且,分数高的人还可以到安西都护府正在兴建的中学里继续上课,从里面的人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接参加朝堂官员考试,第二个则是参加大唐皇家学院招生考试。不管哪一个,都能得到很好的出路。
哪怕退一万步说,两者都没能考上,也能回到碎叶城来,成为碎叶城里的高材生,享受着国家津贴,参与家乡的建设,若是回到小学堂里当老师,还可以得到一些闲散官职,或者最低等的爵位,简直不要太爽。
尽管大唐的老将们对能够诞生出优秀的学子并不看好,但沈晨却是期盼着那位震撼了整个华夏文化圈上千年的人物的诞生。
李白!
一个任何华夏人都绕不过去的名字。
即便连他的一首诗都没办法背诵出来,但是,他的名字依然是任何一个华夏人心中写诗最强大的存在。
天知道这一片黄沙和湖泊究竟有什么样的能量,浸染可以孕育出那样一位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不论怎么说,他的出现乃是历史上的必然,华夏文化到了这一刻,就是需要那么一位顶天立地的存在,为这一方盛世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现如今有了完善的教育体制,沈晨相信,那一位的存在更应该会更好的到来,并且,成熟的制度也可以为那一位打下一条通天之路,而不是如同前世那般曲折。
“但愿这一世的他不再会因为没有门路,只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在人生旅途中太过放飞自我,最终落得个无法订正的下场,最关键的是,但愿你即便有此畅通的道路,也请你保持初心,而不是被官场抹去了棱角,变成一个植物人。”
沈晨对此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但愿这方天地依旧给那位历史的过客一次机会。
第902章 我不是李白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他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很多,最耳熟能详的则是《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同时,他的词赋也备受推崇,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他出生在一个十分好记的年岁,公元701年,正好新世纪开年,从小就是天才级人物,武媚娘死的那一年,也就是神龙元年,他才五岁,刚刚启蒙,就能背诵原先历史上唐朝的识字课本,十五岁的时候,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也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任侠就是游侠,李白的喜欢不仅仅是喜欢,直接就是大神级人物,有很多他当任侠时期,挑战诸多强者,然后名满天下,天下无双的传言,也就是后世关于他是剑仙的由来。
开元六年,李白才十八岁。这个时候换做别人,不过才刚刚要接触社会,满怀雄心壮志,恨不得让天下人震惊的时候。但是,从小就已经得到了诸多功名利禄的人,竟然已经想着隐居了,还当真隐居起来,地点就是戴天大匡山。
当然了,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隐居就是放屁,沈晨记得,这家伙根本就对隐居毫无兴趣,打着隐居的旗号,却到处玩耍,一边还读书写诗,简直就是后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代表。
让沈晨不愉快的是,这家伙虽然出生在碎叶城,但没过多久就去了剑南道,二十四时正式开始放飞自我,一路游玩,一路找人比剑,一路淘酒喝,一路写下无数令人心醉的诗篇。同时,还结交了为了鼓掌叫好的好朋友,诸如孟浩然等等。
二十七岁的时候,这家伙开挂的人生终于到了,直接就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可惜,这家伙的性子就是个浪荡货,不仅没有把握机会,屡次拒绝女方给予的软饭,一怒之下,又到处跑去旅游了,简直就是后世软饭界的败类。
败类自然有败类的归处,三十一岁的时候,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成为长安城中颇有名望的一霸,虽然出生很正,背后的势力也很正,偏偏这家伙就是盲目自信,托人找关系给唐玄宗李隆基送了很多投其所好的诗词,但李隆基这家伙那个时候正是雄心壮志之时,哪里会被他的出生所蒙蔽,一眼就看出这家伙不靠谱,顶着天就是个需流拍马的货。于是,根本不搭理他。
直到他找了玉真公主献诗,玉真公主看在他文采斐然的条件下,才把他推荐给了唐玄宗李隆基。可惜,这家伙自作孽,之前在长安里的任侠身份为李隆基所厌恶,还是不待见他。
尽管这个时候捧他的人已经很多很多,就连贺知章都在看了他的诗词后拍手叫好,还兴致勃勃地找了李隆基,帮他说话,说他是个人才,希望李隆基给他个一官半职。但是,李隆基就像天生和他干起来一样,就是不待见他,最后,他只好离开长安,返回蜀地,过程中写下了千古名篇——《蜀道难》!
终于,到了天宝元年,他四十一岁时,由于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不懈努力,李隆基终于愿意见他了,瞧了他的诗篇之后,终于认定他是个人才,于是召他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听起来很不错,其实说白了就是给唐玄宗写诗文娱乐,陪侍唐玄宗左右。每有宴请或郊游,唐玄宗必命他为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这个时期的李白其实只要静下心来,好好过几年日子,定然就能取得李隆基的信任,可惜,他实在太狂了,胆敢让专门伺候李隆基的高力士拖鞋,胆敢让杨贵妃为他斟酒,说是作死也不为过。加上同僚艳羡李隆基到哪都带着他的宠幸,很快,他就为他的张狂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