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户禀道:“回指挥使,河南的督办司是田尔耕都督在管,他办事很麻利,王好贤已经抓到了。”
    许显纯点了点头,沉声道:
    “把他押送京师!”
    甭管是不是罪魁祸首,抓到王好贤,也是彻底打掉白莲教的第一步,不枉皇上寄予厚望,算是一功了。
    “联系各地督办司,加大查缉力度,徐鸿儒就不用管了,其它地方,都要提前打掉!”
    计划赶不上变化,既然徐鸿儒不玩洗脑,要改行造反,许显纯也要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策略。
    “不管徐鸿儒了?”千户愕然。
    “呵呵,咱们吃肉,总要让人喝汤。”许显纯冷笑,道:
    “要是徐鸿儒被咱们完全打掉了,这造反闹不起来,地方上的文武能愿意?”
    “再者说了,白莲教这么多年,根基已经很深,仅靠各地督办司,起不到什么用,把这次造反控制在山东就行。”
    “只要徐鸿儒闹起来,地方上的文武就有出兵争功的由头,到时候,这就不是咱们锦衣卫该管的了。”
    “有些事儿,你们还要多学!”
    “那…徐鸿儒闹起来,山东百姓怎么办,多少总要有伤亡啊!”一名千户犹犹豫豫,还是问了出来。
    许显纯看他一眼,满脸阴鸷,道:
    “这些人的贱命,跟我有什么关系?”


第一百九十二章:倒霉的李若星
    山东郓城外数里,正矗立着一座官军大营,旌旗蔽日,遥遥望去,更是人喊马嘶,不断有骑兵疾驰而出。
    杨肇基令三百名亲兵,各持刀枪,监督操训,下属兵士们来往跑动,正是金戈热汗与铜炮呐喊同在,使人振奋莫名。
    自从到了郓城,杨肇基肩上的担子一直就很重。
    灾后重建,帮助支离破碎的地方官府维持秩序,时不时还要出动兵马,协助督办司查缉白莲教乱党。
    反正啊,这齐鲁大地上,到处都有他杨大帅的身影。
    杨肇基骑在马上,斜睨眼前一众将校,兵士们不堪重负的表情,使他心中略有不满。
    “尔等打起精神,操练起来,莫要偷懒耍滑,被本帅逮到,重责军杖,逐出官军!”
    “必胜!必胜!”
    话音落地,众兵士振臂高呼,手持刀枪来往跑动,校场之内,霎时又是烟尘四起,马蹄滚滚,声炮如雷。
    这时,一名红衣锦衣校尉自营门飞奔而来,把守兵士似早就司空见惯,并未阻拦。
    这校尉高高奉上一份信笺给副将,即马不停蹄的转身离开。
    毕竟,这军营重地,他这锦衣卫来了,被人看见总是不好。
    杨肇基自副将手中结果信,边看,含笑说道:“这许显纯为人处世真不知比他上任高明了多少。”
    杨御藩视军刚刚回来,闻言便问:
    “父帅,这回许显纯找您,又是为了何事?”
    “你自去看。”
    杨御藩点头,即接来信,仔细去看。
    信中,许显纯说了锦衣卫各地督办司查到白莲教正密谋造反,在景州、蓟镇,郓城各处发动暴乱之事。
    因处置得当,布置周密。
    景州王好贤,蓟州于宏志两名白莲教头子,都被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徐应元提前抓捕,送往京师。
    唯有这山东郓城徐鸿儒,许显纯没有轻举妄动。
    信中之意,便是许显纯自称他已率锦衣卫将白莲教造反控制在山东一带,其余各地虽有余党,但大体威胁不大。
    杨肇基就在郓城,一旦徐鸿儒造反,朝廷势必就近原则,委任他平乱剿贼。
    获取大功,不在话下!
    杨肇基这样的人,其实不缺军功,但他的儿子杨御藩才刚入军,这份军功,有如雪中送炭。
    当然,山东刚历大震,又要逢白莲妖乱,百姓会更加苦不堪言,但是在杨家将门的兴荣上,这些,都可以往后放放。
    这个年代,最不值钱的,就是普通小民的性命。
    就算是杨肇基这样的大帅,这种事上,基本也会睁只眼闭只眼,毕竟,这对朝廷,对各地的文官、武将来说,都是件好事。
    “传令,撤离郓城三十里练兵。”杨肇基轻轻吐息,目光扫过杨御藩,看向别处,下令后悠悠说道:
    “吾儿,切记,为将者,不可妇人之仁!”
    杨御藩收了眼中不忍,道:
    “儿子谨记!”
    。。。。。。
    许显纯在山东办白莲教,搞得风生水起,对于这个对手,魏忠贤自然格外关心。
    但眼下的他,却是在全身心处理另一件大事——汪文言案!
    这个拖延至今的大案,是时候收尾了!
    天启二年三月十六日,汪文言终于被东厂番骑从老家押解到京,魏忠贤摩拳擦掌,将其“拿送东厂,好生打问”。
    时任东厂大档头的傅应星,对这位爷也没什么客气,上来就是一顿鞭子,先来了个下马威。
    然后在大狱,傅应星对汪文言又是三拷六问,打算把各种刑罚全都使上一遍。
    像是杨涟、高攀龙这样的,虽然可恨,但也可敬。
    就是在东厂,番子们都不能将他们屈打成招,提起这两位的硬气,番子们各顶个也都是大写的服!
    可眼下这个汪文言,哪值得那么用劲?
    看见血淋淋的刑具被端上来,联想到这东西夹在自己身上,汪文言吃不过了,当即就供出来个人给自己挡枪。
    这是东林党人地方上的得力大将——河西巡抚李若星。
    李若星为谋求这个巡抚的高位,曾花费五千两银子,到处托关系,这还是其一。
    魏忠贤的关注点和常人不一样。
    五千两银子,李若链不吃不喝攒上几年也攒不出来,这么大一笔银子从哪来的,是不是得好好查查?
    第二天,朱由校看着眼前笑眯眯的魏忠贤,又看看御案上的题本,就知道老魏要搞个大事情出来。
    拿起题本一看,果不其然。
    内阁大臣魏广微,接了魏忠贤的授意,上疏弹劾河南巡抚李若星受贿、行贿两条大罪,加之东厂拿到了汪文言的供词,就摆在旁边。
    李若星的事,这就直接给魏忠贤轻描淡写的拍板定案了。
    朱由校若有所思,也没什么好说,事已至此,供词也在,似乎自己就只有同意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看了魏忠贤一眼,这老太监倒也滑头,觉察到皇帝目光袭来,直接垂眸望地装傻。
    既然魏忠贤要有动作,朱由校倒也乐得让他搅和搅和,随即提笔御批:
    “河西巡抚李若星削籍为民,着东厂查办,一切脏私钱财,如数究问,划入内帑。”
    白得这么多银子,还少个嘴碎的,何乐而不为。
    这茬过后,魏忠贤也去跟傅应星打了招呼,叫他不要满足于揪出一个李若星,务必从汪文言嘴里钓出大鱼。
    对于整个汪文言案的原委,傅应星很清楚,也知道自己这个做东厂提督的舅舅,想要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傅应星做的下一步,就是继续严刑拷问,逼迫汪文言嫁祸给刘宗周、左光斗等东林重臣。
    然而,招出李若星十分痛快的汪文言,这会儿反倒成了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无论傅应星怎么去威逼、利诱,汪文言都是紧闭双唇,无可奉告。
    一时间,让傅应星有些无处下手。
    魏忠贤听了,也觉得意外。
    但他早有准备,当即决定,只以移宫案的证据,惩治刘宗周、左光斗二人。
    按魏忠贤的意思,就是实在不行,就不用汪文言的供词,单判刘宗周、左光斗内外串通,把持移宫之罪。
    当然,因为没有铁证,想真正拿下他们两个,还要花费一番功夫,这案子,只怕就不会轻易结束,这不是皇帝想要的结果。
    可如今的阉党,也是能人辈出。
    内阁大臣魏广微听见汪文言咬死不招的消息,第二天就去登门摆放,给魏忠贤提了个建议。
    他放下茶杯,脸上露出狠色,道:
    “罪以移宫诸事,一来日陈久远,无证可言,二来强词夺理,脏以不法。”
    “若厂公罪以刘宗周、左光斗以构陷熊廷弼,则封疆事重,杀之即可名正言顺。”
    魏忠贤摸了摸下巴,眼前一亮,觉得可行。
    当初他们不是弹劾熊廷弼弹劾得厉害吗,这回本督就给他们来一手反弹劾。
    随即,魏忠贤口述书信一封,命人飞速发往沈阳,去询问辽东径路熊廷弼的意见。
    如果这熊蛮子愿意,左光斗和刘宗周,必死无疑!


第一百九十三章:熊廷弼的选择
    自今年正月,阿敏苦围皮岛不成,反损兵折将,遂撤出皮岛,突袭朝鲜。
    现在的朝鲜王国,屁大点个小地方,党争比大明还激烈,兵备比大明的卫所还废弛,一个月不到,就被打的丢城弃地,连国王都跑到义州来了。
    眼见,这就是个要被打亡国的节奏。
    朝鲜亡国或是投了阿敏,这对大明来说,是绝对不容接受的,毛文龙自有一番忧愁,也是无可奈何。
    相对于阿敏,他的东江军势单力孤,守守岛还行,出去野战增援朝鲜,那可是兵家大忌了。
    阿敏一部后金军,先后攻克义州、定州,后又兵围铁山,导致两部分的东江军被切断了联系。
    铁山沦陷,家人死难,毛文龙没了后顾之忧,也就放开撒丫子打了。
    赶巧不巧的,天启皇帝也不愿放弃朝鲜,圣谕在今年二月到了登莱,命令袁可立支援东江军。
    拿下了铁山以后,本就狂妄的阿敏,更加目中无人。
    在他看来,毛文龙的东江军不过是一只随时都能碾死的臭虫,根本不足为虑。
    毛文龙得了登莱的物资,士气大振。
    在阿敏撤走后,赶到铁山废墟之下,收拾一番,毛文龙遂率残兵败将,奉旨援助朝鲜。
    这个时候,朝鲜好像也缓过神儿来了,从八道调集各路兵马,就地招安农民和土匪,一股脑的全压上来。
    眼看着要亡国了,朝鲜人民也就众志成城起来抗金。
    很快,毛文龙发现,朝鲜军队真就是一盘散沙,聚拢起来五万人,让阿敏三千奴骑野战一击而溃。
    正面战场靠不住他们,但是侧面和背后,也能靠着地利、人和,把阿敏搅扰的焦头烂额。
    毛文龙能指望朝鲜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天启元年二月,朝廷正忙着殿试和皇长子降世,东江军与朝鲜军一东一西,击溃阿敏主力于义州,收复了义州全境。
    现在,正是他们大举反攻的时候。
    辽阳城外纷纷扬扬飘洒着小雪,冰冻的城墙,使得这里俨然成了一座冰窖。
    好在洪承畴自任辽东巡抚后,与辽东经略熊廷弼虽不能做到事事意见相同,大事的决断上,却也能互相扶助。
    在这二人坚持的守城战策下,建奴不得寸进,加之登莱袁可立隔海相望,流民回归,人心尚暖。
    熊廷弼刚刚巡城回来,穿戴着甲胄,正坐在炉边烤火,一众将校均是沉默寡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屋内尽管温暖,但辽东这里烧炭的炉子,总是令人觉得胸口憋闷,熊廷弼性子上来,也便不顾众人劝阻,再次踏入飞扬的雪花中。
    呼吸到微凉的新鲜空气,熊廷弼畅快的松了口气。
    常人都说边疆苦寒之地,不是一个好去处,可他却将这里视若宝地,御辽二载,甲不离身,也是毫无怨言。
    负手走在路上,熊廷弼极目四望,见到辽阳城内街道上,只稀松的走着几名行人,这样的天气,大部分人都不会出门,
    远处河水深处,浩洁一片,天降银屑,鸟声虫鸣俱绝。
    若非战时,辽东景色往往使人心旷神怡,有所感慨,只是现在的熊廷弼,却毫无观赏景色的心思。
    上一回接到塘报,说奴酋努尔哈赤兵围铁山,杀了毛文龙全家,他很是为孤悬海外的东江军,捏了把汗。
    那时的辽阳,也是风声鹤唳,加之年底,酷寒更甚,冰河坚固,奴骑往来奔驰,毫无可挡。
    就算派兵去救,也是于事无补。
    他兀自出神时,曹文昭风风火火奔来,大声呼道:“台台,东厂提督魏忠贤的密信到了!”
    熊廷弼眼皮一跳。
    曹文昭心中紧张,他知道,这位台台,向来都是有话就说,此时这个反应,只怕魏忠贤目的不纯。
    熊廷弼稳住心态,想了一阵,还是放下心中对阉党的恶寒,接到手上看了起来。
    少倾,曹文昭问:
    “可是好事?”
    熊廷弼将信放在火炬上烧毁,笑道:
    “你说好事也可,说成坏事也行。”
    曹文昭静静望着他,回首身后巡逻过来的一队辽军兵士,将到嘴边的问话咽了下去。
    “末将没看这封信,是好事还是坏事,全凭台台决断!”
    熊廷弼轻笑一声,语气满是嘲讽。
    “魏忠贤要我作证,杀了刘宗周和左光斗…”
    闻言,曹文昭有些震惊,一时失了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