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好再派人去登莱,叫抚台再给皮岛输送一些军粮了。”
    毛承禄有些犯难:
    “抚台信上不是说了,上次那几万石,已经是用朝廷发饷的军饷向客商买粮,再筹粮,只怕也不容易吧!”
    天启元年起,朝廷成立都监府,左兵监王体乾至皮岛了解真实情况,后又回到京师,禀报天听。
    自那以后,朱由校有了支援东江的正当理由,派遣两名兵监常年待在皮岛,随时汇报岛上情况。
    天启二年初,朱由校特谕启用袁可立为登莱巡抚,令登莱二府及天津水师,接济东江军的一切所需。
    袁崇焕、孙承宗一再提及的“宁锦防线”,朱由校视若无睹,反而将越来越多的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东江。
    很显然,皇帝的意思,是要利用大明在海上的优势,将天津、登莱、皮岛及周围各岛接连一通,从水陆上围困后金。
    从前刀枪、衣甲、火铳、大炮,都是东江军望不可及的奢求,现在,他们全都有了。
    这时随毛文龙出岛接应刘兴祚、李延庚的东江军,主力已有两万余人,配备了一千多杆最新的遂发鸟铳,还有二十二门虎墩炮。
    至于刀枪,都是从登莱和天津运来最新的制式装备,这些制式装备,与从前的“卫所制造”不同,都是朝廷军器司在地方上新成立的厂房所制。
    厂房目前只建在了天津、蓬莱两地,由京师军器司统筹。
    军器司由毕懋康、毕懋良主理,钦天监的神圣罗马帝国传教士汤若望则带着一帮传教士辅助,专门研究火器。
    每隔三个月,军器司就会得到来自皇帝内帑的一次拨款援助,再加上蓬莱、天津两地的厂房还要帮助当地明军更换兵器、甲胄,可以说是相当费钱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帮我砍了我爹
    本来,刘兴祚是不想大张旗鼓和多尔衮这么打一场的。
    但是没办法,仗已经打了,八千人全被打散了,起初鞑子们可能还抓不到,但是逃兵无论跑多远,早晚都会被抓到。
    这八千人里,除了部将王巨魁在内的一小部分亲兵,刘兴祚还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可以抗住鞑子的威逼利诱,不把自己供出去。
    所以,建奴那边是回不去了。
    老奴酋的女儿反正已经怼上了,怀没怀自己儿子,这个刘兴祚也没什么兴趣去关注。
    现在的人,对鞑子们的仇恨根本不是后代人能理解的。
    他和鞑子公主,没有任何感情,完全是为了活着,才一路演戏蒙骗老奴酋,如果让朱由校知道,保不齐还要给他颁发个大明奥斯卡奖。
    刘兴祚现在的感觉,具体可以参考后世某哥们发现养大的三个孩子,全都不是自己的那件事。
    这搁谁谁受得了!
    刘兴祚一想到自己被迫和鞑子公主交合,然后对方还怀上了自己的种,就恨不能提刀上去把这母子二人一块砍死!
    纸包不住火,刘兴祚也知道,自己的身份迟早要暴露,多尔衮一旦知道,自己绝无任何活路。
    本只是想救一波百姓的他,不得不开始和李延庚谋划着归明大计。
    和历史上不一样的是,这次归明比较突然,事前就连刘兴祚也没想到要打这么血淋淋的一仗。
    刘兴祚没有去想装死这么一出,在路上,他和李延庚三番两次的商量怎么跑路,最后觉得还是简单粗暴点好。
    先去找各自家人,然后带着他们与毛文龙的东江军会合,一路直奔皮岛,上了岛,就安全了!
    说干就干,刘兴祚和李延庚,为了掩盖踪迹,只带上二百八十七人的各自亲信,踏上了前往太子河的道路。
    当然,找亲娘的只是刘兴祚而已,李延庚早就和他那个叫李永芳的爹,还有一堆甘愿给鞑子为奴为婢的亲戚断绝来往了。
    路上,李延庚总有个想法,自己原本在信州当假鞑子当的好好儿的,靠着老爹给鞑子卖命,也没什么人会招惹他。
    这一天之内,生活来了个大变样。
    原本安稳的假鞑子小日子没了,特么的,是不是让刘兴祚那小子给坑了,要是回去不被好好招待,看老子不锤死那个姓刘的。
    要是回去能正经的给大明效力,咋都值了,带着这样的心思,越看刘兴祚越不顺眼的李延庚,总算能把气儿喘匀乎了。
    现在这年头也不知怎么了,辽地的暖日没多久,几乎日日过冬。
    刘兴祚与李延庚带着部下,穿梭在丛林之间,众人听着周围瑟瑟呼啸的寒风,心中更加发凉。
    此时此刻,有不少人心里都在想,咱出来归明,要穿越天寒地冻的辽东,还要舍弃老婆孩子热炕头。
    一路过来,水都喝不上几口,屁股后头就紧紧跟着鞑子的哨骑,睡觉都不安稳。
    这样的代价去归明,值得吗?
    不知沿着河向下走了多久,一行人来到一处树林后,发现了一处落座于密林之中,还未被鞑虏污染的小山村。
    这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兴祚和李延庚对视一眼,想也没想,就赶紧带着部下走入山村。
    他们的目的很单纯,只是想讨碗水喝,用随身的器械换些干粮,然后继续南行归明。
    可是当刘兴祚一脚踏入山村之中,却是浑身汗毛直立,被冷风一吹,打了个寒噤。
    便是隐藏在密林深处的辽地山村,竟都已毁在鞑虏的铁骑践踏之下。
    刘兴祚、李延庚二人带着部下,紧紧握上刀枪,换了一副极其警惕的态度,缓缓走进山村。
    一路上,他们的脚下,时不时传出“咯吱咯吱”,令人觉得毛骨悚然的声响,踩到的人无不是身子一颤。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刚才踩到的是什么。
    积年累月的冰雪掩盖下,仍然可见焦枯的骸骨,渗人的苍白色骷髅头,在这里几乎随处可见。
    来到村子中比较空旷的地方,刘兴祚望着眼前被挂在两颗枯树之间的一句白骨,叹道:
    “解下来,埋了吧。”
    说完话,李延庚默默走到他身边,咬牙切齿道:
    “要不,你帮我去砍了我爹。”
    刘兴祚闻言看他一眼,道:
    “李永芳虽然是个从虏害死无数辽民的第一号狗贼,但他毕竟还是你爹,你认真的?”
    “你看我像是开玩笑吗。”
    李延庚与刘兴祚对视片刻,后者从他眼中看出纠结,也是颓然一叹,呵呵自嘲笑道:
    “要是我们能活着回去,见到皇帝,你爹我来杀。”
    “谢谢。”
    李延庚说了一句,默默看着部下将那具绑在中间的白骨取下来,安葬在刚刚挖好的坑里。
    不多时,一人走来,道:
    “将军,都搜遍了,村子里一共三百一十四个头骨,能找齐的骸骨,全都在这里了。”
    “三百多条性命,这帮天杀的建奴!”刘兴祚红着眼,过了一会儿,却是无力地叹气,道:
    “将他们埋在一起吧…”
    那亲兵接令离开,其余人听到命令,都没什么好说,攥紧了拳头,开始动用身边工具,默默挖坑。
    “埋土!”
    刘兴祚站在大坑旁边下令,仔细看着坑里每一颗头骨,现在的他,没有什么害怕的感觉。
    在场的所有归明义士,心中只有浓浓的仇恨!
    这些白骨,看起来应该有些年头了,只怕还得是多年前被奴骑路过时所屠,因位置偏僻,一直不为人所知。
    众人唯一能做的,只有暗自在胸中放下这些仇恨,继续踏上归明的路,与之前不同的是,现在的他们更加坚定了。
    就算是要与家人决裂,也要完成这一千古壮举!
    众人收拾了山村里少的可怜的那一点物资,集合起来,正要出去继续向南,刘兴祚却忽然竖起手。
    李延庚不明所以,也连忙示意部下停止不前。
    此时天色已晚,月亮正藏于乌云之后,老林中,传出身体擦叶而过的稀疏声响。
    眼前,居然来了一队人马!
    这队人马没有生火照明,显然是秘密行军,而且此处尚在后金占领地中间,刘兴祚下意识认为,眼前来的就是奴兵。
    他令众人埋伏在山村之中,不要发出丁点声响。
    刘兴祚暗暗按住腰间佩刀,另外一边,李延庚也已抽出长枪,只等前者一声号令,便要杀出去与眼前奴兵以命搏命!
    过不多久,果真有一队人马自林中钻出。
    李延庚望向刘兴祚,打从心中开始佩服前者的能耐,因为之前要是他,只怕是注意不到任何动静。
    漆黑夜幕,刘兴祚一行人看不清来人装束,踌躇间正打算动手,却听眼前为首的几名小卒互相闲聊。
    “走了这么久,总算是遇见个有人烟的地方。”
    “当心点,毛帅说了,现在辽地的村镇,几乎都已经被鞑子们霸占、屠戮一空。”
    “我看这山村没有灯火,不是已被奴骑屠戮,便是有人埋伏。”


第二百二十三章:杭州兵变
    刘兴祚与李延庚,意外在太子河上游密林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里,和毛文龙派出的哨兵碰上了头。
    两方差点打起来自是不必再提,只说刘兴祚打前那几人话中的“毛帅”,便是大喜过望。
    毛文龙接到哨兵回禀,也是高兴异常,赶紧带上义子毛承禄,亲自到小山村与二人会合。
    不多时,这样一支深入敌后的归明义军,会合在了小山村中一处较大的院落中。
    众人聚在一起,都是互相问好,这些归明的义士们不久前埋了那些被奴骑屠戮而死的骸骨,气氛本有些沉闷。
    此刻见到友军来了,都放下心中不快,互相闲聊。
    毛文龙的大髦迎风向后舒展,他翻身下马,望见屋子里走出两人及几名亲兵,大笑上前,道:
    “刘兴祚、李延庚!”
    “可把你们盼来了!”
    二人也都迎上前去,分别与毛文龙拥抱。
    刘兴祚道:
    “是啊,方才听见有人来了,我们还以为是遇见了地方上的奴骑,却没想到,东江军行进如此迅速,竟都到了这里。”
    毛承禄一摆手,臭屁道:
    “这算什么,两年前,父帅带着二百余亲兵,深入敌后不毛,掳走了老酋的女儿与孙女,建起了如今的皮岛。”
    李延庚笑了笑,道:
    “我从李永芳那里听他提起过,东江军大部分都曾是辽人,对各地了如指掌,奴骑追至密林之中,战马不敢向前,往往罢手。”
    “建奴那边,都管你们称作‘东江毛贼’。”
    毛文龙先走入屋中,指挥亲兵铺展地图,闻言却是没有丝毫不快,大笑道:“东江毛贼毛文龙?”
    “还挺朗朗上口!”
    毛承禄问:“我呢,狗奴那边,有没有给小爷我起了什么外号,说来听听!”
    李延庚笑了笑,却没有再提。
    很明显,你毛承禄还太嫩,没有引起建奴那边的重视,想达到毛帅这个令老酋都咬牙切齿的地步,还是再历练历练吧!
    毛承禄也不失望,只是一挠头,将视线向下,看着地图,思索片刻,伸出手指向一处,道:
    “父帅,我们眼下就在此地,向南三十里,是以前辽东都司在威宁营的驻地。”
    毛文龙一听,喃喃道:
    “威宁营,若本帅没有记错,朝廷从前最大的炼铁厂,就设在威宁吧?”
    毛承禄点头,眼中也流露出可惜之意,道:
    “成祖在威宁营设立炼铁厂,失陷前年产据传可达两万斤,是辽地产量最大的炼铁厂,建奴们攻陷威宁营后,由一名镶黄旗李姓汉奸常驻此地,圈地设为马场,炼铁厂便就荒废了。”
    刘兴祚冷笑一声,道:
    “要是让建奴到了关内,不知多少百姓要家破人亡,这样的炼铁厂,怕是都要变成他们的跑马场了。”
    毛文龙一拳头锤在地图上,道:
    “好,就去威宁营。”
    “把那个姓李的汉奸宰了,再抢了他们的战马!”
    另一方面,阿敏抵达信州后,很快与多尔衮会合。
    两人见面,少不得又要一番唇枪舌战,对于眼前这二位最受努尔哈赤信任的贝勒的互相讥讽,其余的人大多都是跟随在身后,附和赔笑。
    “我早就说过,大汗不应该让一个十岁的小毛孩去屠信州,结果损伤了二百旗人。”
    阿敏骑在马上,望着前方的平野,对身旁跟着的多尔衮冷嘲热讽。
    这次多尔衮倒没有多说,其实也是他本身的问题。
    屠信州的主意,是多尔衮向努尔哈赤献策,目的就是“引蛇出洞”,将近些年一直在辽地暗中与大金作对的内奸找出来。
    他却没想到,这个内奸居然有这么大的能耐。
    先是八千人,再又是四千人,前前后后一万两千人的队伍,悄无声息的拉到信州城外。
    若非这三千铁骑都是骁勇善战的正白旗精锐,还有二百余名老汗身边的巴牙喇护卫,只怕还真就要被内奸得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