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官道沿袭至今,几近荒废。朝廷出兵,如能从此官道经行,将极大缩短行军时的时日与将士的疲惫程度。”
“何况从长远所计,重建官道,无论对朝廷管辖乌斯藏、青海,或者茶马贸易有司开展商运,都有不小便利。”
话说到这个时候,六部的臣子们皆已议论开了。
户部中一名郎中皱眉道:“京藏官道荒废多年,如要重建,只怕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是个小数目…”
“眼下山东蝗灾,山西和陕西各府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甭说老百姓,连我们在朝为官的,日子也都不好过。”
“在这个时候动工如此浩大的工程,万一来日它省再有灾害,朝廷岂还能有余力赈灾?”
“就是因为如此,才要立即昭告天下,重建京藏官道!”兵部侍郎邵辅忠说道:
“宋郎中,眼下每日来京的山东流民,大概有多少人?”
闻言,户部畿辅民事清吏司姓宋的郎中叹了口气,说道:“不瞒各位,仅昨日,山东来的流民就有六千余人…”
“这还是数日以来,人数较少的一次,最多时山东流民可达万人,我们民事清吏司的人手早已捉襟见肘…”
闻言,文华殿大学士许为京道:“如此困难,怎么不向朝廷上报?”
宋郎中连忙说道:“回许阁老,本来清吏司是要在这几日,将流民安置事务上报到总部,只是东厂魏公公忽然在城外资助了几千屋空置的宅地,暂时稳住了局势。”
“魏忠贤?”许为京一愣,也是不再说话。
魏忠贤这家伙可是财大气粗,这几千屋,怕不知道又是哪一年从富人们手中抄得来的。
不过这也是好事,毕竟派上了用场。
他们不知道,魏忠贤这样做,其实也是在向朱由校表忠,毕竟皇家养着你,可不是白养的。
拿了这么多好处,得在关键时候派上永用场。
流民的事,众人的确是有听见风声,只不过最近几月,朝廷各部院日夜连轴转,他们的消息也仅限于晚上回府吃饭时听家人偶尔提及,有些闭塞。
很多人都是知道流民来京很多,却没想到,已经成了眼下这样的规模,一时间,更是议论纷纷。
“若这几千屋也用尽了,又该将流民往何处安置?”
“是啊,如此多的流民,每日的吃穿用度,也都要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有司提供,不是一个小数目!”
“需要尽快想个法子…”
“什么法子?山东蝗灾不解决,流民只会越来越多!添置再多的房屋,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很快,签押房中吵闹一片。
魏广微微微蹙眉,摆了摆手,屋中才是渐渐安静下去,他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望向兵部。
方才问话的兵部侍郎邵辅忠,似有话还没说完。
果然,他继续道:
“各位,尽管是治标不止步,那现在这个‘标’,也需要治一治了,安置流民,不能只靠户部清吏司,这是整个朝廷的事。”
说完话,余的部院有了怨言。
“我们能做什么?”
“户部掌管天下民事,六部自古而起便是各有分工,井水不犯河水,一旦越权行事,岂不天下大乱?”
邵辅忠看过去,冷笑:
“迂腐!”
“臣部说的重建京藏官道,就是现阶段的解决之法!”
“兵部提,该以户部牵头,在畿辅、宣府、大同、密云、宁夏、乌斯藏、青海七地重建官道。”
“此攻城十分浩大,短期内可提供大量劳工岗位!”
“招募无家可归的流民帮工,既解决流民过多无法安置的问题,又能动用大量空置人力,岂不两全其美?”
话音落地,议论声更大了。
工部官员们纷纷点头,这一点他们之前到时未曾想过,现在一听,倒如醍醐灌顶一般。
不过现在不愿意的轮到之前诉苦的户部了,户部尚书赵秉忠一脸犯难,说道:“七地同时修路,招募的劳工何止数十万?”
“动用多少人力不论,我们户部,眼下的存银也是捉襟见肘了。”
的确,户部这方面有困难。
内库的银子都是从正规渠道获得,每年不过三千万左右,真正隐藏收入进来的银子,全都在皇帝内帑安安静静地待着。
实际数目,除了朱由校自己没有人知道。
这种工程最快也要数月,按月结算,仅仅供给劳工们的工钱就要数百万两之巨,这还不算这几十万劳工每日的吃住花销。
近千万两,这可不是一千块钱,这是许多人连做梦都不敢梦见的天文数字,撒水一般就这么撒出去了,是个人都会心疼。
“胡闹,现在是心疼钱的时候吗?”魏广微觉得自己不能不说话了,做首辅,这点儿眼力见还是要有。
关键时刻,需要他这个首辅出来担当。
魏广微面色严肃,说道:“重建京藏官道,收复乌斯藏、青海二都司,这是陛下胸中大明的百年大计!”
“我们诸位同僚就都辛苦辛苦,先把眼前的难关过了。”
闻言,户部尚书赵秉忠将头垂了下去,无可奈何地道:“既然阁老都这么说,那户部也无异议了。”
“只是内库实在拨不出多少银子,如要动工,少不得要去乾清宫叨扰陛下一番…”
魏广微还没说话,门后却是传来一阵尖尖地怪笑。
原来是魏忠贤,不知何时来到内阁签押房外旁听,他缓步走入屋中,经过之处的文臣,无不是又惊又怕地起身。
“本督伺候爷二十几年了,诸位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这种损事儿,还是叫本督去提吧。”
“坏人,还是得我来做。”
魏忠贤说完,看了一眼内阁首辅魏广微,眼中不知是威胁,还是什么别的,反正是转头就走。
“你们继续议吧,本督是太监,这种事还是不参与得好。”
第六百五十三章:京藏官道
“爷…”
朱由校正趴在御案上休息,忽然听见一声轻唤。
这声音他再熟悉不过,于是笑道:
“忠贤哪,你怎么来了?”
魏忠贤得了皇帝示意,方才缓步迈入西暖阁,一路走过来到御案后,为朱由校捏肩,笑道:
“没什么事,就是想皇爷了。”
“少来。”朱由校也是一笑,“你既然来了,就一定是有什么要事,说吧,朕听着呢。”
“爷天纵英明。”魏忠贤习惯性地拍了一声马屁,“是京藏官道的事儿,部院议定,说是要重建。”
朱由校没说话,但是脸色淡了下去。
魏忠贤仍旧捏着,连手上的力道都是稳稳的,说道:
“皇爷还不知道吧?最近连日来京的流民不少,户部畿辅清吏司,差点儿就忙不过来了。”
“哦?这事怎么不早报给朕?”朱由校剑眉一挑,示意他不要再捏,然后松了松肩膀。
魏忠贤来到一侧,恭敬站着,说道:
“是户部畿辅清吏司的郎中宋喜,不知从哪挪用了几千屋的空置宅邸,这才维系住了局面。”
这番话,倒是令朱由校多看了一眼。
这事朱由校能不知道吗?
流民的事,较事府早就报上来过了,山东蝗灾治理情况也一直都有较事跟着,很让人意外,魏忠贤这次居然不是来邀功的。
这老家伙,到底城府还是深。
朱由校大笑一声:“宋喜、送喜!这个名字取得好,他这是来给朕送喜的呀”
“忠贤,拟旨下去,给他照例论功!就…升个户部员外郎吧!”
“宋郎中若知道了,一定会感谢天恩浩荡。”魏忠贤脸上也是喜色,好像比听见赏赐了自己还要高兴,说道:
“皇爷,流民的事是暂时缓解了,可山东蝗灾一日不消,流民就只会越来越多。”
“这重建京藏官道,也能提供大批劳工,一举两得。”
朱由校眉毛一皱,道:
“你什么时候这样婆婆妈妈了,有什么事,直说,朕是那种不通情达理的人吗?”
“是不是这次动工,户部内库的存银不够?”
“爷天纵英明…”魏忠贤惊呼一声,慌忙跪倒:
“是这回事,老奴想着毕竟与爷亲近些,就自作主张,揽了这个差事,陛下恕罪。”
“恕罪?”朱由校失笑:“恕的什么罪?朕这次不仅不会治你的罪,还会记你的功!”
看着喜形于色的魏忠贤,朱由校淡淡说道:
“具体的事儿,等内阁把部议的折子呈上来再说,要是他们实在不放心,你回去给个准信,就说银子这事上,不算个问题。”
准备这么多年,你当是白准备的?
早知道后面年年都会有大灾,怎么能不多预备一些资金以备周转?
这一点,朱由校这个现代过来的人,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陛下天纵英明,重修京藏官道后,远征军定能马到成功,凯旋而归!乌斯藏和青海,必将重归于大明的版图之中!”
朱由校哈哈一笑,用眼神点了他一下:“行了,你少在这拍朕的马屁,大半夜的,烦不烦。”
“遵旨,老奴告退,皇爷好生歇着。”魏忠贤嘿嘿一笑,挤出了满脸的褶子,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看着魏忠贤出了乾清宫,朱由校脸上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眉宇间深深的忧虑。
至于魏忠贤,出去后也是发觉浑身出了许多的冷汗。
陪伴在君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年轻,实则心机深沉的皇帝左右,不是个什么好差事。
累!
魏忠贤只觉得累,由于他权势过大,皇帝势必有所堤防,在温体仁入阁,浙党入朝以前,每一句话,每一个细微的表情,他都是丝毫不敢马虎。
不过这次出来,他几乎有一件事可以断定,重建官道招抚流民这事上,自己说话说对了,事儿也办对了。
而且现在看来,皇帝也没有任何要卸磨杀驴的意思,似乎不必过于担忧,好生办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行。
松了口气,他才是自大明门而出。
。。。。。。
天启五年八月十五日,内阁会六部议,题奏重建京藏官道,奏本被呈送入乾清宫,翌日御批准行。
很快,京师顺天府、南京应天府并中原各省州府相继发出通告,昭告天下,朝廷即将大举动工修路。
因为远征军出征迫在眉睫,所以官道只在原基础上进行重建和修缮工作,但这依旧是个十分浩大的工程。
朱由校发内帑银一千万两用于承建,严旨由工部牵头,各省州府清吏司领地方官府一齐施行。
锦衣卫各地督办司也相继接到命令,严查官吏贪腐工程款项,流民未有良好待遇等贪赃枉法诸事。
部议规定,京藏官道的重修范围,经行畿辅、宣府、大同、宁夏、密云及乌斯藏、青海七地。
首批劳工,优先招募无家可归且身处异地的流民。
正是为了表达对流民安置问题的重视,户部受了朱由校的意,对劳工的待遇也是历朝最为丰厚。
最普通编入地方劳工营的流民,全国统一标准是“日结工食银一钱二分”,没错,工钱从原本按月结算改为了日结。
这也是考虑到流民大多身无分文、急需用钱,临时改变的政策。
毕竟皇帝出钱很大方,一次性给了一千万两,有这么多的银子,户部安排起来也显得底气十足了。
为什么说这次是历朝最高?
要知道,有明一代,自洪武以来,历朝劳工临时雇佣的价格虽然没有定制,但有一点没有变过,即是所有正经职业中“工资”最低的。
而天启一朝,首次大批雇佣劳工,工钱居然和南京银作局裁撤前养老的“国企员工”们的收入差不多。
这种待遇,流民们就算看见了,也没有人敢相信居然是真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次的工期能达到一年,首批雇佣的劳工们每个人都能得到四十两以上的年收入!
这在这个时候,说成是后世的三十万也毫不夸张。
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正说明了朝廷的财大气粗,以及天启皇帝的从容不迫,消息传散之处,人心纷纷安定。
流民们对皇恩浩荡,纷纷是感恩戴德。
因为有了资金加持,各地招募劳工的通告陆续张榜,招募处每日都被围得水泄不通。
当然有许多不是流民的人也想来混混,不过这些小事,都有督办司和地方官府负责去管。
紫禁城里的天启皇帝,正因为一个消息而自责。
第六百五十四章:国事亦家事
河开不日,乱红飞絮。
慈宁宫上愁云高驻,此处的宫主,即为天启王朝掌太后印玺,统摄后宫的万历皇帝皇贵妃刘氏,如今的太妃。
朱由校心知自己不会有多少时间陪伴乌缇娅,在西暖阁拒绝了塞北三卫的姻亲之请。
诚然,这在朱由校这个现代人的眼中,这是放归草原的雏鹰,使她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