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兴祚等张盘走远,嘿嘿笑着前来,说道:
    “你们杀大明百姓的时候,给过他们活路吗?”
    “能给你个痛快的已经不错了,乖乖伸出脖子让爷爷砍了,咱俩赶紧完事儿!”
    马尼拉王宫。
    刘兴祚已经追了上来,张盘则是带着人快步向最里面的宫殿走去,一路过来,两个人倒是对这王宫多打量了几眼。
    只不过,现在他们是满脸的失望。
    马尼拉的王宫的确还算不错,建在高山之上,一眼就能看见全城以及远处爪哇海的风貌。
    可是除此之外,里外里都透着一股子小家子气。
    这种王宫,就连一般的郡王府规制都比不上,更加不能和天启三年重建后的大明紫禁城相提并论。
    “你们总算来了,本王期盼大明水师已久啊!”苏禄和王妃连忙迎接出来,脸上带着喜悦。
    张盘看了对方一眼,毕竟是个国王,起码的尊敬还是得有。
    他放下心中对这连自己国家都治理不好所谓国王的鄙夷,稍显恭敬地抱了抱拳,说道:
    “在家大明山东副总兵官张盘,见过二位殿下。”
    “不必拘礼,不必拘礼!”
    苏禄方才其实心中有些忐忑,毕竟这次全靠大明,旧港王都马尼拉城,才脱离几百年西方殖民者的连环控制。
    就连他这个国王,在张盘面前都有些虚,更别提朱由校了,只怕苏禄是连提起后者的底气都没有。
    毕竟,同为一国的治理者,两者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实际上,张盘也就是稍微客气一下,也没打算对这个傀儡国王搞什么花花套。
    他应声收了手势,然后以近乎平等的语气说道:
    “这次本将是奉旨前来,一者为死难的数万百姓报仇雪恨,二者,也是为重建永乐一朝的三宣六慰而来。”
    听这话,苏禄的脸上果然显得不太好看。
    他与王妃对视一眼,面色为难:“张将军啊…,那个,旧港王国在一百年前就被西班牙人人控制。”
    “现在又被尼德兰人控制,就算有大明水师的帮助,想要复国却又谈何容易…”
    张盘明白他的意思,苏禄是在说,旧港王国现在几乎名存实亡,只有一个马尼拉王城。
    就连这个王城,还是在大明的帮助下刚收复的。
    旧港王国在极盛时,占据着整个印尼诸岛,也算是一个远东一带较为繁荣的国度。
    但是在那之后,经历了几代庸碌无为的国王,领土逐渐被西班牙人全部侵占。
    进入十七世纪,荷兰马车夫在欧洲崛起,西班牙帝国日渐衰落,而被欧洲称作香料群岛的马尼拉岛,也成了双方重点争抢的地盘。
    直至天启三年左右,无敌舰队在印尼诸岛败于女王号舰队,输掉了爪哇岛的控制权。
    可是谁也没想到,远东一个被欧洲人称作大明帝国的强权重新崛起,硬生生在荷兰人手上,把马尼拉又给抢了过去。
    这次打下马尼拉,朱由校自然不打算就这样交给旧港王国。
    旧港国王既然治理不好自己的国家,那很简单,朕这个大明皇帝来帮你治理。
    其实早在永乐一朝,就已经用三宣六慰体系,形成了一个在远东的小体系。
    旧港宣慰司,就是永乐一朝在马尼拉城的行政建置,也是当时大明的领土最南端。
    永乐一朝,在旧港设立宣抚使、宣慰使,分别帮助旧港国王统御军政大权。
    这两者待在旧港王国的口实,是帮助他们定期朝贡大明,按年交纳定额赋税,称为差发。
    被三宣六慰囊括的地区的国家,按例战时需听供朝廷征调,政治意义上,还不如朱由校刚签订的藩属国的地位。
    朱棣设置宣慰使司、宣抚司等土司制度,以土司治土军民,是借助传统统治权力来达到控制边远少数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手段。
    说好听点,叫大明帮助当地国家治理,所以组建了一个朝廷官署,方便往来。
    说难听点,这就是最早的殖民。
    所以说,朱棣不知比清朝的所谓圣祖康熙强到了几重天。


第六百九十八章:好哥儿
    “这个不劳殿下操心,来时,陛下全都为你们想好了。”张盘走到宫殿一角,望着爪哇海的景色,心中惊叹,背身说道:
    “依照大明与红夷人,哦,对,你们称呼他们做尼德兰吧?反正都差不多,红夷人放弃对马尼拉的占有,但是这里必须成为一个自由市。”
    “具体什么意思,我也不明白,殿下只需要记住,这里从此以后不再是你们旧港王国的都城了。”
    听身后半晌没传回动静,张盘转头过来,问道:
    “怎么,有难处?”
    “其实吧,你们也不必太过伤心,没有大明水师,连这个马尼拉也还在红夷人手里。”张盘坐了下去,说道:
    “陛下允许你们另择一地设都,旧港宣慰司的治所就设在马尼拉城,大明水师将会常年在这里驻扎。”
    “以保证你们这些人的安全,这个没问题吧?毕竟没有我们,红夷人要是再回来呢?”
    张盘的话,多少有些肆无忌惮,可这恰恰就是事实。
    事实往往不好听,但是令人无奈。
    苏禄现在就是这样的想法,他与王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深深的无力感。
    没办法,只能这样了!
    相比前面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大明对他们的好,简直就是上帝了。
    旧港王国早已名存实亡,如今在大明的帮助下名义上复了国,还能选一地另建国都,要什么自行车?
    看见国王、王妃两个人都没什么说法,张盘笑了笑,起身说道:“既然如此,本将便不打扰二位殿下了。”
    “刘千总,把这些话,用各国语言写在告示上,宣告给马尼拉城中的百姓。”
    “告诉他们,大明只针对红夷人、东瀛人,交出那些参与迫害大明百姓的本地人,可以算作立功。”
    攻取一地容易,想要长治久安却是很难。
    在一番血腥的攻杀后,马尼拉城中的各国人以及本地印尼土著,想必都是十分惊恐。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份告示来宣示太平了。
    刘兴祚心中也明白,与其将地盘还给这些孱弱的土著国家,倒还不如被大明捏在手里。
    马尼拉城依山控海,自古以来便是四战之地,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当年会在此地设立宣慰司的原因。
    而其所在的爪哇岛,也拥有极为丰富的香料资源,只要掌握在大明手里,欧洲各国的香料贸易,都要受到一些牵制。
    到时候再在这里设卡,每年得到的关税想必会是个天文数字!
    欧洲各国听见马尼拉的消息,都是十分震惊。
    马尼拉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眼下虽说名义上是自由市,可却被大明刚刚建立的旧港宣慰司选做治所所在。
    东印度群岛的香料贸易想要运往西方,都要经过马尼拉港,而占领马尼拉以后,大明水师在此地常驻,修整港口,建设炮台。
    这个所谓的自由市,已然成为了大明在版图最南端的军港。
    实际上,和被大明控制也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年头,就是谁火力猛,谁做事就有理,大明刚刚打赢荷兰远东舰队,自然是有这个权利独占马尼拉。
    谁要是不服,尽可以打回来。
    可他们也知道,打回来容易,应对大明接下来更猛烈的还击,却是件麻烦事。
    种种权衡下,大不列颠、法兰西等国,甚至是奥斯曼这种国家,都开始让自己的商船向马尼拉缴纳关税。
    要不说十七世纪是大航海的时代,一个马尼拉关税,简直是让朱由校笑开了花。
    除此以外,马尼拉,还有荷兰人割让的婆罗洲以北文莱、三发两个殖民地,也陆续都有明军进驻。
    这两个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却有橡胶、胡椒以及众多的香料资源,明军接手这两处殖民地以后,正在与本地的华人领袖协商。
    明军打算雇佣本地华人大规模开采这两处殖民地的稀缺资源,其最为主要的,便是橡胶。
    至于说橡胶到底用来做什么,明军还不知道,他们也是头一次知道这东西。
    随着明军在婆罗洲、马尼拉的开采活动,大批原本本土上闻所未闻,但却流通全球的货物开始流入大明。
    军器司正在加班加点,试图将橡胶、稀土这些新奇的矿产资源,应用到各个领域。
    比如橡胶,军器司很快发现,这种东西质地柔软,甚至比布匹更加好用,还可以用来做脚靴。
    橡胶制作的车轮,也比原本的木制、铁质车轮更加好用。
    而锡矿,有极佳的耐锈性,还可以与铜结合成青铜,一些矿产,甚至可以被用在火炮和火枪上,提高威力和稳定性。
    拿到好处之后,朱由校意识到海外扩张的种种好处,对于马尼拉,更加不可能放手了。
    。。。。。。
    杏花微雨,柳色青青。
    自古文人士子便偏好北方春雨,皆因喜欢其能恰到好处滋润一冬干涸的土壤,又能及时收束,来得干净,去得利落。
    相比之下,南方阴雨终日绵绵不绝,总似蘸墨太饱的笔端,湿破宣纸,使人心神不宁。
    几日前,山东普降天启六年春天的第一场雨。
    这次本应如同过往一样,水汽在空气中凝结,寄托着人民五谷丰登的的希冀,降落在尘土中,消散在云雾之上。
    可是雨水落下,空气中却传出遍地的哀嚎。
    春雨沾衣,蝗虫浸满了水坑,遍地饿死骨,为天启六年这一整年,染上几分不详与祸患之兆。
    济南府,历城。
    “好哥儿,你快醒醒。”一处土房中,小女孩摇晃着几日没有吃饱饭的十几岁男孩,满眼的湿润。
    “下春雨了,好哥儿,你快醒醒…”
    可是无论她怎么摇晃,躺在枯黄炕上的男孩都是紧紧闭着双眼,毫无声息。
    几天前,他们的父母相继饿死,小哥哥为了保护妹妹,不得不外出乞讨,将所有的食物让给她。
    然而这大灾之年,山东六府,颗粒无收。
    朝廷虽然大力赈灾,但人毕竟不能胜天,每日依旧有大批的百姓饿死、迁徙。
    这位“好哥儿”,终究是在昨天夜里,永远的闭上了双眼,心中耿耿于怀的,只剩他尚在人世的妹妹。
    摇晃了半晌,女孩儿似乎意识到什么,趴在好哥儿的尸体上,默默哭泣。
    而就在屋外,正有成批瘦骨嶙峋的饥民经过。
    一个男人默然地向屋内瞟了一眼,然后面无表情,拖着他愈发沉重的双腿一步步走远。


第六百九十九章:温体仁入阁
    “飞蝗净了——”
    “飞蝗净了——!”
    这时,一名官差骑着快马,扬着马鞭,在官道上边跑边喊:“官衙外正在施粥!”
    “还饿着的不要到处跑了,快去喝粥啦!”
    官差的话,很快消散在空旷的原野里,而这些无家可归的灾民们,则是愣愣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真的…?”
    “蝗灾退了,朝廷的赈灾粮食发到历城了!”
    “是真的,我们快去衙门领粥食吧!”
    听了周围人庆幸的欢呼声,方才那男人的眼神中出现许多光亮,然后忽然想到什么似的,用尽最后的力气往回跑。
    很快,他气喘吁吁地来到一间土房,看着趴在男孩儿尸体上一动不动的小女孩,心里咯噔一下,心道不好。
    他迈着有些瘸着的腿,咬牙一步步前进,颤着手缓缓拍在小女孩柔弱的肩上,嘴唇都在发抖:
    “孩子…?”
    小女孩抬起眼眸,警惕地望着眼前这位大叔,一脸的泪痕,然后一个猛子扎进去:
    “三叔!”
    “我爹娘死了,我哥儿也饿死了!”
    见状,男人松了口气。
    “你们家,可算留了个种。”
    “走吧。”
    小女孩望着男人粗糙的手,懂事地问道:“我们就这样走了,不埋了哥儿吗?”
    男人摸了摸肚子,笑道:
    “走,我们去官衙,蝗灾退了,朝廷在施粥赈济灾民,苦日子,就要过去了。”
    。。。。。。
    历城官府衙门。
    温体仁站在这里,望着排成长队,甚至已经排到城外几里之外的灾民,眼中是深深的无奈。
    治蝗半年,如今总算是见到成效。
    “恭喜大人治蝗得立大功,想必这个消息传到京师,陛下就会召您入阁了。”县官站在一旁,笑着恭维道。
    温体仁看着周围百姓衣衫褴褛的惨状,心中却实在是高兴不起来,他摇摇头,扼腕叹道:
    “什么功劳?”
    “我温体仁身受皇恩浩荡,治蝗半载,耗费近千万,百姓却还是死难十余万人,家破人亡、迁徙流亡者更加不计其数。”
    “我无过已是万幸,岂敢邀功……”
    温体仁这些年在基层历练,可算是见到了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天启二年三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