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倒好,直接被皇帝摆到台面上来了。
    “臣等遵旨…”
    朱由校继续说道:“没有便好,调兵出关的事,一切俱照熊廷弼说的办,动静有多大闹多大,传消息出关外,但是先别调兵。”
    “叫各省卫所,都给朕出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人要在明年率部出关,征讨建虏。”
    在场的都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当朝阁辅,心底下都活络着呢,早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
    这是在借着这次出兵,把反对卫所改制的刺头调出关外,直接死在关外最好,就算活着回来,也能借着叙功的名义把他们调离原来卫所。
    这样一来,地方卫所势力大大削弱,改制就能在全国顺利推行了。
    卫所改制,到了这一步已经无法阻挡,征讨建虏,又是天下人所共愿,被点名出关的卫所将领即便是想不去都不行。
    可一旦要是出去,就到了熊廷弼的地盘,陪同的还有众多忠于王事的精锐,回得来回不来,这可就说不准了。


第八百九十九章:去旧迎新
    十一月,陕西。
    “今日把诸位交到这里来,是接到了朝廷的旨意。”朱燮元坐在大堂上,身旁是陕西一带较有权势的文官、武将。
    武将之首,是掌后军都督府事的泰宁候陈延祚。
    文臣之首,便是时下任陕西巡抚的李起元了。
    他们两个,都是朝廷改制之后上的位,陈延祚代表着天启一朝新晋的武勋势力,李起元便是浙党中人。
    要说起来,作为浙党如今的第一个巡抚大员,李起元能坐到这个位子上,还是多亏了入阁后的温体仁。
    自然,在此之前,朝中少不得一阵的明争暗斗。
    这些都属官员们之间的内斗了,朱由校通过较事府知道个清楚,但却并未插手,官员争斗起来,这个皇位做得才安稳不是吗。
    说话的,正是山陕总督朱燮元。
    他的手指敲打着座椅,良久后才向一旁打了个眼色,待着玄武铁盔的山西镇西卫指挥使猛如虎大步上前,嗓音浑厚道:
    “朝廷定议,不日将起大军出关,征讨建州,此役,必使建州覆灭,以雪萨尔浒前耻!”
    刚听这话,许多人心里还挺高兴的。
    要打仗了,这不是好事儿吗?
    出去建立军功,回来才好说话,尤其是现在朝廷风风火火整顿卫所,武将更应该立功,才能保住自己的官身。
    随后,猛如虎道:“以下,便是此次山西、山西两地诸卫、所抽调的名单,今日确定好了,即刻便要奏报陛下!”
    “陕西,榆林总兵姜让、延安府甘泉总兵吴烈、西安府泾阳总兵督漕运事宋利、临洮总兵贺勇……”
    “山西,太原总兵高业、河曲总兵猛如虎、大宁总兵督岳阳军务栗自阳、平阳府总兵陈国威……”
    这次山陕两省出动的兵马规模,仅从名单上来看,规模竟比上次萨尔浒之战调派的还要多。
    其中有九边总兵一,杂号总兵十二。
    除此以外,还有各地的参谋将、游击将军、千总,不计其数,足以使人察觉到朝廷此次的动静之大。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次出关作战,居然是以点名的方式调集兵力,朝廷没有给你反对的机会,让你去,你就得去。
    如果仔细去看,就知道这次朱燮元选人并不是随手点将,这里边儿的说道可真是不少。
    不过总的来说,就是奉旨行事,把内地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刺头们调出关,统一到关外收拾。
    这样一来,既有了随意处置将官的口实,也避免了内地再起战火,生灵涂炭,给百姓徒增灾难。
    等这批人调出去,山陕两地基本也就清净了。
    但如此以来,造成的后果便是历来是军事重地的山陕两省,历经万历三大征,天启一朝辽东、西南两大征以后,兵力严重不足。
    内地兵力严重空虚,若再起大乱,朝廷鞭长莫及,很容易就会演变成一场星火燎原之势。
    不过,这些事朱燮元心里知道,却并不能现在就办,因为这次他也要随军出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被抽调出去那些人老实。
    第二天,一匹快马疾驰进入大同镇城。
    “总督檄令,大同军不得轻动,待出关大军开拔,张万邦即领本部大同军以此令,驻扎西安,招兵买马,扩充军备!”
    张万邦率领一众将领半跪在地,以双手结果檄令,大声道:“末将张万邦,谨遵总督军令!”
    起身后,大同军上下一片哗然。
    这次听说要出关干建奴,大同军上下一片振奋,都打算摩拳擦掌,大干一场,可很多人来回查了好多遍山陕两地抽调出关的将领名单,却不见大同军上下一人,都是十分不满。
    然而朱燮元毕竟是朱燮元,其在军中威望甚高,只要人还没走,就能镇得住场子。
    即便是大同军,也都没敢有半句的微词传出。
    “总督这是什么意思,就连管漕运的那帮憨批都抽调出关了,怎么独独把我们大同军落下了?”
    “就是,这找谁说理去!”
    “这次可是出关打建奴,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错过这次,都要悔恨终生了,老子不管,老子就要出关去打建奴!”
    张万邦坐在上面细细想着,一时也没琢磨明白。
    是啊,漕运的那帮废物都能调出关,自己大同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怎么偏偏把自己给剩下了。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免有些心烦意燥起来。
    传令的不是别人,正是朱燮元身旁的心腹佥书官,他传了檄令,拉着张万邦来到一侧,笑道:
    “这里安静些。”
    “大人要说什么?”张万邦的口气显得有些不耐烦,可能是因为朱燮元的面子,这才没有直接转身走人。
    佥书官脸上仍旧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张大帅,总督知道你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派下官前来告知。”
    “此回抽调卫军出关,乃是奉了当今陛下的旨意,整改卫所,光清查了军屯还不够,需要去旧迎新。”
    “去旧迎新?”张万邦虽说政治眼光不怎么样,可听到这四个字,却还是立刻反应过来,说道:
    “总督的意思是,派这些人出关送死?”
    “倒也不全是。”佥书官没有继续解释,只是说道:“现在张大帅总算明白总督此举的深意了吧?”
    “明白,全然明白了!”张万邦由衷感叹,总督还是总督,姜还是老的辣。
    朱燮元这意思,是想留自己在西北镇场子,他领着那票人出关之后统一处置,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要知道,到了辽东,可就由不得这些兵痞将痞们了,随行的京军、辽军和宣府军队,哪一个都不是善茬,而且都是绝对忠诚于当今陛下。
    卫所军在这些边军大帅头上动土,只怕还没来得及动作,就要被当成白送的军功被平定了。
    虽说结果很令他失望,但这毕竟是为了大明中秋的大业着想,张万邦心里好受了些,走回大堂,张口喝止:
    “都住了!”
    话音落地,大同军众将领纷纷噤声,分两侧站好。
    张万邦站在上首,沉声道:“这是总督的檄令,从今以后,本帅不想听见一个不字,一切按照总督的檄令行事。”
    “都听明白了吗?!”
    大同军众将领都是浑身一颤,忙同声喊道:
    “谨遵大帅军令!”


第九百章:天启八年
    朝廷兵马调动频繁,百姓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尽管如此,地方上没有什么大的乱子,而且调动起来的朝廷兵马一般都有各地督抚约束,还算令人安心。
    天启七年就这样平淡的过去,由于调动的兵马实在太多,从朱燮元下令开始,直到天启八年的二月,山陕两省的兵马才算完成了初步的“轮防换驻”。
    不得不说,两广总督何士晋提出来的所谓轮防换驻,现在看来还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从西安城的街道上传来,百姓和行人都自觉的来到道路两侧。
    “嘚嘚嘚…”
    伴随着急促的马蹄声,一批常驻西安城内的骑兵被调动出城。
    虽说朝廷早有城内非紧急情况不得扬鞭驰街的规矩,可现在毕竟是到了天启年间,这种规矩早就没了什么人去遵守。
    对于统兵将领来说,犯了也就犯了,没有谁会去因为自己骑着马在城里走了几步,就将自己摆在台面上惩戒。
    顶多,也就是朱燮元训斥几句。
    可即便是朱燮元这样的人,也不会过多在这种事上去多说什么。
    “这些人,可算是走了。”
    “是啊,希望他们再也不要回来。”
    骑兵过后,便是长长的出关队伍。
    这些官军现在已经换上了新式的军服,但是因为常年未经操训,也没经历过什么大阵仗,还是显得歪歪斜斜。
    尽管这般,如此多的官军一齐踏上街道,造成的动静也还是显得震慑人心。
    路边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全部人的脸上都是庆幸。
    “听说朝廷派了新的兵马轮防,是大同的那个张大帅。”有一个商人一边喝酒,一边说道。
    “大同军?”一名暂时在这里歇脚的农夫闻言一惊,继而便是满脸喜色,“要是真的张大帅来了,那我们可有好日子过了。”
    “你什么意思?”那商人不明觉厉。
    一个小二端上茶品,一面擦旁边的桌子,一面殷勤笑道:“官人是从江南来的吧?”
    那商人一愣,道:“是苏州人,你怎么知道?”
    小二擦了这个桌子,又摆上茶具,这才转身道:“若是北方人,不能不知道如今的大同军。”
    “张大帅的大同军军纪严明,对待百姓,一向是秋毫无犯,我们这些人就盼着这些兵爷赶紧离开,换了朝廷的正牌官军。”
    那商人笑了,“正牌官军?这些不都是朝廷的官兵吗,还有正牌和冒牌之说?”
    “我看这官兵出城,没个一时半会儿的也走不完,怕是有几万人!你坐,你们都坐,今天的茶水,我包了。”
    这会儿是店家出来了,一个大腹便便穿着袍子的中年男人,满脸堆着笑,“哎呦,苏州的客官就是阔绰,敢问是哪家的老爷?”
    那商人微微一笑,将一块银锭摆在桌上,好像轻如鸿毛,口中轻轻飘出三个字。
    “黄华堂。”
    “黄华堂!”店家毕竟是能在西安这种繁华道路上开铺子的,基本人脉有一些,见识也不浅,脸上一震,不可置信般问:
    “是皇家商会的东家吗?”
    黄华堂笑了笑,“那我倒要问问你了,这普天之下,皇家商会的掌舵者,还有人敢假冒不成?”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店家尴尬的笑了笑,“黄东家,您能来小铺,简直是让我们这儿蓬荜生辉啊!”
    “欸,再说这些客套话便俗了,你还没回我,何谓时下百姓所说的正牌和冒牌官兵?”
    店家请示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坐在一旁,说道:
    “倒也没别的,老百姓啊,都朴实得很,现在有些兵是不做事的,欺压良善是把好手,便是冒牌官兵了。”
    “而那些朝廷新募的,都是从民间挑选的有家有室子弟,知根知底,军纪严明,才是正牌官军。”
    “原来如此,看起来,百姓倒不糊涂…”
    黄华堂说完,小呷一口,忽见官军队伍停了下来,起身一望,却见到是城门处有些拥堵。
    “那是怎么了?”
    不等店家回答,街边两侧就都议论开了,不知是谁,激动的喊了一嗓子。
    “是张大帅,大同军到了!”
    “正牌官军来了!”
    要是以往,有人喊出什么正牌冒牌官军来,卫所军将们少说也要一顿好打,可是今日他们不敢,顶多只是瞪了两眼,在心底默默发狠,等老子带兵从关外回来的。
    原因,自然是刚到城外那支举世闻名的强军。
    军将们顾不得街边百姓充满阴阳怪气的欢呼,紧忙小跑着来到城门,向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大同军众人鞠躬。
    “见过大帅,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西安府泾阳总兵督漕运事宋利是他们的头,现在也已经察觉到一些朝廷这次调他们出关的猫腻,可话虽如此,却不敢多说。
    “不是说,调动兵马,整顿军需,少说要到今年三月吗?”
    张万邦一手牵着马缰,望向长长的官军队伍,看着这些歪歪斜斜的兵痞子们,心中不免担心。
    还好这次朝廷的意思,是把这些人临时调到关外整顿,不然要是让他们上了阵,真有可能再闹出一次萨尔浒之战。
    眼前这个宋利,名号不怎么样,只是个杂号总兵,这样的总兵,在西安府就有八九个。
    可他不同,宋利也督管着西安府的漕运事务,属于典型的职位不高但是权利很重。
    漕运乃是重中之重,尽管有圣旨在上,还有讨伐建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