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5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朕有话在先,即便是你为国朝立下如此大功,朕也只能保你三代富贵。”
    “若是你的孙子纨绔性劣,成年五年后仍通不过世袭考评,后世之君便要撤销你家平西候的爵位了。”
    “此新政日后需得延绵,无论本朝功臣,还是前朝勋爵,都需遵行,你可都记住了?”
    洪承畴才回来几天,还没听说过有了这档子新政。
    他强压下心中的不满与震惊,脸上却未曾显露分毫,“臣明白,陛下新政,利国利民。”
    “你明白就好。”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回头留意到,这边还有二十三个大眼瞪小眼的人呢。
    藏巴汗也是惊到了,大明居然都先进成这样了?
    勋贵世袭都改革了,这种改革,没有魄力的皇帝可做不到啊!眼前这个,不仅做到了,还办成了!
    现在的他,只是觉得,自己低头服软的决定,是有多么的正确。
    朱由校看着他说道:“乌斯藏地区,旧便属于中原治理,如今大明为正朔,自当全权管理。”
    随后,斜睨藏巴汗等人,说道:“对此,尔等可有什么异议?”
    都这个时候了,藏巴汗他们哪里还敢说个不字儿,连忙点头哈腰的应承下来,大明尊崇佛教,这他们也都听说了。
    对于大明直接统治乌斯藏,除了心里不愿意接受,其它方面好像还都挺满意的。
    毕竟,那些让大明直接治理的地方,像是左翼蒙古、兀良哈三卫,现在不都混得顺风顺水吗。
    藏巴汗实际上是个非常尊崇汉文化的人,历史上在乌斯藏取得政权后,就极力向中原靠拢。
    这次又被朱由校本身的魅力所折服,更是不断点头了。
    朱由校脸上这才再度露出笑容,“既然如此,理藩院便设到拉萨去吧,藏巴汗,听旨。”
    藏巴汗一愣,连忙学着洪承畴刚才的样子匍匐下去。
    “朕册封你为藏巴汗王,赐予诰券,世袭罔替,于拉萨城另建亲王府。你的子孙后代,永为大明在乌斯藏的汗王。”
    藏巴汗没想到能是这么好的结果,高兴坏了,连忙说道:“大明皇帝万岁,臣一定侍奉大明到老到死!”
    “乌斯藏人民,永远是大明最坚强的拥护者!”
    朱由校对历史上的藏巴汗还是略知一二,也比较信任他,至于其他这二十二个领主嘛,就得软硬兼施了。
    于是,继续说道:
    “朕将在尔等土地各增设一卫,以尔等为卫指挥使,世袭罔替,都有子嗣吧?京中皇家学院天下闻名,送进来吧。”
    闻言,二十二人面面相觑。
    可他们一看领头的那位还在那心悦诚服的趴着呢,也就不敢再说出什么拒绝的话,当这个出头鸟了。
    纵然是一万个不愿意,众人也都是答应下来。
    至此,雪区算是重新纳入大明的怀抱,朱由校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将雪区从以前的羁縻统治,变为现在的实土治理。
    虽说现在还有些薄弱,可日后随着大批大明军队的驻防,以及中原流民迁入等等举措,朱由校有信心在自己死之前,把雪区彻底捏在手上。
    藏巴王可以留着,当个吉祥物。
    其它这二十二家世袭的土司,日后全要找借口一个个拔掉,让大明的人在那边掌握军政。
    然后,给工部的款项也得多拨几百万两,让几年前开始,从拉萨直到京师的官道早日完工。
    这条官道是个大工程,一旦完工,将会是自己利在千秋的大功绩。


第九百六十二章:西北宣定
    安塞城外。
    一番大战过后,遍地尸骸。
    倒下的旗帜和刀枪交相插落在一起,正值夕阳西下,映画出一副凄凉的破败之景。
    官道上满是看押着俘虏流贼的官军,狭长的队列一直从城外延续到几里远的官军大营。
    张字号大旗高高飘扬在半空,张万邦放下单筒望远镜,沉吟道:“这伙流贼还挺胆大的,居然敢出城伏击我们。”
    一旁渠家祯说道:“是啊镇台,这些流寇与寻常不同,竟绕过了我军的探马哨骑,这也是第一次见。”
    渠家祯早年便是跟随张万邦的大同军主要将领,打林丹汗之战也有参与。这次张万邦升授山西总兵,这些旧将,自然也都高升。
    张万邦点头,跳下土坡:“这也是我军侦查不力,叫侦骑营坐营官来见本镇。”
    不一会,大同军侦骑营的坐营官便被叫道面前。
    似乎早就知道自己犯了过错似的,这名坐营官心虚得直接跪下,大声说道:“卑职参见镇台!”
    张万邦板着脸:“这次剿匪,虽说对手是一群毫无素质的流寇,可你也不能如此掉以轻心。”
    “若不是因为你哨探的失误,也不会让我军前锋营损伤十余人!”
    坐营官连忙说道:“总镇说的是,卑职治罪!”
    张万邦一向赏罚分明,大同军也是军纪森严,他环视周围众位将官,说道:“来人,押下去,打二十军棍,以正军法!”
    坐营官倒也是条硬汉子,二十棍军法,硬是没吭出一声。
    张万邦看着被人搀扶回来的坐营官,冷眼道:“此类错误,在我军中绝不可再犯,张勇,你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本镇现在撤去你左营之职,袁时中!”
    侦骑营一名身着铁甲的魁梧将官出列,大声吼道:“卑职袁时中,参见总镇!”
    张万邦道:“张勇犯下大错,着令你代其为侦骑营坐营官,日后如有犯错,他便是榜样!”
    袁时中虎躯一震,又喜又惊,忙俯身道:“总镇放心,卑职一定克谨职守,不放过一蚊一蝇!”
    张万邦满意点头,袁时中这个人,是山贼出身,但自从被官军收编以后,屡立战功,尤擅侦查哨探。
    上个月张万邦将他调入侦骑营,这次也只有他单独发现了流寇埋伏,却被张勇猜忌,没有上报。
    直到现在,张万邦仍对那十余名死于流寇陷阱的战士痛心。
    张万邦说道:“传令下去,战死者上报朝廷,入忠烈祠,本镇自会上奏陛下,抚恤他们的家庭子女。”
    “陛下万岁!”
    闻言,其余兵士全部心中大定,高声喊道:“万岁!万岁!!”
    不远处,李鸿基和李过蹲在一个尸体旁,两人对视一眼,嗟然而叹,前者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李过也叹气,这位自称八大王的张秉忠也算是个汉子,能打能杀,是个爷们,挺让他觉得可惜。
    可这张秉忠脑有反骨,山西都平定了,却还要执迷不悟的造反,拉了一大批人送死,这确实没什么好说的。
    话说孙传庭这头,前几天才接到圣旨,要调他去南京任江南总督。
    孙传庭起先整饬真定、保定、大名三府兵备,讨灭建奴后叙功升赏为南京兵部侍郎,整顿南京军务。
    去年把孙传庭安排到南京,也是朱由校着手整顿江南军务的开始,从继位到现在,因为江南的水太深,一直都没怎么插手江南的军务。
    顶多,也就是放魏忠贤出去搅搅浑水。
    到现在,江南军务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去着重处理了。身为后世的穿越者,朱由校深知江南“财阀”们对国家的危害程度。
    皇帝由于身处“上帝视角”,所看到的东西,和常人往往是不一样的,朱由校正是如此。
    所以,这次也并不是单纯的要去剿匪。
    现在不是刚即位的时候,可以借魏忠贤的手去乱来,现在明眼人都知道,魏忠贤和所谓的阉党,不过是皇权之下的一颗棋子。
    况且,国家走上正轨,朱由校也是不会在一些地方去亲自改变规矩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全天下的百姓,四方藩国,甚至于西方列强,也都在看着自己。
    所以,现在行事,朱由校是一定要给自己戴上一个圣君、仁义的帽子,这对日后的评论也有好处。
    对,现在的朱由校,由于危机渡过,也已经有些注意身后名了。
    康麻子都能混成千古一帝,朕又有何不可?
    这次陕西民变,朱由校早有准备,实际上单靠西北大营就可以轻易平定,但是朱由校没有这样做。
    他等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名正言顺派兵去镇压地方,维护秩序的名义。
    历史证明了,孙传庭这个白谷先生也并非是泛泛之辈,实际上,其心思缜密要比卢象升更甚。
    区区民变,皇帝不只在山西新设了总督,也就是他自己,还调派了张万邦为山西总兵,协办剿匪。
    就剩下这几股流寇,加在一起不过几万饥民,有什么好协办的?山西地方官军不是草包,是已经整改后的正规军。
    该说不说,朝廷在山西也还有几十万的可动之兵,还用得着它省协办清剿?
    何况,来的还是天下闻名的大同军?
    这其中定有猫腻,自打接到调任的圣旨,孙传庭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所以终日显得忧心忡忡,以至于身旁的山西官员都以为他是怕了。
    这天,孙传庭正位于山西太原的督治府内,一名官员兴奋跑来。
    “捷报,捷报啊!”那官员一进来就喊道:“总督大人,捷报啊,张总兵在安塞城外击溃流寇两万余人,贼首张秉忠也死于乱军了!”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督治府内顿时喜悦一片。
    张秉忠所领的流寇,是眼下山西境内最后一支成规模的流寇军队,他的覆灭标志着,西北三省已经被朝廷彻底平定。
    官员们互相道贺,互相庆祝,因为这对他们来说,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军功呢?身为督治所文官,更是功上加功。
    这里边其实是有说道的,总督府文官没有地方上的,几乎全都是从京中调派下来。
    也就是说,这些是朱由校的人。
    这次剿匪不算什么大功,可是朱由校要把它描绘得大一些,好名正言顺的给这些自己人加官进爵。
    随后,山西剿寇结束,总督府的文官,自然要留在山西。
    有升官的,就有贬职、去职的,这种全省规模的造反,肯定是要拉出一批官员来问罪的。
    这些人,多是地方上豪绅的代言人。
    除去了他们,是地方欢腾,上天作美,朱由校这个皇帝顺应民心、文治武功,既除去了地方势力,也把忠于朝廷和皇帝的官员安插到地方。
    自此以后,西北一带算是彻底平定了。
    孙传庭自然明白这些,所以他的脸上看不出什么笑容,他的眼睛已经望向南方。
    他知道,皇帝要对江南出手了。


第九百六十三章:不能放松
    某些“有识之士”已经发现目下大明各地官场的变化。
    首先,山西剿匪以后,本来号本朝名将的张万邦,总算是顺理成章的高升为山西总兵。
    在这以后,整个大同军的各级军将们,也都陆续升迁。
    朱由校早有准备,地方上因流寇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却还是因此处置了一大批骄纵不法、贪腐误事的军将。
    这些被撤职的军将们,取而代之的自然是忠于朝廷的大同军将领以及那些从皇家武学院出来的“天子门生”们。
    文武的情况都差不多,朱由校追究山西、陕西民变的罪过,光知府一级的就处置了七人,知府以下官吏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这是一次官场上的大地震,但民间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当然,还是有些人看出来皇帝这是借助民变来铲除异己,盛传之下,民间对此也是津津乐道。
    这还只是山陕两省的情况,像是北直隶,现在早已经全都换城皇帝自己的人了。
    那些原本不遵从朝廷的豪强和地方官,前者都以各种名目被东厂和锦衣卫拿下,后者也都以各种明目罢官的罢官,暗降的暗降。
    总而言之,现在的官场比起从前五十年,是相当的令人舒服。
    朱由校是舒服了,可是那些江南盘踞已久的财阀们就难受了,他们也都猜得出来即将要发生什么事,可却都没有什么办法。
    “诸位都说说,如今这个局面,究竟应该怎么办?”一名穿着紫色绸袍的老者,轻抚胡须,眼神中流露出的,远不似话中那样淡然。
    周围几人也都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商界大佬,放十年前,说是在各地只手遮天也不为过。
    可是现在,他们脆弱得很。
    一个大腹便便的商人闻言道:“早些年我就说了,朝廷搞那个什么皇家商会,就是没安好心。”
    另一个长得尖嘴猴腮的商人冷笑:“郑东家,你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孙传庭眼看着就要到金陵来赴任。”
    “等他一到,我们就全完了。”
    郑东家双眼一亮:“欸!莫不如,我们往南跑吧,全部家当都往南迁!”
    为首的紫衣老者摇头:“不成,在做的有不少就是前些年从中原拖家带口过来的,现在如何?朝廷不还是追过来了。”
    “要想一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