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一名国内的石匠工人,提着一筐灰色的东西来皇宫找到朱由校,说是这东西非常神奇。
朱由校当时正好没事,一听说是有民间的人才发明了什么东西,赶紧传进来。
打眼一看,这特么不是水泥么?
原来,由于大明地盘的扩张,各类资源也开始流入大明国内,很多从前没有的东西,现在都司空见惯了。
一名石匠工人不小心将石灰石和粘土混合在了一起,但他发现这两种建筑材料混合在一起之后,居然要比石板坚硬得多。
朱由校都忘记了要发明水泥这种事,没想到居然让国内的一个工人先发现了。
看来华夏的能人的确是多,只要给他们相应的资源,他们自己也能提前发明出许多东西。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朱由校当即重用了这名工人,并且让军器司好好研究水泥的比例,先把全国主要干线铺上水泥再说。
第九百八十二章:最后再打一次
水泥的发现,为接下来一百年间大明整体建筑打开了新的格局。
朱由校也绝对不会知道,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间,大明的建筑层面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他只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没错,朱由校又要修路了,上次修路,还是在上次。
首先要做的就是拨款,把全国的主干道路全都换成水泥路,而且是从偏远地区先开始铺路,一直铺到京城。
最先开始这个工程的,就是帝国的遥远边界,西伯利亚、安南以及乌斯藏。
这些地方都修了一条直通京师的官道,现在这些官道都将要被换成最先进的水泥路。
这样一来,这些地区与京师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军器司也是头一次知道水泥这么新奇的玩意,一阵紧锣密鼓的调试过后,总算是找到了石灰石和粘土混合的最佳比例。
既然说水泥是用石灰石和粘土混合的,比一般的石板路都要坚硬得多,那么问题来了。
军器司的大师们就在想,要是用点什么别的玩意儿再混合一下呢?
万一弄出来点更奇怪但是好用的东西,那可就有意思了。
水泥一经发现,给军器司这些整个大明的各方面精英人才们拓宽了新的思路。
于是,他们开始在尝试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朱由校当然是支持这种创新行为的,毕竟不能走后世我大清的死路,去搞什么闭关锁国。
当即下谕,凡有创新者,经军器司裁定可用,皆有重赏。
这样一份圣谕宣示全国以后,对各地工匠及百姓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发明水泥的石匠名作贡五,如今已被记载于传,留名青史,列传详述其发明水泥的过程。
消息传出,更加激发了全国各地能工巧匠们的创作热潮。
他们发现,原来自己这些平头老百姓,这些最底层的匠户,也有青史留名的机会。
一时间,各种新颖物件层出不穷。
就连朱由校都不得不感叹,华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看来,这全都让我大清的奴役政策给抑制住了啊。
当然也有许多滥竽充数,想要混一混赏金的。
不过,军器司毕竟荟萃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师,但凡被他们分辨出来的,都被退回并且惩戒一番。
天启二十九年冬。
今年已经四十五岁的天启大帝朱由校,负手站在乾清宫西暖阁的窗檐边上,望着窗外的鹅毛飘雪,十分唏嘘。
忽然间,他有了一个想法。
后世,康麻子尝吹嘘有十全武功,现在自己的成就,恐怕不止了吧?
要不要给自己搞一点装逼的东西,流传到后世好供人瞻仰。
毕竟像自己这样的大帝,后面估计也不会再有了。
十全武功还是算了,这个词已经配不上朕了,朕要搞一点新奇的东西。
朱由校想来就是这个说做就做的性格,于是招手示意王承恩过来,说道:
“朕有意设立两样东西,你且听好。”
“第一,皇家功勋馆,派遣史官,前往那些立有特殊战功的文武官员家中,详细记述他们的升平及各自功勋。”
“朕要让在朕这一朝,或有战功,或提笔可安天下的文官武将们,一样得到后世的瞻仰。”
“将他们的个人升平编纂成书,还有他们对战法、政策的讨论、心得,一并记录,以供后世皇家子弟学习。”
“除非特许,非皇帝及储君不可进入。”
王承恩只是站在一旁,波澜不惊的静静点头。
跟这位皇爷久了,就算是做什么,他也不觉得吃惊了。
朱由校踱步到殿外,伸手接起一片雪花,看着雪花在手中逐渐融化,华为雪水,淡淡又道:
“第二,设立御剑阁。”
“招募天下最娴熟的能工巧匠,打造朕的御用宝剑,招募天下最好的画师,临摹朕的画像。”
说着,朱由校深吸口气,这才说道:
“待朕死后。”
“陛下——!”王承恩头一次敢犯大不敬,打断了皇帝的话,跪在生冷的石阶上,匍匐道:
“陛下不要说这种话,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也没有怪罪的意思,只是轻笑一声,转头说道:“朕现在总算明白,始皇嬴政,为何要追寻长生之道了。”
“活不够,朕也活不够。”
“可是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又有何人能做到长生不老呢?你起来吧,朕知道你忠心。”
王承恩这才起身,默然不语。
朱由校继续说道:“待朕死后,将朕的御剑及亲征穿戴的盔甲,坐骑的盔甲,还有画像,一并藏进御剑阁。”
“如有后世子孙瞻仰,朕那时在天之灵,会保佑他们的。”
“告诉工部,这些东西,要尽快准备,朕怕,自己没有多少时日了……”朱由校说完,随意一笑,负手走进暖阁。
待王承恩进去,发觉这位大帝,又批阅起奏疏来了。
。。。。。。
天启一朝的版图,至今已经基本确定。
朱由校年近五旬,加上连年的朝政劳累,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搞什么御驾亲征了。
现在他所想的,只有两件事。
第一,安排好后事。
第二,稳固好国内,为自己的皇儿奠定一个盛世的基础。
至于说扩张,现在已经没办法扩张了。
一个是朱由校害怕自己没那个时间安固好新的地盘,一个是不知道往哪里打。
亚洲基本都已经拿下了。
现在大明的版图之辽阔,比当年的大元还多了整个东南亚,但说句实话,核心还是汉地十八省。
像是远东、东南亚这些地盘,要么是荒无人烟,资源稀少,要么是错综复杂,不好管理。
再去打,难道跨海去打印度尼西亚吗?
不现实,东南亚和西伯利亚好歹修大路,花上个把年,还能联通本土,稳固局势。
跨海去打,打下来也难以守得住,自己有生之年发展发展海外殖民地得了。
实在不行,后世之君放弃也可以理解。
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强盛下去,朱由校现在做的,就是尽量吃足大航海时代的福利,为后世打基础。
不过,看着地图,朱由校还是陷入了沉思。
要不然,再打最后一次?
这个朱由校目光所停留的国家,是一个距离朝鲜不远的岛国。
现在这个岛国,经过上一次的打击后,可以说是非常的老实。
老老实实接受了国王的封号,每年老老实实的遣使朝贡,可来自于后世的经验告诉朱由校。
这个国家,只是在暗中蛰伏,其狼子野心,只是被自己的强大所震慑。
想了一会儿,朱由校还是决定,为了彻底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惨剧,还是把这个国家彻底灭绝才能放心。
于是,张口说道:“召英国公张世泽、兵部尚书杨嗣昌觐见。”
第九百八十三章:坏人朕来当
张世泽早就没了当年的纨绔习性,但他还是一样的色,四十好几了,去年还娶了一房十七岁的小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点反倒令朱由校放心。
有意思的是,张世泽育有一子张飞昂,年方十五,大有他当年的风范。
这个小子,具有“与国同休”张家一贯的勇武,从小就成了勋贵子弟的孩子王。
可是张世泽小时候纨绔的习性,却也一点不落的继承了下来。
张世泽也不止一次的揍过张飞昂,可却一点儿也没改。
朱由校早有密奏。
张飞昂虽说纨绔习性恶劣,但嫉恶如仇,闯出的祸事一般都是惩恶扬善,把某某恶霸,或是作恶的富家子弟打个半死。
又或者,带着一群勋贵子弟们,骑马冲出京师,跑到某欺辱百姓的地主老财家里,将他家里一通打砸,为百姓出气。
被收拾的豪强们,面对这样一群未来统领五军都督府的勋贵子弟们,不敢有半点的反抗。
大是大非上,这小子从不含糊,性格也是勇武刚强,大场合没有过半点僭越之举。
从小,便与皇太子朱慈燃打成一片,十分的忠心耿耿。
他们两个,以后或许真的能和自己与张世泽一样,一个掌握朝政,一个统率勋贵,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想到这里,朱由校顺势与他开起了玩笑。
“英国公,朕听说你家的傻儿子又闯祸了?”
张世泽一愣,连忙起身说道:“陛下放心,回去臣就扒了这丫的屁股,打他个皮开肉绽。”
朱由校哈哈大笑,忙道:“这倒不用,朕听说他是把济宁一户粮商给打了。”
“济宁知府上奏与朕说,这户粮商囤积粮食欲要高价售卖,正要收拾,不想却让你家的儿子抢了先。”
“你这是抢了人家的政绩啊,得表示表示。”
张世泽也笑道:“陛下说的是,不过就算如此,这种习性也不能惯着,要是打人打惯了,以后岂还得了?”
“嗯,这是你的自家事,朕不便多管。”朱由校收拢笑容,正色说道:
“今日召你来,是有事要说,你觉得,要是想一口气吃干净东瀛国,需要多少人马,多少船只。”
张世泽头一次听到皇帝有这种说法,犹豫问道:“陛下说的吃干净,是吃干抹净的意思吗?”
朱由校呵呵一笑,面上浮现狠色,冷冷道:“朕的意思,是要亡其国家,灭其种类。”
“这…这恐怕,至少要二十万人马,也需要登莱的水师配合。”
朱由校用手指一下下敲打着御案,沉吟说道:“朕给你三十万精锐,从九边、畿辅集结,袁可立、张盘率领登莱水师全力配合。”
“一个月,能不能办到?”
张世泽根本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忽然要这么做,更不知道东瀛那群人做错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但他知道,一个臣子,不该问的是不需要问的。
他只是说道:“嗟嗟小国,天朝神兵,势必摧枯拉朽!若要灭之,何须足月!”
“有卿此话,朕便放心了,回去准备吧。”朱由校随后转身,对一旁说道:
“此次大战,兵部需全力配合,二十天,拿下整个东瀛。”
“传朕旨意,此战不是夺取城镇,是要灭其种类,让所有的东瀛人,消失。”
杨嗣昌立刻说道:“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召集部议,一定全力配合英国公大军渡海征伐!”
。。。。。。
天启三十年春,经过数月准备,足足三十万九边、京军精锐云集天津军港。
登莱水师亦了大量的战舰及运兵福船,星夜运送大军。
英国公张世泽,被加封为东征将军,赐尚方宝剑以重事权,统领大军。
登莱总兵,也是令所有倭人闻风丧胆的山东海防名将张盘,挂讨逆将军印,随同出征。
登莱巡抚袁可立及各沿海州府水师,全部向东瀛方向靠拢。
时隔五年,大明再动兵戈。
这次,朱由校的意图很明确,这次并不是为了争夺地盘,而是一次彻底的灭绝战争。
这次的出征没有任何口实可以利用,所以,这将是一次彻彻底底的“侵略”战争。
只不过相比于后世,现在被侵略和被侵略的地位互换了。
朱由校知道自己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所以他根本不在乎,文治武功摆在那里,随便那些文人怎么黑。
他们抹不掉朕的政绩,他们在朕活着的时候,连个屁都不敢放!
后世子孙不会明白,为什么大明会突然出兵灭掉老老实实的东瀛,朱由校也不在乎,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了。
大明军队出征之后,尽管不明所以,全部的盟国、小弟们,也都纷至沓来。
第二天,西班牙帝国、不列颠帝国、尼德兰联省会议等各国,组成了神圣同盟联军,纷纷向东瀛宣战。
就连刚获得三十年战争胜利,千疮百孔的神圣罗马帝国,也喊了一句口号,向东瀛宣战了……
至于说奥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