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大汗起兵建立大金以来,在辽东攻城掠地无数,明军无不是被打的屁滚尿流,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座城镇,让他们承受如此巨大的伤亡。
死伤的镶蓝旗家丁,在阿敏眼中,不是努尔哈赤的大金兵马,是他自己的私兵。
阿敏的野心,比其余任何一个贝勒,都要更多。
他要在退走之前,做最后一次尝试。
“传本贝勒的令,叫李永芳带着所有尼堪压上,巴牙喇亲卫督阵,没有我命令敢逃跑的,杀!”
言罢,阿敏调转马头,招手示意。
没过多久,一批精挑细选的镶蓝旗奴兵登上小坡,个个都挎着力弓,负着箭筒,紧紧盯着城头正发射火器的明军。
毕竟,现在的后金,虽然畏惧火器的威力,但却更对火器嗤之以鼻,因为大部分明军火器面对大金的铁骑,不过是根烧火棍罢了。
在明军火器的压制下,进攻的尼堪兵在真正登上城头之前,只能做炮灰,根本对明军起不到任何杀伤。
这六千多名箭术娴熟的射手,就是阿敏最后的底牌,对自己的骑、射技艺,没有女真人会不自信。
“嗖嗖嗖——”
明军注意力正集中在城下如蚂蚁般攀爬的奴兵,忽然觉得头顶一暗,来不及躲闪,箭雨转瞬而至。
一时间,城头明军死伤成片。
伤亡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坡上奴兵这轮箭雨,成功让许多明军转移了注意力。
有的火枪手开始聚焦建奴射手,在城头与之对射。
慌乱之下,他们射出一颗颗滚烫的铅弹,殊不知,自己手中鸟铳的射程根本达不到弓箭那样远。
还有的明军被这轮箭雨吓得心惊胆颤,抱着头躲在垛口下,说什么也不再探头。
漫天箭矢向自己疾射下来,是个人心里都要发怵。
游击将军吕世举抱着头躲在垛口下,听着头顶“笃笃笃”的箭矢落击声,满心都是恐惧。
“我这是在干什么?”
“我是主将啊!”
忽然,吕世举意识到了什么,但他听着头顶仍在下落的箭矢声,还是头皮发麻。
旋即,他咽了口唾沫。
“妈了个巴子,拼了!”
大吼一声,吕世举从垛口中站出来,扬起佩刀,向阿敏不断叫骂,后者听了,小暴脾气忍耐不住,回骂一声。
“再放!!”
箭雨随即而来。
不得不说,后金兵的箭雨在明军眼中,是一个阴影,许多明军硬着头皮打了一会,发现天空再度变暗,随即一哄而散。
跑慢点,就被十几根箭矢牢牢钉在地上。
跑的快了,也有那倒霉催的,被迷路流矢射穿了脖颈,倒在民勇搬运砖石助战的小道上,引得众人惊慌。
“放,给本贝勒接着放!”
见成效显著,阿敏狂笑不止,不停的吼着,片刻功夫,第三轮、第四轮箭雨就接踵而至。
“又来了!”
“别整了,虎啊!?”
上一轮箭雨刚过,一名明军抓紧时机,举起石块欲向下砸去,然还没等扔出手,就被另外一人死死按在身下。
几息的功夫,足以造成众人心里阴影的箭矢暴雨,再度疯狂的倾斜到他们头顶,身上。
城墙就这么大,有人躲的快,可总有人为了多扔一块石头,或是多发射一颗铅弹,躲闪不及,被箭矢击中。
那被按在身下的明军,听着后背上的闷响,心下开始不安,不断发出声音询问。
“兄弟、兄弟?”
无论他问的有多大声,似乎都被箭雨的倾泻掩盖,待箭矢落地的声音逐渐减弱,这明军翻过身来,登时红了眼眶。
“兄弟!!”
且见到,先前推开他那明军,已瞪着眼睛死了,背上密密麻麻插着至少十余根箭矢。
“放,继续放啊!”见明军被自己压的喘不过气,阿敏正射的开心,却发现箭雨听了,于是转身问罪:
“怎么停了?”
一名戈什哈满头大汗,忙上前道:“禀贝勒,旗人们连放几阵,手臂酸痛,拉不开弓了。”
“一群废物!”
虽然知道射箭的短板在哪,但这丝毫不影响阿敏随口骂出这四个字。
“都不要跑!”这时,半晌没听见下一轮箭雨声音的吕世举抬起头来,大笑不止:
“建奴们没力气放箭了,给老子放炮,专打刚才射箭的!”
“遵命!”
明军挨射了这么久,全都憋着一口闷气,奴兵没力气射箭了,根本不用吕世举多说什么,全都围了过来。
“报将军,奴兵要逃!”
闻言,吕世举趴在城墙上,怒道:“你吗的,打完了就想走?这炮射程远着呢,你能跑出多远?”
“放——,给老子狠狠的打!”
一时间,义州城头轰然作响,无数炮弹飞到空中,女真人的噩梦、来了。
第一百一十章:阿敏退走
女真人的齐射虽然厉害,但毕竟不能和火铳、火炮一样,只要炮弹还有,就可以一直发射。
纵是精挑细选的旗内勇士,也是连续发射几轮箭雨就要休息一阵子,补充体力。
城头明军发射出的炮弹飞在天空中,发出阵阵呼啸的破空声。
阿敏的坐骑在不安的打着响鼻,他俯下身子,用大手去轻轻安抚着马头。
旋即,眼眸紧紧盯着天空中正飞速落下的弹丸。
阿敏亲眼见到,一颗黑乎乎的东西,落到了正缓缓后撤的箭手人群之中。
“砰——”
自城头而起的一路尖啸,最终归为一声巨响与无数惨叫。
炮弹直接在镶蓝旗的箭手中生生砸出了一个血坑,最中间那几个倒霉鬼,整个人直接消失在坑里,现在只能见到一摊血水。
在这样的攻击下,女真人身上的几层重甲,形同虚设。
阿敏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他再望了一眼城头的战斗,却是蹙起眉头。
就连镶蓝旗的甲兵半日都未攻下城头,换成战斗力参差不齐的尼堪们,更是寸步难行。
就连架设云梯爬到城头,现在都成了很难做到的事。
他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明军和从前不一样了?
想几年前初起兵时,大金军兵临城下,还没等主动攻城,城内的明军就会在主将的率领下倾巢而出,同他们在野外厮杀。
一旦杀溃了出城的明军,城镇便也不攻自破。
自从熊廷弼做了辽东经略,明军的战法在一点一点改变,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只有王化贞在广宁那次是让他们抓到了机会。
广宁之后,好久都没有遇见主动出击的明军了。
其实,这颗炮弹落地,击杀的不过是一两个镶蓝旗步兵,这种微不足道的伤亡,并不算什么。
可明军火器和女真人在城头的箭雨一样,这可炮弹真正击垮的,是还活着那些人的肝、胆。
面对箭雨,没有多少明军能咬着牙硬挺在城上继续作战。
同样,面对漫天呼啸的炮弹,还有城头每隔一阵的硝烟四起,也没有几个女真兵或所谓的尼堪,可以不计伤亡代价的攻击。
越来越多的炮弹,从城头射出,集中向方才发射箭雨的那些镶蓝旗箭手飞去。
直接被炮弹击杀的箭手很少,甚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阿敏向后一望,他可以清楚地瞧见,他麾下那六千多名久经善战的镶蓝旗箭手,已渐渐变得浮躁。
连带着,整个后阵的镶蓝旗步、骑兵都有些躁动不安,他们已经胆寒。
“快跑!”
这时,换上去的尼堪们再度被明军火器打的抱头鼠窜,潮水般退了下来。
李永芳见尼堪们不管不顾地撤了下来,害怕脾气暴躁的和硕贝勒找自己算账,便直接抽出刀,上前砍翻了两个逃兵。
“跑?”
“回去,都给我回去!”
但是没有什么用,现在这个时候,遍地的尸体,仅仅砍几个逃兵,已经不能对尼堪们的溃退造成任何影响。
阿敏眼眸一紧,他觉得,是时候撤兵了。
城上,响起了明军的欢呼声。
一名把总上前道:“禀将军,奴兵退了!”
就如话中说的,阿敏的镶蓝旗大军,在扔下一千多具旗人、尼堪的尸体后,仓皇后撤了数里地。
很显然,他们是不再打算继续强攻了。
来势汹汹的奴兵终于退了,可他们在退走不久,远处又是蹄声阵阵,卷起烟尘滚滚。
明军正在紧张,莫非奴兵还要再来攻城?
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奴骑这次不是为了别的,却是为了抢夺城下尸体。
尼堪的命,对阿敏来说有如猪狗,死伤再多,他也丝毫不会觉得心痛,可女真人就不一样了。
这些战死的旗人,在他心里,每一个都是勇士。
一旦大军退走,明军肯定会出城收拾战场。
将这些战死勇士的尸体留在城下,任由明狗割取他们的头颅,扒下他们的衣甲,在他们英勇的尸体上耀武扬威,那是对战死亡魂的不敬!
所以,就算明知会再死伤一些,阿敏也还是会派出最宝贵的骑兵,前来抢夺尸体。
自然,明军根本不会可怜这些肆意屠戮汉民的建奴。
看见奴骑拉着小车,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争先恐后的搬运尸体,用不着怎么下令,各段城墙就又是响起轰鸣声。
前来抢夺尸体的奴骑拉着车,在明军的众目睽睽之下,抢运了数百具镶蓝旗奴兵尸体,然后头也不回的狼狈退去。
义州初战,阿敏部死伤近两千人,终才退走。
后金军尚还处于最原始阶段的攻城能力,就如他们那所谓满万不可敌的传闻一般无二,如同儿戏。
。。。。。。
七月里四川的天气,称不上燥热,但对长久需要穿戴盔甲的兵士们来说,仍不是那么好过。
三舍堡一战,云南都司张巡贪功冒进,被奢崇明之弟奢寅设计击溃,做了逃将。
张巡一逃,四川总兵杜文焕随即遭到叛军里外合围,在三舍堡之外,一万余川兵,尽数阵亡。
“禀台台,杜总镇在三舍堡战死!”
一名校尉持旗奔至府前,高声喊道。
鲁钦闻言一抖,手中茶碗锵然落地,他面色如同白霜,复又上了血色,怒火直冲天灵,愤而将茶碗摔落在地。
他兵分几路,分进合击,自诩庙算如神,赢得第三局的胜利,却没料到这个世上,张巡这样无甚么本事,只会坏事的将领,不在少数。
因张巡与杜文焕之间的矛盾,两人于追击途中分开,两万兵马,被几千的溃兵反戈一击。
一员总兵战死,这可就严重了!
杜文焕还不是一般的总兵,他是朝廷正选的四川总兵,还挂着五军都督府的官衔,这样级别的武将,整个四川也只有一个!
“张巡…”
现在的鲁钦,竟连一个音节都发不出了,念起这个名字,恨得咬牙切齿。
就是这个逃将,葬送了朝廷一员大将,两万大军!
“将云南都司张巡临阵溃逃,以致三舍堡惨败的消息,传给圣上!”
“传我的令,再有临阵脱逃者,斩!”
西南战事不明,高垒深堑的重庆城,尚有两万余兵力,十数门神威将军炮,数十门大小佛朗机炮,可谓马健良足。
巡抚徐可求听闻前线援军兵溃,总兵杜文焕战死,都司张巡不知所踪的消息后,虽然觉得意外,但却没有足够重视。
对于消息来源,徐可求没有及时封锁,半日的功夫,重庆城中已是谣言四起。
他却并没觉得这件事有多严重,他只在想,唯今之际,兵精粮足,只要固守待援,区区十余万的叛军,不足为惧。
第一百一十一章:不!他有罪!
重庆城,一处囤积重要物资的仓栗外,正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
叛军围城,兵凶战危,如今的重庆,早已是风声鹤唳。
四川巡抚徐可求亦早就发了通告,在此期间,全城戒严,夜间不得一人出屋,街上只能见到五人为一小队的兵丁。
刚有一队兵丁转过东侧街角,从西侧便又走来提着灯笼走过来的五名兵丁,可见防备之严。
灯火摇曳,五个身着布面甲的官兵腰间挎着佩刀,在道路中间站了一会。
为首那把总肃穆的面容,透过昏暗的灯火显现出来。
乌云蔽月,两烛灯火幽幽曳曳,长街一眼望不到头,却见把总将灯笼交给属下,径自上前几步,向看守仓栗的人询问道:
“怎么样,二狗子,有异常吗?”
被问到的人眼神一动,笑了笑,道:“我一直在这看着,整条街除了官兵,就没见其他人。”
因幼时家贫,又赶上灾年,饭也吃不饱,像他这样随随便便起成吴二狗这种姓名的,大有人在。
有的更直接,以凳子、桌子为名,甚至连姓都没有。
“嗯,那也不能掉以轻心。”把总点头,边离开边道:“这仓栗,可是全城二十四万军民的命根子!”
“放心吧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