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聊天群-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吸引人吧

    崇祯皇帝之所以选择了这个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很精彩这点,是经过后世无数人检验过的。要知道,后世人知道的事情,听过的故事,远比这个时代的人都多。后世人都能被吸引的如痴如醉,他不相信,就这古代的娱乐水平,就凭古代的那些“都市”故事,能竞争得过射雕英雄传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郭靖的成长经历,鼓励忠厚的品质,提倡侠之大者的行为。这一点,他很需要,很需要用这个故事来改变目前大明的风气。

    他这边在想着,刘懋那边已经拿到了前几章开始看了起来。刚开始看时,一看是很白话的白话文时,他不由得很是不屑。要不是这是皇帝所写,他估计后面得根本不会看,直接就扔了。

    这时他是没办法,只好将就着往下看去。这书说得是宋朝时候的事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

    说实话,故事这东西,剧情要好,文笔同样要好,简单的语句便能勾勒出人物所处的环境,还能把人物的情感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当年的金庸先生就有这个实力。

    看完第一章,刘懋似乎忘记了这是他不屑的白话文,接着往下看,又看了两章后,便急着翻起后面的了。

    正看着,再往后一翻,却是翻了个空,没了他连忙抬头,却见皇帝正有点戏谑地看着他。直到这时,他才回过神来,再联系皇上前面的一番话。顿时,这个故事,就犹如画龙点睛一般,把整个构思都点活了

    这么一想,刘懋就激动了,他连忙奏道:“陛下,这这故事有多长,是一直这样这样精彩么”

    “呵呵,这只是前奏,真正的精彩的还在后面呢”崇祯皇帝笑着说道。看到刘懋的前后表情,他的心情很好。

334 渡河(第五更)

    就大明朝来说,文化娱乐也有,相比其他朝代来说,更为丰富。就比如说四大名著,有三部是在大明朝所创。另外还有三言两拍,还有金瓶梅,还有众多诸如鸣凤记、牡丹亭这样的戏曲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

    然而,最有名也比不上后世那些闻名世界的小说。甚至后世有一种小说叫做网文,更是中国独霸世界的产物,据说能让国外霸主强国的国民自动戒掉毒瘾,沉迷在小说世界而不可拔。

    呵呵,西游记是够有想象力了,但是,后世的仙侠玄幻小说,等着亮瞎你们的双眼吧

    崇祯皇帝得意地想了好一会后,才对一脸期待地刘懋说道:“这事,卿就按朕的意思操办起来吧,至于精彩的故事,多得是,不用担心”

    刘懋高兴万分,立刻大声回应,兴冲冲地出去筹备这事了。走的同时,心中告诉自己,就知道皇上找自己,就肯定是好事。果然,没错吧,有是一件赚钱的买卖落到身上了他浑然忘记了,在这中间过程中的担心和怀疑。

    不过崇祯皇帝这么一来,倒是给自己增加了一项当皇帝之余,还得码字的任务。虽然不用像后世那些码字人那样苦逼,得一边想一边写,完了还可能被一堆人,甚至看dao版的人喷,但多少要花去他的不少时间,也算是一件苦差事了。

    这不,此时的崇祯皇帝,就伏在御案前,提着毛笔,开始一口气写书,争取多写点。毕竟这书也不是一本不变的抄袭,像成吉思汗的有些剧情得改改,太美化了不好。还有郭靖,为蒙古效力这段也不行,搁这个时代,那就是通虏,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就在他埋头奋笔疾书的时候,远在陕北府谷县地界和保德州交接的黄河渡口,那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人,而且是各种人,男女老少,或者精壮汉子都有。哭爹喊娘地,训斥堵路的,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嘈杂地只有近处,用大声喊话才能听清楚。

    在一处高坡上,一伙人骑着马,就在看着眼前的场景。特别比较关注黄河渡口的情况。

    有二十多艘船正在来回摇摆地渡人,但由于多是小船,一次满载也就是二十来人左右,相对这边的人山人海来说,这渡过去的人数,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在渡口的上游,那里地势平坦。如今又是黄河的干旱季节,水倒也浅得很,最多在成人的腰间左右。架设浮桥倒也容易,眼看着便要加好了。

    “盟主哥哥,我们这边的动静有点大,恐怕那洪阎王过不了多久,就能咬过来了”一名高大健壮的汉子向为首那汉子,有点忧虑地提醒道。

    这个盟主哥哥,自然是陕北诸路义军的统领王嘉胤了。他闻声看了眼边上这位左膀右臂,号称紫金梁,被自己封为宰相的王自用,皱着眉头点了点头。那个洪阎王确实厉害,正面基本上就打不过。要不是他,也不用逃出陕北了。

    他转头再看向黄河两岸,发现过去的人实在有点少。正要说什么时,他边上的八大王抱拳领命道:“盟主哥哥,晋地那边情况,小弟有点担心。小弟愿为大军打先锋,扛住保德州那边的官军。”

    张献忠的意思很明显,他想先带人过河。其他人听了,也不笨啊,保德州那边的官军,难道还有洪阎王带领的延绥边军厉害另外一人也跟着抱拳说道:“盟主哥哥,我神一元已经和洪阎王狠狠地干过一架了,这一次,得我们先走才行”

    “盟主哥哥,我部以骑军为多,在黄河这边也施展不开,不如先过去为大军开路”闯王高迎祥原本是个马贩子,因此他的手下,确实是以骑军为多,和神一元的手下为三十六营中骑军最多的两支。

    “盟主哥哥”

    “”

    周围三十六营头领,哪个不怕洪阎王,纷纷用各种理由,甚至赤裸裸地要求先过黄河。一说起来后,你争我吵地,顿时把这个山头也变成了个菜市场,好不热闹。

    就在这时,远处的浮桥终于搭建完成,一阵欢呼声从远处传了过来。而后,在黄河这边,就有了骚动,许多人纷纷想往浮桥上拥,乱成了一团。

    山头这边的首领堆,也有点乱了。在黄河这边,多待一点时间,就多一份危险。如今浮桥一样,还是赶紧走为好。这么一来,这山头吵闹得就更厉害了。互相之间语言中伤,横眉怒眼地也在各个不对头的头领之间出现了。

    王嘉胤听得脑袋都要暴了,他很想好好地收拾一顿这些人,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威严。可是现实很无奈,大家只是结盟而已,虽然他被称呼为盟主哥哥,这也只是大家抬爱而已。真要撕破脸了,人家带着人马扭头就走,你能耐他何

    不过他多少是有一些威信的,眼见着乱成一团,便鼓足中气,大喝一声道:“都给我闭嘴”

    他这一声狮子吼下,带着一股子愤怒,顿时让所有人都闭嘴了,总得说来,这效果还不错。

    王嘉胤脸色阴沉,扫视了下周围,冷冷地说道:“各部精锐先行通过浮桥,其次是随军家属,其他人都留在最后过。至于通过的顺序,抓阄决定吧谁有意见”

    这么个办法,听着倒也公平。三十六营头领互相看看,最终都抱拳向王嘉胤说道:“我俺听盟主哥哥的”

    王嘉胤头一抬,让王自用去安排抓阄,自己只是看着眼前的人山人海,心中叹了口气。想着他这个盟主哥哥,其实还不如那水浒传里面的宋头领,前途如何,还是难说啊

    没多久,各头领纷纷散去,按照抓阄出来的顺序去安排自己的手下过河了。黄河这边乱了一阵后,终于比较有秩序地通过浮桥,往那边去了。

    当然,也有一些倒霉蛋,在过河的时候推推搡搡,导致他们掉下了浮桥。崇祯三年二月份的鬼天气,虽然已经破冰,但也冷得很,这些掉下去的人,就算不死,估计也冻得半死不活了。

335 对付贼人的简单法子

    虽然渡河是蓄谋已久并为此做了准备,可陕北这边物资的贫乏,最终也只是让王嘉胤他们只架设了一座并没有多少宽的浮桥而已。比较大的物资运送,在通不过浮桥的情况下只能改为渡船过河。

    太阳慢慢地往西移,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黄河这边的人数在慢慢地减少,而在对岸那边则在慢慢地增加。

    山头上,王嘉胤的身边,只剩下了心腹王自用等少数几个头领。他们正在看着各营开始过家属。

    正在这时,远处有几骑快马飞驰而来。似乎有点惊慌失措,神情很着急的样子。这个动静有点大,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这之中的许多人看到这情况后,都有点惊慌起来,猜测着是不是官军来了

    不过这几骑也没有喊,只是飞驰过来后,东张西望,而后便往王嘉胤这边的山头狂驰而去。

    王嘉胤在看到那几骑的时候,便知道大概发生了什么事情,顿时有点紧张起来了。不过他对那几骑也比较满意,这种情况下并没有慌乱,否则引起骚乱的话,只会让过去的人更少。

    他看着那几骑马上就要到眼前,正准备问情况时,忽然,在人群中,有人惊慌地大声喊了起来:“官军来了,快跑啊,官军来了,快跑啊”

    不止是一个人,在有人带头之后,另外也有人跟着大喊起来:“洪阎王杀来了,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

    王嘉胤听见,知道要糟,不由得大骂道:“他娘的,到底是谁在喊”

    然而,人山人海的,到处都是人头,那些人又不是一直在喊,压根就分辨不出,到底是谁喊了。

    果然,原本就紧张的人群,一听到这些喊声,顿时都慌了。再也顾不得按头领所说的秩序依次通过浮桥,而是蜂拥而上,都想抢先渡过浮桥。

    这一刻,人类丑恶的本性一面暴露无遗。所有人往浮桥上拥,不再顾及对方是谁,更是没人相让,都尽量想挤上去。老弱妇孺被挤开,没人会管;被挤跌倒地,没人去扶,更多的是踩了上去;被挤下河去,也没人会伸手拉一把。

    只是短短一会儿的功夫,混乱便波及到了整个黄河北岸。哭爹喊娘,撕心裂肺地喊声,响成了一片。

    “禀告盟主哥哥,十里之外发现明军夜不收,打着延绥的旗号。”那突然而来的几骑,就是王嘉胤事先派出去的侦骑,回来预警的。按这个消息推断,如果稍微屏蔽明军夜不收的侦查,那么明军主力要过来的话,至少还有一个时辰时间。

    可是,王嘉胤并没有这个打算。事实上,是没人愿意断后。王嘉胤一直留在北岸,已经是他用来稳定军心的极限了。此时他再看了一眼乱成一团的北岸,也不过多纠结,立刻扬鞭催马,往渡口而去。

    这地方,是他的心腹精锐控制着的,那些人就算抢着要过河,这被这里的精锐驱赶回去了。因此,王嘉胤等人一到,立刻便乘船去对岸了。

    在黄河的另外这边,因为对岸出现的混乱情况,也让这边紧张了。已经通过家属的那些义军,纷纷喊着要拆了浮桥,免得官军趁机冲过来。而那些家属还没有过来的义军,则心急如焚,或者冲上浮桥,想去接应自己的家人,或者就跟那些想拆浮桥的义军干上了。不过由于各家头领都在这边了,事情倒也没有失去控制。

    王嘉胤过来后,恼怒地喝道:“慌什么,明军还没来呢”

    而后,他扭头看了眼对岸,还有黄河里不少慌不着路,想走过来而冻得瑟瑟发抖的人群,转回头又恼怒地喝道:“他娘的,不知道是哪家的人,怕死个球,连根明军的毛都没看到,就在乱喊乱叫,看看,你们看看,北岸全完了”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安静了,他们看着犹如人间地狱一般的北岸,一个个都默然了。

    小半个时辰之后,北岸的混乱,终于因为迟迟看不到明军的影子而和缓了下来。可是,这个时候,已经不知道践踏而死了多少人,黄河上面更是有许多死尸,甚至影响到了渡船的摆渡。

    然而,他们的恶梦并没有完。就在这个时候,远处出现了明军夜不收的身影。顿时,犹如平静的湖面,一下被砸入了一块大石头,黄河北岸顿时又疯狂了起来。

    那些之前侥幸逃过一劫的老弱,原本已经被折腾的没有力气了。在恐慌气氛的影响下,也不知道从那有了力气,跟着加入疯狂的行列,再次争相逃命。

    王嘉胤在看到明军夜不收的身影后,便没有犹豫,果断下令凿沉渡船,放火烧掉浮桥。

    那些家属没有过来的义军,虽然想阻挠,但他们的力量,并不足以阻止烧浮桥的事情发生。这一刻,他们再次经历了生死离别。

    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延绥边军的骑军部队赶到了。不过他们并没有采取什么动作,只是勒马在高处,静静地看着渡口附近一片狼藉。

    北岸这边,到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