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8 报复
胡广几乎可以肯定,钱富贵为了保住自己的命,就算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估计都会去试试。而永平奴酋正好是精明的皇太极,万一他选择宁可信其有的话,就麻烦大了
这么一想,那通知孙承宗的事就不能在初等组中说了。可刘兴祚马上就到京师,让他再返回去通知孙承宗的话,怕是会耽搁战机了
难道就看着那些蒙古鞑子进关来杀人,抢了东西后拍拍屁股走了这次是个好机会可以教训他们,警告草原上的民族,敢犯我大明者,不管远近,都要付出教训
这时候,胡广才有点后悔,自己把刘王氏她们放在初等组中,原本是为了省点成就值,毕竟工作组中每小时要消耗2点成就值的。看来成就值是不能省的,只能努力多赚取成就值
忽然,他想起刘兴祚向自己禀告当时和刘王氏的对话,心中一动,便点了刘王氏的图标问道:“刘王氏,锦衣卫的事你有了解了么”
“啊,小和尚,你是指什么”刘王氏有点惊讶胡广会这么问,一时搞不清楚便疑惑地反问道。
胡广就不信刘王氏在稀里糊涂地加入了锦衣卫之后,不会去了解锦衣卫的基本信息,就算她不了解,难道跟着她的男人会不去了解
因此,胡广决定了,他忽然正色说道:“朕,也就是我,是大明皇帝,你信么”
就这么空口白话地在群里突然说出来,基本没人会信。特别是胡广的id是普渡众生,加上有如花等人早已一口一个小和尚地叫,让后续加入的人都已经先入为主了。
因此,他这话一出口后,顿时就引来了不同的反应。
“呵呵,我也是大明皇帝,你信不”马富贵嘲笑道,“那里还有一位想当藩王想疯了的,这里竟然又出现了一个想当皇帝的,本公子真是服了”
“普渡众生,话别乱说,你会给温大人招麻烦的,知道么”曰从似乎是有点苦口婆心地劝道,“这等大逆不道的话,要是被朝廷中人知道,温大人都保不住你的”
“小和尚,听胡大师的,有些话不能随便乱说”如花也开口劝道。
满江红则是厉喝一声道:“大胆,如此违逆之话,就不怕抄家灭族么”
胡广压根不理他们,就等着刘王氏的反应。他之所以这么说,只是想要刘王氏一个人相信而已。
刘王氏在最初的愣神后,听到群里的说话,回过神来后,苦笑着道:“小”
刚张开口,她想起了小和尚为什么强调自己了解不了解锦衣卫的基本信息,而后脑海中忽然出现刘兴祚说过的话,如果自己不想当锦衣卫校尉,就必须经过普渡众生同意
这话不就是说,自己能不能当锦衣卫校尉,就算刘兴祚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说了都不算,而是由普渡众生说了算。也就是说,普渡众生比锦衣卫指挥使还大。在这大明天下,谁还有这个权力
刘王氏虽然见识少,可不代表她傻。或者就是她见识少,所以想到的可能性就少。她那么一想,答案便马上出来了,只有大明皇帝才比锦衣卫指挥使大,也只有大明皇帝钦点了自己当锦衣卫校尉,那锦衣卫指挥使才没有权力让自己当或者不当。
这么想着,她马上又想起,自己这锦衣卫校尉的事,确实是普渡众生在群里先提出来的。当时自己以为是开玩笑,后来以为是刘兴祚任命自己的,可此时,她忽然明白了。
紧接着,刘王氏想起普渡众生在群里的一言一行,联想到了很多很多,比如非常关心各地战况,比如怂恿东厂番役去抓那马富贵等等,一切线索一联系起来,刘王氏这个并没有多少心机的普通妇女,一下相信胡广真是大明皇帝了
“叮,刘王氏相信宿主是大明皇帝,请确认是否拉刘王氏进工作组”
系统的提示声响起,让胡广松了口气,毫不犹豫地把刘王氏拉到了锦衣卫工作组中,而后他马上说道:“刘王氏,这里是锦衣卫工作组,以后有事在这里尽可以放心说,朕不在,就向刘卿,就是你们指挥使禀告”
一说到这里,胡广不由得顿了下。他忽然想起,等这里人数多了之后,要是每个人都这样禀告消息的话,岂不是每个锦衣卫校尉都能听到了,这样对于消息的保密性也不好。
这么想着,他一点刘兴祚的图标,发现弹出的菜单中有私聊栏位,只是灰色,便松了口气,能这样就好。
于是,他暂时抛开了这个事情,马上把蒙古人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严肃地说道:“你即刻前去告诉孙卿,告诉他朕的旨意,让他进行评估,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定要给蒙古人一个教训”
刘王氏原本明白了一直接触聊天的普渡众生竟然真是大明皇帝,那心是扑通扑通的,很激动,又回想着自己有没有地方冲撞到皇帝,不过没等她想完,胡广这军国大事就压过来了,让她没法继续想,连忙照着去办了。
没过多久,孙承宗挥手让有点拘谨的刘王氏坐在大堂后面旁听,自己则击鼓聚将。
建虏主力的兵力部署都已清楚得知道,蒙古部族的底细也摸得清清楚楚,除非自己准备所有兵力和建虏主力决战,否则皇上既然让人把消息传给自己,就是要自己收拾蒙古鞑子。有关这一点,孙承宗想得很清楚。
等众将一到,孙承宗把军情一说,顿时不少将领都意动了。
不要说打蒙古鞑子他们没压力,就算是女真建虏,经过昌黎一战,多少也有些自信了,而且对方带着抢来的东西往回走,可以击其不备,胜算极大,因此,没一会,不少人都纷纷请战。
一番角逐下来,这份功劳便落到了守备吴三桂手里。他拍着胸脯表示,只需八百骑卒,就能全功而还
其他将领也没法与之争,谁让他爹和舅都是总兵这样容易到手的功劳,肯定不可能让于外人的
149 再荐辅臣
孙承宗自然也有他的考虑,奉旨去报复那些蒙古军队,他不可能派出手中的主力部队。
而派出偏师的话,还得考虑第一,必须要能赢,第二,能随机应变,确保军队不但能赢,而且还要能回得来。
就这样的将领而言,手底下可选的人有不少。比如说曹文诏,就算他级别高了点,那也还有他的侄儿曹变蛟,或者那黄得功和左良玉也可以,吴三桂自然也在这个候选人里面。
但这些人中,相对而言,吴三桂出身比其他人好多了。如果派出吴三桂,他家为了他能立功,自然会给他配备最强的家丁,胜算比起其他人要大多了。这就是吴三桂,出身好的人的优势所在了。
军令一下,吴三桂兴奋地去准备了。毕竟这是他单独领军出动,打了胜仗回来的话,那可是一大功劳。
刘王氏则把这边的结果在群里做了禀告,不过胡广没在,倒是刘兴祚回复了她一句说知道了。
没有得到普渡众生的回复,刘王氏总感觉心中不踏实,很想搞清楚自己光是叫小和尚都叫了那么多声,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地方有冒犯的,皇上也不知道会不会生气
心绪不宁地她刚回到家,就被刘捕头,哦,现在已经不是捕头了,就被她丈夫发现异常,立刻有点紧张地问道:“孩子他娘,该不会是有人为难你了吧”
“爹,你不是说锦衣卫最厉害么娘可是锦衣卫哦”他那大孩子立刻插嘴反驳道。
刘王氏听了苦笑一下,摸摸孩子的头,让他们不要说话,而后看向自己丈夫道:“我之前不是一直和你提那个小和尚么就在之前一会,我终于知道他是谁了”
“谁”孩子他爹反问一句,有点不屑地道:“不就一和尚么,还能是谁反正不可能是大明皇帝”
“就是大明皇帝”刘王氏立刻回了一句。
孩子他爹呵呵笑了下道:“得,我就说了他”
说到这里忽然停住,房子里一下安静,没人说话。
他家小孩子看了看,有点奇怪地摇着他爹的手道:“爹,你嘴巴张那么大,是饿了么爹,我也饿了”
被这么一摇,孩子他爹回过神来,依旧满脸惊讶地确认道:“皇帝真是大明皇帝”
“嗯,是大明皇帝”刘王氏肯定地点点头,而后有点发愁地说道,“我都不知道叫了他多少声小和尚,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怪罪”
不一会,孩子他爹搞清楚了他媳妇和皇帝的对话,然后就呵呵笑了,搓着手道:“没事,没事,媳妇你好好休息,我去做饭,我去做饭”
刘王氏见自己丈夫那么肯定和高兴,知道不会是坏事,心情顿时好了起来。心中回想起普渡众生的一言一行,不由得暗赞道:“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好相处,真是一个好皇帝”
胡广没想到自己被发了张好人卡,此时的他,对于水泥试验的进度并不满意,让工匠们分班,二十四小时试验。
又是一天要过去了,夜色渐深,他也没有睡意,便开始写计划。经济是重中之重,而这又是经济的发动机,必须规划清楚了
不知何时,胡广看着面前桌子上满满地一堆稿纸,不由得伸了个懒腰。
“陛下,您要注意龙体,这才休息了几天,又开始熬夜了”轮值太监高时月一脸苦口婆心地劝谏道。
胡广一听楞了,心中不由得苦笑:自己不是不想学崇祯皇帝一样勤政么,怎么就自觉开始加班了
算了,睡觉了胡广心中想着,便收拾之后上床了。睡前的习惯,就是进入聊天群看看情况。
刘兴祚进京师了,这事已有安排,不管
刘王氏那是小事,不理
如花问刘王氏去哪了还是不理
钱富贵在嚷着,建虏好像开始洗劫永平了这是建虏一贯的尿性,先看看再说。
温体仁说有朝臣已经在问,皇上召集泥瓦匠,还和泥瓦匠待在一起不处理朝政,不接见臣子,这是什么意思
这事不解释胡广直接下了结论,而后心思转移到了内阁上。
目前内阁的人数有点少,就算外出公干的算上,也还是少了点。对了,温体仁不是只推荐了一个么
这么想着,胡广便点了温体仁的图标问道:“温卿,朕让你推荐的内阁辅臣呢”
“陛下,一时之间臣还未想到合适的人选”温体仁没有滥用权力,很谨慎地回答道。
胡广听了,摇头说道:“这可不行,内阁只有这么几个人,等建虏一退,全国的政务通达,你们几个人是忙不过来的”
所有事情,都是要内阁辅臣票拟,也就是给出处理意见,然后送到司礼监。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给出答复,最后送皇上御览,同意就用印,不同意就给出意见打回。胡广如果和天启皇帝一样做甩手掌柜的话,这个最终决定权就在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中。
由此可见,内阁成员如果只有目前三四人而已的话,铁定是不够用的。
这个事情,胡广即使不提,温体仁其实也知道。不过如今皇帝既然再次要求,温体仁沉默了片刻后,正要说话时,却听皇帝先开口了:“如果温卿一时难以决定的话,朕可以给你几个方向参考”
“一,卿所举荐的人,原则上要能胜任内阁辅臣之职,至于资历上不用计较太多。”
“二,所推荐之人,须得在内阁支持于卿,免得到时候内阁都是争论不休,不能把劲往一处使,则后续朝政革新之策就难以为续了”
“三,卿府上所在大街的轿子都排起了长龙,朕知道卿的作风,不过以后要让他们办事,也不能太过于干硬,和他们格格不入。当然,朕绝不是鼓励,这点卿要把握好”
温体仁听到这点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瞄了下曹化淳的名字,而后继续恭敬地听着。
在胡广说完之后,他把握了皇帝的意思,知道皇帝最终在意的是朝政革新能否推行下去。
这么想着,温体仁心中闪过一份份官员的资历,没一会,便有了两个人选。
150 看来可以
“陛下提点之后,臣或有两个人选。”
胡广一听,很有兴趣地问道:“说来听听”
“薛国观,字家相,陕西韩城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深知百姓疾苦,一贯反对向平头百姓征税,如今解职在家。臣若推行新政,势必得罪一些士绅,普通人怕是畏之如虎,难以助臣。因此因此臣想”
温体仁说到后来,有点犹犹豫豫,让胡广有点不爽了,当即问道:“想推荐他是吧,可以考虑”
他是不记得了,这个薛国观其实被南京御史袁耀然弹劾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原崇祯皇帝罢官了要不是温体仁看到他又重用了曹化淳等人,行为做事和之前对魏阉穷追猛打的态势完全不同,还真不敢举荐这人。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