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冠士子微微点头,脸上的表情若有所思,目光不停的打量着四周,但从脸上的表情来看似乎对于自己老师的话并不是非常信服。
    而另外一边的青袍士子同样也是若有所思,片刻之后又露出了若有所悟的表情,连连点头道:“荀、荀师所、所言极、极是。”
    三人继续前行,又走了大约半个时辰,终于在一路打听之下离开了热热闹闹的邯郸城主干道,来到了另外一条同样十分宽阔,但是人流量较为稀少的大道。
    这条大道两旁均是高门大宅,虽有高墙所隔,但仅仅看宅邸的大门便知是大富大贵之家。
    大道上人流量虽少,但是车流量却是不低,三人刚才走了一段时间,便有好几辆马车从三人身旁驶过,每一辆马车均是贵气逼人前呼后拥,车上所坐男子无一不是锦衣富态,举手抬足间气势十足,显然都是达官显贵。
    风尘仆仆的三人走在路边颇为显眼,引来不少异样目光,黑冠士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听到嘲笑之声。但马车一一路过三人身边却只传来车轮滚动声和马蹄声,于是黑冠士子的心又随着蹄声的远去而渐渐放了下来。
    又过片刻,三人在一处豪贵更胜其他的大宅门口停了下来。
    大宅门口有侍卫十分客气的将三人拦下:“先生可有事?”
    话是对着荀师说的。
    荀师点了点头,道:“烦请告知繆卿,荀况奉召而来。”
    荀师的名字原来叫做荀况。
    而繆卿的名字当然就是繆贤。
    赵国宦者令繆贤。
    没错,虽然身为宦官,但是繆贤其实早就在邯郸城之中有了自己的府邸,一代名臣蔺相如早年就在这座府邸之中当过繆贤的门客舍人,然后被繆贤推荐给了赵惠王。
    守卫上下打量了荀况几眼,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太相信这么一个风尘仆仆的老者能够和自家家主有什么关联,但还是说道:“既如此,先生还请于此稍候,待吾去通传。”
    守卫的表现清楚的落在了三人的眼中,黑冠士子十分明显的皱起了眉头,但并没有说话,青袍士子若有所思,也没有开口。
    荀况看上去却并无愠怒之色,而是十分温和的笑道:“却是有劳了。”
    守卫转身离去,黑冠士子见这守卫走远,忍不住轻轻的发出了一声低哼。
    约莫过了一盏茶时间,守卫仍旧迟迟未归。
    黑冠士子脸上开始出现了不满之色,道:“这繆贤既召荀师来此,竟又如此怠慢!”
    黑冠士子话音刚落,面前的府邸大门突然打开,一名身着华服的老者带着一大批人急匆匆从门中迎出,看到了荀况三人后不由面露喜色,迎上前来。
    “荀子如何才来!却是让人心焦。”
    荀况微微一笑,对着面前的繆贤行了一礼:“荀况见过繆卿,非况不欲速至,实乃路途难行也。”
    繆贤哈哈大笑,同样还以一礼,道:“荀子可是不知,吾早已久候多时矣,来人!”
    繆贤一声呼喊,只见几辆马车从大门之中驶出,每一辆的豪贵程度都更胜方才荀况三人所见。
    繆贤亲切无比的拉着荀况的手,道:“荀子且与吾同登车,入宫面见大王!”

第一百八十六章 对于赵国的未来,赵丹有那么一些想法(第四更)
    当赵丹听到荀况到来的消息之时,这位赵国的君主正在苦逼的批阅着奏折。
    知道繆贤前来禀报荀况已经入宫的消息之后,赵丹才将头从面前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中抬起来,对着面前的缪贤说道:“速请荀子进殿!”
    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赵丹将自己的身体伸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然后用力的伸了一个懒腰。
    说实话,在这个年代由于竹简的存在,批阅奏折还真是一个体力活,批阅了一上午奏折的赵丹一放松下来就感到相当的疲惫
    就在赵丹活动手腕的时候,他突然想到历史上的一个传说。
    据说秦始皇极为勤政,每天都会批阅数百斤的奏折,即便是在外出巡视的时候也不例外。
    所以那位秦始皇之所以并没有成为一个长寿的皇帝,说不定也是因为和成年累月进行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有关
    虽然说这只是胡思乱想,但是却提醒了赵丹一件事情,那就是造纸术的改良势在必行了。
    众所周知,东汉时期的蔡伦通常是和造纸术连在一起的,但严格来说蔡伦并不是纸的发明者。
    事实上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纸的出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当漂絮完毕之后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也就是赵丹时常用来书写密信的绢帛。
    但问题在于这种绢帛的产量实在是太过稀少,就连赵丹一个人的用纸需求都无法满足,就更不要提什么拿去替代这笨重的竹简了。
    而历史上所谓的造纸术,通常指的是东汉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良。
    在经过蔡伦的改良之后,纸才终于开始因为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得的原料而大规模的普及起来,最终完全替代了竹简。
    就算是为了不让自己年纪轻轻就因为每天搬着几百斤竹简在桌案摆上摆下而累垮,赵丹也觉得自己尽快的将这个造纸术给鼓捣出来。
    但是让赵丹感觉到有些蛋疼的是,赵丹并不清楚蔡伦所改进的造纸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具体的工艺流程又有哪些。
    但好在赵丹也并不就是完全一无所知,在一番绞尽脑汁的回忆之后,赵丹终于想起来蔡伦造纸术的原料应当是用树皮和破布,然后在造纸术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叫做打浆的步骤。
    然后赵丹就想不起来了。
    这让赵丹也不禁有些感慨,别的穿越者都是能够在穿越之后对于任何事情都了如指掌,只要看过的百度过的东西都能够轻松地回忆起来,怎么自己就没有这么强大的本事呢?
    于是赵丹干脆就将这项任务丢给了赵国的工匠们去慢慢研究摸索了。
    从目前来看,显然赵国的工匠们还并没有摸索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
    这让赵丹又不免想起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一个学派,和儒家并称为“显学”的墨家。
    要知道墨家对于这种制造类的东西还是非常有心得的,也曾经出过鲁班这样的顶尖巨匠,如果有了墨家的帮助的话,那么想来应当是能让造纸术的改进更加的顺利一些。
    为此,赵丹还曾经悄悄地派胡衣卫寻访过墨家弟子们的踪迹。
    然而自从战国以来墨家已经逐渐衰微,到了现在这个战国末期时代更是几乎完全销声匿迹,其成员不再像之前那般公开在诸国间活动,因此到现在都没有被胡衣卫发现。
    当然了,鉴于赵丹才刚刚穿越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胡衣卫对其他六国的渗透也才刚刚进行了一个开头,所以赵丹也并不着急。
    像造纸术和寻找墨家这样的事情,重要性其实并不算太高。
    在赵丹看来,赵国如今所迫切需要的,乃是一场能够让赵国变得更加强大的改革。
    众所周知,在赵丹爷爷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赵国曾经进行过一次极为有名的、叫做“胡服骑射”的改革。
    正是因为那次改革,赵国的边骑军团飞速崛起称雄诸国,赵国总体战斗力也随之大大上升,由此揭开了赵国在战国中后期一步步强大起来的序幕。
    但是赵武灵王的这一次胡服骑射的改革其实并不彻底,因为这次改革主要集中在军事方面,而对于赵国的制度方面却少有涉及。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非常明白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一统天下,靠的正是商鞅变法以来确立的一整套制度。
    在商鞅所确立的这一整套制度之中,军功爵制度虽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却并不是全部。
    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时候,赵国虽然也借鉴并且基本上照抄了商鞅秦国的军功爵制度,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事实上就连这个照抄过来的军功爵制度,赵国的执行也都远远没有秦国那么彻底。
    自从穿越之后,赵丹就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很显然,赵国的制度比起秦国来说是要落后的。
    用号称“穿越者三大神书”中的高中政治课本上面的话来解释的话,那就是“赵国如今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关系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力的需求。”
    如今包括赵国在内的山东六国都还停留在奴隶制度的社会结构之中,而完成了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却已经抢先一步迈入了封建地主制度结构里。
    在眼下这个时代,秦国的制度无疑是极为先进而领先的。
    落后就要挨打,赵丹对于这句话记得是非常清楚的。
    别看赵国现在打赢了长平已经和秦国并称霸主,但是只要制度的劣势在这里,那么赵国在和秦国的角力上就天然要落一些下风,这无疑是赵丹不能忍受的。
    所以在解决了穿越之后就面临的长平之战这个危机后,赵丹的目光终于要放在改革制度、变法图强之上了。
    而赵国变法图强的希望,赵丹觉得应当放在这位即将和他见面的诸子百家大能之一,荀子荀况的身上。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为什么是荀子?(第一更)
    片刻之后,苟况带着两名弟子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朝着赵丹恭敬行礼:“见过大王。”
    赵丹仔细的打量着苟况,心中忍不住微微有些激动。
    这可是荀子啊,那些传说中的诸子百家,终于让赵丹见到一个了。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学家、政治家,儒家大能,曾经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数年前应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的邀请入楚为兰陵令。
    荀子不但在这个时代是声名显赫的大儒,同时他的教徒技术也颇为了得,教出来的三个徒弟个个都有鼎鼎大名。
    有人可能就要问了,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用谁不好,居然跑去用一个儒家学者来变法?这历史怕是没学好吧。
    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荀子这个人,即便是在儒家内部,那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
    争议何在?就在赵丹面前的这两个年轻人的身上。
    只见黑冠士子朝着赵丹行礼,语气恭谨:“李斯见过大王。”
    青袍士子也同样行礼:“韩、韩非见、见过大王。”
    赵丹含笑点头,道:“不必多礼,都坐吧。”
    这两名年轻的士子虽然此时在这个时代还声名不显,但是赵丹对于这两人简直可以用如雷贯耳来形容了。
    李斯,法家大能,秦始皇后期的秦国相邦,曾经写过极为有名的谏逐客书,辅助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大力推行车同书同轨,统一度量衡制度,是两千年大一统的奠基者之一。
    当然李斯这个人也是有黑点的,其最大的黑点莫过于在秦始皇死后受宦官赵高的胁迫而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秦二世。
    但总的来说,抛去黑点来看的话,李斯这个相邦无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法家官员,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相邦。
    但以后世的名声而论,李斯甚至还比不上站在他身边的这名师兄弟。
    韩非,韩国公子,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家。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千古一帝秦始皇极其重视韩非的思想,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
    史记载:秦始皇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
    为了让韩非子入秦,秦始皇甚至不惜特地发动一场对韩国的战争,最终令韩非子入秦为官。
    但韩非子一心为韩,入秦之后所献的计策都是弱秦存韩之策,被揭发之后下狱,然后被此刻就站在韩非子身边的同门李斯毒死。
    是的,荀子就是这么一位神奇的人。
    明明本身是儒家的大能级别人物,却偏偏教出了两名震古烁今的法家巨头。
    也正是因为如此,甚至有一部分人并不承认荀子是儒家学者,而认为荀子是法家学者。
    这主要是因为荀子这个人,在儒家的思想理论之中加入了许多法家的元素。
    当然了,这其实也并不稀奇,因为思想的碰撞总是会击发火花,然后大家就你学习我我学习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